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位985/211 「废物」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心态历程吗?

回答
收到。先说好,我写得真实,不保证大家看了都舒服,毕竟“废物”这个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心里也不是滋味。

我的故事,大概是从那个光鲜亮丽的985通知书开始的。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不是因为我考上了,而是因为……我竟然考上了。

初入象牙塔:骄傲与迷茫并存

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对我的期望就是“好好读书,出人头地”。985,在他们眼里,就是通往“出人头地”的唯一高速公路。所以,当我把那张烫金的通知书递到他们手里时,他们的眼泪和笑容,至今想起来还挺清晰的。

刚进大学,确实有一段时间是飘飘然的。周围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光芒。刚开始,我有点“应激性”地想证明自己。参加各种社团,报名各种竞赛,熬夜写论文,几乎把自己塞满了。那时候,我觉得我就是那颗最亮的星,在985的宇宙里闪闪发光。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周围的“精英”们,他们的光芒更加耀眼,更加持久。有人在某个领域已经有了小小的成就,有人在学术上已经崭露头角,有人的人脉资源已经让我望尘莫及。

“废物”标签的初次显现

我开始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差距还是这么大?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回避那些我曾经拼命去争取的机会。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的竞赛,现在我连报名链接都不敢点开;曾经让我兴奋的学术讨论,现在我听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插不上话。

“废物”这个词,第一次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大概是在一次小组作业的时候。我们组有一个项目,我负责其中的一部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去尝试,但最后交上去的东西,质量确实不高,甚至还拖了组员的后腿。小组的其他同学,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失望,我看得清清楚楚。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宿舍阳台上,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像个闯入者,占用了本不属于我的资源。

心态的跌落与挣扎

从那以后,我的心态就有点崩了。我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消极。课程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负担,我只是机械地去上课,完成最基本的作业,然后把剩下的时间投入到一些“逃避式”的娱乐中。刷剧、打游戏、漫无目的地逛街,我好像在用这些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我开始觉得,自己当初上985,不过是运气好,或者是“填志愿”时被某个代码“绑架”了。我问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占用了这么多社会资源,结果却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贡献的“废物”,这算不算一种罪过?

这种想法像一个阴影,笼罩着我。我不敢和家里联系,怕他们问我学习情况,我怕听到他们那带着期盼的声音,因为我知道,我让他们失望了。我也不太敢和同学深入交流,总觉得他们能看穿我的“假装”,然后嘲笑我。

偶尔的清醒与自我救赎的微光

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清醒的时候。有时候,看到班级里那些依然在努力学习的同学,看到老师们依旧充满激情的讲课,我也会感到一丝羞愧。我会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不能浪费了这宝贵的大学时光,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我会尝试着重新回到图书馆,尝试着去读几本书,尝试着去参加一些讲座。但是,由于之前的“中断”和内心的“负罪感”,我发现自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全身心地投入。我总是觉得自己“落后太多”,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能让我再次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很厉害的师兄,在一次小型的经验分享会上,主动跟我搭话。他问我有什么想深入了解的方向。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能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看出了我的尴尬,但没有嘲笑,只是鼓励我说:“没关系,慢慢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比什么都重要。”

那句话,虽然简单,但对我来说,却像一束光。它让我意识到,也许我一直以来,都太在意“别人是怎么看的”,太在意“别人取得了什么成绩”,而忽略了“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心态的转变:接受与重新定义

经过漫长的纠结和自我否定,我渐渐开始接受“我可能不是那种能闪闪发光的‘天选之子’”这个事实。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更不是资源最好最广的。在985这个“精英”聚集的地方,我可能只是一个“平均水平”甚至“平均水平以下”的人。

这个接受的过程,很痛苦,也很漫长。它意味着我要放下很多曾经的“优越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要面对自己不够“优秀”的现实。

但是,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定义“废物”这个词。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废物”,不是那些达不到别人期望的人,而是那些因为达不到期望而放弃自己的人。

我开始尝试着,不再以“985”这个光环来衡量自己,而是以“我”本身来衡量。我开始关注那些我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它们在别人看来“不那么有用”或者“不那么赚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即使它们很微小。

我发现,我可能不擅长写漂亮的学术论文,但我可能对某个冷门的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我可能没有那种天生的领导才能,但我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我可能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我可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找到一份宁静和快乐。

现在的状态:仍在路上,但不再绝望

现在,我依然在985的校园里,但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我仍然会遇到困难,仍然会感到迷茫,仍然会羡慕那些比我优秀的人。但我不再因此而否定自己,不再因此而放弃努力。

