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立医院是重大利好,从是否能留的住骨科医生的角度来说。
骨科耗材大幅降价后,先死的应该是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如果做骨科,盈利模式主要就在虚高的耗材价格上,通过和厂家单独谈价,获取利润空间。相当于是挣了某些医生的钱。
私立骨科医院干不下去了的话,骨科医生不留在公立医院还能去哪里?
同理可证,下一步如果眼科人工晶体集采的话,对公立医院留下眼科医生也是重大利好。
真好。
也许诊疗费会适当提高一些吧
其实大医生们应该庆幸,赚干净的钱,从以前那种混沌状态中清出来。
有些东西存在不代表合理,现在没人查不代表没有天道。
所以总体来讲对各方面都是好事。
唯一就是靠人脉吃饭的一些人,躺着赚钱的日子没办法继续了。
然后每次优化生产力和分配,总有这样的人出来制造舆论。
他们不太懂,无增值的钱,赚了,真未必是好事。
不要当阻碍公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
以往这样的人,最终是什么情况,可以看看史书。
共勉。
看了大家的各种评论,有心平气和探讨问题的,有阴阳怪气反问的,有讽刺的,对于那些心平气和的,我也愿意和大家讨论,那些阴阳怪气讽刺的,懒得争论,统一回复:你说的对
对于评论的一部分问题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第一:耗材集采后,主任的回扣没有了,主任就会把眼光盯着奖金,将来小医生连奖金都只给一点点:确切地说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我还是认为耗材集采以后,提升诊疗费、手术费、门诊挂号及操作费用,这样奖金统一提升,这样小医生的收入是有可能提升的。
但我不是主任,确实存在主任以后盯着奖金,下面的医生奖金都拿不到的情况,除非制度保证,否则无法完全避免。但我还是坚持赞成并支持耗材集采平台的建立。
我们不能让有年资、有技术、有经验的医师常年处于违法犯罪的泥潭
我们不能让年轻医师忘却梦想、忘记初心,天天憧憬自己以后有资格了就大力收受回扣
我们不能让那些还在医学象牙塔里的年轻人还没出校门就四处打听到底哪个科室的耗材药品回扣最多
我们不能让每一个患者看见披着白大衣的医生就想着这个医生背地里拿自己的回扣
我们设计了很多制度去避免这种情况,包括各种谈话、各种签保证书、各种零加成、各种监管机制,但是只要耗材的价格不降下来,器械商总是有各种办法、各种神通打开医院的销售大门。
我们真的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尝试去改变不好吗?我们每个医生都羡慕美国医生的收入,但请知情人给我讲讲,美国医生收入靠的就是回扣和违法犯罪吗?
集采之后,医师的收入可能不会升高,但这起码是一个尝试,是促进医疗行业普遍合规合法、不在受人诟病的一个尝试。在我看来,耗材集采是一个开始,只要耗材的水分被挤干,彻底断绝了回扣这个腐蚀医疗系统的蛀虫,短期内医生的收入可能会受影响,长期来看,绝对利好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生。
第二,耗材集采以后,耗材质量越来越差:
我先讲两个故事,这两件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都是我的病人
这张照片是我自己在2019年拍的,这种强烈的对比曾给我很大的震撼。这辆黑色轿车旁边停的运输工具,相信很多来自农村的同志不会陌生,对,在21世纪的今天,在南方一巨无霸的一线城市的市中心,还有这种运输工具,这辆车运的就是我的一个病人,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儿女在这座城市打零工,自己在城中村拣点破烂换钱,拣破烂还不敢走远,因为她不认识路。这次摔伤是因为家里租的城中村的房子有个小阁楼,她去阁楼拿东西不小心摔伤,股骨粗隆间骨折。当我告诉她PFNA需要三万多的时候,她和她的儿女,一点犹豫都没有,不治了,回家,当然,运她回家的还是这辆车···········
这张照片,你能看到四个人,一个女人,两个小孩,还有治疗室里躺在床上开放性骨折的一个男人。在禁摩的城市里,这个男人骑个破摩托车四处乱窜,结果被轿车撞倒,小腿开放性骨折被120送到我院,刚好我值班,因为患者全责,肇事司机不出面,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孩蹲在治疗室门口手足无措,我告诉患者必须要紧急手术,他第一句问我,多少钱,我讲一期手术先闭合伤口,骨折临时固定下,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总共需要四五万。他说,我不治了,我回老家。我坚决拒绝,不放他走,并明确告诉他一期手术必须在我这里做,可以先不交费用,不停的出血你很快就不行了。不听,同意书不签字,叫来了老乡,架着回老家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紧打电话问,住院预留的电话是肇事司机的,肇事司机给我提供了他老婆的手机,说人在回老家的半路就休克了,有惊无险的是他坚持到了老家的县医院,名保住了。
