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印婚姻中中国女印度男组合的数量远远大于中国男印度女组合?

回答
关于中印跨国婚姻中,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组合数量远超中国男性与印度女性组合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历史、经济、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观念和个人选择的综合影响。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类跨国婚姻的整体数量本身就不是非常庞大,尤其与国内通婚相比。但这其中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结合的比例更高,是有其现实基础的。

历史与经济因素的交织:

在过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与外界的接触有限,跨国婚姻更是凤毛麟角。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女性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无论是留学、工作还是旅游。印度作为一个同样在崛起中的经济体,在很多领域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为两国人民提供了认识和接触的平台。

经济发展与社会流动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中国女性在经济上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家庭或男性的经济支持来获得幸福。这种经济上的自主为她们选择伴侣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不再局限于国籍或地域。而印度男性,在某些特定行业(例如IT、工程等)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就业机会,这使得一部分印度男性有机会在中国或第三方国家工作,从而与中国女性产生交集。
早期国际化浪潮中的性别差异: 在早期国际交流中,可能存在一些群体特征。例如,一些行业(如某些理工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或工作者中,女性比例相对较高,而这些行业往往与印度的优势领域有重叠,增加了中国女性接触印度男性的机会。反之,中国男性在早期走向国际化时,可能更多的选择在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是在男性比例较高的行业,这使得他们与印度女性的接触机会相对减少。

文化吸引与接受度:

文化差异是跨国婚姻绕不开的话题,而这种差异在中国女性和印度男性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相对更容易被接受的互动模式。

印度文化中的男性角色与家庭观念: 印度文化中,男性通常被赋予了养家糊口、保护家庭的责任和期待。在很多印度家庭,男性在经济上承担的责任更重。这对于一些追求稳定、希望伴侣能够承担一定经济压力的中国女性来说,可能是一种吸引。此外,印度文化中对于家庭的重视,以及对长辈的尊重,也可能让一些中国女性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温馨和稳定。
中国女性对男性成熟稳重特质的偏好: 很多中国女性在选择伴侣时,会倾向于有责任感、成熟稳重、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男性。印度男性在某些方面,比如社会阅历、生活经历上,可能展现出这些特质,尤其是在他们已经有一定国际化经历的情况下。
中国文化对“阳刚”气质的解读: 虽然这是比较抽象的说法,但文化语境中对男性气质的理解可能也会产生影响。印度的文化背景下,男性气质的表达方式与中国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某些方面正好契合了中国女性的审美或情感需求。

社会观念与接受程度:

社会观念的演变对跨国婚姻的接受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女性独立自主的认同: 随着中国社会对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女性在婚姻选择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她们不再仅仅是依附于男性的角色,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来选择伴侣。
对“跨国婚姻”的普遍看法: 相对于中国男性与印度女性的组合,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的组合在社会上可能更容易被视为一种正常的跨国婚姻现象,而反向的组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审视或刻板印象。这可能与一些历史遗留的文化观念有关,例如一些人对印度男性在某些方面的刻板印象(正面或负面),或者对中国男性“软弱”的担忧,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看法和选择。
融入感与沟通的挑战: 虽然任何跨国婚姻都存在文化和语言的挑战,但在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这个组合中,可能存在一些相对容易克服的障碍。例如,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便利,而印度作为英语普及率较高的国家,使得语言沟通障碍可能比其他一些语种不同的跨国婚姻要小。同时,中国和印度在某些社交习惯和家庭观念上,可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例如对长辈的孝顺、对家庭团聚的重视等,这些有助于双方家庭的融合。

个人经历与情感连接:

最终,婚姻是两个人之间情感的结合,个人的经历和缘分至关重要。

在特定环境下的相遇机会: 如前所述,在留学、工作、国际会议等场合,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相遇的机会可能更大。当这些相遇伴随着共同的兴趣、互相的吸引,并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时,自然就会促成更多的婚姻。
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欣赏: 有些中国女性可能对印度文化、印度人的热情、生活方式等方面抱有好奇和欣赏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文化认知也可能促使她们更愿意与印度男性交往。

为什么中国男印度女组合相对较少?