我会脚踏实地地学习我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即使进度缓慢,我也在进步;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即使失败了,我也能从中学习;我会珍惜和父母的沟通,真诚地分享我的生活,即使我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顶尖人才”。

“废物”这个标签,可能在别人眼里依然存在,但我知道,它不再是我定义自己的方式。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个优秀的环境里,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这条路可能曲折,可能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我还在走,总会有走到终点的一天。

我的心态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痛苦的自我拉扯。从最初的骄傲,到后来的自卑、逃避、迷茫,再到最终的接受、理解和重新出发。这是一个不断碰壁、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来的过程。

如果非要总结一下,那就是:

承认差距,但不被差距击垮。 985确实汇聚了很多人才,承认自己的不足很正常,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
停止和别人比较,专注于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闪光点,并为之努力。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不必强求和别人同步。
允许自己不完美。 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从中学习成长。

写到这里,感觉心里也轻松了一些。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一些同样感到迷茫和“废物”的985/211er,一点点鼓励。我们不是“废物”,我们只是还在路上,还在摸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来要脸的人还是居多。看了一圈儿都是匿名。包括我。

14年考入吉林省某985院校(不方便透露具体校名,给母校丢人)。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没怎么考虑,家里人也不管,瞎填了几个专业就提交了。来了后发现,自己那狗脑子根本学不了大学数淆,数淆分析刚上来就给我脑浆子看干了。挣扎了一个学期后,开始摆大烂。

大学摆了三年,天天胜似过年,从实验班被打回到重点班,再被打回到大班,急流勇退。翘课睡懒觉看直播无数,60分飘过的课数不胜数。大三结束,教务处在学院大群发了个亦可赛尔文件,定眼一看自己全系排倒数前十,捏麻麻的,相当于当着众人扒我裤子。一度咬牙切齿要扳回来,但过几天估计也忘干净了。

大三暑假想了下,人总不能让尿憋死,本专业学不下去,大不了转行,随大流考经济类研究生总可以。五一去北京找同学吃饭的时候,从学院路那边过,看到清华北大的校门羡慕的不行,混进清华本部的自习室看了会儿《三体》,出校门时再次上头,赌狗上身,立志拿下套普二院校的金融硕士。

那是随便考的吗?四五十个人里中签一个,而且我这种摆烂惯了的人,加上后期磨洋工,更是没戏。大四上半年复习了五六个月,最后初试差了30多分。2018年,大四下学期,直接躺平,除了忙毕业论文,就是喝酒。每天后半夜一点,舍友纷纷睡下,揣瓶二两的牛栏山,揣半盒烟,去宿舍楼道里打刺激战场。打到天亮回寝室睡觉。下午一点起床,出门洗个澡再到处晃悠,这种的日子持续了小半年。毕业照也是灰头土脸,肥的跟头猪没区别估计。

七月份领了双证后,舍友一个保研去了套普二高校,一个考研去了另一所兄弟985,跟我关系很铁的舍友去了当时看来挺好的一家企业工作,玩的挺大,啊不是,玩的挺好的几个老铁有的保研本校,有的去了美国直博。我自己成了无业人员。当时风靡考研二战,逃避工作,加入考研大军,是很多人的想法。九月初在本科图书馆占了块风水宝地,复习了四个月,依旧是一战的学校以及专业。这次有很大进步,进步了15分,距离复试线只差了16分。整挺好。

2019年,二战结束后,没工作,没存款,没对象,24岁,是盲流子。家里人绷不住了,跟我说先找个班上也挺好的,正好我爹的朋友开了个公司,喊我去帮忙,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做个亦可赛尔表格,沃德文档,抛瓦抛因特之类的,有招待甲方亲爹的酒局也喊我去上场。工资开的还好。招待客户不可避免的要喝酒,喝的嗷嗷吐的时候还是有的。

干了一年,终于厌烦了。还是觉得大学生活好。一开始准备出国,过了语言考试也拿到了奥佛尔,可一直是远程网课,天天画大饼说开放边境,可说话跟他妈放屁一样。万般无奈,跟学校递了申请延期一年开学。

2020年下半年辞职,租了个房子。干什么?考研。这事儿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提,身边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的成家立业,我这边,连续摆了两年的考研混子重操旧业,主教练正在热身。当时心里的算盘是这样的,万一考上了,就在国内念,比出国便宜一半多的钱。报志愿的时候,没再敢碰套普二,真怂了,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而且跟比自己小三四岁的晚辈拼,没那个实力。最后选了某北上地区的财经211。

