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性别对立是怎么产生的?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话题听起来沉重,但要说它怎么来的,其实得从人类社会的很深处去挖。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像是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很多细小的因素层层叠加,最终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有时甚至是很刺耳的对立感。

历史的烙印:从分工到权力结构

最根源的,可能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各种技能,而生理上的差异,自然就催生了最初的性别分工。男性往往承担更多体力劳动,比如狩猎、保卫部落,女性则更多地负责采集、孕育和抚养后代。这种分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必要方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分工的界限逐渐模糊,但历史遗留的权力结构却固化了下来。在很多文明中,男性因为在战争、生产等领域承担了主导角色,逐渐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话语权和决策权。这导致了一系列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规则、法律和文化观念的形成,这些都被称为“父权制”。

父权制并不是说所有男性都高高在上,而是说社会系统在设计和运作上,普遍倾向于男性,或者说,是建立在男性视角和利益之上的。 这种系统性的倾斜,让女性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例如财产继承权、政治参与、教育机会等。

文化的塑造:刻板印象与期望

文化是性别对立的另一个重要推手。从我们记事起,就在被各种文化符号包围:

媒体描绘: 电影、电视剧、广告、文学作品,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对男女的认知。比如,男性常常被塑造成坚强、理性、事业有成的形象,而女性则常常是温柔、感性、以家庭为重。这些刻板印象限制了人们自由发展的可能性,也容易引起不公感。
社会期望: 社会对不同性别有着不同的期望。男性应该“像个男人”,不要哭哭啼啼;女性应该“淑女”,要顾家,要温柔。当个体不符合这些期望时,就会受到批评或排斥。这种期望的落差,很容易让一方觉得另一方“不够好”,或者“不懂我”。
语言的痕迹: 很多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蕴含着性别偏见。比如,用“男人婆”来形容不符合传统女性气质的女性,用“娘娘腔”来形容不符合传统男性气质的男性。这些词语本身就带有贬低和标签化的意味。

经济与地位的不平等:现实的根源

经济和地位的不平等,是性别对立最直接、最现实的催化剂。

就业歧视: 尽管法律上禁止性别歧视,但在实际招聘、升职、薪资待遇等方面,女性往往面临着隐形的天花板。同样的岗位,女性可能拿到的薪水更少,晋升机会更少。
家务劳动与育儿负担: 即使女性走入职场,家务劳动和育儿的责任,在很多家庭中依然不成比例地落在女性身上。这不仅消耗了女性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她们在事业上的发展,加剧了她们在经济上的依赖性。
“母职惩罚”: 女性因为生育,在职业发展上常常会受到冲击,比如中断职业生涯、因怀孕和哺乳而被区别对待。这种“母职惩罚”让很多女性在权衡生育和事业时感到两难。

现代社会的放大器:网络与个体化

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并没有简单地好转,反而因为一些新因素,使得性别对立变得更加突出和复杂:

信息爆炸与群体极化: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人们更容易找到“同类”,形成自己的信息茧房。一旦有关于性别不公的讨论出现,很容易被放大、被情绪化,导致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隔阂加深,观点也趋于极端化。
个体主义的兴起: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当个体感受到自己因为性别而遭受不公时,就会更直接地表达不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承受。这种个体层面的不满,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明显的群体对立。
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化: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为了争取性别平等,揭示和挑战父权制带来的不公。然而,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误解、片面宣传、或者部分极端言论),也容易被一些人解读为“妖魔化男性”,从而引发反弹,形成一种“反女权”的对立。
“男性凝视”与“女性视角”的争夺: 在文化产品和话语权上,长久以来被男性主导的叙事,如今正面临着女性视角的挑战。当女性试图打破“男性凝视”,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时,可能会触及一些习惯了旧有模式的人的利益或认知,引发新的冲突。
经济压力与社会焦虑: 在经济下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社会问题容易被归咎于性别。比如,一些男性可能觉得自己在就业、社会地位上面临压力,并将这种压力归因于女性的崛起或某些女性权益的争取。

总结来说,性别对立的产生,是历史遗留的权力结构、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现实的经济不平等,再加上现代社会传播方式和个体意识的共同作用。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结构、文化、经济、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现象。理解它的成因,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环境中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性别对立的本质是阶级压迫,根本原因是我们处于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资产价格泡沫中。