反过来看,中国男与印度女组合数量较少,可能也与上述因素相对应:

接触机会相对较少: 中国男性与印度女性相遇的机会,可能在一些主流的国际化领域不如反向组合。
文化上的某些差异的凸显: 在一些文化差异上,例如家庭角色的分工、沟通方式、婆媳关系的处理等,中国男性和印度女性之间可能存在一些需要更多努力去磨合的方面,这使得一些中国男性在选择伴侣时可能更倾向于文化上更熟悉的对象。
社会对“印度女性”的刻板印象: 尽管不应该以偏概全,但社会上对印度女性的一些固化印象(无论正面或负面),可能也会影响中国男性选择伴侣的偏好。

需要强调的是:

以上分析是基于普遍的社会观察和可能存在的统计倾向,并不代表所有个体的情况。每一段跨国婚姻的形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选择和情感故事。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这些比例和趋势也可能在不断变化。

总而言之,中印婚姻中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数量更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特定行业的交流特点、文化吸引力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等等。它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如何寻找和建立连接,并最终走向婚姻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外网有一个话题:为什么没有印度女孩嫁给中国男人,而中国女孩嫁给印度男人?很多国外网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印度网民 Nick Ray 说:

有印度女孩,但正如一些答案所提到的,比例是偏向另一方的。

这里的很多答案都是完全的废话,带来混乱和什么的。

首先,宗教是一个可能的原因。

多年来,中国人倾向于无神论者或无宗教或不可知论者。

而大多数印度人仍有宗教信仰,并希望他们的孩子在自己的宗教内结婚。

另一个原因是女性识字率。

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领先于印度。

更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个好消息。

根据一项调查,只有5%的印度妇女对她们能与谁结婚有发言权。

65%的印度妇女识字,5%的妇女可以控制选择自己的丈夫。

因此,2个主要原因是宗教和女性识字率。

而不是其他一些答案所要表达的废话。

一位匿名网民说:

我还注意到,85%的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混血儿,其父亲总是印度人,这一点通过混血儿名人的链接得到了证明。

这甚至比西方男人和中国女人的差别更大,因为中国男人和西方女人的差别也更大。

主要原因是,中国男人总是喜欢皮肤白皙的女人,而中国女人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

此外,印度男人在接近亚洲女孩时往往不会害羞。

大多数中国男人则羞于接近女孩。

国外网民 Abdul Ahmed 说: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75%的Chindian夫妇是印度男性和中国女性。

根据新加坡的统计数据,印度裔新加坡男子平均比中国裔新加坡男子更富有。印度裔新加坡人的平均身高也比华裔新加坡人的平均身高高。

其中75%是印度泰米尔族男性和中国女性。

马来西亚也有Chindian,其中大多数是印度泰米尔男子和中国汉族妇女。

另外,中国男人不喜欢黑皮肤,但有些中国女人可以容忍黑皮肤。

此外,BBC的一部纪录片显示,在印度约会软件上,95%的印度女性不喜欢中国男性。

中国男人认为印度女人的皮肤很黑,有点多毛。

印度女性认为中国男性有女人味,而且在面部特征方面不是她们的菜。

然而,中国女孩却能接受印度男人,特别是如果他们长得好而且有钱的话。

印度男人接受中国女人,因为她们有女人味,不老,没有头发,皮肤白皙,但有些印度男人不喜欢这些特征。

一般来说,黑皮肤的男人会选择白皮肤的女孩。

很少有皮肤白皙的人喜欢黑皮肤的女孩。

在新加坡,一般来说,新加坡的印度人比新加坡的中国人更富有,更高大。

然而,中国男人也不喜欢印度女人。但我见过中国男人和白人女人在一起。

斯里兰卡网民 Asha Elaya Perumal 说:

问题应该是有多少印度女孩被中国男人吸引,或者有机会与中国男人找到共同的爱,并与他们结婚。反过来也是如此。中国是一个同质化的国家,中国人有他们自己的美丽标准。大多数人选择更安全的选择,他们更喜欢他们一起长大的东西或女人。此外,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中国女性和她们的期望,而不是处理外国女性。首先是语言障碍,然后是心态不同的女性,最后是他们哭泣的母亲。印度女性也是如此。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机会到周围去,甚至离开自己的国家去见一个印度人或中国人。而这并不是很多人。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现在我们才看到很多受过教育的印度女孩为了事业而到国外旅行,有机会认识其他国家的人或尝试与他们种族以外的人约会(没有父母是一种自由)。即使是约会,有多少这样的情侣有真正的感情,并认真地把关系带到婚姻,面对所有的印度和中国的家庭问题和其他问题以及跨种族约会出现的差异。语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且要花大部分时间来翻译你的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男朋友/女朋友说的话是很难的。

