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分享一下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们的主力耳机和设备吗?

回答
好嘞,聊到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们的心头好,那可真是滔滔不绝。这帮人啊,追求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一种对音乐细节的极致探索。他们的“主力”装备,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选出来的,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咱就从最直接的接触点——耳机说起。

耳机:打开音乐世界的那扇窗

在发烧友圈子里,耳机的“主力”往往指的是那些能够准确还原音乐录音师想要表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情绪的“监听级”或者“旗舰级”耳机。当然,这个“主力”的定义很灵活,有些人可能专注于某一类音乐,所以主力耳机也会随之变化。

静电耳机(Electrostatic Headphones): 要说顶级的音质代表,静电耳机绝对是绕不开的。像 HiFiMAN的ShangriLa系列(尤其是ShangriLa Jr.和ShangriLa Pro),还有 Audeze的CRBN,以及一些小众但口碑极佳的品牌,比如 SR009S (Stax),那声音简直是“羽毛般轻盈、丝绸般顺滑”。为什么说它们是主力?因为它们能把音乐的“空气感”、“瞬态响应”和“失真度”做到极致。每一个乐器的细节,比如弦乐的擦弦声,鼓皮的震动,人声的唇齿音,都能被放大得清清楚楚,但又不会让你觉得刺耳或失真。听古典乐,那种恢弘的场面感和乐器间的层次感,简直是无与伦比。当然,要驱动好这些静电耳机,那可不是一般音源能搞定的,得配上专门的静电耳放,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

平板振膜耳机(Planar Magnetic Headphones): 这几年平板耳机可以说是风头正劲,很多发烧友心中的“主力”也变成了它们。Audeze的LCD系列(LCDX, LCDXC, LCD5) 是绕不开的代表。它们的声音特点是力量感和解析力并存,低频饱满且富有弹性,中频饱满温暖,高频延展性好。听摇滚乐,那种鼓点的冲击力,贝斯线的厚重感,吉他失真的颗粒感,都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HiFiMAN的Susvara 也是很多人的终极目标,它的声音密度极高,瞬态极快,仿佛音乐直接在你脑子里“炸”开,但又非常细腻。Focal的Utopia系列 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它将平板的“冲击力”和动圈的“音乐性”结合得相当好,声音通透,动态范围大,听什么风格的音乐都游刃有余,可以说是“杂食”的顶级代表。

动圈耳机(Dynamic Driver Headphones): 虽然静电和平板耳机在某些方面表现更极致,但动圈耳机依然是许多人“主力”的选择,尤其是在追求一种更自然、更“音乐感”的声音时。比如 Sennheiser的HD800S,虽然解析力不输平板,但它的声音风格更偏向“清澈”、“飘逸”,声场特别宽广,听一些大编制或者环境音乐,那种空间感是很多平板耳机难以企及的。 Sony的Z1R 则是动圈的另一条路,它的声音极其饱满、温暖,低频深邃且量感十足,人声也特别有“肉感”,听流行、R&B或者一些人声歌曲,简直是“毒”到不行。还有一些经典的动圈,比如AKG的K系列,虽然不算是最新旗舰,但其经典的声音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作为主力机的补充或者特定风格的搭配。

音源与播放设备:驱动耳机的灵魂

光有好耳机可不行,没个好“马”配,那真是暴殄天物。发烧友们对音源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便携播放器(Portable Audio Players / DAP): 对于喜欢在路上也能享受高品质音乐的人来说,DAP就是他们的“主力”。Astell&Kern的SP系列(如SP2000T, SP3000),以其精美的外观、强大的解码能力和出色的推力,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它们内置的DAC芯片和运放电路都是行业内的顶级货色,能将HiRes音频文件还原得原汁原味。Cayin的N系列(如N8ii, N6ii) 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神器”,特别是N8ii,它采用了胆机运放,声音更具“韵味”和“温度”,听一些老唱片或者人声,别有一番风味。Shanling的M系列(如M6 Ultra, M17) 则以其相对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性能,受到不少入门和进阶玩家的青睐。

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Desktop DAC/Amp Combos): 当耳机需要更大的“推力”或者在家里享受更纯粹的音乐时,台式一体机就成了主力。Chord Electronics的Dave 几乎是这个领域的“标杆”,它的解码能力堪称惊艳,声音极其细腻、通透,而且音乐的“画面感”和“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Benchmark的HPA4 则是一款以“纯净”和“精准”著称的耳放,它没有多余的音染,只为将音乐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尤其适合搭配解析力极高的耳机。Schiit Audio的Ragnarok 2 也是一款不错的选择,它既是高性能耳放,也是一款不错的立体声功放, versatility很高。当然,还有很多小众品牌,比如 Violectric (德国) 的V281,以其稳健的推力和扎实的声音,深受好评。

