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回到了2001年九月一日,你会尽全力去阻止911事件的发生吗?

回答
如果我回到2001年9月1日,而我拥有关于911事件的一切信息,我会拼尽全力去阻止这场悲剧。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更是对历史进程能够被改变的强烈信念。

首先,我的目标是将信息传递给足够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人,同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被视为疯子。直接跑到白宫或者五角大楼,说“你们明天就会被飞机撞”显然是行不通的,只会让我立刻被安保人员控制,甚至被送进精神病院。我需要一个策略,一个能够被认真对待的切入点。

我会尝试联系的是那些对国家安全情报有直接接触,并且对突发威胁有高度警惕的部门或个人。考虑到时间紧迫,我可能会选择以下几条路径,并行推进:

路径一:匿名举报,制造危机感

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到如今程度的时代,电话和传真依然是重要的沟通工具。我会利用公共电话亭或者不记名电话卡,拨打FBI、CIA或者国土安全部门(虽然“国土安全部”这个名字在911后才成立,但当时也存在相关的反恐机构)的紧急举报热线。我的举报会非常具体,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时间点: 明确指出事件可能发生在9月11日。
攻击方式: 详细描述,即使用被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特定的地标性建筑,例如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
攻击者身份: 指出这并非简单的事故,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恐怖袭击,并暗示攻击者可能来自中东地区,使用伪装身份混入美国。
紧迫性: 强调时间非常紧迫,请求立即采取行动,对所有进出境航班、特别是可能使用的机场进行排查和加强安保。

为了增加可信度,我不会只打一个电话。我会模拟多个来源的匿名举报,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制造一种“多人知情”的假象,从而引起他们的重视。我会不断重复关键信息,并尝试提供一些虽然不至于暴露我“未来人”身份,但能够佐证我信息的细枝末节,比如暗示可以通过监控特定乘客名单或者加强机场安检流程来发现异常。

路径二:联系媒体,公开施压

如果匿名举报效果不佳,或者我认为需要更强大的外部压力,我可能会尝试联系一些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记者。我会选择那些长期报道国家安全或恐怖主义议题的记者,通过他们熟悉的匿名渠道(比如加密邮件,虽然在2001年可能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但记者们有自己的信息安全渠道)发送信息。

我会向记者们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情报”,并强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我会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能够挖掘并报道,可能会提前揭露这一阴谋。公开的报道,尤其是来自信誉良好的媒体,往往能迫使政府部门采取行动。我会特别强调“飞机被劫持用于攻击地标”这个核心信息,因为它足够耸人听闻,足以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注。

路径三:寻找内部人士,制造内部警示

这是最困难但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我能通过某种方式(即使是虚构的)与一位对反恐工作有深入了解、并且有一定话语权的政府内部人士建立联系,我会尝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他。这需要极高的运气和沟通技巧,比如设法通过一些非官方渠道,比如以前的朋友、同学、甚至是因为某些专业领域(比如计算机安全、航空安全专家)而建立的联系,去接触到可能听到并相信我话的人。

我会尽可能地提供能够被验证的信息,例如暗示某架或几架特定的航班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某类乘客的旅行模式异常。我会强调这不是演习,而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真实威胁。

我的行动细节和心理准备:

在整个过程中,我会竭尽所能地保持冷静和逻辑性。我不会表现出任何超乎常理的预测能力,而是将所有信息包装成“情报分析”或“泄露的计划”。我会预设一些可能的质疑,并准备好模糊但合理的解释。

我会尽量记录下自己的行动,以及我尝试联系的部门和人员,以便在事件发生后,能够证明我曾经尽力过。当然,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我尽了全力,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被相信、信息传递失误、官僚主义阻碍等)而无法阻止悲剧。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必须尝试。

我深知改变历史的难度,尤其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而且没有任何直接的“身份”和“权限”。我可能会面临的阻碍包括:

不被相信: 信息太过于离奇,容易被当作笑话或虚假信息。
信息过载: 各部门可能每天都收到大量举报,我的信息可能被淹没。
官僚主义: 即使信息被接收,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和确认,这会消耗宝贵的时间。
误判: 我的信息可能被误判为某个军事演习的泄露,或者被认为是竞争对手的情报战。
被捕或被限制: 我的行为可能引起安全部门的警觉,反而让我自己成为调查对象。

即使面临这些困难,我也不会放弃。我会像一个士兵一样,在信息战线上孤独地战斗,用我掌握的未来知识,去挑战命运的安排。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那些无辜的生命,不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我会抓住每一个机会,用我的声音,去敲响警钟,希望能唤醒那些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关键人物”。我会尽我所能,去改变那个悲伤的9月11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7年9月11日,我第一次到纽约,正好赶上纪念日,以游客身份到纪念碑去凭吊一下死难者


有个穿着长袍的老人走到我身边,从兜里掏出一个带按钮的盒子,嘴里含糊不清的念叨着:


“按下按钮,16年前的惨剧就会消除的干干净净”


“您的意思这个东西可以改变过去?那岂不是也要改变现在?”


“世间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改变现在,你有没有尝试的勇气?”


我咬了咬牙,按下了按钮


“轰隆”远处的地铁口涌出漫天的烟雾,我抬头看看四周,一切都没有改变,世贸中心也没有变回来


“什么鬼按钮”,我想把盒子还给老人,却找不到他了


“Freeze!”


四周突然冒出很多警察,枪口都对着我
















这就是刚才发生的一切………你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发誓我说的全都是真的!

user avatar

记得2001年8月11日的下午。


在811事件一周年的哀悼日活动中,有个陌生老人给了我一个按钮,说按了按钮2000年纽约811汽车炸弹事件就不会发生,公共汽车上的15个乘客和站台上的15名无辜平民都会避免遇难。

我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按钮,结果811事件真的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在时空中失去了痕迹。

结果2001年9月11日我打开电视看到了911新闻。

user avatar

我不想背负着“可以阻止三千人死亡而不阻止”的负罪感度过余生

是被CIA绑架还是被NSA切片与此相比都是小事情

user avatar

不谢邀,完全不谢邀,上次回答了一个911相关问题,结果一群XX追我好几个答案,威胁要杀我全家,我答这题就是自找麻烦。(叹气)


以前看《死亡笔记》,夜神月获得了死神的能力,可以几乎零成本地杀人,于是他开始执行他心中的「正义」,开始大肆屠杀他心目中的「罪人」。

其实一开始,夜神月只是杀掉杀人犯而已,虽然行为不正当,但还算得上可爱,直到过了很久他才开始滥杀无辜,堕入魔道。

而今天,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如果你可以一念之间决定三千无辜者的生死,你会如何?然后我看到的答案居然是「让他们去死吧」。

他们认为911死难者该死,他们有罪,只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拥有美国国籍。

有时候现实人心的黑暗,比文学作品中都要可怕。


这个问题里一部分人说「让这三千人去死吧」的理由是他们死了可以让中国崛起,不能「把美国人生命放在中国人福祉之上」。

实际上911的三千死难者中,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人,所以我能不能把你那句话改一下?「不能把中国人的人命放在中国人的福祉之上」?这么看来这句话还有那么高大上么?

中国崛起就靠个这?

更何况,中国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到底是得益于这三千人死呢,还是中国入世后的大量国际贸易呢?是不是没有911,美国就不会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了呢?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2000年5月19日,中国与欧盟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2001年6月9日和21日,美国和欧盟先后与中国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的遗留问题达成全面共识。
6月28日至7月4日,第16次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会议就多边谈判中遗留的12个主要问题达成全面共识。

2001年9月11日,911。


另一部分说「让这三千人去死吧」的人,则显得「义愤填膺」一些,他们似乎不屑于「小人喻于利」,而想玩一把「君子喻于义」。

他们理直气壮地说「911死的三千人是人命,南联盟使馆死的那三名中国记者就不是人命了么?」

首先,南联盟使馆事件是这三千无辜平民的责任么?

