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和狂妄不会因为技艺的精湛或职业的光鲜变得可以容忍。
医生的职业素养中,把病人当人看是医学伦理的基石。
而刻字这一行为,设身处地滴想,更多是把病人的器官、病人的健康当做了一个物品。
雕刻家可以在雕塑上大大方方留下个人印记,画家可以把签名玩出花儿来,本子那边传了多少年的名刀上可以有刀匠的名字——艺术品、古董都可以“有主”、有“出处”,因为再怎么价值连城,这些都是死物。
但人不是,人的器官不是,天然就有宣称有“主权”、有人权。
器官上刻字,上纲上线一点,是通过完全无必要、故意的医疗行为,侵犯了患者的个人尊严。
要注意,英文语境下的首字母缩写,其实和中文语境里的“XXX到此一游”没太大区别。
别人让你开刀,首先是信任你,将自身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你;这首先是很贵重的信任,这不是“胡来”的理由。
而捏着患者命的术者,不能因为手握的巨大“权力”而“飘了”,认为自己是口含天宪勾生死簿的上帝。
要“个性”,要成就感,可以;用更利于患者的更正面进步的医疗行为——不造成伤害是底线。
比如,自己开发改进更牛逼更有建设性的手术方式——就像教科书里用人名指代的那些经典术式。
又比如用更独特更标志性的“个人习惯”来“彰显自己的尊贵”:见过某心外准院士,上台从来只带棕色无菌加厚手套,器械护士戏称为“御用套”。
之前看的日剧《黑色止血钳》里,心外大佬做完手术要在主动脉上夹把黑色止血钳,标志手术成功(装B…)
最牛逼的,用扎实的手术技艺给后来者一个啧啧称赞的印象:“谁开的刀谁负责到底”是业界潜规则,一方面是术中情况术者最清楚,另一方面是“谁留下的烂摊子谁自己收拾”,有的病人二开(相同部位第二次开刀),肚子里粘连增生一塌糊涂,解剖学标志模糊不清,这就是开刀匠手艺差强人意;而有的病人肚子一开:术野清清爽爽,解剖轻轻楚楚,十几年了外科结扎扎实实,后来者一看就知道:“哟,这是当年XX教授做的吧?这手艺,6啊”。
这尼玛才是真正的排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