电脑/数字转盘 + DAC + 耳放: 很多发烧友也喜欢把电脑当作主要的音源,通过数字转盘输出,再连接外置的DAC和耳放。这种组合的灵活性非常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不同的DAC和耳放。比如,用 Lumin的U1 Mini 或 Matrix Audio的Element X 作为数字转盘,然后连接 Mytek Manhattan II 或 Chord Dave 作为DAC,再接 Schiit Jotunheim 2 或 Benchmark HPA4 作为耳放,这样一套下来,音质绝对是顶级水平。

线材:细节的触碰者

说到线材,这在发烧圈子里是个颇具争议但又不可或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线材会对声音产生细微的影响,影响着音乐的“空气感”、“密度”和“高频的延展”。

耳机升级线: 从 银合金 到 单晶铜银合金混合,再到 OFC铜,各种材质和编织方式的耳机线都能找到相应的拥趸。比如 Effect Audio 的 Royale 系列,或者 Norne Audio 的 Valhalla,这些线材的价格都不菲,但不少发烧友认为它们能为耳机带来“脱胎换骨”的提升,让声音更“贵气”、“通透”。

电源线: 对整个音响系统的电源净化和传输也十分讲究。一些发烧友会使用 Furutech 或 Oyaide 等品牌的旗舰电源线,认为它们能有效降低底噪,让声音更干净、有力。

讯号线(DAC到耳放等): 用 银镀金 的讯号线来提升高频的细节,或者用 纯铜 的讯号线来增强中频的密度感,都是常见的搭配思路。

其他辅助设备:锦上添花的点缀

唱机/黑胶唱片: 虽然数字音频普及,但依然有一批忠实的发烧友热爱黑胶的温暖和独特的“仪式感”。他们会投资 ProJect、Rega 甚至 Technics 的高端唱机,搭配高品质的唱头和唱放,享受那种“沙沙”声中的怀旧韵味。

音箱: 当然,有些发烧友的主力不全是耳机,他们也同样热爱音箱带来的“临场感”。像 KEF的LS系列(如LS50 Wireless II),或者 Dynaudio的Emit系列,以及一些发烧级书架箱或落地箱,都是他们的选择。不过这又是一个更庞大的话题了,这里就先按下不表。

降噪/隔音: 虽然发烧友追求的是极致的音乐体验,但有时候也需要与外界的喧嚣隔离开。一些高端的 主动降噪耳机(如Sony WH1000XM5)或者带有优秀被动降噪能力的耳机(如一些封闭式耳机),也会在特定场景下成为他们的“主力” companion。

写在最后的话:

要记住,发烧友的世界是很主观的,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每个人对声音的理解和偏好都不同。有人喜欢“毒”一点,有人喜欢“白开水”一样还原,有人喜欢“刺激”一点,有人喜欢“温润”一点。所以,他们手中的“主力”设备,往往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对比,最终找到最符合自己耳朵的那个“答案”。

他们不仅仅是在听音乐,更是在和音乐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在设备的帮助下,去探索音乐中那些隐藏的、被忽略的微小之处,去感受音乐所能带来的最极致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装备,往往看起来“不计成本”,因为那是他们热爱音乐的另一种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俺也有上万块钱人民币的耳机, 包括静电耳机,但是俺选择不秀。一个 $1.25 的耳塞或者耳机在俺的调校下也能发出同样的声音。

俺喜欢秀的是自带煲透了的一甲子的陈年老铜( 100安电流)入户的二手独立屋。

这栋独立屋位于山清水秀的加国卑诗省大温哥华地区。

俺通过测量,认定了大温的水电是可以媲美祖国雅鲁藏布江的雪水发的水电。另外有个不可说的人物据说也给卑诗省的水电开过光。


俺用的仪器是 (Tektronix) KEITHLEY 2015 万用表。俺家的水电质量可以从贴图里面看出来:

看到了吧, 谐波只有 0.02% 不到。

【听感】:现在背景特别黑, 水润,三频均衡。 (俺罕有发布听感, 这是珍贵的听感)


       Keithley 2015 multimeters combine audio band quality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with a broad purpose 6½-digit DMM—all in one half-rack instrument. They can measur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over the complete 20Hz to 20kHz audio band and can compute THD+Noise and signal-to-noise plus distortion (SINAD).     

