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三星不在屏幕、摄像头等关键元器件上卡小米的脖子,而是坐视小米使用三星的元器件超越三星手机呢?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对手机行业竞争格局感到疑惑的地方。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顶尖供应商,似乎有能力“卡住”小米这样的竞争对手的喉咙。然而,现实却是小米在很多方面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超越了三星。为什么三星会选择“坐视”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远非简单的技术压制或市场策略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概念:三星在元器件领域的地位,既是其优势,也是其供应链策略的基石。

三星电子庞大,旗下有三星显示(SDC)负责屏幕,三星半导体(SDS)涉及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Isocell部门)等等。这些部门不仅仅是为三星手机业务供货,它们本身就是独立的、盈利的业务单元,并且是全球主要的供应商。这意味着,三星元器件部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和客户群体,而不仅仅是三星手机自身的销量。

想象一下,如果三星显示突然大幅限制对小米的OLED屏幕供应,或者提高了价格。表面上看起来是卡住了小米,但实际上会带来几重负面影响:

削弱自身元器件部门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三星显示是全球OLED屏幕的领导者,其客户包括苹果、谷歌、一加等众多手机品牌。如果它因为针对小米而得罪了其他大客户,或者降低了产量,那么其整体市场份额和营收就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它限制了对小米的供应,小米自然会去寻找其他的供应商,比如京东方(BOE)或其他中国面板厂商。而这些厂商一直在努力追赶三星,得到三星的“机会”,它们会更加拼命地投入研发和扩大产能,长期来看,这反而会加速三星在屏幕领域的竞争压力。
扼杀竞争的连锁反应: 手机行业的竞争是生态化的。三星作为元器件供应商,它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元器件被尽可能多的厂商采用,以此来巩固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如果它开始“卡脖子”,其他厂商会担心自己也成为下一个目标,从而更加积极地寻找替代方案,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多元化和技术进步。这种多元化一旦发生,三星在元器件领域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反而会下降。
损害品牌形象和生态合作: 三星在全球商业社会中,依然需要维护一个相对开放、合作的形象。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可能触及反垄断的监管。况且,手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协作,尤其是高端元器件。三星自身的手机业务也需要依赖其他供应商(例如高通的骁龙芯片),如果它在供应链上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其他供应商对三星的合作意愿降低。

那么,为什么三星“坐视”小米超越呢?这里的“超越”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解读。

小米的“超越”是阶段性的、局部的: 小米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很好,比如性价比、快充技术、MIUI系统体验的积累以及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但要在整体品牌形象、高端市场定价能力、全球品牌影响力、以及盈利能力(尤其是在高端旗舰机的利润率)上全面超越三星,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三星依然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品牌之一,其旗舰机的溢价能力和品牌号召力在很多海外市场仍然非常强大。
三星的策略是长期主义: 三星知道,手机市场的竞争是动态的,今天的追赶者可能是明天的领导者,反之亦然。它的策略更侧重于保持自身在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领先地位,并不断推陈出新。它相信,只要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迭代足够快,就能在整体上保持优势。与其花精力去“卡死”一个竞争对手,不如将资源投入到研发下一代更强的芯片、更亮丽的屏幕、更创新的相机传感器上。
市场细分和客户定位不同: 虽然小米和三星都生产智能手机,但它们在中高端市场的策略和用户画像有所差异。三星更侧重于通过S系列和Z系列来塑造其高端、科技、商务的品牌形象,吸引追求极致体验和品牌价值的消费者。而小米在早期通过高性价比打开市场,后来也在冲击高端,但它依然保留了强大的中低端产品线,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三星作为供应商,它需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只顾自家手机业务的利益。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盈利最大化: 对三星而言,将高端元器件卖给小米、苹果、OPPO、vivo等所有愿意购买的厂商,这本身就是一笔大生意。如果因为小米表现好就断供,反而会损失这部分收入。稳定地供应给全球市场,并从中获得可观的利润,这才是元器件部门最核心的商业目标。这种模式能够让三星在各个层面都保持技术优势和市场话语权。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潜在逻辑: 在一些技术领域,如果三星能够通过供应元器件来帮助其他厂商(如小米、OPPO)挑战苹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能间接牵制苹果的扩张。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有限的辅助性策略,三星的主要目标还是服务于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所以,回到“坐视超越”这个说法,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