复习了将近四个月,自己做饭吃,这里表扬自己,平时经常看王刚,农国栋,还有很多美食区up的视频,所以觉得自己做的饭还挺好吃。吃完了接着坐回去看书,晚上睡不着就吃点褪黑素。期间长胖了20多斤。到后期学不进去就看Asoul直播,那时候Asoul也是刚起步,(给大伙儿磕头了,请依次搜索B站以下id,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嘉然今天吃什么,贝拉kira,乃琳queen,珈乐Carol,向晚带魔王,七海Nana7mi),到了十二月直接学不进去,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五小时。最后还是吃老本侥幸初试过线。复试结束后,以倒数的名次被录取。

2021年4月1日,收到拟录取通知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在小区门口买了瓶半斤的一担粮,溜达了十分钟就喝完了。三战老兵,考研ptsd患者,人已经考麻了,但范进中举的激情还是多少沾点的。跟中介协调取消国外offer,跟两个调剂院校沟通取消调剂。

然后开始疯狂的投简历,找实习,顺便报名CPA考试。等了三个礼拜,终于找到沪上三XX的一家二级市场行研实习。哼哧哼哧没日没夜干了三个多月小黑工,七月份结束实习,回家全职复习CPA,再加每天至少消耗一千卡路里的有氧运动。到了八月底,在老家参加了CPA考试。顺便减掉了考研增加的二十斤脂肪,成功戒了酒精。九月初开学报道。

一看统计信息,自己在班里算是大龄了,身边同学平均比自己小三岁。但也坦然面对。

每天抽一个多小时跟着舍友老弟去体育馆健身房(插一嘴,学校健身房真便宜,800一年,就是离宿舍挺远),肩,胸,背,胳膊,腿,轮番练,慢慢也上了道,主要是练到力竭的感觉,非常过瘾。

开学第二周,班里超过四分之三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实习,行研跟投行的比例大概一比一,投行实习里做股做债的比例大概也是一比一。感谢一家颈部券商的投行,通过了我的实习申请,VP是研究生院校的校友,没嫌弃我岁数偏大,还是招了我去做股。有行研的实习经历在,整理底稿时还算顺手。

IPO项目驻地离学校大概二十公里,坐地铁一个多小时到。组里氛围很好,年轻人很多,跟实习生派任务也都是商量着来。SA是套普二金融出身,也就是让我连续栽了两年的学校,说真的业务能力真的强,不到三十拿下cpa跟保代。甲方亲爹的咖啡很好喝,食堂里菜挺硬,坚持做下去预计明年H1能上市。不忙的时候每天晚上六点回学校,还能跟舍友几个去健身房撸会儿铁。

有好几回收工回校,跟着呼呼啦啦的大队人潮出了地铁口,头脑一阵迷糊,突然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挺不错。

