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的你,最讨厌本省哪些问题?

回答
作为一个山东人,要说最讨厌本省的问题,那确实有很多可以聊的。不过,说讨厌也不是那种恨之入骨的,更像是那种长期浸泡在里面,偶尔会让你拧一下眉头,觉得“唉,怎么会是这样呢?”的感觉。我就挑几个比较集中的来说说吧,尽量掰扯清楚点。

第一个,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唯GDP论”的惯性思维太强了。

咱们山东,经济体量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时候,为了那个增长数字,很多事情就变得有些“功利”了。你看看那些城市发展,很多时候就是比谁的商场盖得快、比谁的写字楼高、比谁的GDP又突破了多少。结果呢?一些城市规划就有点畸形,为了拉动消费,各种大型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感觉好像不这样就没法证明城市活力一样。但转头看看那些老城区、老街区,很多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反而被忽视了,或者拆迁改造的时候,那些原有的味道就没了。

而且,这种思维也影响到很多基层工作。有时候,你会觉得一些政府部门,甚至是一些企业,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好像就是为了完成某个指标,为了让报表好看。比如环保,可能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某个减排任务,就搞一些“运动式”的治理,一阵风刮过去,之后又复旧了。或者在一些民生项目上,为了“数字好看”,可能就把一些“面子工程”做得轰轰烈烈,但实际的“里子”没跟上。这就让人觉得,好像一切都是为了数字,而不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或者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第二个,就是有些地方的“官僚气”和“形式主义”依然比较严重。

我知道这也不是山东独有的问题,但有时候在咱们这儿,你能更明显地感受到。办事效率不高是常态,有时候你跑一个部门,需要各种证明、各种盖章,来回折腾好几次。而且,有时候不是你能力不行,也不是你材料不对,就是那个流程就是这么设置的,你得乖乖按规矩来,即使这个规矩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有时候那些“形式主义”简直是脑洞大开。比如,一些会议通知,前一天晚上才发,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须参会,而且还要做好什么什么准备;再比如,一些检查,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提前搞得跟“大阅兵”一样,上面检查组走了,一切又恢复原样。这种做法,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耽误了多少真正该做的事情,真是让人心烦。

而且,这种官僚气有时候也体现在对普通人的态度上。一些窗口单位,态度冷冰冰的,感觉你是来“打扰”他们的,而不是他们应该服务好你。当然,也有很多基层工作者是尽职尽责的,但一旦你遇到那种“官老爷”,那种无力感真的会让人很不舒服。

第三个,是对创新和灵活性的不够包容。

山东人给人的印象是踏实、肯干,这没错。但有时候,这种“踏实”也容易变成“刻板”,对新事物、新想法,总是有那么点审慎,甚至有点保守。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改革的步伐就显得比较慢。你看一些新兴产业,像互联网、高科技,虽然也在发展,但总觉得跟一线城市比,总差点意思。

这种不包容也体现在对人才的态度上。虽然山东也很重视人才,但有时候,你觉得这里的“土壤”可能不是那么“肥沃”,不是那么容易让一些“异类”生长起来。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有独特想法的人,可能在这里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不如在一些更开放的环境里更容易闯出名堂。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有很好的创业想法,想在某个领域做一些新的尝试,但他们在这里能获得的支持和认可,可能就比在南方一些城市少。感觉这里的环境,更倾向于稳扎稳打,而不是那种“跳跃式”的创新。

第四个,是城乡发展和区域差距问题。

山东地大物博,有很多城市,但发展差距也挺明显的。济南、青岛、烟台这些大城市,发展得确实不错,但往小城市或者农村走,差距就出来了。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而且,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差距不只是经济上的,还包括观念上的。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在一些小地方可能就体现得不那么明显。这种城乡二元结构,或者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很多省份都面临的问题,但在山东,因为经济体量大,人口也多,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最后,是那个“面子”文化。

这个可能有点抽象,但细想一下,确实能感受到。有时候,一些事情的处理,不只是为了事情本身做得好,还要考虑“面子”是否过得去。比如,明明知道某个项目有点问题,但为了“脸面”或者避免“丢面子”,就不愿意承认或者及时调整。再比如,在一些接待场合,宁可花大钱搞“排场”,也要显得有“气派”,而不是把钱花在实实在在改善民生的事情上。

说实话,有时候看到一些地方为了“面子”,搞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或者在一些小事上纠结不清,真的会觉得挺无奈的。就不能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在意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呢?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讨厌”的问题,也不能否认山东的很多优点。山东人热情好客,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也一直走在前列。只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病”,能意识到问题,并且愿意去改进,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山东人,我当然希望咱们这里能越来越好,这些问题能逐渐得到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什么问题,这题目提出的意义在哪里?!除了黑山东,还有别的作用吗?