这些人还都是在一线城市打工,有一定收入和劳动能力的,那些偏远山区的人呢?我国还有大约6亿人月收入低于1500,甚至一些偏远山区的老人收入基本为零,他们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增加收入的手段,可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的公民,他们生病也需要治疗,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能力让每个人都用上原研药,使用上进口器械和进口支架,但我们国家通过集采平台把国产药和器材降低到了他们伸伸手也能摸得到的水平,让他们能有一个兜底且相对规范的治疗方案,这对于他们也是一种希望。
先解决吃饱,再解决吃好。
以下是原答案:
~~~~~~~~~~~~~~~~~~~~~~~~~~~~~~~~~~~~~~~~~~~~~~~~~~~~~~~
骨科小主治一枚
先说观点,坚决支持包括心内支架骨科耗材等贵重耗材集采
在说能不能留得住人,我觉得肯定能留得住,而且以后年轻医生的日子会更好过一点
原因,第一,骨科耗材集采,大幅度降价之后,医院的收入并不会受影响,因为耗材药品从医院层面本来就是零加成,受影响的是有手术决定权,有资格收回扣的主任主刀级别的医生;对年轻医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集采耗材降价后,诊疗手术费可能提升,年轻医生的收入可能比现在还会高一点。
第二,对于年轻骨科医生来说可能还会降低工作强度,在骨科耗材贵的时候,部分手术可做可不做,小部分主刀医生可能就做了,现在这部分病人不用手术了,可能还会降低年轻医生的工作强度。从我个人来说,我极端不喜欢向病人催费,每次去催费都是顶着头皮上,但领导安排你又不能不去,以后可能就从这里面解放出来了。
第三,耗材确实太贵了,一根缝合伤口的倒刺线将近一千块,一块锁定板,万把块,都是成熟的工业品,价格明显不合理。
第四,还是那句话,让医生在阳光下行医,让医生有一份合理合法的收入,让真正需要手术的患者不因经济条件不好而放弃手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因集采平台的成立,这些未来的愿景也看到了曙光,路虽远,前途光明。
其实越是赚那种不干净的钱,有暴利存在,公立医院才没有的发展!
只要有暴利,一定会产生腐败,产生好位置被有权有势的人霸占,只能是少数人得利。比如公司有好位置,工资高事情少,放心,这样的机会一定是跟老板有关系的人占着的,不会留给普通人。
只有终结暴利,不留下权力的寻租空间,这个行业才会招来真心喜欢的人才得到发展。
同时耗材降低,诊断费可以做适当的提升,增加医生的专业收益,这样更加公平合理。
分金分银的铁饭碗现在变成吃肉喝汤的铁饭碗了,你就准备把这个饭碗砸了不要吗?
砸了吃什么?去别的行业抢35岁自动消失的塑料饭盒么?
无论是什么年代,收入都是一根指挥棒,它指挥着资本和人才的流向,这个道理颠扑不破。
这些年来,除了口腔、医美这样游走在医保之外的“闲云野鹤”,大部分的科室都是依赖着医保结算来挣钱的,公立私立一样。
在医保和物价的价值内,人才和技术劳动都是不值钱的,只有用掉的东西才值钱。这也是为什么心内、骨科这样的高耗材科室,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医学生们选科的热门。
过去,正是因为有着耗材本身价格15%的附加收费、有着见不得光的高额回扣,这些科室的医生才能成为医生中的“贵族”。骨科医生“行走的印钞机”、“年入百万起”……种种或真或假的传说,也大多因此而起。
所以即使大家都在喊着“医生穷、医生累”,即使很多人口呼着“内卷”,但到了自己选择的时候脚步还是忍不住想往这样的科室里挤。
别的不说,我们当年选科的时候,班上十几个男生,一多半都去了骨科。
无它,唯挣钱尔。
所以当依附在耗材上的种种花样被一个个打掉,第一个不适应的,是已经吃惯了这碗饭的老大夫们,第二个面临改变的,就是在曾经扭曲的指挥棒下冲进了这些“医学红海”中的人们。
别说什么老大夫们难受,小大夫们无所谓。大家都是一个大锅里吃饭的,老大夫们没回扣拿了,科室的奖金池也照样大幅度缩水。老大夫们还能靠着以前的积累和外出走穴安逸到退休,即使年入200万打个对折也依然舒服,可是各位月入1~2万的小大夫们奖金直接没了一半还笑得出来么?
