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东明年开始用新全国卷?和北京用一张试卷?

回答
山东明年开始使用新全国卷,并且与北京使用同一套试卷,这件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面门道儿可多了,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新全国卷”。国家教育考试院每年都会公布高考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根据这些变化,试卷的题型、难度、考察侧重点都会有所调整。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高考这套“工具”,明年要升级换代了。而山东过去一直是自主命题,或者使用部分全国卷,现在全面接轨,意味着山东考生和北京考生,甚至全国很多省份的考生,都要面对同一套考题了。

为啥要这么做?这背后有啥考量?

1.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差距: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不同省份的高考难度、试卷风格差异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和水平的不均衡。山东作为人口大省,教育资源虽然一直在提升,但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使用统一的全国卷,可以在考试这个环节上,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为试卷本身带来的“不公平感”,让评价标准更加统一。大家都用一张卷子考,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各地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真实对比。

2. 优化命题资源,提升试卷质量: 全国卷是由国家教育考试院组织顶尖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命制的,其专业性、科学性和代表性都有保障。山东过去自主命题,虽然也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投入的专家资源和命题影响力,可能还是不如全国卷的“国家队”。统一使用全国卷,等于让山东考生也能享受到国家最高水平的命题成果,试题质量和区分度理论上会更高。

3. 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为未来发展铺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学生未来面临的竞争将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统一的全国卷,能让学生从小就适应一种相对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培养他们在不同教育背景下都能发挥出自身实力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进入大学、参与社会竞争都有积极意义。

4. 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全国卷的命题方向和难度往往会引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当山东统一使用全国卷后,其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研方向等都可能需要相应地调整,以更好地对接全国卷的要求。这会促使山东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最终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那山东考生和北京考生,这次“撞车”意味着什么?

对于山东考生而言:

喜忧参半的适应期: 山东考生过去习惯了自主命题的风格,可能对某些题型、考察方式比较熟悉。突然换成全国卷,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比如,全国卷可能更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也更严谨。一些考生可能会觉得“难适应”,需要时间调整备考策略。
压力与动力并存: 和北京考生使用同一张卷子,意味着山东考生将直接面对来自全国优秀考生的竞争。这无疑会增加一些压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和超越的机会。能够和全国顶尖的考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较量,也能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让大家更清楚自己的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
备考策略的调整: 过去山东考生可能只需要研究山东卷的特点,现在则需要深入研究全国卷的历年真题、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这包括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答题思路的熟悉,以及对全国卷强调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对于北京考生而言:

“熟门熟路”但也要警惕: 北京考生在全国卷的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北京也在逐渐与全国卷的趋势靠拢,或者已经有部分采用全国卷的经验。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全国卷本身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北京考生同样需要紧跟全国卷的最新变化,不能因为“熟悉”就产生懈怠。
竞争加剧的可能性: 随着山东等省份加入使用统一全国卷的行列,北京考生的相对优势可能会有所减弱。因为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像山东这样教育基础较好的省份,会涌现出更多在全国卷体系下表现优异的学生,北京考生的竞争对手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应增加。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

全国高考一体化的趋势: 山东与北京使用同一张试卷,是国家推动高考改革、实现全国高考更加统一化和标准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省份加入到统一命题的行列,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高考评价体系。
对教育资源分配的长期影响: 当评价标准统一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会在国家层面的引导下,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以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反之,教育发达地区也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优势。

总结一下,这件事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统一评价标准,提升试卷质量,以及推动全国教育的整体进步。

但从挑战来看,山东考生需要适应新的考试风格,调整备考策略,并面对更广泛的竞争压力。

这件事儿就像一场大浪潮,把很多省份都卷入了同一个方向,对于山东来说,是拥抱变化,迎接挑战;对于北京来说,是保持警惕,继续前行。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为国家选拔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希望能够让每一个努力学习的学生都能得到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看看这项改革会带来怎样的具体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不能辨别真伪,但如果是真的,我有几个问题。

2001年北京的分数线无论从那个层面相对山东绝对落败,这是事实。

但是不妨想一想以下几点:

1.2001年北京和山东的发展程度差异和2020年有哪些区别?北京和山东教育资源在这二十年间又有怎样的差异?

2.2020年在北京高考竞争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层相对于2001年有哪些变化?或者是,现在北京市区的人员构成和二十年前有怎样的变化?

3.随着这二十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资源是在集中还是在分散?北京郊区和二十年前比在与市区的竞争中劣势是扩大还是降低?