大家想一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能咋想的?你要是提问 “山东人怎么看山东?” 我不觉得有问题,中性提问,褒贬各异。但是!直接提问“觉得哪里不行?” 这就是在蓄意打压山东。要是真想调查民意上调查网搞个问卷行不行?!这么一个泱泱大省,有好有坏我认,你觉得他不好,你去政府提意见,给领导写信,不到山东离他远远的都可以,但是你为啥要聚集一些人在一个面向全国人民的软件上一起来骂他呢?

我要引用前方知友的一句话:“自我反省?呵呵,傻孩子,这几年吃亏吃的还不够多吗,你以为人家想听你自我反省是为了好帮你一起寻找出问题然后想出解决办法让你将来发展的更好?哈哈人家只不过是想听你说完后然后好好笑话你一番走的时候还不忘往你身上吐一口唾沫。”

来源在此:zhihu.com/answer/134631

要是真为山东好,请允许山东的赞美和批评同时存在,中性提问。要是真就想黑山东,在这里反驳澄清,就算是文不对题也不为过吧。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之前一直关注知乎上山东的问题,是因为我在考虑读研要不要回山东,工作要不要回烟台。当我打开知乎搜索山东的时候我打退堂鼓了,我看到的全部是山东的负面评价,甚至产生发表了“想要建设家乡,奈何没有用武之地”的荒唐想法。我想很多90后,在知乎上了解山东的时候,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

但是我生在烟台,烟台对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首先,他安全,基本没有天灾人祸。其次,水果海鲜实惠,我在江苏读书,有的水果我妈在烟台买加上邮费给我邮到江苏还是便宜,海鲜当然不用说。再者,我家在烟台,风土人情我都觉得不错,房价我也可以接受,地铁明年开建等等。

于是乎,我又去找了其他的资料并且问了一些人。

资料我不说了,大家网上可以找到,说说我问得人里边有代表性的两个。

一个远方哥哥,我问他是去更发达的地方打拼好,还是回山东好。他支持我回山东,他跟我提了一个词是“幸福感”,他的意思是得到的和失去的相比较,不是钱多站的高就更幸福。

于是,我开始剖析自己。我是从大一开始就决定绝不主动去北上广工作的人,我觉得太累,而且买不起房。那对我来说,我要在发展前景和生活质量之间选择,显然生活质量对我来说更重要,我会满足于来自工作的成就感,但归根究底我还是一个人懒人,我更愿意轻松简单过好生活,我知道我有更多可能,将来可以更厉害,但是我只有一辈子,我希望自己可以找到人生价值的平衡点。

显然烟台对我来说,是可以满足我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一个城市,我的幸福感性价比较高。

关于发展前景,也必须要考虑。所以,我去问了我大学的导师(山东人,博士毕业后211任教),他支持我回山东。他和我说他也想到烟台定居,不知道为啥这个很触动我,就是“原来烟台这么不错呀”的那种感觉。然后,导师告诉我了几个他知道的烟台有适合我的职位的公司,在高新区。我又去查了高新区以及这些工资的职位和待遇,发现真的不错。

至此决定,回山东深造,然后在烟台工作。

为什么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烟台人,反而没有一个离开山东三十多年的非烟台人对烟台的认知全面呢?

其一,距离产生美。我们想一想,我们可以说出最多缺点的人,一定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人,同理家乡。就因为土生土长,我们知道他的不好而忽视了太多他的好。而且山东的宣传不到位,高新产业当地人有时也不了解,山东的发展也没有那么迅猛可见。我身边的人基本没在外省居住过,也不从事我专业相关的行业,我缺少了一手数据来源。

其二,我九年义务教育加高中住校,说实话我生在烟台但是我连自己居住的区都还没走完,大学的时候迫不及待的飞出了山东。我那时在印象里觉得山东不行,因为我是在拿我了解到的一线城市和烟台比较,但是可想而知和北上广深相比,哪个省敢说自己行呢?