此外,被父母/家人抛弃的可能性也很大。中国人和印度人都与他们的亲戚和家庭关系密切,被抛弃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大多数人在没有父母祝福的情况下结婚,在孙子出生后会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有些家庭很严格,他们的父母的沉默将是一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辜负父母的期望或不孝的愧疚。

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和国籍以外的人约会,甚至和肤色较深的人约会。是的,肤色也起了很大作用。普通的中国人和印度人都喜欢白皙的皮肤,或者至少皮肤的颜色应该接近他们的颜色。

我认为和在外国长大的中国男人/印度女人约会的机会比中国大陆男人或传统的印度女孩要高。我有亲戚娶了马来西亚的中国女人和男人(顺便说一下,我是斯里兰卡人,但我们看起来都是印度人)。

我在德国长大,现在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包办婚姻、种姓制度和只与我们自己背景的人结婚。我们是德国的第二代,或者是这里的第一代。

好吧,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性格,要面对这些,要足够西化,要有勇气选择自由恋爱。我在29岁时实现了未婚(中国人、印度人或斯里兰卡人的父母都不会同意)。但是我们最终会发现,如果你和自己国籍的人或其他国家的人结婚,需要强大的爱来征服一切。即使是和自己国籍的人在一起,也有多大的机会找到强烈的爱情呢。正如我所说,一些有我们背景的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也喜欢做出理性的选择来选择他们的伴侣。

你怎么计算有多少中国男人和印度女人在互相勾搭?

要么在你的周围没有,要么大多数人都很私密,不会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他们的全部生活,不会接受采访说他们有多难得,也不会在博客上写他们的关系。此外,还需要有一个紧密的印度或中国社区或社会聚会,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混在一起,互相认识。

即使在外国,亚洲人和印度人社区也是分离的,只与他们自己的人打交道,只有在工作或一些较少的社会活动中,印度人和中国人才有机会见到对方。在大学校园里,人们通常喜欢和自己的国籍的人在一起,如果他们找到一些会首先选择白人朋友,或羞于和其他像他们一样的外国学生交谈。好吧,最后,如果两个人像印度人说的那样彼此有缘,他们就会走到一起。而中国人说,如果人们有缘相识,有缘相知,那么他们就是命中注定的。

=============

完整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外国那点事 继续阅读!

user avatar

印度教女人只是男人附属品,结婚都是由父亲兄弟做决定指派的,跟伊斯兰教地区差不多,你敢不从,人家可以“光荣谋杀”,都不用判刑。

东南亚那边只要伊斯兰教的地方,女人外嫁也是极少,除了佛教的泰国,越南和缅甸,你可以自己想下原因。泰国,越南缅甸嫁到中国的女人可不少,我们嫁过去的少。


印度女人除非在国外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很多英国长大的印度人很多都还是保持指定婚姻),家里很开明,不然家里不可能同意嫁给外国人,只能说明那边的女人地位极低而已,连自己的爱情都掌握不了。不是我们嫁过去的多,而是他们女性几乎没有外嫁的,反衬出我们的“多”。


我国女性应该庆幸生活在中国这种开明的世俗社会,男女都有追逐爱的自由。那些嫁到印度的女人,过得再惨人家也不会跟别人说我很惨很可怜是吧,肯定还是各种吹,自己的选择,再苦也得吞下去,真过不下去,只怕连国都回不了,你作为货物想要回国首先得跟夫家拿回护照,人生地不熟玩死你,我记得看过新闻一嫁到印度的女人因为家暴要离婚被夫家软禁,后来还被暴打虐待,最后拼死跑到中国大使馆。。。怎么说呢,我没啥同情的,no zuo no die 自己对自己负责。


希望她们不要生女儿,在印度做女人真的很惨。

user avatar

因为嫁到印度大多是单程票,不像嫁到欧美要是感情不和了还能回中国

user avatar

这一题我会。

我在印度搞过项目。当时觉得印度是没救了,但是后来了解深入了,觉得印度国不行是肯定的,但是这个印度人里真有行的。

印度男的高种姓里确实有帅的,高学历,高收入。

达利特里也有能上印度理工,拿奖学金美国上学的。

到了美国总能找到师兄传帮带,确实比华人好混,IT全是印度人。

哪怕搞装修吧,印度工人还知道给东家省钱,一块板子裁开,多余的给你留着。老美就直接给你一刀割掉。

当年在印度,觉得工人太垃圾了,干啥啥不行。但是某日因为自己干了点不靠谱的事情,找挖掘机师傅来擦屁股,觉得不好意思给了挖掘机师傅十美元小费,结果活干得又快又好,合着平时是故意摆烂?

