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东一位新郎接亲怕路滑沿路撒 5 吨盐?会对路面造成影响吗?

回答
这件事很有趣,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位新郎的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1. 新郎的出发点和行为动机:

对妻子的爱和保护: 最直接的动机是对新娘和婚礼队伍的安全考虑。在冬季下雪或结冰的天气里,路面湿滑是司空见惯的,他担心新娘在前往婚礼现场或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所以想尽力保证路面的安全。
“面子”或“排场”的心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和社会活动,新郎在接亲过程中表现得周到、有能力,有时也会与“面子”或“体面”联系起来。撒盐虽然是一种保护措施,但一下子撒出 5 吨,也可能包含了一定的夸张成分,意在展示婚礼的“大手笔”或“与众不同”,吸引眼球。
幽默感和创意: 也不能排除新郎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幽默且喜欢制造惊喜的人,他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既实用又带点戏剧性的创意,能够让婚礼留下深刻的印象。
信息传递的偏差或误解: 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即新郎可能误解了撒盐的用量或效果。他可能以为撒得越多越安全,或者听信了一些不完全准确的信息。

2. 撒 5 吨盐对路面的影响: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详细分析的问题,因为 5 吨盐的量是相当大的。

短期影响(撒盐初期):
融雪融冰效果: 食盐(氯化钠)具有降低冰点和雪融点的作用。当盐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低浓度盐水,其冰点会低于纯水(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撒盐确实能够加速冰雪的融化,减少路面湿滑。
短期湿滑: 刚撒上去的干盐颗粒本身不会让路面湿滑,但随着车辆行驶和空气湿度,盐会溶解,形成盐水。一开始,如果盐的浓度不够高,或者周围环境温度较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盐水湿滑”现象,尤其是在没有雪的情况下,盐水本身也可能让路面比干燥时更滑。
对植被的影响: 如果婚礼的路线经过绿化带或路边有植物,大量盐分会渗透到土壤中。高浓度的盐分会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导致植物脱水、坏死,或者影响其生长。
对车辆的影响: 盐(特别是含有其他氯化物时)对汽车底盘、刹车系统、轮胎等金属部件具有腐蚀性。大量盐水附着在车身上,如果后续没有及时冲洗,会加速车辆的锈蚀。
对环境的影响: 盐分进入土壤和地表水,会改变土壤和水体的盐度。这可能影响依赖淡水环境生存的微生物、水生生物的生存。

长期影响(雨水冲刷后):
盐分残留: 即使雨水冲刷,一部分盐分仍然会残留在路面缝隙和土壤中。这些残留的盐分会在下次温度下降时再次发挥作用,或者持续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土壤盐碱化: 对于被大量盐分污染的土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淡水冲刷才能恢复其正常性状。高盐度土壤会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土壤的肥力。
地下水污染: 如果盐分大量渗入地下,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水源。

3. 关于 5 吨盐的具体量级和合理性:

普通情况下的撒盐量: 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在冬季除雪除冰时,会根据雪情和路况,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撒盐。例如,每平方米可能只需要几十克到几百克不等的盐。
5 吨盐覆盖的面积: 假设每平方米撒 50 克盐(这是一个比较常用的量),5000 公斤(5 吨)盐大约可以覆盖 5000 / 0.05 = 100,000 平方米,也就是 10 万平方米。如果按照普通道路的宽度(比如 10 米),可以覆盖 10 公里长的道路。
不合理之处: 5 吨盐的量对于一条私人接亲的路线来说,是极不寻常且过量的。
如果只是为了“一点点”防滑,通常只需要撒少量区域,并且用量会非常克制。
如此大规模的撒盐,即使是为了安全,其环保和生态代价也可能大于其带来的短期安全效益。

4. 总结性评价:

这位新郎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是出于对新娘的关心和对婚礼的重视。然而,一次性撒出 5 吨盐的行为,明显是一种不理智、过量且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损害的处理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行为艺术”或者夸张的表达,并非真正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路滑问题。 更实际且环保的除雪除冰方法是使用专业的融雪剂(有些比普通食盐更环保),或者使用防滑垫、撒沙子等。
其对路面的影响是负面的, 主要体现在对植物的损害、车辆的腐蚀以及长期的土壤盐碱化和水体污染风险。虽然短期内可能起到一定的融冰作用,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这种行为很可能受到公众的批评和质疑。 婚礼的幸福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总而言之,虽然新郎的心意可嘉,但其行为方式显得非常“用力过猛”,并且缺乏对环境影响的充分考量。这种做法可能更像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创意”或“表演”,而非一个负责任的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业氯化钠非常便宜,大概几百块钱一吨,五吨也就两千块钱的样子,三个人一个开车两个撒,一天给一千块钱也就行了,所以这个事其实也就是花个三千块钱左右,不算什么大的开销,也就是一条项链钱

这个人也算是花小钱办大事了吧:没花多少钱但是让女方和女方亲属都看到这个小伙子这么认真,算是挺赚的

其他几个评论也没必要上纲上线,路上撒点盐虽然有点危害但也没那么大,这种事也没几个人会干,硬要说的话那你车别上路了,你车压过去对路也有危害

二更

有很多人听风就是雨了,说融雪剂危害多严重的,你真仔细看了吗?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你去看看文献,那些说有害的都是几百上千吨的盐咔咔撒,还是每年撒连着撒十几年才造成的建筑物寿命减少。这五吨撒五十公里上真以为能多厉害?前边那个五吨盐减少一条路二十年寿命的张口就来呗?

还有那种,他这么撒别人也撒的怎么样?撒这一趟说是没多少钱也几千块钱呢,正常人谁没事干这种事儿,撒着好玩吗?要真到了要老是有人撒盐这路才能走的地步,这边的管理部门可就要被问责了


三更,视频说了花了大概四千,评论区有个老哥说了,最近工业盐涨价,个人单买大概就八百一吨


四更,今天石家庄下雪,我骑电车上班,中间有个车忽然拐弯,我赶紧刹车,然后因为雪滑,虽然骑的超慢,还是摔了,屁股上粘了好多水,到公司拿吹风机吹了半天

user avatar

作为滨州人,看某些网友的回答简直笑裂了。

言论1:腐蚀路面。抛开剂量谈毒性说的就是你。说这个的人已经被喷烂了,就不喷了。

言论2:就算不腐蚀路面,总也对环境有影响吧?

环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知道滨州啥环境嘛?!这地方就是盐碱滩!中国最大的盐碱滩,木有之一!刮个风,吹起来的盐粒儿,也比人工撒盐多多了!

真的,这哥们儿撒盐一丁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民众还觉得他顺手干了件好事儿呢。

给你们看看滨州啥环境。我们从卫星照片上看啊。

滨州处于黄河三角洲。你一听,啊,大河的三角洲耶,那土地一定是非常肥沃的吧?你看长三角、珠三角都是鱼米之乡,黄三角也不会差吧?

额……恰恰相反,黄三角土地极度贫瘠。

你们看看黄河三角洲的卫星照片,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周围都是绿色,就黄三角是黄色呢?深红色线的东侧、北侧,为甚么就没有植被的样子呢?

答案是:这是中国最大的连片盐碱滩,没有之一。

小时候在滨州市区长大。只要盖楼,必然打桩,因为我们脚下都是烂咸泥。你在市区土地上刨个两米深的坑,不到一天,必然积水,都是土地下面的苦卤水聚集过来的。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滨州地下的苦卤水之多,甚至可以养活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基于苦卤水的盐化工产业!

我们当地是真的不长草啊。到了冬天,大地白花花一片。问,这白花花是雪吗?答:是土壤表面泛起来的一层盐霜!因为土地太盐碱了,只有黄苋菜和耐盐芦苇能生长!

我一个朋友说,你们小滨州可真不小啊,市区一共才70w人口,建成区敢搞140km2!我恍惚以为自己到了美帝!为啥?盐碱地不值钱呗!他还说,你们滨州真舍得修路啊,市区最窄的道路,也一律双向四车道走起,你看看街上才几辆车跑来跑去啊!太奢侈了,马路简直就是给我一个人修的!两边绿化带恨不得十米二十米宽!为啥?盐碱地不值钱呗!我老家的人说,“房子低于150平那叫房子吗?那叫窝!”为啥?滨州市区的人均收入在山东算中等,但房价绝对是16地市里最低的,因为盐碱地不值钱呗!