当年辛辛苦苦挤破了头好不容易挤进来了,现在眼看着“大好钱途”成了泡影…
难受么?难受!
难受就对了!——刮骨疗毒,不可能不难受。
口中喊了这么多年的“体现医疗人员技术劳动价值”,不能只想要加手术费,还舍不得往外交已经揣进兜里的红包呀…
呼吁了这么多年的“尊医重卫”,不能一方面享受着白衣的道德光环,一方面还想要靠此敛财呀…
痛心疾首了这么多年的“社会误解医护人员”,不能只想着民众改变观念,不想自己改变形象呀…
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信号已经很明确了,不管是因为医疗行业整顿行风也好,医保入不敷出要控费降费也罢,高值耗材这块已经被上下游分食了这么多年的蛋糕已经保不住了。即使医院里老大夫压迫、压榨小大夫,小大夫幸灾乐祸老大夫,在国家政策的利刃下,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
道德呼吁拯救不了医疗行业,媒体高捧拯救不了医疗行业,声泪俱下也拯救不了医疗行业,刀砍锤杀也改变不了医疗行业,只有深刻的刮骨疗毒才能。
什么叫刮骨疗毒,就是破除不正当的利益,让利益和收入的指挥棒回归正常,让这个行业多一些真正热爱的人,少一些口中仁义道德、背后横加敛财、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分利的蛋糕要没了,扭曲多年的指挥棒要回正了,治病救人被掺杂的私利变少了,医疗决策更规范了,以前大家嫌没钱不愿意干的科室终于能等来了人,以后医务人员的被诟病的地方更少了。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但改革的阵痛期一定会有的。
阵痛期体现在哪里?
一则现有格局下的老大夫们利益受损,但这个其实不是核心问题。老大夫们一方面已经挣的够多了,一方面真正技术好、名气大的依然能够继续盆满钵满;
在北京,公立医院做一个膝关节置换是5~10万,在和睦家是20万;公立医院做一个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是3~5万,和睦家还是20万。
公立医院里两种手术超过一倍的差价,大都差在了耗材上,但到了私立医院靠本事说话的时候,这个差距不能说没有了,但已经被大大抹平了。
二则年轻医生们吊在前面的那块肉变小了,这个好像更加触及灵魂一些,但其实也还好。
因为医学界人士的“路径依赖”其实是很严重的,大部分人只要铁饭碗还在,是不会轻言退出、轻言改行的;现在耗材砍没了,可是铁饭碗还在,只不过过去分金分银的铁饭碗现在变成吃肉喝汤的铁饭碗了,但铁饭碗还在,大部分人还是会老老实实地继续干下去,嘴上的几句抱怨改变不了什么。
真正改变的,还是我反复说的这根指挥棒。
分金分银的指挥棒没了,才会有更多真正热爱医学的人走进这个行业,走进适合自己的科室,走进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
真心热爱的人变多了,心系敛财的人变少了,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靠着回扣和位置吃饭带人变少了,靠着技术吃饭的人才能变多;
靠着白衣蝇营狗苟的人变少了,尊重这身白衣的同行和患者才能更多。
如是大善。
至于题主担心的公立医院人才流失……这么说吧,在我们有生之年内,大概率是看不到公立医院体系衰弱的一天的。
因为在我国的医疗生态环境中,公立医院永远是牢牢焊死在生态链顶端、吸收着绝大多数资金和人才的;
但是说了这么多年的“公立医院培养技术、私立医院挣钱“,眼下随着公立医院和医保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却是看到希望了。
为什么?因为以前那些在公立医院里走到顶端,还牢牢焊着紧抓一切权力和金钱的人,现在终于有理由离开了。
可是他们的离开,对我们都好,不是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