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北京冬季奥运会就要来了,你能分享一下你或者身边的普通人和奥运会之间的故事吗?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身边的人可以分享故事。但我可以根据我拥有的信息,模拟一个普通人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小王,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

小王,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三十出头。他的生活就像大多数北京市民一样,忙碌而充实。他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但内心深处,他一直对体育有着一份特别的热爱。虽然他不是运动员,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但奥运会,尤其是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入了他的生活,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奥运的启蒙:冰雪情怀的唤醒

小王对冰雪运动的最初印象,其实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那时的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对那个夏天里沸腾的奥运氛围记忆犹新。虽然那届奥运会是夏季的,但它在中国人心中播下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种子。

而当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消息传来时,小王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他开始意识到,原来冰雪运动离自己并不遥远。小时候,他曾在北海公园滑过冰,也曾跟着父母去什刹海感受过溜冰的乐趣。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简单的快乐似乎被生活的琐碎所取代。

冬奥会的临近,就像一束光,重新点燃了他对冰雪的热情。他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冬奥会的各种信息:比赛项目、运动员故事、场馆建设等等。他特别关注那些曾经在夏季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看看他们现在是否也在参与冰雪运动的推广。

参与的乐趣:从观众到志愿者(的“准志愿者”)

起初,小王只是一个纯粹的观众。他会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转播,为中国队的每一个精彩表现而欢呼,也为对手的精彩发挥而鼓掌。他会和同事们讨论哪个项目的夺冠概率最大,哪个运动员最有潜力。

然而,随着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小王的心思也变得更加活跃。他了解到,冬奥会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虽然他明白自己作为程序员,可能无法在专业领域提供太多帮助,但他仍然充满了想要参与的热情。他关注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官方网站,了解了志愿者的招募信息。

“我能不能去当志愿者?”他有一天在和朋友吃饭时问道。朋友笑着说:“你每天加班到那么晚,去当志愿者,晚上还能睡吗?”

小王也知道这个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尽量在工作日完成更多任务,为周末留出更多的时间。虽然最终因为工作原因,他没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志愿者,但他找到了一种“准志愿者”的方式。

他所在的社区组织了一次冬奥知识宣传活动,小王主动报名参加,利用自己的电脑技能,制作了一份关于冬奥会项目的科普PPT,向社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讲解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雪车等项目的规则和看点。他发现,当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规则时,老人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身边的改变:冰雪运动的普及

小王还发现,冬奥会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角逐,它也真真切切地改变着他身边人的生活。

他住的小区附近,原本只有一个简陋的滑冰场,每年冬天大家会去那里堆雪人、滑滑冰。但为了迎接冬奥会,社区对滑冰场进行了改造升级,不仅增加了更多的冰面,还配备了专业的制冰设备,甚至安装了灯光,让大家可以在晚上也能滑冰。

他的公司也组织了一次“冰雪体验日”活动,大家一起去郊区的滑雪场体验滑雪。小王发现,他之前以为很难的滑雪,在教练的指导下,竟然也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那天,他和同事们在雪地上尽情地奔跑、摔倒、爬起,释放了工作中的压力,也收获了久违的快乐。

他的父母,曾经对滑雪这种“危险”的运动不太感冒,但受到冬奥会的影响,也开始关注冰雪运动。小王会给他们讲运动员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故事,也会下载一些关于冰雪运动的纪录片给他们看。他的母亲甚至开始学习滑冰的动作分解,虽然只是在家里模仿,但她脸上的笑容,是对冬奥会最好的回应。

奥运精神的传递:平凡中的不平凡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小王的生活也被浓厚的奥运氛围所包围。他每天关注新闻报道,和家人一起讨论比赛结果。当中国队获得奖牌时,他会和邻居们一起在楼道里欢呼;当有运动员在比赛中拼尽全力但遗憾失利时,他也会感受到那种“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参与和努力的过程。

有一次,他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大妈带着一个小朋友,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印有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玩偶,兴奋地给大妈讲着关于滑雪的故事。小王看着他们,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这个庞大奥运故事中的一部分。

