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政策非常的及时,非常地重要,而且是刻不容缓。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已经由德国模式向日本模式转变。中国大力发展城市圈战略,这就要求每个省都要有一个强省会,通过省会的带动作用协同周围地级市进行差异化发展,可以尽量避免兄弟城市之间的内耗,还能将自己城市的优势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下面对济南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如果有冒犯济南网友的地方,求轻喷:如果有说错的地方,随便骂,我绝不还嘴。
这是我找到的一张济南地形图(侵删)。红色虚线的范围是目前济南市的建成区,其中右下侧是济南的最新组成部分——莱芜区。
从这个地图上可以显著看出济南市地形的优劣之处。
济南的北边那条弯弯曲曲的蓝颜色就是黄河,原来是济河,后来黄河改道,夺济入海,就成了目前的黄河。黄河济南段是地上河,河床比济南市区还要高好几米。由于黄河中上游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径流跟长江相比差距很大,不具备通航的条件。并且,由于黄河径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很大,夏天多,冬天少,导致黄河的滩涂面积很大,占用了很多的土地。黄河使得济南往北发展受限,严重限制了济南城区面积向北向西扩张。十几年前,大部分城市的面积都比较小,济南也一样,当时黄河对济南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济南省会首位度的提高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黄河对济南城市扩张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对济南越来越不利。济南往北往西发展受黄河限制导致发展空间不足,那么济南往南发展怎么样呢?结果是更加不利。从济南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济南的南边是泰山余脉,全是崇高峻岭。所以,济南往南的交通非常不方便,跟南边城市的交流合作也非常的不方便。综上所述,黄河和泰山余脉将整个济南压缩在东西方向的一个狭长的地带,对济南的限制非常的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限制越来越严重。而且,这种限制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你不能让黄河断流,也很难让黄河改道,更不可能让泰山余脉移走。这样的地形限制,不是说通过集中山东全省的力量就能解决的。即使集中山东全省的力量来发展济南,其投资的回报率不一定比山东的其他地级市高。
我们古人喜欢研究风水,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很不幸,济南正好位于泰山之北、黄河之南,乃至阴之地也。(求轻喷)济南完全有方法破解地形不利的影响,我会在下面详细阐述:
既然济南的地形已经这样了,该如何破局呢?我的建议是:
1、向别人学习(不丢人)。既然往北、往西、往南的发展成本高、效率低,往东发展才是济南发展的方向。这点可以借鉴一衣带水的邻省的省会郑州。郑州的北边也是黄河,西边是嵩山(少林寺),南边是耕地良田,在十几年前国家对河南的顶层设计是“为国种粮”,严格限制郑州以及整个河南的非农用地指标。无奈,郑州只能将破局的目光聚焦到了东边。那就是目前的郑东新区。当时的郑东新区有一大片池塘组成的养殖区,由于不是耕地,管理相对较松。地方官员通过世界投标,高标准严要求地规划郑东新区。但是当时国内国外都不看好郑州,说郑东新区是“鬼城”,郑州的地方官员顶着各种压力(有副省长因为用地被严重警告,国家媒体通报批评),怀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一点点建设郑东新区。为后来郑州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几年后的2010年,郑州的GDP超过了济南,直到今天。济南可以借鉴郑州的做法来发展自己,那就是往东(章丘区)、东南(莱芜区)和东北(遥墙机场)的方向发展。顶住各种压力,高标准严要求规划新区。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为了面子盖高楼。郑州郑东新区的地标大玉米有且仅有280米高,这是为了发展郑州航空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武汉就是因为执意建设超高建筑,导致机场净空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武汉天河机场的发展,武汉的机场才被郑州超越的。未来的时代一定是航空业极度发达的时代,靠近机场建设才是明智的选择。
2、发挥自己的优势,山东是GDP全国排名第三的省份,完全有经济基础发展强省会,济南利用省会的行政优势、教育医疗资源优势,想方设法增加人口,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就能释放城市的潜能。就能快速建设一个强大的济南。
总之,济南的地形严重限制了济南的发展,但是,只要能开动脑筋,扬长避短,济南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