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多上网,去找小男孩谈要多少彩礼,小孩子嘛怎么可能有彩礼,这事儿就黄了……
真巧,我家有同款娃。
二宝五岁左右的时候,说长大要跟她的好朋友结婚,我当时有点意外,不过毕竟是二宝了,知道她姐姐在类似的年纪也有过类似的想法,没那么震惊。
我就接着问她,你准备长到多大结婚呢?
她说“二十岁”。
我知道她当时数数最多能数到二十,对她来说,二十以后的数字就无法想象了。我跟她说“法定结婚年龄是22岁,所以你20岁时不能结婚”,同时顺便给她讲了一下《婚姻法》和“法定婚龄”,以及21、22。
我的想法是,她能够理解结婚的双方是“非血缘关系的异性”,这点就很好,说明她对生活的理解比较符合常规逻辑。她姐姐曾经在四岁的时候坚持要跟爸爸结婚、六岁的时候又要跟闺蜜结婚、并且长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跟异性谈恋爱,相比之下,二宝对生活规则的理解更充分一些。
(接下来是震撼人心的婚姻观问答)
我问,“结婚以后要做什么呢?”
她说“一起吃饭、一起上班、一起养小孩,我们上班的时候,妈妈可以跟阿姨一起哄小孩”。
(很准确,家庭生活确实是这样)
我问,“为什么是他呢?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她说“因为他长得好看,他妈妈也好看,将来我们有了小孩,男孩像他、女孩像他妈妈,都会非常漂亮”。
(果然,女性的本能就是“挑选优质遗传基因”)
我问,“你的其他小朋友们也都非常漂亮,为什么不选其他人呢?”
她说“我和他是幼儿园同学、特长班同学、上了小学也还在一个学校,玩的时候能一起玩、学习的时候能一起学习、聊天有共同话题;其他小朋友都不跟我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班,有时候玩的都不一样”。
(志同道合很重要啊!)
我问,“那你觉得,他还有其他优点吗?”
她说“他妈妈经常给我带好吃的,他爸爸还跟我爸爸一起吃过饭,也对我挺好的;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我都不认识”。
(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
我回家把二宝的这番话跟大宝说了,大宝惊讶的说,“她现在居然能想到结婚要挑公公婆婆,我都没想过!”
“结婚”是很多人人生必经的阶段,孩子从小对成年人的观察,会逐渐整理出自己的生活策略,包括对恋爱、婚姻、育儿的态度;孩子这个整理归纳经验的过程,并不一定只能跟同龄人,TA本能上是愿意跟家长交流想法的,家长耐心的听孩子提出想法,然后顺着孩子的思路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把思路整理归纳得更清晰,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一些整理思路的方法。
(后续)
因为仔细问过二宝,对结婚的期待是不是仅限于婚纱照和情侣照,跟男孩妈妈带两个孩子一起去拍了一次艺术照、在模特课上练过双人走秀、在武术班练过双人套路、在表演班演过对手戏,相当于是部分的满足了孩子对“情侣”或“夫妻”的想象,明白了两个人不需要恋爱或结婚,就可以一起“工作”和娱乐。
她和男孩升入小学后并没有进到同一个班级,只是上特长班的时候还能遇到,关系仍然是很亲密的,也还是会跟我表达一下她要“跟他结婚”的想法。
对于“一起工作”的想法,她现在希望是两个人一起经营一所学校,她做校长或教体育、男孩教数学和围棋,这样就可以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了。
她虽然向往结婚,但是并没有很强烈的占有欲,并不要求男孩陪她玩,她很愿意加入男孩们的游戏,并且非常一视同仁,她跟其他男孩都可以玩得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