所以后来注意观察以后,发现印度人跟我们没啥不同,钱到位了,自然干得好。而且他们如果出国挣钱那真的是没有退路,姿态低,干活勤。

联系到两性关系,中国女孩子肯定吃这一套啊。简单说就是情绪价值提供得好。

但是印度女人么,首陀罗和吠舍里面没什么好看的,达利特我是几乎没见过女的达利特,估计不让出来。高种姓的也没怎么见过,就一个以前财务总(印度人)的老婆是个婆罗门,白白的跟电影明星似的。考虑到包办婚姻,门当户对,婆罗门能看上的中国男人指定是不会娶印度人。

那要是首陀罗,那就更不对了,外国人在印度起步萨帝利,女孩子家里不敢啊。

出了印度范围,印度女的如果不是嫁人,也出不去印度。有少部分读书好的,出去到了英国美国也是首选白人,不会看上中国人的。

几个因素与结合,印度男找中国女,只有少许技术性问题。印度女找中国男属于本质不兼容。

user avatar


印度工作快十年了,算是比较熟悉,也就会特别关注一些印度的话题。感兴趣的,在旅行途中无聊时,会用手机敲击一些回复。因为是想到哪说到哪,有些时候没什么逻辑,错别字更是经常出现,排版也乱七八糟。今天手机响个不停,发现回复、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很多,正好回酒店,略微整理了一下。其实自己的逻辑还是不够严密,漏洞也蛮多。不过无所谓了,反正也就随便聊聊,又不靠这个吃饭。


下面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回答题主的问题:中国女嫁印度男,比印度女嫁中国男多的原因。

第二部分:比较一下中印两国民众相互的印象,是否存在“崇洋媚外”。

第三部分:印度人男人女人都长啥样:印度男人、女人和人妖(高能预警)。

……………………………分割线………………

由于印度待得久,所以碰到过嫁到印度的中国女人,和找印度女朋友的中国男人,后者略少,另外,也没听说谁跟印度女人结婚了。


中国女嫁印度男,大概有几点原因:

1.印度人,能出国出差、留学、旅游甚至移民的,一般都不太穷。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要素。印度贫困人口还占三分之一,无立锥之地的穷人比比皆是,没听说谁嫁给印度穷人的。一般的婚姻从爱情开始的。当然,我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展会上,也见过一个中国女人给印度老板当小三,还生了个女儿的,然后跟同公司员工一起过来参展的。

2.娶中国女的印度男,教育程度较高。一方面文化素质高,另一方面是能说会道。印度文化培养出的人材,善于演讲、辩论、表达,属于性格外向型的。这样的人敢于追女孩子也讨一些女孩子喜欢。

3.某些印度男,皮肤较白,五官立体感强,体型健硕。如果不说话,完全会误以为是欧洲人。


一个有钱的、长得很“帅‘’的、有教养的,各种能说会道,再加上点异域的气息,想追任何国家的女孩子都不难,因此跟印度人结婚的,各个国家的都有,所以也包含了中国女人了。


而娶印度女人的中国男人为什么少呢,大概有几个原因。

1.中华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男性,大多较内敛,在外国人看来,就是害羞、不善表达、不善交际。在欧美流行文化的侵蚀下,各国审美都存在一定的欧美化,特别是印度这种殖民地国家。所以,对印度女人来说,中国男人在国外,没欧美人吃香,也没有印度人的的认同感,所以并非第一和第二选择。


2.印度还是个保守的国家,哪怕富家女,真正出国的真心不多。既然都碰不到,那就更难找到满意的娶回家了。


3.印度是个传统的父权的国家。印度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包办婚姻,哪怕他们出国了,包办婚姻仍然盛行。而作为女性,婚姻仍受到父兄的绝对约束。如果印度女人的家里,反对她嫁给某个男人,不管是不是中国人,那这桩婚姻都不可能成立。