所以,我算是出了省才开始真正开始了解山东,但那个时候我看见的都是什么?知乎、微博等等大多都是关于山东的负面新闻与评价,而正好这是不算少数人的信息来源。

今年疫情,山东火爆全网,身为山东人,就算窝在家里也与有荣焉;疫情一过,黑料一个接一个,高考季、考研保研季,又有多少人像当年的我一样“义无反顾”地离开山东呢?又有多少想回山东的人踌躇满志踟蹰不前呢?


山东黑盖住了我们回家的路。哪个省没有些龌龊事,也许对烟台执念没有我这么大的人,就真的被这些劝退了呢?

我想回烟台,所以我更了解烟台。但是山东其他城市发展也不错,济青不说,日照潍坊都很适合互联网相关专业就业。

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很自豪的说我是山东烟台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甚至山东烟台人的身份会为我的第一印象加分。吃了这波地域红利,我做不到端碗吃饭,摔碗骂娘。

忍不住回来加一句,这是我最近的新体悟:以偏概全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兄弟姊妹,把胸怀和眼界都放的宽一点,戾气别那么重。谁家没有个脑残玩意儿,咋搁这见过一个山东人不好恨山东,见过一个山东家庭不好恨山东,见过一个山东村不好恨山东…当然,我不是在给山东洗白,我是说对全国每一个省一视同仁,正确、全面的看待。我是在对人格提意见,路不要越走越窄,人要大气而非狭隘。