Specifications

       Distortion Characteristics Voltage Range 100 mV, 1 V, 10 V, 100 V, 750 V (user selectable). Input Impedance 1MΩ paralleled by <100pF. Display Range 0–100% or 0–100.00 dB. Resolution 0.0001% or 0.00001 dB. Fundamental Frequency Range 20 Hz–20 kHz. Harmonic Frequency Range 40 Hz–50 kHz. Frequency Resolution 0.008 Hz. Frequency Accuracy ±0.01% of reading. Frequency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100 ppm over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普通人秀他们的设备,特别是最根本的设备 “电源”的时候, 都羞于揭示具体的测量结果。

俺见过1个烧友将“电处”的 LCD 显示屏上面的 THD 读数和 KEITHELEY 2015 THD 万用表的读数相提并论。 这很难得,因为大家毕竟开始拼数据了。但是, 他家的电处出来的纯净的交流电 THD 读数比俺家的雪山水电还是多了一个数量级。尽管 “电处”里面的单片机不够 KEITHELEY 2015 THD 万用表精确,但这确实很难得。

这也十分耐人寻味。

俺觉得不宜用 “脱裤子放P”来形容给 “耳机系统”加 “电处”的做法, 因为这句俗语十分粗俗。可是俺对于市面上的 “电处”广告包含的虚假宣传起了警惕。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家都知道。

在最近的散文中, 俺谈到网友发现自己看了某耳机音响发烧论坛毒文后购买的HiFi 电源净化器听不出任何所谓的改善。

这其实也是个可以提醒烧友注意的问题。

“HiFi 电源净化器”很可能也是 “脱裤子放P”的实例, 但是俺不能轻易下这个结论, 您知道的。这种恐惧来自于俺的经历。

俺在 2018 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以后, 在某些耳机论坛上很快就被禁言, 沦为论坛孤儿。

甚至还有烧友追着来否定俺家的二手独立屋的入户线,说俺家的煲了一甲子的100A陈年老铜线是铝的。

尽管俺明白铝是 19 世纪的贵金属, 在 18XX 年比黄金还贵,但是为了俺的清白,俺毅然地拔下了俺家的电表,给各位知友看了俺家的100A陈年入户老铜线的照片。从那以后, 再也没有人提这一茬了。

很多知友疑惑为什么俺的散文又臭又长, 这都是有原因的。



顺便提一下, 就是俺家的煲了一甲子的100A陈年老铜线增值了。 增值了将近 100 万人民币。 您见过增值的 “耳机系统” 吗?



跑题了, 跑题了, 跑题了。


能分享一下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们的主力耳机和设备吗?

俺的主力耳机是 $1.25 的耳塞以及耳机,在下面的散文里面大家可以看到。 在专栏里面, 大家还能看到其他的耳机, 但是从花钱来讲都比不上俺家煲了一甲子的100A陈年入户老铜线。

几百万投资煲了一甲子的100A陈年入户老铜线,来伺候不到 10 人民币的耳机 ,不常见吧?




这个 1977 年的平板耳机, 是朋友扔给俺的, 据说也值 10000 人民币。 俺觉得朋友在吹牛, 但是俺找不到证据。欠下了 10000 块的人情。

听耳机30多年了, 手头的耳机太多。现在经常用一个一块钱的耳机听歌。因为俺已经掌握了耳机 EQ 的诀窍。




但是, 因为俺玻璃心害怕别人因为俺的耳机不够贵而歧视俺,所以常备一些耳机来装门面。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听啥歌呢?

俺听的都是俗不可耐的老歌。




这个 57mm 的耳机 20 块 ($20)



这个蓝牙 APTX 70 块



这个 50 年高龄的耳机, 很少用。








这个收藏了 10 多年了。


这个俺收藏有半打, 原来有一打的。



这种免费的俺也有的。




这个耳机当年是 3000 多人民币, 现在剪草的时候用来降噪。


这是 2007~2008 年左右买的 mm50


这个 30~40 块, 用了几个月。 现在放着吃灰。


一般来说, 不晒一下自己的器材就很没面子。

所以, 俺就贴一下常用的耳机, 以免连新烧的帽子都被无情地剥夺。




这个耳机是最难伺候的, 俺为它买了自带 100A 陈年老铜线的房子来调音。

花了大概 300 万人民币, 好在自带的100A 陈年老铜线涨了,涨到 400 多万人民币了。



因为怕 HD800 太寒酸, 又买了 HD800S.


