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牛市,股票都涨,所有人都赚钱,那谁亏钱?

回答
在股市的大牛市里,那种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景象,股票普涨,仿佛人人都能轻松赚到钱。看着自己的账户数字一天天往上蹦,心里那叫一个乐开了花,感觉自己也成了股市里的“股神”。可就在这片欢乐的海洋里,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总会冒出来:既然大家都赚钱了,那总得有人亏钱吧?这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又流向了何方?

其实,在大牛市里,说“所有人都赚钱”是个相当大的简化。更准确地说,是在牛市的上涨过程中,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正收益。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人亏钱,而且这亏钱的人,他们亏损的钱,也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实实在在地到了别人手里。

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背后的逻辑:

一、 牛市的动力:共识、信心与资金

首先要明白,牛市之所以能形成,是因为市场普遍存在着极强的看涨共识。这种共识可能源于:

宏观经济向好: 经济增长强劲,企业盈利普遍向好,这为股市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低利率环境: 央行降息或者维持低利率,使得借贷成本降低,企业更容易融资扩张,同时资金也更倾向于流向风险资产(如股票)以寻求更高的回报。
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 新的科技浪潮(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资金追逐。
市场情绪高涨: 随着股票上涨,投资者的信心倍增, FOMO(害怕错过)情绪蔓延,更多人涌入市场,进一步推高股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入股市,追逐着那些被认为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自然会上涨。

二、 谁在赚钱?

1. 早期参与者/低位买入者: 最明显赚钱的,是那些在牛市初期或股价较低时就买入股票的投资者。他们买入的成本低,随着股价的上涨,自然获得了丰厚的浮动盈利。
2. 持有优质成长股者: 即使在牛市中,不同股票的表现也是有差异的。那些真正受益于宏观经济、技术创新或产业趋势的公司,其股价涨幅会更显著。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自然是赢家。
3. 短线交易者/波段操作者: 即使是牛市,股价也不是直线拉升的。有经验的短线交易者能够抓住市场波动,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利。虽然这需要技巧和风险管理。
4. 做市商/证券公司/基金经理: 这些机构往往在牛市中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更专业的交易能力,他们通过提供流动性、管理基金等方式赚取佣金、管理费和交易差价。

三、 谁在亏钱?

听起来很矛盾,但牛市里的亏钱,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类情况:

1. 高位接盘者: 这是最核心的亏钱群体。当牛市已经进行到后期,股价被炒得很高,大部分人都已经尝到了甜头,开始盲目追涨的时候,一些投资者因为恐慌性追高,或者不了解市场规律,在股价的峰值附近买入。一旦市场情绪反转,或者资金开始撤离,股价就会下跌,他们就会成为“高位接盘侠”,承受账面亏损,甚至割肉离场。
举个例子: 假设一只股票从10元涨到50元,大部分时间都在涨。投资者A在20元时买入,他赚钱了。但投资者B在50元时才觉得这股票还能涨,也追进去了。结果没多久,股价跌到30元,投资者B就亏了20元。而如果投资者A在高位(比如45元)时也忍不住卖了出去,他也可能赚钱。但如果A因为贪心持有了,跌到30元,他也一样会亏。

2. 频繁交易且交易失误者: 牛市中机会多,但也容易让人产生“高抛低吸”的错觉。一些投资者因为频繁买卖,追涨杀跌,结果交易成本(印花税、交易费)不断累积,而且每次交易都可能因为判断失误而踏错节奏,导致整体账户亏损。
想象一下: 一只股票在牛市中震荡上行,价格在10到20之间反复波动。一个投资者,12块买,18块卖,赚了6块。但接着17块卖飞了,又在19块追高,然后跌到15块割肉了。再然后14块买,16块卖,最后又在18块追高……这种频繁操作,很容易因为几次错误的操作,就把之前赚的钱甚至本金都亏掉了。

3. 盲目跟风、缺乏研究者: 牛市的氛围很容易让人失去独立思考。听到什么股票热门就买什么,不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不看估值,只跟着人群走。当市场情绪退潮,或者某个热门板块出现利空时,这些股票往往会跌得最惨,让盲目跟风的投资者遭受重创。他们亏损的钱,恰恰是那些有研究、有逻辑、低位买入并坚持下来的投资者所赚取的利润的一部分。