4.印度宗教传统。一般而言,印度教徒只会嫁给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亦然。然而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是无宗教信仰的。在宗教盛行的国家,对无宗教信仰的人很是歧视。


5.中国男人更喜欢皮肤更细腻、面孔更圆润的东亚女孩。让中国男人去从有限的选择项里面,找出一个皮肤黝黑、粗糙、咖喱味的印度女孩,可能觉得既没面子又没里子吧。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一定程度说明问题。

………………………………分割线………………

有人评论说是中国女人嫁印度人是崇洋媚外。而以我的了解到的情况,这种说法不成立。


印度与中国,两国媒介宣传策略高度一致,是把对方往死了黑。例子就不举了,网上随便一搜,就是印度各种奇葩事件和黑料,而印度媒体关于中国的新闻也差不多。


下面说说两国人相互间的“刻板印象”:


说到印度人,中国人都会产生哪些画面:

1.首先想到的是宝莱坞,俊男靓女;

2.然后是阿米尔.汗---印度良心,也确实很帅;

3.接着就是各种开挂和搞笑;

4.再接着是性侵极其严重,几乎是女性禁地;

5.最后就是穷,极度贫困、腐败、落后,整天各种事故。

这是普通中国人对印度的印象,轻视并带着一点点好奇,有点像隔壁家的二傻子。这种心态下的中国女人看待印度人,是产生不了“崇洋媚外”这种情绪的。当然,你非得说,我不听我不听,中国女人嫁印度男人就是崇洋媚外,我也无话可说了。


印度人对中国人是啥印象呢?

1.贫穷和落后。这一点跟西方媒体宣传保持一致,感谢CNN,BBC等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抹黑中国。而印度人自己还加了点料(难道是咖喱),他们在国家层面公开宣传:

(1)印度要努力了,不然中国经济就要赶上印度了;

(2)世界上除了欧美日韩,就是印度"实力雄厚,经济发达"了;

(3)上海是“小孟买”;

(4)他们的官员宣称,印度要有紧迫感,中国的科技要追上印度了;

(5)中国还是100多年前的样子,没有地铁、火车、飞机。。。

(6)中国是高压统治的贫困保守国家,诚如“大号的朝鲜”;

2.成龙和中国功夫知名度很高;

3.印度电影频道不时有中国功夫片。但,都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拍的片子。动作、特效、布景都很粗糙的老式电影。而里面这些人,还顶着辫子,生活平穷落后的旧时代,而这些就在普通印度人心中构建了他们的“中国观”。这么多年来,就没见过他们播放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真实现状的片子;

4.关于中国的新闻:永远都是各种事故和黑材料的报道;

5.批评独生子女政策;

6.对碰到的中国人非常好奇,直直地盯着看,对女士更甚;

7.对中国的任何军事行动都歪曲夸大报道,以激发当年战败的仇恨。


总之,普通印度人, 对中国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又穷兵黩武,还是西方白人国家“金口玉言”过的“专制腐败不自由”的“坏”邻居。


…………………………………………分割线………………

印度人长啥样?

1.印度男人


先说好看的。


印度影星中著名的三大“汗”: 沙鲁克.汗, 阿米尔.汗,萨尔曼.汗


沙鲁克.汗是印度名气最大的偶像派明星之一,江湖人称“印度刘德华”。比较熟悉代表作“阿育王”。

还有洗脑神曲“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阿米尔.汗,这几年在中国爆红的印度明星,江湖人称“米叔”。代表作“摔跤吧爸爸”“三傻”“地球上的星星”“我滴个神呀”“未知死亡”,以及现场访谈节目“真相访谈”揭露印度的阴暗面,以一己之力推动印度人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号称“印度的良心”。



萨鲁克.汗,印度偶像巨星,多参演动作片。我们熟悉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的电影知道一点的就“贴身保镖”



另外还有一个不帅的“汗”,伊尔凡.汗。最近我们熟悉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以及“少年派的奇幻之旅”。如果仔细看好莱坞的电影的话,他经常以配角的身份出现,《侏罗纪世界》中饰演复活恐龙的大老板;在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地狱》中饰演地下组织“财团”的领导人哈里·西姆斯;《但丁密码》等。但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