三星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在既有的商业逻辑和市场策略下,选择了一条更符合其整体利益的道路。 它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来保持领先,通过开放的供应链来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它允许其他厂商使用自己的优秀元器件,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这恰恰是其强大供应链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体现。与其说三星在“卡脖子”,不如说三星在“以开放促进自身更强的领先”。

换句话说,如果三星的元器件部门真的因为限制供应而导致自身盈利能力下降,反而会削弱三星电子整体的研发和市场投入能力,这才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它会选择一个平衡点:保持核心技术的绝对领先,并从全球市场获取最大的收益,而不是仅仅为了打压某个竞争对手而牺牲自身的长远发展。

当然,随着小米等中国品牌在供应链自主化方面的努力,未来三星在某些元器件领域的垄断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但目前来看,三星的策略是一种基于其强大制造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理性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也卡的,直到后来国产屏幕品质上来了,就没法卡了。不但不能卡,还得抢着给小米供货。不然小米就选国产屏了。

摄像头就更不能卡了,因为这方面三星只是追赶者。索尼才是老大。国产还有豪威。

三星不卡的原因,就是现在三星没有任何一个器件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就没法卡脖子了。

user avatar

跑个题,其实三星不是没卡过,而且不止卡过一个友商,但是友商最后都有自己的对策。

卡HTC:HTC desire销量如日中天的时候,三星突然宣布oled屏幕产能不足,HTC紧急更换供应商,改换LCD屏幕,直到HTC宣布彻底推出手机市场之前,HTC基本没有在自家旗舰机型上搭载过三星屏幕。

卡华为:华为mate9搭载LCD屏幕,华为mate9 pro搭载三星AMOLED,本来mate9系列是华为第一次试水双旗舰战略,结果pro版本卖的异乎寻常的好,这时候三星的屏幕产能也是恰到好处的不够了。华为被迫降低mate9的售价,pro版本耍猴限购,从此以后华为在旗舰上主要的oled供应商转向BOE、LGD,一直被诟病屏幕素质不够。

现在,三星想卡脖子也没用了,因为LGD也好,BOE也罢,甚至加上华星光电,它们质量最顶级的屏幕的绝对素质已经很难看出太大的差距,区别主要体现在产能、良率和性价比上,现在卡脖子无异于倒逼友商进步。