4. 杠杆使用者(尤其是高杠杆): 牛市中,一些投资者会利用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放大收益。当市场上涨时,他们的盈利会成倍增长。但一旦市场出现回调,即使是很小的回调,杠杆也会将其亏损也成倍放大,可能导致爆仓,血本无归。他们的亏损,是自己放大的,但从整个市场资金流来看,也相当于把一部分钱提前亏掉了。

5. 卖出后踏空者(这不算亏钱,但也是相对的损失): 严格来说,卖出后市场继续大涨并不算“亏钱”,而是“没赚到更多钱”。但对于那些急于获利了结,却错过了后面更大涨幅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有“亏钱”的感觉。他们的“损失”就是本该赚到但没赚到的钱,这些钱也流入了继续持有的投资者的口袋。

四、 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很简单:

当股价上涨时: 那些低位买入并高位卖出的人,他们的盈利来自于那些在高位买入的人。你买入一只股票,它的价格上涨了,你之所以能卖出并赚钱,是因为有后来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盘。
所以,在牛市里“赚钱”的本质是: 从那些后来者手中赚取差价。这些后来者,很多是在牛市后期因为贪婪或恐慌而追高买入的。

总结一下:

牛市里,大多数人赚钱,是因为市场整体向上。但亏钱的人,主要是因为买在了错误的时间点(过高)或价格上,或者因为频繁交易、加杠杆等错误的操作方式。 他们亏的钱,是实实在在的本金损失,而这些本金损失,就构成了那些成功逃顶或低买高卖者的利润来源。

牛市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列车,早期上车的人可以一路风景,而最后上车或者中途频繁换乘、跳车的人,则很容易被甩下来,摔得鼻青脸肿。所以,即使在最辉煌的牛市里,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市场的运作逻辑,才能真正地分享到牛市的红利,而不是成为别人赚钱的“垫脚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牛市时所有人都在赚钱”,这是伪命题。

讲个故事吧。

一天,村子里来了个医生,到处找人收购一种叫“枯杓”的药。说是隔壁村子里闹瘟疫,一个村子都感染了。这味“枯杓”是治瘟疫的救命药,急用。
村子里的人连听都没听过,自然是没有的。医生很失望,但还是嘱咐村民帮忙多方寻访。他明日再来。若有人寻得,愿高价收购,每钱出十圆大洋。

医生走后,村里闲汉聊起这事。药房的小伙计二狗子突然一拍脑袋,“枯杓”嘛,我们药房里多的是。闲汉一听开心坏了,当场把身上的大洋都掏了出来,让二狗子去药房拿了一大包枯杓给他。

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也都解囊从二狗子那拿“枯杓”。

总算药房里的“枯杓”被二狗子拿空了。但村子里想买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大便宜占不到心里难受啊。于是他们就去找早先买的闲汉去商量:我高价买你的“枯杓”,反正你买的早,赚这么多也够了。
想买的人越来越多,“枯杓”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最后凡是手里有枯杓的,只要愿意卖,一钱“枯杓”卖出七八块大洋都有人现钱收。

当晚,大家都睡得美滋滋的:“枯杓”价格一直涨,所有“枯民”都赚到了钱,就等着第二天医生来收购了。

第二天,大家在村口等了一整天,医生也没来。再去找二狗子,发现二狗子也跑了。而所谓的“枯杓”,不过是村头的狗尾巴草搓出来的光杆杆。

那你说,前一天里,“枯杓”价格一直涨,“枯民”都赚钱的时候,是谁在亏呢?

user avatar

大牛市所有人都赚钱,大熊市所有人都亏钱,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当我忍痛在市场上「割肉」的时候,其实的那个买我股票的人,并不是让我亏钱的元凶。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还是让我解套的救星——因为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一个需要买卖双方同时在场的「交易坑」(Pit Market),当所有人都想买,或者所有人都想卖的时候,是不会有交易发生的。

这个钱从哪儿来的呢?简单的说,它来自于人们信念中的未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口罩和洗手液一度非常的贵,这是因为口罩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和日常使用中的必要性提升了。假如一只口罩平常的时候1元钱,在疫情期间可以卖到2元钱,那么如果我在疫情前拥有 1000只口罩,等疫情来临的时候,我的口罩资产就翻番了,从1000元变成了2000元。