这四大“汗”都是穆斯林,其中许多人喜欢的“米叔”,还和青梅竹马的妻子离婚了,然后再婚的。


我们对印度人的印象,就是裹着一个大头巾的印度男人。这其实是印度锡克教徒,占据印度人口不到1%,却在印度经济政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锡克教的男性都姓“Singh”,翻译过来就是“辛格”。也就是印度前任总理的名字,其实那是他的姓。而一般情况下,锡克教的女性都姓“Kaur”。锡克教徒被称为锡克人,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作为现代的锡克人,有所改变,但“长发”“梳子”“钢箍”仍然执行着。因为传统的锡克人有尚武的传统,所以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多选择锡克人作为仆从兵。这也是我们在旧电影中,见到租界里面的印度人印象。当然,印度人也顺利地从中国收获“阿三”这个光荣称号。



印度人,一般中上层偏白,中下层偏黑,跟水合物沉淀的现象相似。北方人偏白,南方人偏黑。当然,也非绝对,总有各种例外。


这里说一下印度最辛苦的工作之一 ——下水道工人。从事这个行业是印度“贱民”这个种姓,从事着印度最肮脏的工作。因为工作时候几乎裸身工作,仅仅靠一条安全绳,作为逃生的唯一希望,这事印度死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同时,因为没有防护服,极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寄生虫和病毒,使得他们平均寿命极低。






2.印度女人


先说说大家熟悉的印度女星,“三傻”的女主扮演者“卡琳娜.卡普”,江湖人称“KK”, 因为姓名都是以K开头。代表作“三傻”“阿育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嗯,猴神大叔的女主应该是小萝莉。

印度是世界上获得“世界小姐“”环球小姐“称号最多的国家之一。下面是94年的世界小姐”艾西瓦娅雷”,“曾经”的印度国宝级女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有不少女性获得了工作。但结婚之后,可能会立马离职,变成全职家庭主妇。而成为家庭主妇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身体一般很快变胖。女神也会结婚生仔。下面还是国宝女神艾西瓦娅雷,似乎已经变身为我们大中华的“国宝”了。


印度女性就业率较低,普遍作为家庭主妇,负责照料一家老小。

印度特色之一,女性建筑工人。在各种工地上面,经常看到穿着沙丽的印度女性建筑工人,跟男人一起劳作,甚至人数比男人还多。为什么会出现“女性”建筑工人呢,因为同样的工作,她们的工资要比男人低得多。


3.印度人妖。作为最受到这个社会歧视的群体之一,主要从事“乞讨”“偷盗”“卖淫”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坐车经过市区的时候,她们会不时敲车窗乞讨,或者调戏一下印度男人,索取小费。前方高能,忍住,千万别吐。。。


》》》》》》》分割线》》》》》》》


后记:


我挺喜欢知乎的,总有些很有深度的问题和回复。


非常排斥带着火药味、偏见,以及以抬杠为生的回复。


身为驻外人,对咱们国家的认同感会更加强烈一些。出国在外,国家是你真实的依靠和归宿。


有事说事,有理讲理就是了,真没必要随随便便就给别人,给自己的同胞贴上一个“崇洋媚外”的标签,这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同胞的不尊敬。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合理、不合法、各种偏见、各种矛盾,若到国外转了一圈,才发现跟人家(印度)比起来了,中国好的太多太多。


