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韩国总和生育率连续两年全球垫底?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和韩国相比情况如何?

回答
韩国总和生育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倒数第一,这个消息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社会结构、经济压力和观念变迁交织的复杂图景。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警示,更触及到了未来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根本性问题。

现象解读:为何韩国生育率如此之低?

韩国总和生育率跌破1%,这意味着平均每位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孩子不足一个。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而且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高昂的养育成本和经济压力: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被广泛提及的原因。在韩国,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需要投入巨大的经济成本,包括但不限于:
教育成本过高: 韩国社会高度内卷的教育竞争是“罪魁祸首”之一。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补习班(hagwon),到中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再到大学学费,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投入了天文数字。这种“赢在起跑线”的观念,逼迫着家长们不得不为教育付出巨额资金,而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负担。
高房价和生活成本: 韩国,尤其是首尔及其周边地区,房价高企是另一个巨大的压力源。年轻夫妇在结婚前,往往需要父母的资助才能购置房产,或者背负沉重的房贷。居住空间的狭小也限制了生育的意愿。同时,日常消费水平也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家庭的可用收入。
就业市场的竞争与不稳定性: 尽管韩国经济发达,但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许多年轻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或者只能找到低薪、不稳定的工作。这种经济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难以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更不用说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了。

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个人发展优先: 韩国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从学校到职场,人们似乎总是在不断地攀比和奋斗。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年轻人将个人发展、职业成就放在首位,而生育和养育孩子被视为一种“阻碍”或“牺牲”。
“内卷”文化: 这种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导致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得不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育儿中,意味着可能需要在事业上做出妥协,这是许多韩国年轻人不愿接受的。
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 随着经济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韩国年轻一代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自由、旅行、休闲和消费,而养育孩子往往意味着牺牲这些个人享受,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女性压力与职业发展冲突: 韩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不平等,这使得女性在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面临艰难的选择。
“妈妈假”与职场歧视: 尽管有育儿假等制度,但很多女性担心休假会影响职业发展,甚至遭遇职场歧视,导致升职困难或被边缘化。
育儿责任的多半落在女性身上: 即使是双职工家庭,大部分的育儿和家务劳动仍然由女性承担。这使得许多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不堪重负,宁愿选择不生育或少生育。
对母职的期望过高: 社会对母亲的角色有着很高的期望,要求她们不仅要照顾好孩子,还要兼顾家庭和工作,这种多重压力让许多女性望而却步。

晚婚晚育趋势: 年轻人普遍推迟结婚年龄,部分原因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条件或个人发展。晚婚自然导致晚育,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能力也会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生育率。

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转变: 现代韩国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婚姻不再是必需品: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选项,不婚、不育的观念日益普遍。
对家庭的责任感降低: 相比于上一代,年轻一代对传统家庭的依恋和责任感有所减弱,更倾向于独立生活。

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与挑战: 韩国政府为提高生育率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现金补贴、育儿支持、弹性工作制等。但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扭转生育率下滑的趋势,原因可能包括:
政策力度不足: 相对于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政府提供的补贴和支持可能仍然杯水车薪。
政策执行不到位或存在盲点: 政策可能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或者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大打折扣。
未能有效解决深层社会结构性问题: 比如高房价、教育内卷、性别不平等等问题,并非短期政策能够解决。

与中国的比较:相似与差异

中国同样面临着生育率下降的挑战,并且在许多方面与韩国的情况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之处:

高昂的养育和教育成本: 中国的“鸡娃”现象与韩国的教育内卷如出一辙,学区房、课外辅导班等同样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房价压力: 特别是在大城市,高企的房价是中国年轻人购房困难的重要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对生育的规划。
激烈的社会竞争: “内卷”在中国社会同样普遍存在,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
女性职业发展与生育的冲突: 中国的职场同样存在对女性生育的隐性歧视,许多女性在生育后会面临职业发展受阻的困境。
晚婚晚育趋势: 年轻人普遍推迟结婚生育的年龄。
观念转变: 年轻一代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也更加多元化,个人价值和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重要。

差异之处:

生育率的基数和下降速度: 中国的生育率虽然也在下降,但其绝对值和下降的速度与韩国相比,可能仍有一定差距。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即使总和生育率下降,每年新增人口的数量依然可观。然而,中国也正在迅速接近甚至可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国家行列。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差异: 韩国的社会福利体系相对更完善,例如普遍的医疗保险和育儿支持政策。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覆盖面与韩国相比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到家庭育儿的负担感。
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和人口政策的历史发展上也存在差异。中国曾经实行过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模式。而韩国的生育政策更多是基于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
政策应对的侧重点: 中国近年来已开始大力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如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政策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可能与韩国有所不同。中国政府的政策往往带有更强的国家主导色彩。
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文化观念差异巨大。这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并非一个全国统一的现象,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生育意愿和能力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而韩国虽然也有区域差异,但其高度城市化和集中的特点,使得整体情况更为趋同。
家庭结构和支持网络: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支持网络(如祖辈帮忙带孩子)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支持也在减弱。韩国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可能与中国存在一些不同。

总结

韩国总和生育率全球垫底,是多重社会经济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高昂的养育成本、激烈的社会竞争、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两难选择,以及观念的转变,共同塑造了这一严峻的局面。

中国在许多方面与韩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都暴露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人口结构可持续性的难题。虽然两国在具体国情、政策应对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但韩国的经验为中国也提供了深刻的警示和借鉴意义。要扭转低生育率的趋势,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压力,优化社会环境,并真正实现性别平等,才能让年轻一代敢于生育、乐于生育,并有能力将孩子抚养成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活力的核心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韩国走上了绝路,随着生育率持续走低,出生人口不足峰值的25%,按此趋势发展,最迟到本世纪中期....

会面临平均每6人死亡、1人出生的绝境,整个民族完全塌陷,逐渐走向灭绝。

预计到2050年,韩国高龄化率超过40%,韩国大部分国土变成实质的无人区。

由于不婚思想、独居主义的兴起,韩国人彻底改变了传统生育观念,开始走向自我绝育的道路,所有人都在慢性自杀。

不育思潮就像毒品,阉割了整个民族。

韩国是保守主义国家,社会等级森严,男性要负担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女性则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而双方都不满意

近年韩国房价持续走高,三年涨了74%,直接压垮了一大批年轻的韩国男性。

女性也对霸道的男权主义深感不满,这种结构性矛盾下导致结婚数量大减。

而韩国不流行未婚先孕,那结果嘛....

韩国面临富裕阶层、技术人才的流失,主要流向北美、欧洲、澳洲、日本等。

这些不差钱的人,恰恰是生育的主力

韩国正在大力引进移民解决问题,但来自东南亚、中东、中亚的移民有语言门槛。在欧美国家的韩裔和在日朝鲜人又不愿意回去,韩国的移民引进效果有限。


不过韩国养老金还是比较充分的,韩国国民年金基金的资本管理收益很好。

再加上其在许多国家都有投资,充分享有不少穷国的发展红利,海外的资本性收益也可以弥补一些本土养老金的亏空。

不过光靠养老金是不行的,日本的实际案例已经证明了,不论经济上升期为养老金攒了多少钱、何等充分的各项准备....