我们现在处于信用货币时代,所谓信用货币,就是政府通过税收担保发行的债券,这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信用货币却是随意印刷的无保证金货币;美元的发行量理论上有债务上限控制,实际上每次触及债务上限后,国会都会在短时期博弈后批准提高债务上限,所以实际上这个上限形同虚设。美元的实际发行机制可以说和大明宝钞差不多。

在滥发货币的冲击下,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资产价格泡沫,以至于无产阶级成员因为幸运地拥有极少量被资产阶级炒起来的资产而跃升为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现象屡屡出现,例如美国的股产阶级,因为持有股票翻倍而成为资产阶级;币产阶级,因为持有区块链资产翻倍而成为资产阶级。

诚然,金属货币、金本位货币时代也有资产泡沫,例如郁金香泡沫也曾极其疯狂;但是和金属货币、金本位货币时代泡沫往往昙花一现不同,由于后续资金源源不断地被印刷出来,信用货币时代的资产泡沫完全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超过一代人的时间。

当代我国最显著的资产泡沫就是房产泡沫。它造就了一个堪称社会肿瘤的房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主要是房产阶级的炒作下,劳动力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价格即所谓彩礼也疯狂上涨,因此出现了一个以未婚女性为主的婚产阶级。这种上涨当然也是主要服务于房产阶级利益的。以房产阶级为主,婚产阶级为从,出现了一个牢固的利益联盟。