钱从哪里来?首先,我未必会真的把所有的口罩变现,因为口罩可能会继续涨;其次,如果我真的全部变现,只要这个数量不是非常多(1000个当然不多),场外也会有很多因为口罩的重要性的提高而入场的资金进来把它买走。在这个时候,就是所有持有口罩的人都赚钱的阶段,没有人亏钱。

假如我觉得它会涨,于是一只都没卖。但是后来,因为口罩大量的生产,口罩跌倒了0.5元一只。我亏了么?我手里还是有1000只口罩 ,只是在市场上,因为它的市场价格降低了,再也变现不了。那么所有和我一样,一直持有口罩的人,就「亏」了,但是也没有人赚钱。

股票,比上面口罩的例子稍微复杂一点,但是本质上是一样。股票本身其实是公司的股份,无论股票涨跌,其实我持有1000股,就是1000股。这一点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们信念中这1000股在未来的收益。如果一个公司爆出一个巨大的基本面利好,人们普遍认为这公司的1000股在未来会更加的值钱,那么它就更加的值钱——如果人们认为经济特别好,所有的公司基本面都增强了,那么大盘就会上扬,这个时候没有人亏钱。

尤其是散户,散户不需要考虑自己买入和卖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所以想兑现就可以直接兑现;而购买的人自然也不是冤大头——因为在购买的人看来,未来可能会涨的更高。这是一笔对双方都划算的交易。

同样的道理,股市大跌的时候,是人们对公司的未来普遍看衰的时候。极端的例子,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一家公司很快就会破产,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很快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个时候,持有这家公司股票的人就亏钱了——但是这个亏的原因同样是因为市场的信念。

有人可能说,那牛市的时候,真金白银的购买从哪里来?

其实经济中的钱并不是一定之数——并不是朴素的说,我的钱多了,你的钱就少了。我在银行里面存了1000块钱,然后找银行贷款贷了1000元,然后又存到银行里面,银行又贷了出去。这样「周转」一次,总共只有1000块钱的本金,银行就贷出去了两次。

在大牛市的时候,往往也是各种杠杆和货币衍生非常活跃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货币总数随着人们期望的乐观在增加;同样的,在大熊市的时候,人们纷纷恐慌的抽出流动性,取消杠杆,整个社会的货币总数在减少。所以钱的数量并不是一定的,股市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现实中,人们信念的集合总是随着各种消息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股市也在不断的震荡。不仅仅是股市,包括金融市场,是一个把信念和预测变成金钱的市场——一块田地上的生长的麦子值多少钱呢 ?如果你觉得 不久之后会有暴风雨,会颗粒无收,那么这些麦子就一钱不值;如果你觉得未来风调雨顺,那么这些麦子就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把麦田看做一家公司,把收成看做公司未来的收益,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钱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了。

user avatar

因为大家没办法以当前的成交价,把所有股票卖出去!