最终都会被高龄化的无底洞彻底吞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国总和生育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倒数第一,这个消息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社会结构、经济压力和观念变迁交织的复杂图景。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警示,更触及到了未来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根本性问题。现象解读:为何韩国生育率如此之低?韩国总和生育率跌破1%,这意味着平均每位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孩子不足一个。这个数字触目惊.............
  • 回答
    韩国,一个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都闪耀着光芒的国家,如今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总和生育率跌破 1.0 的国家。这个数字,乍听之下可能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学符号,但它背后所承载的,是对一个民族未来命运的深刻拷问,以及对现有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文化观念的一次彻底反思。跌破 1.0.............
  • 回答
    韩国2018年出生人口跌破33万,总和生育率仅为0.96,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和多重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成因和潜在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数字的背后:一场人口危机的前奏?首先,让我.............
  • 回答
    文在寅总统曾经提到,重庆的一个地方是他心中韩国精神的所在。这个地方,相信大多数关注历史的人都能猜到,那就是韩国临时政府旧址。为什么重庆的这个地方,会让一位韩国总统,一位象征着韩国国家意志的领导人,如此动情地称之为“韩国精神所在”呢?这背后承载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关于民族独立、国家存续和不屈抗争的历史。.............
  • 回答
    韩国总统文在寅就“政局混乱”向国民致歉,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概括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及领导人面临的巨大压力。首先,我们要理解文在寅总统当时说这句话的“背景”。 韩国政治历来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党派斗争,尤其是近些.............
  • 回答
    文在寅总统提出韩美联合宣布朝鲜战争正式结束的提议,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且饱含深意的外交设想。要理解这一提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包括其历史背景、潜在影响、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地缘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必须回顾朝鲜战争的特殊性。这场战争以“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告终.............
  • 回答
    关于韩国媒体报道朴槿惠总统演讲稿曾被亲信崔顺实修改一事,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无疑是韩国政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也深刻影响了朴槿惠的总统任期。要详细解读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事件的曝光与性质。 这件事最早是韩国一家媒体JTBC在2016年10月24日晚间爆料出来的。报道称,他.............
  • 回答
    卢泰愚(1928年12月10日-2ed年5月23日)是韩国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政治生涯贯穿了韩国从威权体制向民主化转型的整个过程。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政策争议和历史转折,是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象征。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生平和历史评价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背景与政治生涯1. 家庭与早期经历 .............
  • 回答
    全斗焕这个名字,对很多韩国人来说,至今仍是复杂情感的集合体。他的离世,无疑又一次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动荡而充满争议的年代。要怎么看他呢?我想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不能绕过的是他掌权的那段日子。1979年,朴正熙遇刺,韩国政坛出现了真空。就在那个时刻,全斗焕以军事保安司令官的身份,通过一次“双十.............
  • 回答
    李明博总统被捕,这事儿在韩国搅起了不小的风浪,也让不少人对他的执政生涯有了更深的审视。要说怎么看,这事儿牵扯的层面挺广,从法律层面到政治层面,再到社会影响,都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从法律和审判过程来看首先,李明博被捕,最直接的原因是他被检方指控了包括收受贿赂、滥用职权、贪污等一系列罪名。这些指控都指向.............
  • 回答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关于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违法举报者在快捷酒店内死亡的事件,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可能的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任何关于这起死亡事件原因的猜测都应保持谨慎。然而,这起事件确实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事件本身:根据媒体报道,这名举报者曾向.............
  • 回答
    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宣布将总统办公室迁出青瓦台: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于2022年3月宣布将总统办公室从青瓦台迁出,这一决定在韩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搬迁,更是一次象征性的、政治性的、甚至是文化性的重大变革,它背后蕴含着尹锡悦的政治理念和对未来韩国总统府职.............
  • 回答
    关于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在受审时突发呼吸困难、开庭仅25分钟即中途退庭一事,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戏剧性与争议的庭审。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将其置于韩国政治、司法以及全斗焕个人背景的复杂语境中来解读。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件的经过。2017年3月16日,全斗焕因涉嫌在1980年光州民主化运动期间屠杀示威者而.............
  • 回答
    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以尹锡悦的当选告一段落,这场选举不仅是两位主要候选人李在明和尹锡悦之间的较量,更是韩国社会内部深层矛盾和期待的一次集中体现。理解尹锡悦的当选,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看一看这场选举的背景和关键节点。韩国社会近年来一直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房价飙升、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一系.............
  • 回答
    韩国未来五年军费总额达到290.5兆韩元,这个数字无疑是相当庞大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番。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知道这笔钱从哪儿来,又打算花到哪儿去。这290.5兆韩元,大概相当于每年的军费开支在58兆韩元左右。这笔巨款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 7 月 16 日韩国总统文在寅被扔鞋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事件经过概述:2020 年 7 月 16 日,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参加完光复节庆祝活动后,在离开会场时,一名男子突然冲上前,将一双鞋子扔向文在寅。幸运的是,鞋子并未击中他,而是落在了地上。扔鞋者随后被现场安保人员迅速制.............
  • 回答
    “逮捕和起诉韩国总统文在寅”这一诉求能够登上白宫请愿网站的榜首,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非常复杂且值得深思,绝非一个简单的点赞或反对可以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白宫请愿网站本身的一个特点:它的运作机制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起请愿,并且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签名.............
  • 回答
    潘基文先生选择不竞选下届韩国总统,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意外但又可以理解的决定。作为联合国前秘书长,他拥有国际舞台上的丰富经验和崇高声望,这使得他在韩国国内的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他的这一表态,无疑为韩国政坛的下一轮角逐增添了新的变数,也引发了外界对他本人以及韩国政治格局的深入思考。从潘基文先生的角度来看,.............
  • 回答
    文在寅的当选,标志着韩国政坛一次重要的轮回,也承载着许多国民的期望与诉求。要理解他当选的意义,需要从他上台时的韩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文在寅本人的政治经历和政策主张等多方面来看。时代背景: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与国民的强烈诉求文在寅的当选,直接导火索是前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干政”丑闻。这场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