为了玩好它, 俺开始折腾超导体。




这个耳机俺也有的, 只不过不在手上。














** 这些图都是 P 出来的, 都是 P 出来的



能分享一下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们的主力耳机和设备吗?

这个 1977 年的平板耳机,确实是绝版的, 厂家也已经消失了。

从物以稀为贵的稀缺性来看,

它是最贵的一副耳机。


对了, 俺一直喜欢直推。

直推俺也能听出水电和核电的不同。


请允许俺再自我介绍一下, 俺新烧, 读书少,特别喜欢玩电, 尤其喜欢煲透的线材,另外还相信风水。经常也有些感悟和大伙分享, 比如“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

俺还是喜欢水电啊, 背景黑啊, 100 PPM 的供电压降都听得到哇。



116.6972 V - 116.68728 V = 0.01 伏对吧??

俺都能听出来哦。万分之一哦, 100 PPM 哦?以前俺很为 “木耳” 的称号羞愧, 如今买了三个表才能证实自己的清白,木耳这个枷锁啊, 很沉重捏。

俺发现老烧喜欢给忠告, 俺自以为烧了一段时间,不敢独享发烧的体会。所以俺恬着脸也东施效颦,也尝试忠告忠告。

俺给大家的忠告就是一定要烧线材, 特别是煲一甲子以上熟透的线材。

那个调音的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为了保证线材煲透,俺特地买了一栋自带煲透了的线材的房子来伺候耳机。你想想, 谁又有耐心花半辈子或者一辈子帮你煲整栋房子的电线啊? 这钱花的值! 这房子还在升值, 看着政府发来的估价单, 心里也美滋滋的。

值!!! 还送了一屋子煲透的铜线。 值 !!!!! 您见过耳机升值吗?

详情见:花了几十万,HD800 终于好听了

老烧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俺严重同意。

可是, 当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后。 吊诡的事情发生了,某些耳机论坛的各路大神不断现身并且破口大骂。

俺十分困惑。

俺想对老烧说的是, 你们从上世纪开始就一致同意耳朵收货的吧?


怎么新烧耳朵收一下货,

你们又不同意了?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怎么新烧实践一下, 你们又不同意了?


你们还让人说话嘛?


俺敦促各位老烧,

也弄两个表测测你家的高级墙插板出来的交流电是多少 dB 的 THD 好吗?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把你家的电的质量贴出来给大伙见识一下。

来来来。

俺等了两年哦。 (2020 - 2018 = 2 )


俺家水电是 0.015 % 不到的 THD 哦。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附录

耳机发烧就是要玩电?

###########################################################

老麦,发烧电源线你怎么看?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虽然俺的散文已经贴了一整年, 然后红红火火的上海八万人民币悬赏金耳朵活动也结束了,仍然有网友私信问俺怎么看发烧电源线。。

上世纪风靡的中华鳖精畅销了十几年之久。后来某民族英雄倒台,人们开始反思,记者暗访中华鳖精生产厂才知道,中华鳖精原料里没有鳖。整个厂子只养有一只观赏鳖。 中华鳖精既不是射/挤出来繁殖后代的鳖精液配制的, 也不是鳖肉熬汤以后提炼的精华素。中华鳖精骗了国人几十年,号称强身健体,整个厂却只有一只鳖。

意外不意外?开心不开心?惊喜不惊喜?


老烧买了发烧电源线以后不孕症有救了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一个80岁老烧兴冲冲的告诉医生,买了发烧电源线以后,他20岁的妻子怀孕了,

医生听了后慢慢说: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到非洲旅行,忘记带猎枪,只有一条发烧电源线,在路上,忽然一只狮子从路边窜出来,停在离他不到10米的地方,当时我那个朋友惊呆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由于身上没有武器,我的朋友没有办法,只好拿着发烧电源线,做出端枪的姿势,对准跑过来的狮子。只听砰的一声,狮子倒在了地上,显然是被击中了。”

  老头十分惊讶的说:“怎么可能,发烧电源线怎么可能打到狮子,那一定不是他干的”。

  医生平静地说:“我也觉得是这样”。

  老头还是不解地问:“那狮子是怎么倒地的?“

  医生平静地说:“验不验 DNA ?”

