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吃西餐(牛排)和去咖啡厅喝咖啡需要了解什么常识?

回答
没问题,咱们就聊聊吃西餐(特别是牛排)和去咖啡厅需要知道的一些门道。这可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了解一些,能让你吃得更开心,喝得更舒心,也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一、 关于吃牛排,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儿

吃牛排,说白了就是吃一块经过烹调的牛肉,但为啥有的人就吃得特别讲究?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

1. 牛排的部位: 这绝对是第一课。牛肉不同的部位,口感、风味都不一样,就像猪身上有五花肉、里脊肉一样。
菲力(Filet Mignon / Tenderloin): 这块肉在牛的里脊部分,可以说是最嫩的,脂肪含量最低,口感极其细腻,入口即化。缺点是肉味相对清淡,而且价格通常最贵。如果你追求极致的嫩滑,选它准没错。
西冷(Sirloin / Striploin): 位于牛的臀部和腰部,肉质紧实,带有一定的嚼劲,边缘常有一圈肥肉,煎过后会带来丰富的香味。肉味比菲力更浓郁,也是很多人喜欢的一款。
肋眼(Ribeye): 位于牛的肋脊部分,大理石纹(油花)非常丰富,煎制后油花融化,会带来非常香浓的牛肉风味和湿润的口感。通常是骨眼(带骨)和无骨眼两种,带骨的肋眼(如战斧牛排)风味更佳。
T骨(Tbone)/ L骨(Porterhouse): 这两种牛排最特别,因为它们是把牛的腰部横切,一块骨头(T形或L形)连接着两种牛肉:一侧是菲力,另一侧是西冷。T骨的菲力部分相对小一些,L骨(Porterhouse)的菲力部分则更大。一次可以尝到两种不同口感的牛肉,当然价格也比较高。
其他: 还有像侧腹牛排(Flank Steak)、裙边牛排(Skirt Steak)等,它们通常肉质更粗一些,风味也更浓郁,适合稍微煎一下,然后逆着纹理切片食用。

2. 牛排的熟度: 这是吃牛排最关键也最容易出现“分歧”的地方。煎牛排的火候掌握,决定了它的口感和风味。从生到熟,大致分为:
一分熟(Rare): 内部鲜红,中心温度约5055℃。口感非常嫩滑,能尝到牛肉原始的汁水和风味。
三分熟(Medium Rare): 内部粉红,中心温度约5560℃。这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最佳熟度,外层有焦香,内部依然鲜嫩多汁,肉味浓郁。
五分熟(Medium): 内部大部分呈粉红色,中心温度约6065℃。口感比三分熟略有嚼劲,但仍然保持湿润。
七分熟(Medium Well): 内部呈淡粉色,中心温度约6570℃。肉质会比较紧实,汁水相对减少。
全熟(Well Done): 内部完全变褐色,中心温度超过70℃。肉质会变得干柴,口感最差,不推荐。
小贴士: 很多餐厅会在点餐时就询问你想要的熟度,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如果第一次尝试,强烈推荐三分熟或五分熟。

3. 配菜(Sides)和酱汁(Sauce): 牛排本身的风味很足,但好的配菜和酱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经典配菜: 土豆泥(mashed potatoes)、烤土豆(baked potato)、薯条(fries)、炒蘑菇(sautéed mushrooms)、烤芦笋(grilled asparagus)、蔬菜沙拉(green salad)等都是常见的搭配。
酱汁: 常见的有黑胡椒酱(black pepper sauce)、蘑菇酱(mushroom sauce)、红酒酱(red wine sauce)、芝士酱(cheese sauce)等。有些餐厅也会根据牛肉的部位,推荐搭配的酱汁。当然,如果你想品尝牛肉本身的原味,也可以选择不加酱汁,或者选择一些海盐、黑胡椒来调味。

4. 用餐礼仪(非强制,但了解一下更好):
刀叉使用: 通常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先用叉子固定住牛排,然后用刀切下一小块,再用叉子叉起送入口中。
切牛排: 每次只切需要的量,不要一次性全部切好。
餐巾: 展开放在膝盖上,用餐前用来擦嘴。
敬酒: 如果是特殊的场合,大家会碰杯,目光可以看着对方。

二、 去咖啡厅喝咖啡,品味那点“啡”常

咖啡厅,不只是喝一杯咖啡的地方,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空间,一种放松的港湾。

1. 咖啡的种类: 菜单上花花绿绿的咖啡名,到底都是啥?
意式浓缩(Espresso): 这是所有咖啡的基底,用高压热水穿过咖啡粉制成,口感浓郁,油脂丰富。你可以单独喝,也可以加水、牛奶等。
美式咖啡(Americano): 意式浓缩加热水稀释而成。口感相对清淡,适合不喜欢奶味的人。
拿铁(Latte): 意式浓缩加上足量的牛奶和一层薄薄的奶泡。口感丝滑,奶香味浓郁。
卡布奇诺(Cappuccino): 意式浓缩、热牛奶和厚厚的奶泡,比例大概是1:1:1。奶泡更绵密,喝的时候能感受到奶泡的细腻和咖啡的醇厚。
玛奇朵(Macchiato): 意式浓缩加上一点点奶泡。顾名思义,“macchiato”在意大利语里就是“污点”、“标记”的意思,意思是给浓缩咖啡上点“颜色”。
摩卡(Mocha): 意式浓缩、巧克力酱和牛奶,上面常常会挤上鲜奶油。喜欢甜味和巧克力味的人会很爱。
其他: 还有很多变种,比如澳白(Flat White,类似拿铁但奶泡更薄更绵密,咖啡味更突出)、康宝蓝(Galão,葡萄牙的一种咖啡,就是意式浓缩加牛奶,上面是奶泡,但比例和拿铁、卡布奇诺不太一样)。

