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下载的破解游戏经常会被报毒?

回答
下载的破解游戏之所以常常被安全软件报毒,这背后涉及了软件的本质、破解者的手段以及安全软件的运作机制。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破解游戏”。简单来说,它就是未经授权、绕过了正版验证、修改了游戏本身代码,以便玩家能够免费游玩的游戏。这个“绕过”、“修改”的过程,本身就触碰了正规软件行业的底线,也给安全软件的判断带来了直接的“信号”。

1. 破解手段本身就会触发安全警报:

代码注入和修改: 为了破解游戏的各种保护机制(比如激活码验证、联网验证、防止复制等),破解者通常需要将自己的代码注入到游戏主程序中,或者直接修改游戏原有的代码。这种对可执行文件的“操作”,是很多安全软件检测病毒、木马的典型特征。试想一下,一个正常运行的游戏,突然被“塞”进了不明的“东西”,或者内部的“零件”被换了,安全软件的“火眼金睛”当然会觉得不对劲。
Hooking技术: 破解者经常使用Hooking技术,截获或修改游戏在运行时与操作系统、硬件或其他服务通信的过程。比如,拦截激活验证的请求,或者伪造一个成功的验证响应。这种“中间人”式的干预,在安全领域,也是恶意软件常用的手法。
加壳与混淆: 为了不被轻易分析出破解方法,破解者常常会对破解后的游戏本体进行“加壳”和“混淆”处理。加壳就像给游戏穿上一层保护衣,使得直接分析变得困难。而混淆则是打乱代码的逻辑,让代码看起来杂乱无章。这些手段虽然是为了“保护”破解成果,但在安全软件看来,就像是给一个本来就可疑的文件披上了更厚重的伪装,自然更容易被怀疑。

2. 破解者可能“夹带私货”:

捆绑恶意软件: 有些不怀好意的个人或团体会利用破解游戏作为载体,将病毒、木马、广告软件、勒索软件甚至间谍软件捆绑进去。他们知道很多人为了免费游戏而愿意冒险,于是就借机传播恶意程序。用户下载的破解游戏,实际可能是一个“药引子”,真正的“毒药”就藏在里面。
挖矿脚本: 随着加密货币的兴起,一些破解者还会在游戏里植入挖矿脚本,利用玩家的电脑算力来挖矿,从而为自己谋利。这种行为同样属于未经用户同意的资源占用,也被安全软件视为恶意行为。
数据窃取: 更恶劣的,有些破解软件可能包含能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账号密码、浏览记录等的代码。

3. 安全软件的“误报”与“漏报”:

启发式扫描和行为分析: 现代安全软件不仅仅是依靠已知的病毒特征码来识别威胁,还会采用启发式扫描和行为分析。即使某个破解补丁没有被直接列入病毒库,但如果它的行为(比如修改系统文件、尝试访问敏感区域、大量释放文件等)符合已知恶意软件的行为模式,安全软件也会将其标记为可疑。
“擦边球”行为: 有些游戏的单机验证过程,虽然是为了正版验证,但在技术上与一些安全行为有相似之处。破解者对这些地方的修改,如果过于激进,就容易被安全软件误判。
无法区分“善意”与“恶意”: 安全软件很难区分“为了破解游戏而修改代码”和“为了窃取信息而修改代码”这两者的意图。从技术行为上看,它们可能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安全软件会采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
更新滞后: 破解技术更新很快,安全软件的病毒库和检测引擎也需要时间来应对新的破解手法和新的恶意程序。因此,有时新出现的破解游戏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安全软件误报,或者反过来,某些新型的捆绑恶意软件可能暂时逃过检测。

4. 个人电脑安全意识的问题:

来源不明: 很多破解游戏下载自非官方、非信任的网站或论坛。这些网站的安全性本身就难以保证,很容易成为传播恶意软件的温床。
忽略安全提示: 即使安全软件报毒,有些用户为了玩游戏,会选择“信任此文件”、“添加到排除项”等选项,从而主动放行了潜在的风险。

总的来说,破解游戏被报毒,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空穴来风。 它往往是因为破解行为本身的技术手段触发了安全软件的警报机制,或者破解者利用这个机会,将真正的恶意程序捆绑在了其中。当然,也有部分情况是安全软件的误判,但这并不能成为下载和使用破解游戏的理由。

如果你重视自己的电脑安全和个人信息,最稳妥的方式还是支持正版游戏。如果实在预算有限,可以关注一些官方促销、限时免费或者选择一些对硬件要求较低、内容也很有趣的免费游戏。毕竟,用一台电脑的健康和数据安全去换取一时的免费游戏,实在是得不偿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个啥,题主,也许不是没中毒,有可能是你以为没中毒。

前两天跟某网络安全大佬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一个真实案件,你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故事是这样的:

(一)网管、大神、摇钱树

杨波有三个身份,网管,大神,摇钱树。

在外人眼中,他只是山东潍坊“时空网咖”的一个小网管,大专毕业后成天只会玩电脑,做生意又不会做,所以只能在网吧打打工维持生活这样子。

可熟悉杨波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自学成才的技术牛人,在网上做副业挣的钱比工资高好几倍,留在网咖上班纯粹图个乐子。

杨波的第一个副业是卖会员卡。

一年前,他照着“爱奇艺”的界面编写了一个叫“酷艺VIP影视”的软件,可以任意播放优酷、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的内容。

他以年卡、月卡方式向全国网吧兜售自己的软件,借着“网吧联盟”的便利在全国发展了几十个代理,销路覆盖全国两千多家网吧,一年能卖出五千多张卡,挣个二十来万元不成问题。