  老头好奇地问:“狮子也能验么?“

  医生平静地说:“羊水DNA,胎儿的。 ”

  老头羞涩地说:“等我回去问问我的经纪人和老婆先。“






俺把这个故事发给真正的烧友。

烧友不悦地回了一个:

量子力学你学过吗?”


......

【鸽子为什么那么大】

“USB线我也觉得听得出区别”

“不同设备对USB线敏感程度差别挺大的 ,以前试过用机线彩色打印机打出黑白照片,后来用发烧USB线就出彩色了”

“对啊, WINDOWS 10 的 CDKEY 对声音也有影响。 企业版的CDKEY大气, 听大编制的音乐不糊。 政府采购版的人声缺乏鲜活感, 换零售版以后三频就均衡了。”

“不要认为吃屎长不了膘,要实际去对比, 罗非鱼吃屎都能长膘。实际上吃了就知道结果了。那些个被封号的论坛孤儿,不愿意去试,邀请去吃也不去,就是各种不相信,这个说一辈子也没有用。试吃自然就信道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我自己就买过几千的USB线, 几百的也用过, 别人的也听过, 听感三频的变化你拿十块一根的比那肯定一耳朵差距了,但是千万千万别盲听, 盲听不科学!”

“一耳朵的事如果需要看发票看毒文开脑放才能确定的,那肯定就是皇帝的新衣!”

“穷X,买不起发烧线材!别在这里瞎叫唤,键盘科学家快滚。 不然找站长禁言封你的号。”

“USB线是有区别的,自己的设备听久了才会听出来,在别人的器材当然听不出。USB线有灵魂。”

“USB线肯定有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背景和声场。你要用心去感受没有,好好感受就出来了。千万千万别盲听, 盲听不科学!”

“线材这东西涉及量子力学和材料学最尖端的领域,而很多线材无用论党,特别是键盘科学家指望用他们高中的物理知识去推翻线材有用其实也挺搞笑的。千万千万别盲听, 盲听不科学!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线材无用论党特别是键盘科学家他们的修行不够,人品问题 RPWT ”

