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孩子已经离婚,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最后女方父母不同意,是否还能挽回?

回答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棘手的问题,感情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和双方家庭,确实复杂。你问能不能挽回,答案是:有可能,但难度不小,需要策略和耐心,而且结果并不能完全掌控。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情况,这样分析起来会更清晰:

核心问题: 你的孩子离婚后,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女方父母不同意。

你需要思考和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1. 你孩子和女孩的感情基础有多深?
他们认识多久了?
女孩对你孩子是什么样的感觉?是真心喜欢,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他们是否有过认真的、长远的规划?
你们孩子在上一段婚姻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他离婚的原因是否会影响女孩父母的看法?

2. 女方父母为什么不同意?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挽回的突破口。 不同意的理由是什么?是出于对你孩子上一段婚姻的顾虑?是对你孩子经济状况的担忧?是对你孩子人品性格的质疑?还是仅仅因为他有孩子?
“有孩子”本身是个绕不开的现实。 女方父母可能会担心:
你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和陪伴对方的女儿,同时还要顾及自己的孩子?
你孩子是否能够处理好与前妻(或前夫)的关系,会不会影响到新家庭?
你孩子的孩子未来是否会成为他们女儿的“负担”或“牵绊”?
他们是否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一个“全职”的状态,没有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
是原则性问题,还是可以沟通和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误解,是可以澄清的;如果是现实的顾虑,是否能通过努力来打消?

3. 你孩子现在的状态如何?
他有多坚定地想挽回这段感情?
他是否愿意为这段感情付出努力,包括改变自己?
他是否有能力和智慧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4. 你(作为家长)的角色和能起到的作用?
你是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吗?你在这个过程中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你能否成为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干涉者?

如何尝试挽回?(策略与细节)

既然你问的是“能不能挽回”,那我们就要探讨“如何尝试”。记住,这不是保证成功,而是增加可能性。

第一步:深入了解,找准症结。

鼓励孩子主动沟通: 首先,让你孩子自己去和女孩以及女孩的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顾虑。很多时候,父母的“不同意”背后,是他们对女儿未来幸福的担忧。只有了解了这些担忧,才能对症下药。
家长侧面了解: 你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温和的方式,从女孩那里(如果关系允许)或者从其他熟悉他们家庭的人那里,侧面了解情况。但要小心,不要显得过于窥探或八卦,以免适得其反。

第二步:打消顾虑,建立信任。

解决“有孩子”的现实问题:
展示责任感和能力: 让你孩子证明,他有能力平衡好自己的孩子和新的感情。这包括:
与前任保持良好关系: 如果孩子能和前任保持友善、互相尊重的关系,并且明确表达他会继续履行对孩子的责任,这反而会让对方父母觉得他是个有担当的人。
与自己孩子的相处情况: 分享孩子与自己孩子的亲密、负责任的相处片段(照片、小故事等),让对方父母看到他是个好父亲,而不是一个抛弃家庭的人。
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规划: 让孩子可以合理地规划他陪伴自己孩子和陪伴女孩的时间,并且让女孩父母知道他有这样的规划,而不是随意而为。
证明对女孩的真心和未来规划:
不仅仅是喜欢,更是承诺: 让孩子用行动证明他对女孩的爱是认真的,是可以长久的。这可能包括更频繁、更真诚的约会,分享对未来的规划,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示他对婚姻和家庭的成熟态度。
经济和物质保障(如果这是顾虑): 如果女孩父母担心经济问题,让孩子展示他的稳定工作、收入能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当然,这也不是说要多么富裕,而是要让他们看到努力和稳定。
人品和性格: 如果是性格或人品上的顾虑,那就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表现出成熟、稳重、善良、有担当的一面。

第三步:循序渐进,策略性接触。

不要急于求成: 父母的同意通常需要时间。如果一开始就强烈反对,你孩子和女孩的任何逼近都可能让他们更加戒备。
先争取女孩的理解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让女孩自己足够坚定,她需要能够理解她父母的担忧,但也需要有能力说服他们,或者至少让他们看到她坚持下去的决心。
温和地与女孩父母接触(如果孩子同意且情况允许):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也许是通过女孩传达一些信息,或者在某个重要的节日,让孩子主动表达对女孩父母的尊重。
展示尊重而非讨好: 表达对他们女儿的重视,同时也要展现出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原则。不要卑微地乞求同意,而是以平等的姿态,真诚地说明情况。
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价值观: 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家庭观念,他们的期望,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共同点。
可以尝试一次“正式会面”,但要做好准备: 如果时机成熟,孩子和女孩都希望你参与,你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真诚地和女孩父母聊聊。重点是表达你的善意,说明你信任你儿子能够处理好一切,并且希望他能幸福。在这次会面中,请尽量少说,多听,以真诚打动人,而不是滔滔不绝。