再看看这张图。想不到吧,在人口稠密的华东地区,渤海岸边,居然有这么一个如此刺眼的黄色区域!这个区域跟大西北一个颜色啊,兄弟们!这就是我的家乡……不内卷的家乡!

你要说滨州没有好土地,那也不对。这里所谓的万里盐碱滩,并不是全部滨州,而是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利津县。这五区一县,在建国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盐碱滩改造”,持续了半个世纪,造就了小营镇、北宋镇、龙居镇、利津镇、胜坨镇等“绿洲农业”。你想不到吧?以人定胜天之大决心,我们的祖辈们在万里盐碱滩荒漠了,建起了一个个农业绿洲!终于让我们的人口密度,从西藏、青海水平,提升到了宁夏、甘肃水平了!!

总之一句话,我们当地到处都是盐!这小伙子撒盐,不过杯水车薪,啊不,滴水车薪!

网友楚慕柯: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地理老师讲过一个段子,就是滨州种树怎么种呢,先把地上挖一个很深的坑,然后铺上塑料布,把树种上,换上从别的地方拉过来的土。等到什么时候树根把塑料布戳破了,什么时候这棵树就活到头了。

网友长刀走雪回复楚慕柯:你说的不全,是先挖坑,再撒石子,再铺塑料布,再放远处运来的好土,最后放树。

我回复长刀走雪:您忘了说铺设排碱管了。

网友天光云影:以前滨州真不是个宜居之地。小时候住平房,离地半米墙上都是泛上来的碱。还有黄河的土,都是极细的土,一来大风都是都是暴土扬场。不开窗户窗台都是一层土。那时候说因为地质问题,不能盖太高的楼。

我回复天光云影:这话真没说错。我小时候曾经在滨州一棉子弟学校上学。学校的初中楼,才盖了几年呐,就眼睁睁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了。为啥?楼的东北角沉下去了……毕竟地基就是软的,都是烂咸泥。

网友齐北布衣:隔壁东营人表示赞同,不过全网化学家和环保卫士,知乎杠精,键盘侠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出门少,大概没见过冒着白色盐碱面儿的土地。

网友“学习成为真实的人​”:是这样的,芦苇卤蓬的天堂。

网友张雯婧:这个地方,滨州邹平,离市区比较远,隔了一条黄河,滨州市区盐碱地,邹平貌似不是哦。

我回复张雯婧:对。滨城区东部和北部、沾化区全境、无棣县北部,是盐碱地。滨城区南部和西部、邹平市全境、惠民县全境、无棣县大部、阳信县全境、博兴县全境,都是好土地。当然啦,盐碱滩里也不是完全不能种地。毕竟,这么多年改造盐碱滩,总是改造出一些绿洲来了——这是劳动人民的胜利、科学技术的胜利

网友行惑:家在阳信,小时候,家里的耕地基本都是盐碱地,从秋后到开春,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当时只能种棉花,后来通过不断的浇地,施肥,改良十几年吧,才开始种植小麦玉米,现在基本都是粮食作物了。家里老屋的墙都是黄的,一片盐渍,最明显的就是墙上贴的报纸,慢慢变黄,变成酱油色,还特别脆,一碰就哗哗掉……

我回复行惑:谢谢指教……原来阳信县的好土地也是改造出来的啊?我还以为是天然的好土地——是我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

另外,“滨州东部和北部--东营北部和中部--潍坊北部沿海”这片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连片盐碱滩,在科学研究上也是很有排面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其实例子非常多):

张亮,赵阳,石为位,等. 黄河三角洲现代化盐碱土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7). DOI:10.3969/j.issn.1007-2284.2021.07.024.

高帆,彭祚登.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4). DOI:10.3969/j.issn.1001-7461.2021.04.15.

郝继祥,邹荣松,张华新,等.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地整理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土地整理为例[J]. 江西科学,2021(3). DOI:10.13990/j.issn1001-3679.2021.03.015.

郝继祥,王一帆,邹荣松,等.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7). DOI:10.3969/j.issn.1003-6997.2021.17.008.