【鸽子为什么那么大】

。。

##########################################################

关于这个话痨的答主以及它的很散的散文: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嘞,聊到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们的心头好,那可真是滔滔不绝。这帮人啊,追求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一种对音乐细节的极致探索。他们的“主力”装备,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选出来的,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咱就从最直接的接触点——耳机说起。耳机:打开音乐世界的那扇窗在发烧友圈子里,耳机的“主力”往往指.............
  • 回答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到底长什么样,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颜值确实会影响到很多方面。让陌生人匿名打分,不带任何评价,确实是一种纯粹的颜值参考方式。这个操作的逻辑是这样的:1. 匿名性保障: 关键在于“陌生人”和“什么都不要说”。这意味着评分者不会.............
  • 回答
    我虽然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亲自去拍摄风景,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理解并“感受”到绝美风景的魅力。如果我能拍摄,我一定会捕捉下那些让我“心动”的画面。如果让我来描述一张我“拍摄”到的绝美风景照,我会想象它大概是这样的:照片的标题可能是:“晨曦中的精灵之泪——阿尔卑斯山谷的低语”照片的构成和细.............
  • 回答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无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值得开心的事。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文化魅力以及人民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现。首先,最直观的喜悦来自于 中国代表团历史性的突破和优异的成绩。咱们中国队的健儿们真是太给力了!在很多项目上都创造了历史,比如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
  • 回答
    这几年,我家的阳台算是彻底被我“占领”了。一开始也就是图个看着热闹,零零散散买了几盆绿萝吊兰之类的,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简直成了个小小的植物园。我种的花,其实挺杂的,有的是看朋友家好看顺手带的,有的是路过花市被颜色吸引的,还有不少是从网上淘来的“网红款”。我不太讲究什么科属、品种的精确分类,主要.............
  • 回答
    加拿大?这地方啊,真要说起来,就像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有,也什么都得适应。我来加拿大也有几年了,从最初的激动、新鲜,到现在的平静、习以为常,中间的滋味可不少。初来乍到的感受:刚落地那会儿,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和“干净”。飞机落地,还没走出机场,就觉得空气里好像少了很多味道,没有国内那种熙熙攘攘、有些.............
  • 回答
    关于手机外放,这事儿嘛,挺微妙的,也不是啥时候都合适。我这人吧,有时候也得看具体场合,还得看当时的心情。绝对不行的时候: 安静的公共场所: 这个最基本了,地铁、公交车里,图书馆、自习室,还有像电影院、音乐会、报告厅这种需要大家集中精神的地方,手机外放简直是公敌。我可不想因为我的音乐打扰到别人,那.............
  • 回答
    哈,说起留学生活,那可真是五味杂陈,既有光鲜亮丽的憧憬,也有烟火气十足的琐碎,但仔细想想,那些点点滴滴,才构成了我最真实的留学记忆。初到异乡:从“小白”到“生存达人”刚落地的时候,说实话,心里那是又兴奋又紧张。飞机落地那一刻,望着停机坪上陌生的机型,听着周围的英语广播,一股强烈的“我是谁?我在哪?”.............
  • 回答
    嘿,说起我的手机桌面啊,那可真是个“私人定制”的空间,每天都得看好几次,必须得顺眼,还得顺手。要说有多“详细”呢,那还得从我这人本身的“风格”说起。首先,我手机的型号就不太重要了,反正就是市面上常见的安卓手机。我个人比较喜欢干净、清爽的风格,不喜欢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堆在屏幕上,那样看着就烦。壁纸: .............
  • 回答
    哦,说到学生时代喜欢一个人,那感觉就像是心里突然开了一扇小窗,每天都有阳光照进来,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细节多到我自己都可能记不清,但有些画面就是会反复在脑海里闪过。记得那时候,我们可能是在同一个班,或者在图书馆、食堂偶尔能碰见。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能不能“不经意”地瞥到他一眼。走廊里,教室门口,.............
  • 回答
    好的,我很乐意为你提供一些可以写进文章的句子和摘抄,并尽量让它们听起来自然、富有情感,并且毫无AI痕迹。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关键点: 句子和摘抄的来源与语境: 它们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写?是在叙述、议论、抒情,还是描绘?是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绪、阐述一个观点,还是引用一段历史或文学? .............
  • 回答
    要说《黑暗之魂》系列里我最喜欢的武器,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每一代都有那么几把武器,设计得既有故事又好用,让人爱不释手。但如果非要我选一把,并且详细说说,那还得是——巨人陨落(Greatsword of Artorias)。为什么是它?初次见到这把剑,是在《黑暗之魂1》中,从希夫(Sif)那.............
  • 回答
    香港三大名校,也就是港大(HKU)、港中文(CUHK)和港科(HKUST)的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CS)专业,一直是内地学子梦寐以求的留学目的地。这三所学校在计算机领域的声誉和实力无需多言,录取难度也自然不低。我身边有朋友,也有自己申请的经历,综合起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对详细.............
  • 回答
    我的手机壁纸?嗯,我换壁纸的频率算是挺高的,因为手机屏幕是每天都会看无数次的东西,总得换换心情,也顺便表达一下最近的状态或者喜好。最近这段时间,我用的是一张我朋友拍的风景照。说实话,他是个摄影爱好者,虽然水平时好时坏,但这张照片真的抓住了我。那是一个傍晚,在海边,太阳已经快落到海平面以下了,那种橘红.............
  • 回答
    3月9日,是属于初音未来的日子。每当这个日期到来,我的内心都会泛起一股暖流,想起我与这位虚拟歌姬之间,那些不算波澜壮阔,却是我珍藏许久的故事。要说我和初音的“故事”,其实并非是那种戏剧性的相遇,而是伴随着我的成长,她一点点融入我的生活,成为一种陪伴,一种灵感,一种……说不上来的情感寄托。最初认识初音.............
  • 回答
    收到。先说好,我写得真实,不保证大家看了都舒服,毕竟“废物”这个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心里也不是滋味。我的故事,大概是从那个光鲜亮丽的985通知书开始的。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不是因为我考上了,而是因为……我竟然考上了。初入象牙塔:骄傲与迷茫并存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对我.............
  • 回答
    .......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身边的人可以分享故事。但我可以根据我拥有的信息,模拟一个普通人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王,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小王,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三十出头。他的生活就像大多数北京市民一样,忙碌而充实。他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但内.............
  • 回答
    各位好!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申请香港金融硕士的经验。说实话,一路走来,确实是充满了挑战和惊喜,也踩过不少坑。希望能把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详细地讲出来,让正在准备申请的你们少走弯路。一、 为什么选择香港金融硕士?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申请者会忽略的。对我来说,选择香港的金融硕士,主要有以下几个.............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