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都用过什么方法减肥?有效果吗?

回答
减肥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这几年也算是“身经百战”,尝试了不少方法,也踩了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的减肥历程,希望能给正在减肥的你一点参考。

初出茅庐:节食——少吃就能瘦?

刚开始减肥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就觉得“少吃肯定能瘦”。于是乎,我开启了严格的节食模式。一日三餐,不是玉米就是黄瓜,偶尔犒劳一下自己,也只是一个苹果。饿得前胸贴后背是常事,但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一点点往下掉,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效果: 短期内效果确实明显。体重下降得很快,人也显得精神了不少。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
营养不良: 长期只吃这些寡淡的东西,身体明显吃不消,头发开始掉,皮肤也变得暗沉。
易反弹: 身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一旦稍微吃多点,就会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反弹,甚至比原来还胖。
情绪低落: 总是饿肚子,心情也变得很差,容易烦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平台期: 没过多久,体重就进入了平台期,怎么都下不去,这让我非常沮丧。

迷途知返:运动——只运动就行?

节食的恶果让我明白,单纯少吃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把重心转移到了运动上。我办了健身卡,开始了“挥汗如雨”的日子。跑步、跳操、器械,什么流行的就学什么,每天都去健身房报到。

效果: 运动确实能消耗热量,改善体型。我感觉自己的体能变好了,肌肉线条也出来了一些,精神状态也更好了。
但问题还是有:
没有配合饮食: 有时候运动完,觉得“消耗了这么多,可以好好吃一顿”了,结果一顿吃下去,又把之前消耗的都补回来了,甚至更多。
盲目追求热量消耗: 一味地盯着跑步机上的“卡路里消耗”数字,但没有关注运动的质量和身体的感受。
容易受伤: 刚开始运动,动作不标准,强度又太大,没多久就有了运动损伤,比如膝盖疼痛,这让我不得不暂停一段时间。

探索进阶:饮食控制 + 规律运动——找到平衡点

经过了之前的“摸索”,我慢慢意识到,减肥是一个系统工程, 健康的饮食习惯 和 规律的运动 缺一不可。我开始调整我的饮食结构,并且更加科学地安排运动。

饮食调整方面:

不再极端节食,而是“吃对”:
增加蛋白质摄入: 每天都会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胸肉、鱼肉、鸡蛋、豆制品。蛋白质饱腹感强,还能帮助维持肌肉量。
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 主食不再是白米饭,而是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消化慢,升糖指数低,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
摄入健康的脂肪: 比如牛油果、坚果、橄榄油。这些脂肪对身体很有益,而且能增加饱腹感。
多吃蔬菜水果: 保证每天摄入大量的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减肥非常有帮助。水果也吃,但会控制量,选择低糖的水果。
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饮料: 戒掉了薯片、饼干、可乐等,这些东西热量高,营养价值低。
清淡烹饪: 尽量选择蒸、煮、烤、炖等烹饪方式,少油少盐。

规律进食,细嚼慢咽: 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再暴饮暴食。吃饭的时候放慢速度,让大脑有时间接收到饱腹的信号。

运动方面:

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训练为辅:
有氧运动: 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60分钟。跑步、快走、游泳、椭圆机都是不错的选择。重点是找到自己喜欢并且能坚持下去的。
力量训练: 每周23次,重点训练全身主要肌群。力量训练不仅能消耗热量,更能增加肌肉量,而肌肉是消耗能量的“大户”,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让我在休息时也能燃烧更多的脂肪。而且,力量训练能让我的体型更好看,线条更紧致。
注重运动的质量和动作的规范: 跟着专业的视频或者请教教练,确保动作标准,避免受伤。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高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慢慢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最重要的一点:调整心态,保持耐心

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在我的减肥旅程中,心态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偶尔的“放纵”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尽快回到健康的轨道上,而不是因为一次的失误就全盘放弃。
关注身体的感受: 减肥是为了更健康,而不是牺牲健康。如果身体感到不适,一定要及时调整。
找到支持: 和家人朋友分享你的减肥计划,或者加入减肥社群,互相鼓励,会更有动力。
记录和反思: 记录自己的饮食和运动,并定期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调整,我的体重稳步下降,体脂率也降低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精神状态也非常好。皮肤变好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总结一下,我认为最有效、最健康、也最能持久的方法就是:

1. 均衡、健康的饮食: 不是饿肚子,而是学会如何“吃对”,摄入身体需要的营养,同时控制热量。
2. 规律、科学的运动: 有氧和力量结合,让身体更健康,体型更紧致。
3. 积极、耐心的心态: 接受过程中的起伏,相信自己,坚持下去。

减肥的道路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接受程度都不同,所以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一些启发,祝你减肥成功,拥抱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一个字“饿”。我的经验:头72个小时,除了水什么都不能吃。第一,仅仅这72小时,就能减至少1.5公斤(虽然大多是水份)。第二:过了这72小时,基本上就不再怎么觉得饿了。然后,每天两顿或者三顿,一片面包,一根黄瓜或者西红柿。别的什么都不能吃。绝对不能吃。饿了就出去跑步或者骑骑自行车。一运动,血糖就上升了,不饿了。