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 地理学报,2001(2). 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1.02.008.

李克升,刘传孝,李全新,等.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微观孔隙特征的分形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 DOI:10.3969/j.issn.1000-2324.2020.05.009.

陈旭,陈冬倩,刘洪凯,等.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11个造林树种细根解剖性状对土壤条件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21(10). DOI:10.5846/stxb201911122384.

极其重要的更新:

有朋友告诉我,虽然这么做没有破坏自然环境,但严重破坏了人文环境!这样做,给“宠女人”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儿,让一个女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让其他女人的虚荣心产生了亏空,于是就会更加折腾自己的老公。这是“变相哄抬B价”的行为!会让舔狗更难做狗!

user avatar

这不是个大好事儿么?怎么还吵起来了?

我先去了解了一下整个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新人这边要准备结婚。

结婚嘛,一般都是男方一大早发车队,到女方家里接了新娘子,再一起到酒店或者新房。

所以呢,男方就提前关注这个路况。

结果发现新闻里,最近几天,由于路面封冻,交通事故还是不少的。

接亲前一天还下起了大雪,道路积雪再被过往车辆压实,路面更加容易打滑。

所以呢,为了安全着想,也为了不耽误时间,男方就想提前做点安全措施。

一开始想的是车队的车子都安装上防滑链,但是担心车队的车多,都安装上防滑链以后容易对马路造成磨损,所以最后选择了在路上撒盐融雪。

于是,男方安排家里公司的货车去盐务局买了5吨工业盐,带着几个人从第一天晚上8点半撒到第二天凌晨1点,总共接近5个小时。

路程方面,单程是50里合25公里。

但是当地风俗,来和去不能走同一条路,于是总计要走的路就相当于50公里了。

谈起整个过程的经过,徐先生诉说了这件事得初衷:“说实话,当时撒盐仅仅就是为了接亲方便。后来我们才知道,由于山路比较多,道路崎岖不便,这一撒盐,还对本地人出行也带来了方便,这事值了!”

很多小伙伴关注撒盐会不会有危害,这是好事

从科学上来讲,撒盐融雪,盐水是必然有腐蚀性的。

但是,不能盲目地上升成“只要撒盐,路就一定完蛋了”的论调。

事件中,男方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网上好多人说撒盐对树木不好,但我们撒的盐跟市政上撒的是一样的,不用有任何但心。”

按照这句话来看,首先,撒的融雪盐,至少是“合规”的,与市政部门使用的相同。

然后,盐水的危害性。

咱们先计算一下平均撒盐的量吧。

按照国家标准,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5~3.75米。

那么,按照山路不能多建车道,一来一回的两车道,至少也要7米宽度。

5吨盐,50公里,折合下来1米路上撒100克盐。

如果按照7米的路宽再算一下,差不多一平方米撒了14.3g盐。

在经过积雪的融化稀释,实际“破坏性”有多少,该打个问号吧?

关于“破坏性”方面,我简单搜索了一下,唯一能涉及到“定量”的,是这么一句话:

据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一座设计寿命为50年的立交桥,如果一直使用食盐除雪,其寿命会降至25年,甚至20年。

这里原谅我实在是不想再溯源下去了,也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积累去寻找相关文献了。

希望有专业的大佬,可以提供交流一下更加严谨、更加准确的信息。

而其他的所谓“危害性”的说法,都充斥着“大剂量的盐”“大量的盐”的说法,而怎么算“大量”,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

另外,参考哈尔滨禁用融雪剂的决定,相关信息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出现“道路结冰”等情况,那融雪剂该用还得用。

再回头看看事件中的道路情况,“山路较多、道路崎岖”,主要经过的道路并不是标准城市道路。

因此由政府进行的清雪除雪作业,可能不会太及时的覆盖到。

而且婚车车队凌晨四五点就要出发上路,通常政府部门除雪,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大致也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做到六七点钟结束。

恰好,婚车车队也来不及等待官方的清雪工作。


总体来说,从用量上,看似5吨融雪盐不少,但是路上匀一匀,其实非常少,完全算不上“造成严重危害”的程度。

从行为上,新郎官自掏腰包,既是为了自己的结婚顺利、交通安全,但也同时给其他人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