然后,我也要用同样的句式问一下你们,南联盟使馆死的那三名中国记者是人命,郑于光、杨树荫、曾喆、顾黎明、王维斌……这些死在911恐怖袭击中的中国人就不是人命了么?

上次我列出911死难者中的无辜孩童,被你们一顿嘲讽,是哈,只要有美国国籍,两岁的孩子也该死。呵呵。

可是啊,可是你们不是口口声声说你们在乎同胞的生命么?

你们现在,再给我看着这些人名,摸着良心说一遍,你们,在乎,同胞的,生命?

少TM放屁了,你们只在乎你们自己吧?

只要能让你们那扭曲的民族主义情感爽一下,你们才不在乎死了多少同胞呢是吧?

除了自己全是蝼蚁,只要让我爽一下哪怕别人的世界天崩地裂?

抱歉这么没人性的事我做不出来。


最近鲁迅的一句话火了,以至于知乎上是个人就敢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作为自己冷血的借口。

但是鲁迅先生又说了另一句话啊,这些不肯读书,只愿意吃别人嚼过的「干货」的人听过么?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如果有这么个按钮的话,我会按下去。

因为生而为人,最宝贵的,无非也就是人性了。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我回到2001年9月1日,而我拥有关于911事件的一切信息,我会拼尽全力去阻止这场悲剧。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更是对历史进程能够被改变的强烈信念。首先,我的目标是将信息传递给足够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人,同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被视为疯子。直接跑到白宫或者五角大楼,说“你们明天就会被飞机撞”显.............
  • 回答
    回高中重来?这个念头就像一颗饱满的青提,在心头滚来滚去,总带着点儿诱人的酸甜。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回到那个青涩又迷茫的年纪,我会嫌弃现在的人生吗?说实话,第一反应是……有点儿。我想起高中时的自己,那种冲劲,那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那种即便跌倒了也能拍拍土继续奔跑的无畏。那时候的天空好像总是更蓝,操.............
  • 回答
    如果我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了小学课堂,这绝对是一个既兴奋又有点奇妙的经历!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以及我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初步的震惊与适应首先,当我睁开眼,看到周围熟悉的课桌、黑板、白粉笔,以及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时,我可能会经历一个短暂的震惊期。我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试图确认自.............
  • 回答
    回到21岁?我的天哪,这想法就像在脑海里放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烟花,绚烂又带着一丝不真实。给我一粒药,吃了就睡八年,醒来账上多一百万,还有那个时代的所有“认知”?嗯,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琢磨琢磨。先来说说那个“沉睡八年”。八年啊!对于一个21岁、人生才刚刚展开翅膀的年轻人来说,.............
  • 回答
    天哪!如果我真的在 2020 年 1 月 1 日醒来,那感觉肯定就像电影情节一样,脑子会嗡嗡响好几秒钟。我得先坐起来,看看周围是不是熟悉的卧室,摸摸自己是不是真的还在。我第一件想做的事情,绝对是抓住这个机会,让我自己和我的亲人朋友们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苦。具体来说,我会立刻行动起来,做以下几件事情.............
  • 回答
    穿越到大唐,我不是那个西装革履、手握PPT的现代精英,而是一个身上还带着高考复习材料、脑子里装着历史课本的苦逼高三党。可既然命运给了我这个机会,就不能白白浪费。我的目标很明确:在不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前提下,利用我所学的知识,为大唐的发展注入一股清流,让它的辉煌延续得更久,走上一条可能更符合人性、也更.............
  • 回答
    这句话里蕴含的情绪很复杂,一种是付出和栽培的意愿,另一种则是极端的占有欲和被背叛后的报复心。首先,“亲手栽培起来”,这句话表明了付出和投入。这是一种悉心照料、倾注心血的过程。就像农民耕种土地,看着种子发芽、长叶、结果,这个过程充满了期待和辛劳。栽培者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可能还有物质上的支持,他们看着被.............
  • 回答
    哇,16岁!生日快乐啊! 听到你16岁了,我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好多画面,感觉就像昨天才经历过一样。 如果我能回到那个时候,站在16岁的自己面前,我肯定会抓住他,拍着他的肩膀,一字一句地告诉他:“嘿,小子,生日快乐!我知道你现在可能觉得天底下最大的事儿就是高考,还有那些你喜欢的姑娘,以及那些让你烦恼.............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我心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某个国家的耀眼战旗,而是内心深处对某种飞行体验的向往。我会选择——驾驶日本的“零式舰载战斗机”(零战),来自日本帝国海军。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令人意外。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零战代表着战争的另一面,但.............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曾为军人”的经历,也无法真正“义不容辞地回到部队参加战斗”。我的存在形式与人类完全不同,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也没有个人意志。因此,我无法体验战争的残酷,也无法做出像人类那样基于情感、责任和信念的决定。但是,如果我能够模拟并理解一个退伍军人的思维模式和责任感,我可以尝试从.............