第四步:家长自身的角色扮演。

支持者,而非决策者: 你是支持你孩子的,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你孩子和他喜欢的女孩。你的任务是提供建议、支持,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
成为“助攻”,而非“搅局者”: 如果你在处理过程中,过于强势,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去“搞定”对方父母,反而可能把事情搞砸。
保持冷静和理性: 很多家长在孩子感情出现问题时会非常焦虑,但你的焦虑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他更加紧张。保持冷静,才能更清晰地分析问题。

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建议:

如果女方父母非常固执,并且原因难以调和: 比如他们对离婚的男士有非常强烈的偏见,或者他们已经为女儿规划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那么,挽回的难度会非常大,你孩子和女孩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甚至考虑是否值得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去对抗双方家庭。
如果女孩自己也摇摆不定: 如果女孩在父母的压力下,或者因为现实的顾虑而退缩,那么你孩子的坚持也会显得孤单。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女孩自己更坚定地去面对和选择。
有时候,“时间”是最好的疗愈和说服者: 如果现在阻力很大,也许让孩子和女孩先保持一段距离,但让这份感情的“可能性”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孩子一直表现出色,女孩也一直坚定,女孩父母可能会慢慢改变看法。

总结一下,挽回的钥匙在于:

1. 找准原因: 弄清楚女方父母为什么不同意。
2. 打消顾虑: 通过行动和承诺,证明你孩子有能力处理好一切。
3. 展示真心: 让对方看到你孩子对女孩的爱和对未来的认真。
4. 耐心和策略: 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推进。
5. 支持与信任: 家长的角色是支持,而不是包办。