2.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咖啡豆烘焙的深浅,直接影响咖啡的风味。
浅烘焙(Light Roast): 保留了咖啡豆本身的果酸味和花香味,口感更清爽,风味层次感强。
中烘焙(Medium Roast): 酸度、苦度和醇厚度比较平衡,风味更柔和,容易被大众接受。
深烘焙(Dark Roast): 烘焙程度高,豆子颜色深,带有焦糖、巧克力甚至烟熏的风味,苦味会比较重,酸度低。

3. 选择咖啡豆的产地: 不同的产地,咖啡豆的风味也各有特色。
非洲(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 常常带有明亮的果酸,花香、柑橘香明显。
中美洲(如哥伦比亚、危地马拉): 风味比较平衡,坚果、巧克力风味较多。
南美洲(如巴西): 口感醇厚,坚果、巧克力风味为主,酸度较低。
亚洲(如印度尼西亚): 常常带有浓郁的泥土味、香料味,口感厚重。
小贴士: 很多咖啡厅会有“拼配豆”和“单品豆”。拼配豆是几种豆子按比例混合,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平衡或独特的风味。单品豆则是指单一产地、单一品种的咖啡豆,更能体现产地的风土特色。

4. 咖啡的饮用方式:
热咖啡: 通常会附带糖和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
冰咖啡: 冰块可能会稀释咖啡的味道,如果你喜欢浓郁的口感,可以告诉咖啡师少放冰或不加冰。
手冲咖啡(Pourover): 这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种冲煮方式,咖啡师通过控制水温、水流速度和研磨度,让水与咖啡粉充分接触,更能展现咖啡豆本身的细致风味。点手冲咖啡,相当于给咖啡师一个展现技艺的机会,你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咖啡的层次。

5. 咖啡厅的氛围和礼仪:
点单: 很多咖啡厅是自助点单,直接到柜台前。
找座位: 找到座位后再点单,或者点单后 barista 会叫号。
声音: 咖啡厅是相对放松和私密的空间,尽量降低音量,避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尊重空间: 如果你只是点了一杯小咖啡,长时间占用一个位置(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可能不太合适。
小费: 在一些国家,咖啡厅会需要给小费,但在国内通常不需要。
享受过程: 咖啡厅不仅仅是喝咖啡,也是一个可以坐下来看书、工作、发呆,或者和朋友聊天的地方。慢慢品味,享受那份宁静或热闹。

总的来说,无论是吃牛排还是喝咖啡,最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能让你在点餐时更有底气,也能更欣赏食物和饮品带来的美妙感受。放轻松,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就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个有趣的事:昨天去吃茹斯葵,外滩边上那个来自新奥尔良的纽约网红同款牛排店(在上海不算网红)。进去以后点牛排熟度,服务员说他们这儿的牛排建议比我们正常的熟度要高两个熟度,如果正常吃五分,这里就点三分,如果正常吃七分,这里就点五分。朋友:我还是点七分吧,全熟我也能吃。我:我点五分吧,七分我也能吃。(内心:那你干嘛不直接按正常的标!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你想咋定就咋定)

吃过之后:比五分是熟了不老少,但莫不是自己老了?!怎么吃点熟的这么舒服?!消化完全无压力!以后要不要都吃七分?PS.店其实可以不错,以后还会再去,还有777套餐很有性价比了。外滩里的店除了罗斯福很少有让人失望的。

原答案:

常识就是你是去花钱买餐饮服务的,不是花钱买Judge的,更不是花钱为了看服务员脸色找罪受的。谁消费谁说了算,这就是基本常识。

至于说你那位姑娘,明显属于装了个洋泾浜的逼,如果真要讲究,牛排常见的有半熟,7分熟,九分熟,说全熟也不错,8分熟本身就是个外行说法,既然都是外行装大尾巴狼,谁也别笑话谁,咱就稀里糊涂过挺好。

如果服务员和你说只有7分熟,你就告诉他:那、就、请、你、把、7、分、熟、再、煎、熟、一、点。

牛排几分熟都能吃,个人口感不同而已。再说就咱这实际做牛排的水平,哪里就值得那么穷讲究了,说对了几分熟也只是你学会了讨好这个体系,和高雅无关。真正的文明是给别人舒服,不打扰。

看着一群人缩头缩脑去吃西餐,我可来气了,这说明我们还非常不自信。我希望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暮春三月,一群老头老太太穿着当季新款衣裳来到法式餐厅聚餐,老张太太问:你们的牛排几两啊?才三两?那给老李来两块,他饭量大!今儿天挺凉,把你们那个葡萄酒给我们热上,一会儿喝。咏而归。

什么时候这成了我们眼中的日常,我就老激动了,因为别人国家用来刷格调的事儿,咱们平民百姓就能享受,这才叫真正的富强。

记住,你是去吃饭的,不是去搞逆向民族化的,更不是在搞熟了逆向民族化之后再用他当道具装逼的。

就这。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相信凯撒”(inCaesarwetrust)

不谈城市谈楼市都是耍流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