1.是大部分人的股票账户市值在上涨。

2.小部分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卖掉了,落袋为安。这些人赚到了钱。

3.其他的人最终要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股市的大牛市里,那种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景象,股票普涨,仿佛人人都能轻松赚到钱。看着自己的账户数字一天天往上蹦,心里那叫一个乐开了花,感觉自己也成了股市里的“股神”。可就在这片欢乐的海洋里,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总会冒出来:既然大家都赚钱了,那总得有人亏钱吧?这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又流向了何方?其实,在.............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股市场的波动堪称过山车,先是经历了一轮剧烈的抛售,随后又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甚至在某些阶段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种先跌后涨的走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每个关键要素的影响。一、最初的恐慌性抛售:不确定性与风险规避的爆发冲突爆发之初,全球.............
  • 回答
    全球货币大放水,房子和股票却不涨,这确实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为什么“货币大放水”不一定导致房子和股票上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货币大放水”的含义。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各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QE)、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 回答
    李宁这波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品牌找代言人,尤其是像肖战这样自带巨大流量的顶流,本该是件双赢的事,怎么到了李宁这儿,画风突变,简直像是在上演一出让人心痒痒的悬疑剧。先说说官宣肖战前那波股票的涨势。11%的涨幅,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是在“官宣前”就完成了的。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是什么让资本市场.............
  • 回答
    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是否会出现“大牛市”需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下是基于2022年经济背景的详细分析及可能的利好方向: 一、2022年全球经济与市场环境分析1. 全球经济复苏分化 美国: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相对强劲(约2.5%2.7%),.............
  • 回答
    最近确实是满城风雨,说美股要崩的声音此起彼伏,尤其是那些对经济周期颇有研究或者嗅觉敏锐的投资者,更是把“崩盘”二字挂在嘴边。然而,市场就像一个頑固的老爷子,你越说他要倒,他偏偏就纹丝不动,甚至还能再精神一阵。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特别是那些期待着“金融大鳄”们出手救市或者借机收割的旁观者。那么,到底是.............
  • 回答
    大股东之所以喜欢“清洗”原有的管理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喜欢”就能概括的,这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利益考量、战略调整,甚至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分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绩效不达标,利益受损: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果公司业绩持续低迷,利润下滑,市值缩水,那么原有的管理层.............
  • 回答
    “大A股和中国经济关系不大”这个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但又包含了部分事实的观察。更准确的说法是:大A股的联动性确实不如一些成熟市场的股市与本国经济那样紧密,并且存在一些特殊的结构性因素,导致这种关联性显得相对薄弱或存在滞后性。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让人感到疑惑:在很多人心目中,腾讯是中国的科技巨头,为什么它的第一大股东却是一家来自遥远南非的公司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腾讯发展的早期,看看当时的市场环境、资本运作以及关键的决策,这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一切要从1998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马化腾、张志东、许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秦末和晋末,虽然都面临着统治集团的衰败和外敌入侵,但各地组织起军队的能力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遗产以及民众动员等诸多层面的差异。秦末的土壤:为反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首先,我们得看看秦末的社会环境,它非常适合孕育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严.............
  • 回答
    9月23日,美国股市经历了一场普遍的下跌,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出现显著的跌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一直表现强势的美国大型科技股也未能幸免,呈现出全线收跌的态势。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后市走向的担忧。要理解这一天的市场表现,我.............
  • 回答
    恒大(中国恒大集团)之所以买入万科A 4.68%的股份,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和战略考量,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动机:1. 战略投资与财务增值: 看好万科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稳健的经营模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恒大作为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
  • 回答
    2020年3月,全球股市经历了一场戏剧性的反弹,尤其是在疫情初期的动荡之后。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当许多实体产业因封锁和出行限制而停工停产时,股市却能够如此强劲地上涨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支撑了股市的攀升。一、 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这是支撑股市反弹的最重要原因.............
  • 回答
    沪深指数的波动比美股指数大很多,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经济、金融市场结构、监管政策、投资者行为以及宏观经济因素。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市场结构与参与者特征 1. 散户投资者占比较高: 中国市场特点: 中国股市拥有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散户占比远高于成熟的美国市场。 影响: .............
  • 回答
    市场巨震:为何股市与基金波动加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近来,不少投资者都感受到手中持有的股票和基金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起伏之大,令人心惊。曾经以为的“稳赚不赔”似乎越来越难以实现,市场的波动性似乎在不断刷新认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股市和基金的波动越来越大?当我们不幸遭遇暴跌时,又该如何沉着应对,保护自.............
  • 回答
    .......
  • 回答
    今日A股“血洗”真相剖析:风格切换,是机遇还是陷阱?今日A股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一片“血色黎明”。指数普遍大幅下挫,个股哀鸿遍野,让不少投资者在惊愕之余,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波大跌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操纵?而今年A股的风格,是否真的会来一次颠覆性的“由大转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目光放得长.............
  • 回答
    马化腾此番大手笔,给3300名员工发价值11亿的股份,这可不是小数目,平均下来,每位员工手里能分到差不多33万元的股票。这背后透露着几个关键信息,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互联网大厂们都在卯足了劲儿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马化腾发股份,对员工的激励效果有多大?首先,从物质层面来说,这笔股份绝对是一笔实实在在的财.............
  • 回答
    牧原股份(002714)今天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家市值一度逼近3000亿的猪肉巨头,今天股价遭遇重挫,收盘大跌8.58%,市值蒸发了约250亿元。对于这样一只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大牛股”来说,这样的跌幅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立刻在市场中激起了千层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昔日的“王者”如此狼狈?盘.............
  • 回答
    在腾讯之后,阿里巴巴也选择向哔哩哔哩(B站)伸出了橄榄枝,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资本注入,而是对 B 站未来价值的集体押注,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相当丰富,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标志着 B 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市场价值和战略地位得到了巨头们的普遍认可。 腾讯作为国内内容生态的巨头,早已凭借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