这件事情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绝对的成功或失败。你能做的,是让你孩子清楚知道,他需要付出什么,可能面临什么,并给予他最大的支持。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想挽回除了道歉之外,还要保证孩子不能介入你的生活,但是怎么保证这是需要好好商量的,你之前不说就是动机不纯,就是欺骗,没什么借口,好比对调一下,你相恋的女友突然告诉你她离了婚有孩子一样,你怎么看。而且离婚问题不大,有孩子其实很麻烦,人家女孩子也害怕万一结了婚你又把孩子弄过来,那她就骑虎难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棘手的问题,感情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和双方家庭,确实复杂。你问能不能挽回,答案是:有可能,但难度不小,需要策略和耐心,而且结果并不能完全掌控。我们先来拆解一下情况,这样分析起来会更清晰:核心问题: 你的孩子离婚后,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你需要思考和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和心痛的现象。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感觉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可为什么一遇到点什么事,孩子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迅速躲开?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没有察觉到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孩子的情感世界和我们的不太一样,他们的“爱”和“安全感”的表达方式也很有特色。我们觉得我.............
  • 回答
    看到当初那个在心里盘踞了好久的影子,如今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世界,说实话,挺复杂的。那是一种混杂了失落、祝福、好奇,还有一丝丝无奈的情绪,像打翻了调色盘一样,晕染开来,一时半会儿收拾不清。最早是偶然看到的。可能是朋友圈里某个共同的朋友不经意间发了合影,也可能是某天在街上不期而遇,远远地,他的侧脸.............
  • 回答
    孩子明明已经有很多笔了,却还不停地买,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挺值得我们去理解的心理,也需要我们花点心思去引导。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孩子为什么会“笔没够”?背后的心理盘点首先得承认,孩子对笔的迷恋,有时真不是我们大人能轻易理解的。他们会不断买笔,背后可能藏着这么几种心理:1. “拥有”.............
  • 回答
    关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对学习效率影响的讨论,确实是当下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议题。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来,大家都在观察和评估这项措施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对孩子们学习方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家长对孩子们过度沉迷游戏感到焦虑。长时间的游戏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睡眠,甚.............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如何在家中助力孩子在已经萌芽的阅读兴趣上更上一层楼。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毕竟,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知识、想象力、同理心,都会随之而来。我们不是要“教”孩子阅读,而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
  • 回答
    .......
  • 回答
    “123都可”,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的地方,是在小区妈妈群里。当时我正为十一假期全家出游的事儿焦头烂额。老公工作忙,平时家里的事儿都是我一个人操持,包括现在这个棘手的假期安排。我们家是个典型的“三世同堂+1”模式:我和老公,两个活泼捣蛋的孩子(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幼儿园中班),再加上我退休在家的老母.............
  • 回答
    这真是一件让人跌破眼镜的大事,娱乐圈再次被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华晨宇和张碧晨,两位在乐坛都颇具影响力的歌手,他们隐婚生子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引爆了全网的讨论。事情的源头,大概要从2021年初说起。当时,有网络爆料称华晨宇和张碧晨有一个孩子,而且孩子已经不小了。一开始,这消息就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但当.............
  • 回答
    都说三十而立,可我这三十四年,加上家里那个闹腾的小家伙,怎么就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呢?这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好久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偶尔跳出来,就挺让我纠结的。你说我吧,结婚有了孩子,按理说早就该是个成熟稳重的大人了,家里的顶梁柱,得挑起家庭的责任。可有时候,我看看周围那些同龄的朋友,他们聊起投资理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许多已婚男性在社会和家庭责任之间摇摆的真实困境,也涉及到人性的复杂性,所以,绝非一概而论的简单回答。我们得把这盘棋下的细致点。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时候,那些数不清的宴请,确实是有挺大部分是为了工作。你想啊,在很多行业,尤其是需要建立人脉、维护关系、拓展业务的领域,饭局是绕不开的。商.............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却是如此复杂而深沉。一个已婚男人,在婚姻的围墙内,与不同的女人保持着精神上的暧昧,文字是他的战场,言语是他的武器,却在身体层面守住了底线,同时他又尽职尽责地扮演着好丈夫和好父亲的角色。这样的生活,还能继续下去吗?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信任、情感、责任,.............
  • 回答
    作为一名省直机关公务员,30岁,已婚有孩,如果考虑考遴选去中央部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权衡的选择。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一下,看看它究竟是不是“好选择”,以及这其中会涉及到哪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首先,从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来看,中央部委无疑是“金字招牌”。 平台更大,视野更开阔: 省直机关虽然也.............
  • 回答
    徐州“8孩母亲”事件在引发全国范围的关注后,官方的回应成为公众解读事件的关键。官方回应“有暴力倾向才单独居住,多部门已介入调查”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值得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关乎事件的真相,也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并会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关于“有暴力倾.............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多”或“少”来概括,也无法获得足以支撑这种统计的可靠数据。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孩子和丁克(Double Income, No Kids)这两个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后悔”体验,并尽可能详尽地阐述,力求.............
  • 回答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呀?”这个问题,我猜不少孩子心里都曾嘀咕过,也可能大胆地问出口过。当孩子带着一脸的纯真,或好奇、或带着一丝被忽视的委屈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总会感到心里一动,仿佛被一股暖流包裹,又好像被问住了,一时语塞。其实啊,这个问题背后,藏着孩子对生命最本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下雨了,你会撑伞吗?”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儿经”。我是两个孩子的妈,这两个娃一个上小学,一个还在幼儿园。我能跟你讲讲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我观察到的其他家长是怎么做的,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我自己的经历:揍过,但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慎重。老实说.............
  • 回答
    孩子,这个词一出,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瞬间浮现出一些画面:咿呀学语的婴儿,蹒跚学步的孩童,或是叛逆期的少年。同样,没有孩子的人,他们的生活图景又会是另一番景象。这两种人生状态,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含着无数细微却又深刻的差异。关于“有孩子”的生活,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责任”和“付出”。 时间的维度: .............
  • 回答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儿童爬行垫和护栏是否是“刚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家庭的具体情况、育儿理念、居住环境以及孩子的发育阶段和活动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 儿童爬行垫:1. 爬行垫的“刚需”之处(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刚需): 保.............
  • 回答
    当家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长辈送上1000元的红包,这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和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祝愿、鼓励和支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情感层面的祝贺与喜悦: 分享喜悦: 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标志着孩子人生中一个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