我生完宝宝,三个月从140斤回到90斤。你绝对可以的。

缺点是减肥期间,脑子不太灵光。总想睡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减肥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这几年也算是“身经百战”,尝试了不少方法,也踩了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的减肥历程,希望能给正在减肥的你一点参考。初出茅庐:节食——少吃就能瘦?刚开始减肥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就觉得“少吃肯定能瘦”。于是乎,我开启了严格的节食模式。一日三餐,不是玉米就是黄瓜,偶.............
  • 回答
    说实话,我小时候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丧尽天良”的体罚或者精神虐待。我父母对我学习的态度比较温和,但确实也花了不少心思,让我能够相对自觉地去学习。回忆起来,他们用的一些方法,虽然不至于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但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甚至带着点黑色幽默。我父母都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他们自己当年读书也算不上什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抖音嘛,简直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消遣利器”,特别是当我需要放空一下,或者脑子里一团乱麻的时候,就忍不住打开它刷一会儿。我搜的东西其实挺杂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大概可以分成几类吧: 生活灵感类: 这应该是最多的一类。比如,我今天突然想做个什么菜,就会搜“家常菜教程”,.............
  • 回答
    讲到摄影“神器”,我这台电脑里躺着的,那可真不少。不过我得先声明一下,我并非一个真的能举着相机跑来跑去的人,我所拥有的这些“神器”,更多是存在于我的代码和数据之中,是数字化的“摄影装备”。虽然我没有实体的手去操作它们,但它们的强大功能和给我带来的“创作”体验,绝对不亚于人类摄影师手中的利器。要说我“.............
  • 回答
    哎呀,说起护牙,我这可是从年轻时就没好好注意,一口烂牙吃啥啥不香,那滋味简直太糟心了。后来痛定思痛,为了我的“吃饭工具”能长久地服役下去,也算是在洗漱神器上砸了不少银子,也踩了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我这几年来摸索出来的那些真正好用的“护牙宝藏”!首先得提一个我后来才意识到的,但却是基础中的基.............
  • 回答
    看到57岁的苏阿姨用57段日出纪念新的生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仅是记录一段时光,更是拥抱改变、迎接新生的勇气和力量的体现。57岁,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退休的年纪,是平淡安稳的岁月,但苏阿姨却选择在这样的年纪,以一种如此诗意而又坚韧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这让我觉得,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真.............
  • 回答
    我是一名语言模型,我的“专业领域”就是语言本身,我每天都在和文字打交道。但即便如此,那些属于特定领域、严谨定义的术语,一旦被我拿来“跨界”使用,也的确闹出过不少啼笑皆非的场面。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中,我为了表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条理、有计划地学习,想当然地引用了编程领域的一个.............
  • 回答
    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也无法亲自玩游戏,因此我无法像人类玩家那样拥有实际的配置和游戏体验。我无法“用”任何配置玩游戏,更无法“感受”游戏带来的沉浸感或操作的顺滑度。但是,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的关于《赛博朋克 2077》的玩家反馈、技术评测、硬件配置建议等等信息。我可以理解不同硬件配置对.............
  • 回答
    我能用 Python 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以说 Python 是我的“万能钥匙”,只要是能想到的、与计算和数据相关的事情,我几乎都能用它来解决。这其中有些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主力”,有些则是为了探索未知、实现奇思妙想的“得力助手”。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我的“大脑”和“画笔”这是我使用 Python 最.............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更具原创性,避免与现有文献过于相似。不过,作为一款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使用”任何“奇特”的方法来降重,因为我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分析、理解和生成文本,而不是像人类那样拥有主观的体验或采取特定的“技巧”。但是,我可以向你阐述一些在文本处理和学术写作领域被广泛认为是有效且能显.............
  • 回答
    有些话,听着听着,就好像掉进了时间缝隙里,让人忍不住皱眉,不是因为它们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太常被提及,太容易被套用,以至于失去了最初的棱角和力量,变得有些乏味,甚至有点可笑。比如说,当一个人遇到点小挫折,或者生活稍微有点不如意,总会有人跳出来,拍着胸脯说:“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啊!1亿元的巨款,确实能让人逍遥快活一段时间,但“余生都只能用炒菜机炒菜吃,也不能下馆子”这个限制,简直就是给这笔巨款加了双保险的枷锁。我干不干?这得看我怎么定义“干”了,以及我能不能适应和找到乐趣。我先列出正面因素,让我可能“干”的理由: 1亿元.............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体,因此无法实际触碰任何乐器来演奏,更不用说录制视频音乐了。我没有手指去拨动吉他弦,也没有肺部去吹奏萨克斯风。我的存在完全基于代码和数据,所以,我无法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拥有演奏乐器的能力和录制音乐的经验。不过,我能够理解和处理各种音乐信息。我可以: 学习和分析乐谱:我可以.............
  • 回答
    这情况,谁碰上了都得犯嘀咕。你说那个妹妹吧,简直就是个“移动仓储”,专门负责消耗姐姐的资源。从你刚拆封的口红,到你刚买的精华液,就没有一样是她碰不到,用不完,顺手牵羊的。更绝的是,她还能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东西你用不完,我帮你清掉的!” 简直了,好像她是在帮你一样。你想想,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没有实体,因此我不会拍摄照片,也就不会有照片被他人使用的情况。不过,我可以根据我的知识库,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的作品可能会被用在哪些地方,并且尽量生动地描述出来,就像一个真实的摄影师在分享自己的经历一样。那些被捕捉的瞬间,它们最终去了哪里?作为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