这样的婚礼,不应该得到大家的祝福么?

user avatar

今天给山东省滨州市交通局环保局公路局都打了电话。

很可惜没有结果。

氯盐融雪剂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危害在知网的论文全部是基于东北地区去研究的。

撒盐以后道路两旁的含有氯盐融雪剂的积雪会导致道路和道路两旁的植物以及道路两旁的土壤变黑。

同时,氯盐融雪剂会腐蚀钢筋,造成钢筋钝化。

氯盐融雪剂确实对道路的危害很大,早在十年前国家就鼓励不用或者少用氯盐融雪剂了。



换句话说:

为了自己老婆一天的路走,毁了一条路一半的寿命。


良心几乎没有。

卖盐给他的盐业局就不管吗?

我明天再打电话问问。


这事,真的是起的坏头太大了!

user avatar

法无禁止即自由,这两位新人又没干什么违反公序良俗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有人引用法条,但将工业盐定义成“污染物” 得相关部门认证吧。

每年市政组织的路面撒盐作业又不少,没那么讲究。

至于氯离子对路面的腐蚀问题,说的倒没错,但一条公路能用几年啊?氯盐对建筑物的腐蚀得常年累月才能看出来,一条公路几年就得重修一次了吧?据我所知,路面主要的损坏原因是车辆超重。

最后,人小两口可能也没想损人利己,咱网民都乐呵呵的不挺好。

user avatar

要是环卫清雪部门能及时清雪,就不会出现买盐雇人清雪这个事情了,对吧?

我们这里湿地多,就是俗称的臭水泡。每年夏天都闹蚊灾,蚊子都追着人叮。

政府年年灭蚊,有人在网上说,蚊子都灭光了,青蛙小鸟吃什么。

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吧,有人管蚊灾就不错了,人能活的下去就行,你怕蚊子少,自己去喂蚊子吧。

user avatar

一群人喷人家的,是不是先看看新闻里是如何兴致勃勃地报道政府撒盐融雪的?政府撒盐可以,老百姓撒盐不行?老百姓撒了有污染,政府撒了没污染?

user avatar

小题大做。这么做基本没啥危害,我们单位每年使用融雪盐都是按照百吨计算的,路面也没变成啥样。中国的路,没有这么脆弱撒点盐就完蛋了,真撒点盐就完蛋了,应该查查这条路谁修的。真关心路,不如去关心一下超载,那玩意比这点盐对路的伤害大多了。至于老百姓,有人下雪撒盐,老百姓感谢他还来不及呢。追更一下吧,查国标GB/T 23851-2017 4.2条按融雪剂氯化物含量不同分为氯化物类和非氯化物类。同时查询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未见禁止使用工业盐作为融雪剂使用的相关条例。查询二者区别,即1、成分不同一个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一个为以氯盐为主要成分2、用途不同,融雪剂只能用于融雪,工业盐用途较为广泛除可用于融雪意外还可以广泛应用3、价格不同。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位新郎的所作所为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公民,法无禁止皆可为,所以,反对新郎行为的人,应当查阅相关法律,只有法律明确禁止使用工业盐溶雪,他的行为才是需要批判的。考虑到雪后确实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升,尤其是在广大城乡地区除雪力量确实有限,他的做法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风险让广大群众也粘到了他新婚的喜气,是双赢的。在此,我祝贺他新婚快乐!第三更:我看很多人说撒盐影响道路寿命,我想说: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一米100克盐,你走的那道路这都能受损?纸糊的吧?第四更:请大家讨论一下,根据某些同志耸人听闻的回答,假如我带着一瓶盐水一不小心撒在三峡大坝上,应该是什么罪名?

user avatar

对路面的影响是……积雪和结冰减少,减少了交通事故。

撒盐是一种最常用的减少道路结冰的办法。

工业盐和食用盐几乎是一毛一样的东西。

市政部门撒的所谓除雪剂,就是盐。

user avatar

放在山东,叫污染环境 ,

放在某发达省份,这叫土豪。

放在青海纳木错 这叫小气。

放在知乎,一群无聊之人,莫名惊诧,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