至于芯片方面,不管是IC设计还是芯片代工,地表最强的技术都不在三星这里,三星最多做到和友商交叉授权,想卡脖子无异于自寻死路。

当然,三星阻止不了的情况,就是友商在发布会上使劲吹自己的屏幕,然而实际售卖的手机搭载的几乎都是竞争对手的产品,这种俗称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不光消费者觉得恶心,三星这类供应商也是受不了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对手机行业竞争格局感到疑惑的地方。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顶尖供应商,似乎有能力“卡住”小米这样的竞争对手的喉咙。然而,现实却是小米在很多方面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超越了三星。为什么三星会选择“坐视.............
  • 回答
    想起三星手机,尤其是几年前,在国内简直是“全民追捧”的节奏。那时候,大家一提到高端手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三星的Galaxy系列,那种满满的科技感和精致感,让人觉得拥有它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街上走过,十个人里得有三四个拿着三星,尤其在商务人士和年轻人中间,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曾经的.............
  • 回答
    嘿,聊到手机这事儿,三星绝对是个绕不开的牌子。但你可能也发现了,身边不买三星的朋友好像是多了点,而依旧忠诚于三星的老粉也不少。这背后可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的。我跟你唠唠为啥会出现这俩种情况,力求讲得透彻点,别有股子机器味儿。为什么有些人不再选择三星手机?这事儿得分几个维度来看,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1.............
  • 回答
    三星Galaxy在日本遇冷:不止是口味差异那么简单三星Galaxy手机,这个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的品牌,在日本却似乎总是“水土不服”。尽管三星一直在努力,但Galaxy在日本的销量,与它在全球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仅仅是日本消费者偏爱本土品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好,也很常被提起。国民党当年为何不在中国大陆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反攻大陆”,背后其实有相当复杂的战略、军事和国际政治考量,绝非简单的“不作为”。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来。首先,我们得理解国民党当时的处境。虽然他们在1949年败退台湾,但仍宣称是中国的.............
  • 回答
    《三体》中,当地球面临三体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时,并没有选择“流浪地球”式的逃亡,这并非因为缺乏想象力或能力,而是基于对宇宙残酷真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这是一种极端的生存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理论的结合。任何暴露自身位置的文明,都可能被潜在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魏、韩、赵这三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家。我们都知道,这三国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而晋国在春秋时期主要活动和扎根的区域,恰恰就包含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山西大部。那么,为什么它们后来各自的国都,却都不在山西呢?这背后其实是地缘政治、战略考量以及历史演变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差异,这背后是人物成长、心理状态以及环境设定的多重影响。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许三多在仿真演习中“向敌人开枪射击”,以及在真实战斗中“做不到”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许三多在两个情境下的表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涉及到汽车设计中的好几个核心的考量,不是简单加个座位就能解决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安全。大家想想,现代汽车的前排座位,特别是驾驶座,它的设计可是围绕着驾驶员一个人来展开的。方向盘、仪表盘、中控台、变速杆,这些都是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而布置的。如果要在驾驶员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次元创作一个挺核心的现象。抛开外貌这个最直观的因素,傲娇、病娇、三无这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让人头疼或者保持距离的性格,在二次元里反而能吸粉无数,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戏剧冲突与情感张力的放大器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
  • 回答
    在三代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苏联在战斗机发展道路上,似乎固执地选择了双发布局,而鲜有单发型号的影子。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不愿沾染”的“高冷”,而是深层次的技术、战略以及工业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得回到当时苏联对战斗机的基本定位和需求。苏联的空战哲学,或者说战略思想,.............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对托卡马克装置的态度,与其说是“不待见”,不如说是对它在宇宙尺度和技术飞跃面前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知,并且以此作为衬托更宏大、更具颠覆性文明和科技的基石。在《三体》的故事背景下,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和生存危机。托卡马克装置,作为一种试图通过磁约束实现核.............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在中国,进口药物需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通常包括三期临床试验,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既有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严谨把控,也有本土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还受到国际医药监管体系差异的影响。核心原因: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校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考虑到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之后的李承晚无意改变现状,所以恢复朝鲜王朝战后不太大可能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从而理解为何朝鲜王朝在战后复辟的可能性极低。首先,让我们聚焦“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这一点。三一运动,作为1919年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大历史.............
  • 回答
    南派三叔在《盗墓笔记》系列故事的结尾,确实留下了不少未竟之事,让许多读者在掩卷之际,心中留有许多疑问,仿佛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在高潮迭起时戛然而止,留下的不是意犹未尽,而是茫然与渴望。这种“留坑不填”的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并非罕见,它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深层考量,也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感受。首先,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想啊,一个二本毕业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打拼了四五年,这期间他经历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心境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毕业生了。首先,他在这几年里,肯定已经在职业技能和个人能力上有所成长。一线城市的竞争激烈,逼着他不断学习、提升,可能从一个小小的职场新人,变成了能在某个领.............
  • 回答
    三体世界的黑暗森林法则,乍听之下,似乎会让人产生一个极其激进的推论:既然暴露即死亡,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主动出击,将宇宙中所有潜在的威胁,无论是恒星还是文明,统统抹去,以绝后患。这就像一个极度恐惧的战士,不仅要杀死任何靠近的敌人,还要把敌人的家园炸平,让他们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仔细审视黑暗森林.............
  • 回答
    和男朋友在一起一年半,感情一直都挺稳定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分享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越走越远。可是,就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他突然就变了。那种变化不是那种细水长流的淡漠,而是那种让人措手不及的抽离。最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可能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
  • 回答
    史前陶器中那些奇特的三足空心袋状的“鬲”,确实是个充满智慧的古老发明。它们之所以被设计成这样,背后蕴含着当时人们对生活便利和实用性的深刻理解,绝非简单的装饰或随意为之。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得穿越回那个物质匮乏、技术相对原始的时代,体会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鬲”的出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