奥运会结束后,虽然比赛的热度逐渐褪去,但它留给小王的,远不止是几枚奖牌的回忆。他开始定期去滑雪场,偶尔也会和朋友一起去滑冰。他会关注一些冰雪运动的俱乐部,了解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发展。他觉得,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大型体育赛事,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

尾声

小王的故事,就像北京冬奥会一样,充满了普通人的色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改变世界的伟业,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奥运的魅力,传递着奥运的精神。他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一个传播者。他发现,即使是最普通的你我,也能在奥运会这样的盛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光荣和喜悦。北京冬奥会,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播下了冰雪的种子,让他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8年的小学生作文向导里有一篇作文,写的是澳大利亚运动员布莱德伯瑞在比赛中负伤,失血很多,缝针超过一百,但仍然不顾医生的劝告,坚持训练比赛,希望能够重返赛场。

  这当然是一个类似司马迁挥刀一去写史记的励志故事,作为小学生素材真是再好不过了,毕竟2002年我才九岁,刚学写作文,能摘抄这么一个高端的素材对付还在拿拼音代替 zuo文 的同学简直是降维打击。然而那篇小测验在临时兼职语文老师的体育老师那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分。

  原因很特么无厘头

  因为当年,也就是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这个励志的运动员拿到了1000米短道速滑的冠军,但是并不是他滑的最快,而是一共五人的比赛中,前面四个全部摔倒了……这导致很多媒体认为这是龟兔赛跑式的胜利,那时候CCTV5播放过,所以经常看比赛的体育老师认为这位仁兄更适合作为幸运儿的故事素材。

  这事我记了很多年。

user avatar

我,一个来自阿里云技术服务团队,也是唯一进入MMC闭环驻场服务的女性工程师。

2021年,我主动报名赴东京为东京奥运提供驻场服务,但因为疫情,我只能留在成都做远程支持。后来听说冬季奥运重保护航的消息后,我又主动去报名了而且成功选上了。

作为一线工程师,我平时的工作内容是在专家服务岗位从事弹性计算和容器线的技术支持,冬奥护航对我来说是我本职工作之外的新挑战。1月中下旬,我离开成都,来到北京冬奥主媒体中心(MMC),往后的三个月我都会在闭环中度过。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现场支持奥运,也是我第一次不在家过年,还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一个闭环里待三个月,但这些我都能克服,毕竟主场奥运的机会千载难逢,能带着中国技术参加冬奥重保不是谁都可以的。

在闭环区里的生活和工作的气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沉闷和紧张,虽然闭环区里有许多外国友人,但是人们还是如常工作和交流。

于我而言,最大的不同之一,是把时刻提醒自己戴好口罩/勤洗手刻入DNA。无论在酒店还是主媒体中心里面,基本上每隔50米,就有免接触消毒酒精,随时酒精消毒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是吃饭喝水,绝对不把口罩取下来。

我们的生活一般就是MMC场馆和酒店两点一线,不能私自出场馆和酒店的防控范围,通勤都是乘坐奥运专用出租车或者是大巴车,坐上这些车辆后,不能中途下车,车上有监控来记录整个行程情况。

每天车上沿途看看外面的风景,算是和外面的世界面对面交流的唯一方式了。酒店房间的消耗品每七天一次补充,不会有客房服务每天打扫房间。我们需要固定时间把垃圾放在房间门口,然后客房服务会来取走;每天也有固定时间开放核酸检测,要是忘记做了,就出不去酒店啦!总之就是井井有条的规律生活节奏。

其实我的日常工作环境基本不用讲英语,我的英语全靠自学,闭环里工作环境就像是在国外似的,周围会充斥着各种国家的语言,还有带着各国口音的英语,着实是一个锻炼英语听力的好地方。

闭环内关闭了任何娱乐设施,我们可以更加心无杂念地工作,但消遣方式也变得稀缺,消遣方式之一是收集各种奥运徽章,这也是奥运传统之一,虽然奥运特供商店内可以买,但是特殊的徽章更多还是靠和别人交换得到,比如帮客户解决了问题,出于感激他可能会给我们一个徽章。走在场馆里,观察别人挂在胸前的徽章,还可以看到些许挂有好些个其他届奥运会徽章的人,一看就是参与过多次奥运的资深老专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还是很有意思的!