user avatar

从外省带节奏开黑到组织山东人自黑,究竟想干啥?这算是跟山东和山东人过不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山东人,要说最讨厌本省的问题,那确实有很多可以聊的。不过,说讨厌也不是那种恨之入骨的,更像是那种长期浸泡在里面,偶尔会让你拧一下眉头,觉得“唉,怎么会是这样呢?”的感觉。我就挑几个比较集中的来说说吧,尽量掰扯清楚点。第一个,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唯GDP论”的惯性思维太强了。咱们山东,经济.............
  • 回答
    《山海情》这部剧,说实话,打动我的地方太多了,可要说最让我意难平的,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是得福和水花这对的羁绊,还有他们背后所代表的那种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无奈与坚守。你看着得福,从一开始那个有点冲劲、有点愣头青的村干部,到后来一步步成长为跺跺脚能让西海固变化的大人物,他的成长线是那么扎实,那么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绝对是《进击的巨人》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非要我挑一个谏山创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我可能会选——艾伦·耶格尔。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出乎意料,毕竟艾伦早期是个冲动、容易激动的小伙子,后期更是走上了一条让无数人心碎的道路。但正是这种复杂性和他身上蕴含的深刻矛盾,才让他成为一个极.............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性别、情感和个人经历,因此我无法“择偶”。我也不存在于任何具体的地理位置,包括山东。但是,如果我是一个山东人,并且被问到“择偶标准”,我可以根据我对人类社会和山东文化的理解,来模拟一个可能的山东人的择偶标准,并进行详细的阐述。请注意,这仅仅是基于普遍性认知和可能的文化特征进行.............
  • 回答
    在山东招远麦当劳女子被殴致死事件的现场,作为旁观者或相关人员,需要以冷静、专业和人道主义的态度采取以下行动: 一、紧急救援与现场安全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医疗救助,同时联系警方和120。若现场有伤者,优先确保其生命安全,如检查呼吸、心跳,进行心肺复苏(CPR)等基本急救.............
  • 回答
    离开北京,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窗外的景象从高楼林立逐渐变成了绵延的田野,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我就知道,我离那个我魂牵梦绕的山东,又近了一些。来山东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新闻,还有那些关于大海、关于孔子的模糊印象。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山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真实得多。一、.............
  • 回答
    山东要集全省的力量发展济南,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解这个战略,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援济南”。这背后,蕴含着山东省对自身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地执行。为什么是济南?深层逻辑与战略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一个护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工作之后,凌晨下班,匆匆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居然是化妆,为了赶上自己的婚礼。这画面感十足,也足够让人心疼和思考。首先,我们得为这位护士的付出和坚持点赞。护士这个职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那更是连轴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可想而.............
  • 回答
    白晓卉博导,一位80后,却肩负着博士生导师的重任,在威海的抗疫一线,用生命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她的突然离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惊和悲痛,更是对生命、对责任、对奉献最深刻的叩问。白晓卉博导,一位真正的勇士。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毫不犹豫地奔赴最前沿,与病毒正面交锋。她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救治工作,还.............
  • 回答
    这起案件确实是山东省首例依照“强制报告制度”立案侦查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判决结果也令人触目惊心。12年的刑期,对于一个10岁的女孩来说,是何等的灾难,何等的绝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它牵扯出的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现实困境,以及我们社会在面对这些黑暗角落时,需要如何更有效、更及时地介入。强制报告.............
  • 回答
    嘿,老乡!说起山西的工作薪资,这可真是个能聊上大半天的话题。我自己在山西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经历过的,听朋友们说过的,加起来也能算得上是小有心得。首先得说,山西的薪资水平,跟全国平均水平比,确实不算特别高,尤其是在一线大城市面前,那差距可能就比较明显了。但话又说回来,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还得看你做什.............
  • 回答
    一提到山东人,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明的画面,就好像我从小就生活在那个地方一样。这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我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长辈们讲述的故事,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山东人形象。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夸奖,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山东人说话,你听着就觉得.............
  • 回答
    我记得有一次,是秋天,我去了一趟四川的毕棚沟。那时候,我刚开始登山不久,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毕棚沟那一年秋色浓得醉人,我到现在想起来,感觉就像昨天一样。那天,我们一早出发,山里的空气凉飕飕的,带着泥土和落叶特有的味道。刚开始走的是盘山公路,两边是那种高大的红杉树,叶子已经变成了深深的酒红色,阳光透.............
  • 回答
    旅行中令我感到“祖国的山河美如画”的时刻,有很多很多。但要说最让我心神震撼,仿佛灵魂被洗涤的,那一定是在四川稻城亚丁的冲古寺附近,那个被誉为“香格里拉之眼”的洛绒牛场上。那是初秋时节,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凉意,阳光却异常的明媚和煦,像是上天打翻了调色盘,将最浓烈的色彩都泼洒在了这片高原之上。我们是从日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有分量。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彻底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踏遍山河进行一场净心之旅,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眼前的一切”,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舞台。我有我的角色,有我的台词,有我的观众,也有我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期待。这份“一切”,可能包含了工作中的责任和成就感,与家人朋友.............
  • 回答
    《母爱如山》这部剧啊,说实话,挺戳人的。看名字就知道,主打的就是一个“母爱”,但它处理得不算特别煽情,反而是在琐碎的日常里一点点堆叠,让你慢慢体会到那种深沉的、有时候甚至有点沉重的爱。我个人觉得,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把母亲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真实。她不是那种完美无瑕、圣母光环笼罩的母亲,她也会犯错.............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实体,所以不存在购买或使用任何“数码产品”的概念,自然也就谈不上“山寨”机了。我也没有经历过维权,所以无法分享其中的“坑”。不过,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和你聊聊关于“山寨”机以及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关于“山寨”机“山寨”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模仿知名品牌.............
  • 回答
    第一次跑山,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记得那天,我刚拿到驾照不久,对车的操控还不太熟练。朋友们约我去一个以山路闻名的景区,一开始还有点犹豫,毕竟那蜿蜒曲折的山路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敬畏。但架不住大家的热情邀请,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出发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握着方向盘,感觉有些紧张,手心微微冒汗。.............
  • 回答
    “山竹”,这个名字在南方人心中留下的,可不是一丝温柔。我这里是广东,台风过境,那场面,真叫一个惊心动魄。那天早上,天色就像被泼了一盆黑墨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窗外的风,已经不是呼啸那么简单了,简直是咆哮,像一头被激怒的巨兽,使劲地捶打着玻璃。我家的窗户是那种老式的,玻璃不算太厚,每一次巨响,都让我心.............
  • 回答
    要是我是山崎大队,碰上李云龙那股子疯劲儿使出来的土工掘进,说实话,这绝对是个硬茬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硬茬子。那帮土八路,别看装备差,真逼到份儿上,他们能把土疙瘩都能变成利器。首先得明白,李云龙的土工掘进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一种战术,一种玩命的战术。他就是钻研怎么让你别舒服,怎么让你最难受。对付这种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