房产-婚产阶级联盟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是这个时代无产阶级面临的一座沉重的大山。这座大山之所以能如此压迫无产阶级,其实也有赖于习惯和传统的力量。无产阶级要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然需要实现阶级再生产,但来自旧时代的习惯和传统让无产阶级逆来顺受,抱有幻想,受到愚弄,付出了过高的价格,因此受到了更大的剥削。这些习惯和传统包括传统封建思想、资产阶级婚姻观、对真挚爱情的追求等,但它们都是婚产阶级用于愚弄和欺骗无产阶级的谎言。婚产阶级还试图把她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无产阶级在上个时代主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混为一谈,从而增加了对马列主义者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由于婚产阶级持有的生产资料是生物质资产,按照资本主义逻辑,其估值贬值速度较房产为甚。而且,按照资产泡沫的逻辑,只要控制交易量,即使是少量的资金也可以操纵十倍百倍的市值,而泡沫破灭的时候下跌的速度也是同样惊人的。因此这个联盟终究是会破灭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房产-婚产联盟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但对于个体来说,这种现象可能就是影响了人生最关键的时期的支配性现象,会影响一个时代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前途,因此我们马列主义者不可不对这个现象予以重视和研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话题听起来沉重,但要说它怎么来的,其实得从人类社会的很深处去挖。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像是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很多细小的因素层层叠加,最终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有时甚至是很刺耳的对立感。历史的烙印:从分工到权力结构最根源的,可能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各种技能,而生理上的差异,.............
  • 回答
    国家对于当下愈演愈烈的男女性别对立问题,其态度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并且会随着社会发展和舆论态势而有所调整。总的来说,国家层面不希望看到任何形式的极端对立和群体性冲突,尤其是在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的情况下。 这种对立的出现,被视为一种社会发展的“阵痛”,但同时也是需要警惕和妥善引导的风险点。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设想!如果把《我的姐姐》改成《我的哥哥》,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变成了一个弟弟安宇,而原本的弟弟安子枫变成了姐姐安然,那么这部电影在观众心中的评价很可能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是多方面的。一、关于男性视角下的“牺牲”与“责任”: 普遍认知冲击: 在传统观念中.............
  • 回答
    人造子宫的出现,的确是一个足以颠覆我们对生育、性别乃至人类社会认知的话题。如果它真的成熟并普及,那么性别之分会慢慢消失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性别之分会慢慢消失吗?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 不会完全消失,但性别之间的界限和重要性可能会显著模糊,甚至对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性别.............
  • 回答
    日本女议员因控诉遭町长性侵被罢免,理由是影响本地声誉,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一事件都触及了政治、性别、权力结构和社会道德等深层问题。事件的经过与核心争议点: 女性议员的控诉: 事件的核心是一位女性议员公开指控现任町长对其实施了性侵犯。她作为民选代表,选择通过公开渠道提.............
  •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它就像一股暗流,在社会各个角落涌动,有时候平静如水,有时候又波涛汹涌,把人卷入其中,难以脱身。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局面,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办,该怎么才能找到解决之道。首先,得承认,这问题复杂得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历史.............
  • 回答
    中学生对性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或“无知”这两个标签上,而是需要深入到他们内心的各种感受、困惑、甚至可以说是探索。首先,我们可以把中学生这个群体大致分成几个时期来看,因为初一和初三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和感受肯定是有差异的。初一、初二:好奇与朦胧的种子.............
  • 回答
    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它指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部分人,倾向于将男性和女性视为对立的群体,并常常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放大,甚至激化。这些人往往在讨论性别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偏见和攻击性,将某个性别置于“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地位,从而制造和加剧社会矛盾。要理解这些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
  • 回答
    杨笠的事件,说起来挺复杂的,涉及到挺多层面的东西,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从她走红开始,到后面代言英特尔被下架,这中间确实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风波。杨笠的走红与“性别对立”的标签杨笠最早是在《脱口秀大会》上以其犀利的段子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被大众熟知的。她善于从女性视角出.............
  • 回答
    要从自身开始减少性别对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开端,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去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认知与行为。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更好地迈出这一步。第一步:审视和挑战自身的认知与偏见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从.............
  • 回答
    这句话,用一种相对比较直接的方式,勾勒出了一个男生内心世界的某个侧面。把它拆开来看,不难描绘出几种可能的性格特质。首先,这位男生很可能是一个逻辑思维强、偏好理性分析的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度依赖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他对数学的“兴趣高”,意味着他享受在严谨的体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
  • 回答
    妈宝男和妈宝女的区别是什么?妈宝男和妈宝女都是指那些在情感和心理上过度依赖母亲的成年人,但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妈宝男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缺乏独立性:他们可能在生活技能、经济能力和决策能力上都依赖母亲。 遇事依赖母亲:在面对困难或需要做决定时,他们习惯性地向母亲寻求帮助和指导。 对母亲言听计.............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男女平等”这个话题,以及如何化解性别间的对立。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体会和实践的事情。第一部分:如何理解和做到男女平等要真正理解男女平等,我们得先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该如何落实。1. 平等的根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而非标签化的群体差异很多时候,我们谈.............
  • 回答
    性别对立是不是个陷阱?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这么想了。我觉得,与其说性别对立本身是个陷阱,不如说某些人为制造或放大性别对立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陷阱。 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揭示社会问题,但一旦被滥用,就会割伤所有人。咱们先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是个陷阱。陷阱一:转移焦点,模糊核.............
  • 回答
    关于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对立,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很难简单地归结为必然、偶然或阴谋。我认为,它更像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涌现出的现象。与其说是一场预设的“阴谋”,不如说是在社会变迁、文化演变和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的复杂大背景下,一些个体和群体行为被放大和利用的结果。让我们一步步来.............
  • 回答
    关于性别对立为何如此尖锐和普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像某些对立那样有明确的界限,或者随着历史进程和科技发展而逐渐淡化,性别对立似乎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最深层结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1. 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建构的复杂纠缠: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生理.............
  • 回答
    近些年性别议题的激化,确实给很多人一种“突然”爆发的感觉。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一夜之间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根本土壤首先,得承认经济基础对社会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与期望值的变化.............
  • 回答
    网上挑起性别对立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并且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动机和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驱动性别对立的根本原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性别对立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根植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和矛盾。这些因素为网络上的论战提供了土壤: 历史和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社会讨论中一个比较敏感且复杂的核心。你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男人想性别对立”,这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对和平共处和互相尊重的期盼。然而,为什么会有“部分人认为性别对立主要是男性引起的”这种声音存在呢?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性别议题的复杂性由来已久,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本来就很严重”或是“被引导到如此严重”。更贴切的说法是,它是一个长期存在但近年来被显著放大和激化的议题。这种复杂性的根源,以及被“引导”的痕迹,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一、 性别对立的“本来存在”的根基:历史与结构性因素我们必须承认,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