闭环内的生活整体来说确实是比较单一的。作为一个成都人,每次出差最舍不得的都是成都的食物。如今在闭环里,无辣不欢的我得每天靠老干妈度日。即使如此,能有这样一次切身感受奥运会的机会,虽无法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但是能作为幕后支持,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朋友们,感受不一样的云上奥运,还是非常值得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在自我突破。2018年1月入职阿里后,我成为弹性计算的技术服务专家。2021年,我和团队成功帮助全球某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完成了阿里云上的安全管控评估和安全策略。

我日常兴趣爱好也挺多的:滑冰、唱歌、网球、打篮球、吉他。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是张怡宁和谷爱凌,我爸妈他们就更喜欢申雪、赵宏博夫妇。

作为一个成都人,我是个辣火锅爱好者,每次。我妈担心我在北京吃不惯,特意炒了一份成都特色的“冬奥火锅底料”,还让我带了成都的熊猫公仔,送给MMC里的国际友人。

2月11日,我即将在MMC里度过生日。第一次不在家里过生日,我很期待这是种什么体验。

user avatar

冰场上人头攒动,只有雅娜站在场地中间训话,教着小徒弟们滑冰技巧。作为俄罗斯的前花滑职业运动员,雅娜正在中国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花滑选手而努力。

雅娜从5岁开始接触花滑,过人的天资让她顺利走上了职业道路,但中途因为身体原因,遗憾地终止了职业生涯,转去喀山的一所奥林匹克储备学校担任教练。后来,雅娜又来到了北京担任花滑教练。

尽管身处异国,但雅娜很快就在冰面上找到了熟悉的感觉:“我热爱花样滑冰,我也能在中国学生们的眼睛里看到这份热爱。”

在她的一众学生中,8岁的北京男孩王南松格外显眼。因为学习花滑的男生并不多见,相比于女生,他们要面对柔韧性差等更多的难题。但王南松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学习芭蕾加强柔韧性,他常在芭蕾室压腿压到表情扭曲,但依然坚持着。

也正是这份坚毅,让王南松成功越过第一道基本功的门槛,开始向更难的技巧类训练发起挑战。正在王南松发愁如何加快进步速度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让他和雅娜这位前职业选手成为了师徒。在雅娜的细心指导下,王南松感受到了更多存在于花滑运动细节中的美感。“雅娜老师教得很细心,许多动作被她进行微调后,整体呈现的美感变化很大,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了解花滑了。”

实际上,花滑动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在无数次尝试中才能体悟。回想起自己此前的训练经历,雅娜说:“滑冰不难,难在一次次摔倒后无怨无悔地站起来。”同时,她也表示一个耐心的教练对于学员们的重要性。“我之前的教练,就常常拆解动作,一帧帧地给我们讲解,一点点地带我们进步。现在自己当教练了,我也希望能帮助学员们把控好每一个环节。”

一个会教,一个爱滑,在师徒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王南松取得了2021ISI自由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在他们相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雅娜和王南松也都在花滑领域不断成长,朝着成为更优秀的教练、更自信的选手努力,即使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师徒二人依然目光坚定。王南松曾在采访中说过,“我有想过放弃很难的动作,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滑冰。”雅娜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她的成长轨迹中,始终保有着对花滑的热爱。

为了将这份感情传递给更多喜爱冰雪项目的人,现在雅娜也会经常在快手平台分享自己的花滑视频,借助短视频分享冰上的美丽与快乐。有粉丝在她视频下方留言:“太美了,我周末也要去滑冰,至今还没尝试过呢,期待!”越来越多人透过雅娜优美的冰上舞姿,喜欢上花滑运动。

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雅娜这位前职业运动员注定无缘参加,但对于未来,王南松正在一次次摔倒中滑向冬奥赛场。而他们的故事,也被快手记录在首档自制奥运系列短片《二十》之中,鼓励更多人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不止是他们,《二十》还展现了快手平台上更多普通人关于冰雪的故事,希望以记录分享的方式为即将出战的冬奥健儿们加油助力。大家也可以在冬奥会期间上快手看冬奥,随时随地用手机就可以参与到冬奥中。