杨波的第二个副业是编写游戏外挂。

2017年下半年“吃鸡游戏”大火,他写的外挂不仅功能齐全,更新稳定且更隐蔽,因而成了不良玩家(挂B)口中的“良心软件”。



最关键的是,他的外挂是免费的。

这个策略很好地切中了众多挂B的胃口,外挂传播地相当广,创建了四五个用户群都不够用。



也正因为这个外挂,杨波成了贺强眼中的“摇钱树”。

贺强明面上是大连一家网络广告增值服务公司的老板,其实背地里搞网络黑产,专门用正常的软件带病毒木马来挣钱。

2017年下半年,杨波想给自己的外挂程序挂点广告来挣钱,在“天下网吧论坛”结识了贺强。

贺强告诉杨波,只要他愿意在游戏外挂里捆绑一个叫“58迅推”的软件,按照机器数量抽成,每台机器给5~10元。

杨波当时手里控制着3万多台,算下来能挣二三十万,顶自己卖一年的视频软件VIP卡,他有些心动了。

“我说老弟啊,你手里机器配置都不错,拿来做弹窗广告太浪费,很适合挖矿。”

贺强跟他担保,绝对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脑玩游戏,不容易被发现。

杨波被说动,二人达成一致,杨波成了 “58迅推客户端”的代理商,也成了贺强眼中的摇钱树。


(二)佛系黑产

贺强没骗他,这款“58迅推”既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也不容易被发现,讲究得很。

软件会实时监测电脑CPU占用率,当CPU占用率低于50%,挖矿程序就在后台默默启动。一旦用户开始玩游戏,CPU占用超过50%,挖矿程序就自动停止。

和弹窗广告、静默安装等恶意软件相比,这个挖矿软件确实非常“佛系”,用户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影响。

不过,我很难用“盗亦有道”来形容它,因为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怕被发现。而且即便不影响使用,挖矿也会大幅增加耗电,让机器提前报销,这些成本最终将由电脑拥有者来承担。

为了装上这些挖矿程序,杨波需要对抗杀毒软件。他的方法简单粗暴且有效:直接让受害者主动关掉甚至卸载杀毒软件。



“本程序属于外挂程序,100%绝对无毒,但可能会被杀毒软件误杀,请使用时关闭或卸载杀毒软件,谢谢!”

类似方法用在游戏外挂、破解软件、视频软件上屡试不爽。

在一些成人网站里,即便杀毒软件出警告,大多数情况也会被直接无视,或者卸载掉杀毒软件,原因你懂的。(这一度让安全公司很头疼,有种猪队友的感觉)

为了拿到更多抽成,杨波开始四处推广自己的外挂。社区论坛、工会频道、社交群都是不错的传播渠道,由于外挂确实免费又好用,他的生意火爆。

在一个吃鸡游戏的论坛里,杨波发的帖子后面出现了一个“火”的字样,浏览和下载量都过万。



同时,一些不知名的下载站也疯狂地传播这款外挂程序,只要在网上搜索“吃鸡”、“绝地求生”、“辅助”之类的关键词,就会被引导到这些下载站,流量稍微高点的网站就有十多万下载量。

一个又一个群,装不下前来送钱的人们。



至 2017年12月,这款挖矿木马传播量达到高峰,据后来的数据统计,仅当天就有20万台电脑主机受影响。


(三)螳螂捕蝉

看着账上打来的 26.8 万元,杨波心情复杂。

虽然钱不少,可他去查了查当时的币价,发现贺强他们挣的钱比自己多得多。

杨波计上心头,打算来一波黑吃黑。

他对程序进行修改, 内嵌了自己的 HSR 币挖矿代码,被控主机在挖矿时挖到矿币后会自动转到他的 HSR 钱包中 。

一头挣着贺强他们的抽成,一头押着几十万台主机为自己挖 HSR币,舒服得很。

此外,杨波还把自己之前开发的“酷艺VIP影视”也装上了挖矿程序,从而控制更多的主机为其自己“ 挖矿 ”。

在这之后的短短3个月里,杨波如愿以偿挖到了8551 .9枚HSR币。

2017年12月前后,HSR 的价格正好冲到高峰,达到252元/枚,按照当时的币价,杨波手里的币价值 213 万元



一波黑吃黑,让杨波的收益提高了10倍。

不过,此时的他只顾得上高兴,并不知道有一份技术分析报告已经交到警察手里,自己即将面临牢狱之灾。

也不知道这二百多万的币价是否增加了他后来的量刑。

报案的是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

一个多月前,腾讯电脑管家的安全大脑系统捕获到了一批带有异常行为的程序样本。

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 该程序样本运行后,会进行一遍黑名单检查,如果在主机上存在列表中的程序,就会先提示用户把他们关闭以及卸载。

而这个黑名单里,大部分都是反病毒软件。

名单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QQpcmgr、360sd、火绒剑、wireshark……



关闭杀毒软件后,该程序会从三台远程服务器上下拉挖矿程序,并设置为开机启动。



这是木马程序最典型的“白加黑”行为,利用一个看似正常的程序来下载激活另一个可疑程序。



经过层层分析,研究人员摸清了这个可疑程序的运作方式,将所有线索以报告的形式呈递到山东潍坊警方。

最终,公安机关先是控制了杨波,而后抽调精干力量50余人赶赴大连,将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贺某、陈某等16人全部抓获。

同时,专案组迅速对大连晟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下线进行梳理并展开抓捕:

4月18日,在哈尔滨打掉迅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抓获张某、高某两名犯罪嫌疑人
4月19日,在佛山将犯罪嫌疑人杜某某抓获,查缴一款dll挖矿程序……
……

一个非法控制389万台电脑主机,非法获利1500余万元的团伙就此覆灭,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牢狱之灾。



故事就是这样,不知道有没有乎友觉得某个情节似曾相识,比如同当过肉鸡之类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