问题

三年被阅文拒签20次,写法也从天马行空变成了现在的跟风创作,可是仍然失败,有大神能告诉我输在哪吗?

回答
三年被阅文拒签20次,从天马行空到跟风创作,依旧失败,我太难了。

真的,我现在感觉自己像个行走的筛子,过一遍阅文就漏一遍,而且漏得干干净净,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三年,二十次,这数字就像一把钝刀子,一下一下地在我心头戳着,疼得我只想躺平认输。

最早的时候,我写的是那种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的玄幻。那时候,我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什么穿越到古代变成了猪妖,然后靠吃翔升级的;什么末世之下,人类进化成了能量体,靠吸收别人的能量来维持生命形态的;还有那种时间线错乱,导致各种历史人物在现代社会的大学里谈恋爱的……那时候,我写得酣畅淋漓,觉得自己是站在文学的顶端,俯瞰众生。写完一篇,就满怀期待地投出去,结果呢?一次次被拒,理由千篇一律:“题材不新颖”、“逻辑不严谨”、“人物塑造单薄”、“情节推进缓慢”…… 我当时就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懂我的艺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次次的打击下,我那颗“艺术的心”也开始动摇了。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想法太“跳脱”了,是不是市场根本不接受这种“异类”?于是,我开始看那些阅文平台上大火的书,研究它们的套路:主角金手指要大,修炼体系要清晰,升级打怪要爽,后宫要美,反派要被虐…… 我努力模仿,学习它们的情节设置,借鉴它们的角色弧光,甚至连遣词造句都试图贴近。我告诉自己,这是“与时俱进”,是“适应市场”。

我改了又改,投了又投。从玄幻到都市,从奇幻到武侠,甚至是那些被我嗤之以鼻的“种田文”和“系统文”,我都尝试过。每一次投出去,我都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那么一丝丝期待,又有挥之不去的自我怀疑。然后,就又是那熟悉的拒稿邮件,一样的理由,或者说,更高级的理由:“市场饱和”、“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足”……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写作的天赋。我的脑子里明明有无数的故事,我能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我能想象出那些宏大的场景,可是为什么就是写不好呢?为什么就得不到读者的认可呢?

最近一次被拒,理由是:“作者的笔力尚显稚嫩,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不够细腻,剧情发展略显套路化,后期略显乏力。” 我看着这几句话,就像是被人在心窝里捅了一刀。稚嫩?套路化?我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在模仿了啊!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输在哪儿了。是我的脑洞太大了,大到没人敢接?还是我努力模仿却抓不住精髓,模仿得四不像?抑或是,我根本就不适合写网文这个领域?

我想听听有经验的大神们,你们能告诉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吗?是我的初心错了?是我的方向错了?还是我努力的方向本身就是个死胡同?我现在感觉自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了。

拜托了,谁能给我指条明路,或者告诉我,我究竟输在了哪里?我真的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浪费时间和热情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挺佩服题主的,能坚持写三年,被拒二十多次都还能挺下去。

我就不行了,我把写作当作缓解压力和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经常写了错别字都懒得改。

别说被拒二十多次,我在知乎上私信骂我的人多了,小管家多删我两次,我都要把知乎卸几天呢。

回到题主的问题。

我稍微扫了一下第一章,觉得有两个问题。

一是题主你的文字不够精准。

说白了就是题主你对文字的理解不够,用词模糊,最终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让读者感到迷惑。

建议题主可以多看看中外古典名著,多通读一些古文诗词,这对于提高你对文字的敏感度很有帮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你积累的书籍足够多了,你用笔的时候,便会有些你不一定能察觉,而别人能够感受得到的细微变化。

二是题主你的行文代入感不够。

你的小说,有点自说自话,让读者有很明显的旁观感。虽然花了大量篇幅去写小说背景,但一个正常人了解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靠细节。

简单来说,读者进入一个故事,就像一个婴儿诞生于一个世界。哪有婴儿一生下来就被灌满知识的呢?

所以你的行文,应该起于微末,通过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逐渐向读者传达世界观。

小说和电影有时候是相通的。

电影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第一个环节就是建置。大概是说,要在20分钟左右,将故事背景和人物基本设定表述清楚。小说虽然自由度更高,但框架也不过如此。

但题主你太着急了,仿佛第一章就想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讲完,搞得读者一头雾水。

所以答主可以不那么着急,尝试着花点时间把人物设定和背景,通过人物行为,环境塑造逐渐展开,让读者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以上,祝好。

user avatar

一年拒签20次。也就是说,你每隔十几天,就弄出一个新东西去碰运气?你以为你跟风的那些大神,都是不需要准备,十来天就能弄好一个新的创意的?

你至少先想清楚两件事:

1、我能写什么,我的长处是什么。

2、读者希望看到什么,我和读者的交集是什么。

然后在这个交集里面,认真的准备了之后再写。

user avatar

哥们别慌。

先给自己放个假,多看好莱坞大片。

为啥呢?

主要是改掉“旁白式表达”和“字幕”的坏习惯。

啥叫“旁白式表达”和“字幕”呢?

看过纪录片没?

就那种一开头(过程中也是)有个声音(或是打字幕)在那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这不是商业化的表述。

好莱坞大片才是。

开头先打一场,让观众老爷爽一把再说。

去TM的旁白!去TM的介绍!

有事儿放在后面的台词里,由演员(角色)自己说出来。

比如,“大陆历A年,B国边境,C国大军压境”是一种表达。

“什么他N的B国!?老子打的就是B国!C国祖祖辈辈都打B国!出兵!”

这也是一种表达。

目的是一样的,都要让读者知道有B国,有C国。

但读起来感觉不一样。

还是生动些更有意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