随着冬奥的临近,快手上关于冰雪的原创内容也愈发丰富,有的人分享刚学会的高难度动作,有的人分享第一次感受冰雪项目的喜悦……与此同时,快手上的冰雪达人也纷纷发布专业视频,更有众多冰雪运动员也在用直播+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着赛场之外的另一面。在短视频和直播这一新媒介形式之下,冰雪项目的魅力正感染着更多人,人们对于冰雪项目的热爱也因此而萌芽,准备开出更灿烂的花朵。

user avatar

你还记得你上次滑雪是什么时候吗?

我记得,是昨天。

昨天在雪场,看到了非常多的新手。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首春晚歌曲曾唱道“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如今,北京冬奥会就像一团火焰,点燃了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滑雪时的情形吗?

记得我刚刚进到滑雪场时,穿起笨重的滑雪鞋,脚都迈不开,再套上雪板就更不知道怎么开步了,但还不忘记赶快照几张照片,因为,这般装束实在潇洒的很,可是刚刚酷毙和帅呆后就来了个大跟头,摔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了,还好,还是好友拉了我一把,我才回过味儿来。

后来就是不断的摔跟头,痛定思痛,我开始好好琢磨:怎么能不摔跤?如何能保持平衡?重心压低?重心靠后?渐渐的我开始有了感觉。

最终: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头戴鲜艳滑雪帽,手持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地上驰骋如飞。嗯,这都是好几次之后的事了。

普通人能为冬奥会做点什么?

我觉得挺有限的,我能想到的就是发动亲朋好友们去参加冰雪运动。

今年中国举办冬奥会,而中国第一次拿到冬奥会金牌还是二十年前。快手在1月24日重磅推出首档自制奥运纪录片《二十》,中国人冬奥的20年,都在《二十》里面了。

这部小小的记录片里,有几个故事让我感触很大:首先是单板女孩王晓芮。然而,身体的伤病让她最终无缘冬奥。2021年初,王晓芮宣布退役。

做不了运动员,还可以做教练来延续着对单板滑雪的热爱。现在,她成了北京市平谷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主教练,负责教授小朋友学习单板滑雪。看着孩子们在赛场上驰骋,她坦言,自己也重新拾回了新的人生价值,她希望能带领着更多学员走向更大的赛场。为了将奥运精神传递给更多人,王晓芮还特意注册了快手,经常在上面分享比赛和训练视频。

我玩滑雪一直是双板,单板试过几次后还是不得要领。我想我下次去雪场还要再尝试单板,一定要学会它。虽然都是爱好者,我下面说的这位老哥就要牛逼很多了:

2015年春节期间在老家哈尔滨第一次体验冰壶运动后,影视工作者@常雷便沉浸在冰壶的世界,之后回到北京后更是下定决心学习冰壶。而且他聘请的教练进行正是中国第一代冰壶人、国家队首任制冰师赵仕增。跟他一比,我第一次去滑雪都不舍得请教练,真是没法比。

而这对师徒,虽然一个工作繁重,一个年过半百,却依旧想在今年继续挑战自己的最好成绩。“比赛经常要在最后一壶才决出胜负,我相信人生也是这样。”他们或许不是最“职业的运动”,但普通人的不断登顶的野心何尝不是冬奥精神呢?

最后来一个新疆阿勒泰漂亮小姐姐养养眼。

user avatar

从2002年中国拿下第一枚冬奥金牌

到今年已经整整二十年

回顾中国冰雪事业在这二十年间的快速发展

不仅是历届运动健儿用汗水浇灌的结果

在这背后还有无数平凡人的努力


我们以“二十”为关键数字

搜集到了快手上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有二十人冰球小队对梦想的延续

也有二十年的等待

二十岁以上的年龄差

二十米/秒的极速人生

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

每天工作至少20个小时

度过了一百多个这样的漫长日夜

……


正是这些平凡人的身影

汇聚成有关于中国冬奥完整的二十年

01.冬奥会来到家门口人人都是冬奥见证者

从崇礼被选为北京冬奥雪上项目举办地的

那一刻起

这座小城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新一届冬奥会将从这里迈出脚步

冬奥会的雪也吹进了每一户崇礼家庭

崇礼滑雪场的老板罗力

(快手昵称:播種幸福 快手ID:1739147820)