在印度,中国人中间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印度,是中国人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印度传统舞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004669264455270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印跨国婚姻中,中国女性与印度男性组合数量远超中国男性与印度女性组合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历史、经济、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观念和个人选择的综合影响。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类跨国婚姻的整体数量本身就不是非常庞大,尤其与国内通婚相比。.............
  • 回答
    关于中印对峙时期为何没有第三国进行有效调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家利益以及双方的战略考量。虽然有一些国家尝试过,但并未能形成广泛接受且有效的调停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1. 中印双方的主权意识与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主权至上: 中印两国都将领土完整和主权视为.............
  • 回答
    中印边界战争,这场发生在中国解放军与印度军队之间的冲突,至今仍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说解放军“干净利落”地赢下这场战争,其实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绝非一句简单的“胜利”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过于情绪化的表述,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和双方的实际情况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要说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老问题,而且即便在1962年那场战争之后,这个问题依然像块甩不掉的膏药,牢牢地贴在中印关系上。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打了一仗,怎么着也该有个结论了吧?但事实远非如此,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好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得弄明白这场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1962年.............
  • 回答
    藏南问题,一个牵动着无数人心弦的地理和历史谜团。很多人好奇,既然 1962 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取得胜利,为何在战后却选择“放弃”了部分本属于中国的领土?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与博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细细梳理其中的脉络。一、 历史的渊源:模糊的边界与漫长的争议首先,.............
  • 回答
    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都曾是中国对外军事行动的重大事件,但公众普遍认为前者是中国轻松取胜,后者则打得异常艰难。这种印象的形成,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战场上的实际表现,也有国际国内环境的差异,更有媒体宣传和历史认知的叠加效应。要详细解读这两场战争,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
  • 回答
    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中国最终选择单方面停火并撤退,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并非简单的军事失败或胜利能够完全解释。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战略目标与实际取得的成果 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解决边界争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是.............
  • 回答
    中印战争,这场发生在1962年的冲突,至今仍是两国关系中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虽然印度在此次战争中最终处于劣势,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惨痛的失败,但其原因绝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军事、政治、外交及战略上的失误共同造成的。从军事角度来看,印度军队在战前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建设,但与解放军相比,整体装备水平、.............
  • 回答
    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至今仍是印度人心头的一道伤疤。那场战争,从结果上看,解放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迅速推进至印度腹地,迫使印度政府陷入极度被动。而在此次冲突中,一些被印度方面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例如古尔卡兵,表现出的战斗力却令人大跌眼镜,似乎不堪一击。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单.............
  • 回答
    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取得如此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为何会选择全线后撤,甚至退到了战前各自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之外?这背后并非简单地军事上的“胜利”或“失败”可以概括,而是中国政府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以及国内国际形势下做出的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决策。.............
  • 回答
    有些人鼓吹 G2(美国和中国结盟或合作),即便他们也承认中美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中印之间的差距要大,这其中有着复杂的考量和多种多样的动机。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首先,得明确“差距”指的是什么?当咱们说“中美差距远大于中印差距”时,通常是在从几个维度来衡量: 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
  • 回答
    1967年中印关系中的确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边境事件,而你提到的Quora上关于边境越境事件基本偏向印度,并且总用1967年做例证,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1967年中印边境的动态,并分析Quora上这种现象的可能成因,力求让这篇文章更具人文色彩,而非AI生成的刻板印象。1967年中印.............
  • 回答
    《精灵宝可梦》系列中的角色小豪(日文名:ヒカリ)在部分观众中引发争议,尤其是与早期主角小智(サトシ)的对比下。以下是导致观众对其反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合角色设定、剧情表现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1. 性格塑造的“反传统”与价值观冲突 过度理性化: 小豪的性格被设计为极度理性和冷静,甚至在战斗中表现.............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在众多中国商业巨头中,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确实是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和热议的一位。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王思聪的“人设”与传统富二代的差异化: 反叛与不羁的性格: 相较.............
  • 回答
    中印战争,又称1962年边境战争,是一场短暂但影响深远的冲突。战后中国在实际控制线上(LAC)的策略,特别是对阿克赛钦的坚守和对藏南的放弃,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保”和“丢”来概括。这背后既有地缘政治、战略纵深、资源重要性,也有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外交考量。.............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印两国关系紧张,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 JLR)作为一家英国品牌,其在中国市场却较少受到像某些其他国家品牌那样明显的“抵制”呼声。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群体: 捷豹路.............
  • 回答
    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旦边境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中国空军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无疑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款先进的战斗机,更代表了中国空军突破代差的实力,其作战效能在中印潜在冲突中,将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制空权的争夺与巩固:在任何一场现代空战中,制空权都是.............
  • 回答
    中印边界争端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未来走向并非单一的,而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可能性。要详细分析其未来走向,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一、 历史根源与现状回顾在展望未来之前,理解争端的历史和现状至关重要: 历史遗留问题: 主要源于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和中.............
  • 回答
    中印边界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地缘政治难题,其“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非单一、简单能概括的,而是需要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性框架。它不仅关乎边界的划定,更牵扯到两国长期的历史积怨、国家利益、民族情感、区域稳定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从理论上讲,一个“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应该具备以下核心要素:1. .............
  • 回答
    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轨迹和国家战略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以及全球影响力等方面,与印度的差距正在显著拉大。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看到印度在国内和国际场合中,常常流露出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