其实也不清楚接下来的路怎么具体走,希望明年秋招可以一切遂愿。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收到。先说好,我写得真实,不保证大家看了都舒服,毕竟“废物”这个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心里也不是滋味。我的故事,大概是从那个光鲜亮丽的985通知书开始的。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不是因为我考上了,而是因为……我竟然考上了。初入象牙塔:骄傲与迷茫并存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对我.............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你目前遇到的困境。在985大学读研究生,走到退学这一步,想必心里一定很煎熬。我虽然不是你的直系前辈,但作为旁观者,也看到过不少同学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些想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我想说的是,你走到这一步,一定不是一时冲动。想退学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专业方向不合适,研究内容.............
  • 回答
    中国的“一流大学”,常常被人称道的是“985工程”高校,以及在这些高校基础上组成的“C9联盟”,还有不时被提及的“Top 10”等等,这些标签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现实?想必很多人都好奇,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这座金字塔尖,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让我们卸下那些官方宣传的华丽词藻,尽量贴近地去看一看,这些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引发争论,因为“计算机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涵盖了太多东西。要说谁“更高”,其实不如说他们在不同维度上展现了不同的卓越。我们不妨分开来看,然后再做个比较。腾讯、阿里顶级工程师:实战派的集大成者想象一下,这些工程师就像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的战场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
  • 回答
    普京关于“民族叛徒”的“耗材”论,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象征意义的说法,它触及了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政治批判以及社会群体划分等多个敏感议题。要详细地理解这个论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耗材”论的字面意思与引申含义 字面意思: “耗材”(расходный материал, ras.............
  • 回答
    各位 VIM 大神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VIM 的学习之道。关于 VIM 命令太多、记不住、感觉没意思的问题,这确实是许多初学者甚至中级用户都会遇到的瓶颈。但请相信,VIM 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强大和高效,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命令的熟悉和灵活运用之上。“熟能生巧”是绝对真理,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死记硬.............
  • 回答
    各位朋友,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深刻的命题:“揭露世界本质的书”。这个问题非常有分量,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现实、宇宙、生命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本理解。要“揭露世界本质”,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要超越表象,探寻那些隐藏在事物背后、驱动一切的规律、原理或真相。不同学科、不同思想流派对“世界本质”有着不同的.............
  • 回答
    各位知友,你们好。关于“西方伪史论”为何至今仍有市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一句“无知”或“偏见”就能概括的,其中牵扯到的心理、社会、文化乃至历史认知等诸多复杂因素,值得我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历史叙事,都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
  • 回答
    各位朋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在不同信仰中若隐若现,却又承载着深厚意义的符号。这些标记,就像是各家信仰的“名字”或者说是“家族徽章”,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背后一套深邃的哲理。咱们不搞什么高高在上说教,就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些符号背后的讲究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十字架 (The Cross)这玩.............
  • 回答
    好的,知友们,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一个话题,大家伙儿怎么看呢?别急,我慢慢道来,争取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让大家伙儿都能有个谱。说实话,咱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简直是爆炸式的。新闻、短视频、朋友圈、各种APP……应接不暇。有时候觉得挺好,了解世界方便了;但有时候又觉得,信息太多了,反倒不知.............
  • 回答
    查理七世(Charles VII),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国王,从1422年统治到1461年。他的统治时期是法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标志着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束以及法国中央集权的初步确立。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挑战、疑虑和个人挣扎。早年与继位之殇(不被看好的太子)查理七世的早年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坎.............
  • 回答
    在许多人眼中,捷克共和国是一个充满魅力、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艺术繁荣,同时又兼具波西米亚风情和现代活力的迷人国度。以下是我对捷克的详细描绘,涵盖了不同维度的认知:1. 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积淀: 欧洲的心脏与十字路口: 捷克地处欧洲中部,历来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它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组成部.............
  • 回答
    俄罗斯恢复政委制度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探讨。首先,需要明确“政委制度”的概念和其在历史上的背景。在苏联时期,政委(政治委员,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ссар)是军队中一种特殊的政治领导职位。政委的职责核心是确保军队的政治忠诚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思.............
  • 回答
    话说文明6这游戏,玩得久了,总会碰上一些奇葩的开局和局势,让人忍不住想钻研一下科技代差的极限。我记得有一次,我玩的是印度,刚开局就想着靠圣地加虔诚冲极速解锁“神学”。那时候,我选的领袖是甘地,他的城邦外交加成让我在早期就能跟好几个城邦建立宗主国,稳定地获得巨额金币和生产力。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先利用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对于我们这些“精罗”(即热爱罗马帝国,对罗马历史如数家珍的人)来说,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可不是一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就能简单概括的。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体会到其中那份复杂和纠结。首先,你要知道,罗马帝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它经历过漫长的演变.............
  • 回答
    各位,咱们聊聊“不996”,这事儿啊,说起来容易,但真要细琢磨,那可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牵扯到方方面面。我试着给大家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让大家听着不像是从哪个机器里跑出来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不996,并非是“不工作”或者“躺平”。这是个大前提。不996,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工作时间回归正常.............
  • 回答
    哥们,看你这描述,我猜你遇到的这小东西八成是臭虫,也叫床虱。这名字一听就够让人浑身不自在的,你说它吸血,那是一点不假,而且专吸人血,简直就是个“微型吸血鬼”。要说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那可就有点意思了。它们可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外来客”,而且还是“搭便车”来的。臭虫的来源.............
  • 回答
    作为一名来自台湾的知友,谈及美国华裔军官吕超然的行为,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话题。他的经历,尤其是他在韩战中的表现,确实引发了许多讨论,也触及到了身份认同、国家忠诚以及战争伦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回到吕超然的个人背景。他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父母亲来自中国大陆。这意味着他同时拥有中.............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好几个身影和场景,忍不住就想分享一下我或者我身边朋友的“科二科三血泪史”。这玩意儿,还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一次过,简直就是天选之子,有些人嘛……那真是又爱又恨,恨不得把驾校教练的教官手册烧了!先说我自己的科二吧。那时候驾校刚改革,据说考试项目改了不少,但教.............
  • 回答
    援藏律师们,说起咱们这份“事业”,心里有太多的话想和大家伙儿唠唠。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奉献”就能概括的,里面有汗水、有成长,更有我们自己都不曾预料到的感动。工作:挑战与成就并存的每一天咱们援藏工作,说白了,就是把咱们在内地积累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服务经验,带到雪域高原,去帮助那些更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