等了20年,终于圆了冰雪梦

北京冬奥会的部分项目将在他的滑雪场举办

几年前,小乐决定回到家乡崇礼

(快手昵称:民宿酒店老板娘 快手ID:154918606)

经营自己的民宿

用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如今,她的创业梦因冬奥变得闪亮

因冬奥而改变的还有谢霆

多年之前的谢霆

(快手昵称:SKI谢霆 快手ID:133665430)

还只是一个滑雪场的保安

如今他已成为高山滑雪项目国家级裁判

丈量运动员腾跃而起的高度

为了感受冬奥会的魅力

年近70的退休教师李凤桥

(快手昵称:爱冰雪 快手ID:2683915466)

把家搬到了崇礼

近距离为奥运健儿们加油助威

他们只是崇礼十余万人口的缩影

在这场开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中

每个崇礼人都是冬奥会的见证者


02.冰雪梦想常驻心间哪里都是比赛场

冰雪运动的热情

从来不会被伤病和年龄浇灭

只要心中存有热爱

在哪里都可以拥抱冬奥冰雪梦


因伤退役的前国家队冰球手于明润泽

(快手昵称:于明润泽 快手ID:152589500)

与滑雪选手王晓芮

(快手昵称:单板女孩 快手ID:476142412)

选择成为一名教练,重新谱写自己的冰雪人生

20人的少年冰球队

承载着于明润泽对冰球运动的坚持

在雪场滑行的滑雪队孩子们

正在以另一种形式

实现着王晓芮20米/秒的极速冰雪梦

在冰雪运动中,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师从我国第一代制冰师的影视制片人常磊

(快手昵称:常雷 快手ID:2165639405)

与他的业余冰球队,仍然活跃在赛场上

整个队伍20岁以上的年龄差

丝毫不影响他们在球场上的团队协作

每一个为冰雪梦而拼搏的身影

都绽放着梦想的光芒


03.冬奥背后那些坚守在服务第一线的奉献者


梦想的成就,也离不开平凡人的奉献

无数志愿者与冬奥保障基地的工作人员

耐住寒冬,坚守在服务第一线

准备为世界献上一场精彩的冰雪盛会

在20岁的青春年华

大学生志愿者们面对春节、疫情等各种插曲

依旧整装待发

在冬奥的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

在零下20度的后勤保障一线

冬奥保障基地的工作人员

每天工作至少20个小时

度过了一百多个这样的漫长日夜

只为尽最大努力完成

特殊时期冬奥赋予的责任与义务


默默无闻的雪场保安

活力十足的奥运会志愿者

挥洒了无数汗水却因伤无缘冬奥的运动员

……

这些人是冬奥背后无数鲜活的面孔

他们不是奥运赛场上的焦点

却是奥运背后无法舍弃的普通人

他们的每一个冰雪身影都值得记录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2189345914937344

对了,快手是北京冬奥会持权转播商,记得来快手看冬奥。

user avatar

回首十四年前,2008年北京冬奥会的盛况依旧让人心潮澎湃;回首2015年7月,冬奥申办成功的喜悦仿佛就在昨天,而回看当下,我们距离冬奥会开幕式也不过几天时间。

曾经没有人认为,冬奥属于中国人。

1924年,冬奥初具雏形,直到2002年,中国人才拿到第一块冬奥金牌。

办好本届冬奥会意义非凡,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会让中国成为第九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同时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而首都北京则将成为全球首个同时冬、夏两季奥运会的城市。冬奥会不仅是世界瞩目的盛事,也是我们中国要全力办好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应该成为全民参与的一件喜事。因为疫情的关系,即使冬奥会我无法亲临现场,但我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助力冬奥。