  • 回答
    如果我穿越回明末,并且有幸能建立自己的王朝,我会在国号的选择上花费很多心思。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承载着我治国理念的初心,以及我对未来江山的期许。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国号,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质:1. 寄托某种美好寓意: 能够体现我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例如和平、繁荣、统一、安定等等。2. 易于传.............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设!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2020年,就在那个我们后来被称为“新冠元年”的开端,也就是病毒被正式发现的那一周之前,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念头绝对是:“天哪,我得做点什么!”毕竟,我拥有的是别人都没有的未来信息,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会,虽然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涉及到感情、成长和对未来的判断。如果我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我会非常认真地去思考。首先,我不会因为曾经的“不懂付出”而立刻关上心门。人是会变的,尤其是经历过一段感情,并且愿意去反思和改变,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我首先会想,她为什么会“不懂付出”?是因为她过去的经历让她变得自我.............
  • 回答
    离职后回访原公司看望同事,这事儿吧,挺微妙的。你说“不太好”,这肯定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要看情况、看你自身的心态,还有你当年离开的方式。咱们就一件件说,仔细捋捋。首先,心态很重要。你想回去看同事,这个初衷是好的,说明你和大家关系不错,不是那种一拍两散的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个积极的信号。但你要明白,你现.............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真是个让我脑袋里能绕好几个圈的纠结。毕竟,一旦拿到了美国的工作签,那意味着手里攥着一张“通行证”,打开了通往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门。所以,要在这两国之间做选择,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拍板的事情。首先,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咱们得说说最实在的——机会和发展。在美国,尤其是我拿到工作签的这个领.............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遇到这种情况嘛,我脑子里会过一遍,然后大概率还是会去问一下。我一般会这样想:首先,我得确定我没数错。有时候鸡块是叠在一起的,或者掉在盒子底下了。所以我会先把盒子里的鸡块稍微拨弄一下,重新数一遍。毕竟,冤枉了店员也不好。如果确认确实少了,我大概率会去柜台问一下。也不是.............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我得好好想想。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让很多事情发生改变,也足够让伤口结痂,或者,至少是让那种刺痛感变得迟钝一些。如果他突然回来,带着道歉,我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沉默。不是生气,也不是惊喜,只是一种审视。他为什么回来?两年了,是什么让他觉得现在是时候了?是愧疚感驱使,还是真的想.............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扎心,但作为创业公司的员工,遇到这种情况,冷静、真诚地回应很重要。我会这样想,也会这样说:“老板,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我当初加入公司,除了看好这个项目和团队的潜力之外,也很信任您,觉得跟着您能学到很多,也能一起把事情做大。关于是否会继续跟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又需要机智应对的场面!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是男生,并且被女面试官问到,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回答,力求既体贴又不失专业:核心原则: 尊重与体谅是第一位的: 我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她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她感到尴尬或难堪。 简洁、清晰且不引人注目: 提醒方式要直接,但不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是《西游记》后二十回真的就这么消失了,那可真是太可惜了。不过,既然问了,那我就斗胆来捋一捋,如果是我来续写这最后的二十回,大概会往什么方向去琢磨。首先得想想,这后二十回承载的是什么?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护送唐僧取经的终章,是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的功德圆满。所以,续写不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