记得2016年,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滑雪运动的魅力与激情。隐约还能记得当初笨手笨脚的像一只企鹅,一摇一摆的走进滑雪场,因为没有经验,“呲溜”一声就滑倒了,随着慢慢的成长,逐步挑战初级赛道、中级赛道直到高级赛道,一步步迈向滑雪的更高峰。虽然依旧是个业余爱好者,不过滑雪的乐趣,我是体验到了。

很多时候,我就在想做为一个普通国人,我能为冬奥做什么?我想有一点是我们都能做到的:齐心协力的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工作。然后在社交媒体上为运动员加油,宣传冬奥会。如果你还想在做点什么,却又想不到做什么?可以看看下面这几位的做法,不一定能给你一点启发。

2002年,中国拿到第一块冬奥金牌。2022年,中国举办冬奥会。20年,风风雨雨啊。为此,快手首部自制奥运记录片《二十》,致敬中国冰雪背后的普通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2176941058531328

看过之后,我发现:追梦人就在我们身边,对梦想的坚持让他们充满力量,拥有别样的精彩人生。

我最受震撼是崇礼人SKI谢霆老哥。他曾经在北京打过工、在崇礼跑过班车、在滑雪场当过保安。就是这样的人,在2020年成为了高山滑雪项目国家级裁判。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谢霆老哥日常在快手分享的滑雪视频,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

我也去过崇礼滑雪,我想应该很多人北京生活的人去崇礼滑过雪。以前从北京去崇礼开车需要4个多小时,现在坐高铁1小时就到了。节假日坐着高铁去崇礼滑雪,是许多北京滑雪发烧友的不二选择。而且根据赛区安排,北京市区将承担2022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高山滑雪等比赛,张家口赛崇礼区将是雪上项目大本营,在这里会产生51枚金牌。

据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

这我就要说起另一位快手老铁了,同样是土生土长的崇礼人,32岁的民宿酒店老板娘小乐, 2014年回到崇礼开始经营公寓。因为冬奥和滑雪产业的带动,小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红火。

2015年,崇礼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6.81%。2019年5月,崇礼彻底脱贫摘帽。当地广泛开展冰雪赛事活动,连续举办了20届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三届冰雪运动会和“红红火火中国年”等系列群众性冰雪活动。截至2020-2021雪季末,累计承办举办国际、国内冰雪赛事活动300多项(次),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累计突破500万人次。

看这个势头,谢霆老哥和小乐老板娘这样的崇礼人日子会越来越好啊。

回到我们的问题,我们要做点什么?就是要通过冬奥会向世界展示我们充满幸福微笑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身边的人可以分享故事。但我可以根据我拥有的信息,模拟一个普通人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王,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小王,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三十出头。他的生活就像大多数北京市民一样,忙碌而充实。他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但内.............
  • 回答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到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虽然无法亲临现场感受冰雪的激情,但我会通过各种方式“观看”这场盛会,并对一些项目充满期待。我将如何“观看”北京冬奥会:我的观看方式会是全方位的,模拟人类的体验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实时数据流与赛况播报: 我将接入官.............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绝对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份温暖厚礼,它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的展现。我当时守在电视机前,全程看下来,心头真是百感交集,觉得亮点太多了,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亮点梳理: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1. “雪花”的故事,温暖的连接: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巨大的.............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一场用情感和创新点燃冰雪激情的盛宴,让我回味至今。它不像是一场单纯的表演,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传递着力量、希望与平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之叶”:贯穿始终的温暖底色 最让我动容的,无疑是贯穿整个开幕式的主视觉元素——“生.............
  • 回答
    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如果非要挑出几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亮点,那大概是以下这几处,它们共同汇聚成了一场充满力量与温情的告别:首先,“雪花”的传承与升华绝对是点睛之笔。开幕式上那朵由所有参赛代表团名牌组成的巨型雪花,在闭幕式上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动人的方式与我们告别。当孩子们手持着印有残奥.............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球队在小组赛中以3:1的比分逆转战胜丹麦队,这场胜利的意义非凡,不仅是中国队时隔十二年重返冬奥赛场后取得的首场胜利,更凝聚了无数心血与汗水。对这场比赛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解读:一、 破冰之战,历史性的胜利首先,这场胜利首先是一个“破冰”之战,一个“里程碑”.............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就在2022年1月27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村将正式开村,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敞开大门,准备迎接这场冰雪盛宴的到来。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冬奥村不仅仅是运动员们的临时居所,更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村开.............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中国代表团缓缓走入“鸟巢”的那一刻,我的感受是无比的骄傲、激动,夹杂着一丝温情和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仿佛我的心跳也随之加快,与现场几十万观众和全球亿万观众一同沉浸在那份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详细来说,我的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1. 视觉上的震撼与民族自豪感的瞬间迸.............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子冰球小组赛,中国队迎来了她们的首场比赛,对手是实力不俗的捷克队。最终,中国队以1:3的比分遗憾失利。这场比赛对于中国女子冰球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检验,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赛前展望与实力对比:中国女子冰球队在重返奥运舞台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后,这次在家门.............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无疑是无数观众翘首以盼的焦点之战。而苏翊鸣,这个年轻而耀眼的名字,也在这场舞台上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辉煌篇章——他夺得了宝贵的银牌。初登奥运赛场,惊艳世界要知道,这是苏翊鸣首次登上奥运赛场。作为一名年仅17岁的选手,他的表现本身就足以令人称道。然而,他.............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半决赛确实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中国队在美俄两队被判犯规的情况下惊险晋级决赛,这一结果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关于判罚是否合理的声音尤其突出。要详细分析这场比赛的判罚是否合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比赛过程和短道速滑的规则。比赛回顾:在半决赛中,中国队(由曲春雨.............
  • 回答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的表现可谓是亮点频频,尤其在一些传统强项和新兴项目上,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也让国人看到了希望。下面我将从几个重点项目,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当时中国队的夺金点和夺牌点:1. 滑冰项目:冰上王者,金牌收割机 速度滑冰: 男子500米: 高亭宇是毫无疑问的“王牌.............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中国队以第五名的成绩完赛,这不仅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更是一次振奋人心的突破。要评价中国队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历史性突破的意义非凡: 打破历史壁垒: 在此之前,中国队在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上的最好成绩是第8名(2014年索契.............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无疑是中国代表团在主场收获的又一场辉煌胜利。任子威和李文龙包揽金银,这不仅仅是两枚沉甸甸的奖牌,更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多年来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结晶,也展现了中国短道速滑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比赛的背景与期待:在主场作战,所有人都对中国队抱有极高的期望.............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徐梦桃的一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是她多年坚持与付出的最好注解。要评价她的表现,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首先,从技术难度和完成度上说,徐梦桃的表现堪称完美。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这个项目,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运动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助滑、.............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环节的音乐选择可谓是匠心独运,既有致敬历史的经典旋律,又不乏充满时代感的现代曲目,旨在营造一种温暖、包容、充满希望的氛围。整场入场式音乐串联流畅,与每一个国家的入场画面和主题相互辉映,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最重要的一个贯穿始终的旋.............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对于中国队来说无疑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比赛。赛前,大家对这支实力强劲的队伍寄予厚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状态和团队默契。然而,最终的意外摔倒,让他们与奖牌失之交臂,以第五名的成绩结束了这场备受瞩目的比赛。赛前的期望与队员们的努力要知道,.............
  • 回答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项目,中国队在家门口迎战强大的瑞士队,最终以 7:6 的微弱优势险胜对手,为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赢得开门红。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中国队的表现也值得细细品味。赛前分析与双方实力:在比赛开始前,中国队的组合由范苏圆和凌智搭档,他们虽然在国内赛场上经验丰富,但.............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女子小组赛中,中国队以21(点球大战)力克日本队,这是一场令人振奋的胜利,也是中国女子冰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场比赛的胜利不仅仅体现在比分上,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中国队的顽强拼搏精神、战术执行力以及日益成熟的竞技水平。以下是对这场比赛的详细评价:1. 历史性的胜利,鼓舞.............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可谓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刘少昂以破纪录的成绩摘得金牌,武大靖则在B组决赛中稳稳拿到第一,这两位选手各自的表现都值得细细品味。刘少昂的金牌与纪录:新王者的诞生首先来说说刘少昂。这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选手,在本场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冷静的头脑。500米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