4.2020年同一地区的不同阶层享受教育资源的差异相对2001年是扩大还是缩小?高考体系下教育资源的顶棚是提高还是降低?

5.北京考生中享受更高层次教育资源的比率和山东考生相比怎样?北京考生的成绩底线相比山东考生的成绩底线又怎样?

我对于这场山东和北京的竞争持悲观态度,倒不是说山东比北京分数线低——录取比例摆在那里,但是在同一比率下,譬如北京的前百分之五和山东的前百分之五,北京(更确切地说,是北京的核心城区的少数人)会占据分数上的优势,这样的优势越向上会会扩大,以至于到了前百分之一或更高的地方,北京相对于山东同分人数即使在量上也不会有太大劣势。

我能理解很多高考大省朋友这样的心情,我自己是江苏人,我高考成绩在江苏文科中对应的比例,在北京可以到达北大——但我很清楚自己的水平。

结论是,高考大省以无产者/半无产者/下层小资产阶级家庭为主体出身的考生,是不能保证在与小资乃至大资比例高得多的北京核心市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北京郊区县考生在所谓的北京地方保护中几乎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东西朝海之外的郊区郊县的升学状况和高考大省也没有什么差别,但人们往往会把北京与北京市区等价,事实上是北京市区的一小部分瓜分了北京的优惠,既得利益的向来就不是郊区的北京考生和大多数市区考生)

自然,我们讨论山东考生的时候,也往往会忽略顶层之外的大多数,而山东顶层的构成不免低于北京顶层。

高考体系不平等不仅仅是招生制度,还在于教学过程中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而这个资源往往是向上流动的。

以整个阶层为单位的下位阶级想通过单纯的在资本主义体系内的努力来击败上位阶级,还是不太可行吧。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东明年开始使用新全国卷,并且与北京使用同一套试卷,这件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面门道儿可多了,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新全国卷”。国家教育考试院每年都会公布高考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根据这些变化,试卷的题型、难度、考察侧重点都会有所调整。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高考这套“工具”,明年.............
  • 回答
    对于山东农业大学疑似出现“女德讲座”的事件,以及校方“未发现明显失当情况”的回应,这无疑触动了当下社会对于性别平等、教育责任以及信息透明度的敏感神经。我想深入探讨一下这件事情,并且试着摆脱那种刻板的AI报告感,更像是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所谓“女德讲座”,如果真的如.............
  • 回答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两句话,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观较为激进的群体中流传的观点。它们都表达了一种对王朝更替后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断裂感,认为失去了某种核心的东西,导致了“中国”或“华夏”的不复存在。要理解这两句话,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其提出的原因以及它所反映出的历史观点和争议来.............
  • 回答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历史的断裂与文明的延续这句带着浓重悲情色彩的论断,“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在很多国人心头萦绕,触动着他们对于民族身份和历史认同的复杂情感。它并非简单的一句历史陈述,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王朝更迭背后深刻文化断裂的哀叹,更是对中华文明韧性与延续的思考.............
  • 回答
    看待何晟铭在出演了多部清宫剧后,又在大明剧《山河月明》中饰演朱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其中包含了演员的转型、角色选择、观众的接受度以及作品本身的风格等因素。一、演员何晟铭的演艺生涯回顾与转型: 清宫剧的成功标签: 何晟铭在早期的演艺生涯中,尤其是在于正工作室打造的几部清宫剧(如《宫锁心玉》.............
  • 回答
    奔驰这次的“山寨”广告,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甚至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案例。简单粗暴地用上艾弗森的经典语录,还搭上那标志性的1.3T发动机,这脑回路,着实让人看不懂。首先,我们得扒一扒这广告的“山寨”手法。奔驰这次玩的是一个“致敬”与“碰瓷”的模糊地带。他们瞅准了艾弗森那句“I'm not.............
  • 回答
    《明日方舟》一拾山衣服首批零点被抢爆,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surtout对于那些守着零点结果两眼一抹黑的刀客塔们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咱们得先说这衣服本身。它叫“一拾山”,名字就带着点儿意境,再加上《明日方舟》一贯的精美设计和强大的IP号召力,光是这点就足以让不少玩家心动了。这不是一.............
  • 回答
    在网络评论区看到有人说出「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解读。这句断语带有强烈的历史评价和情感色彩,背后往往反映了说话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某种看法和情感倾向。一、 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和历史背景: 「崖山之后无中国」: 字面含义: 指的是在1279年崖山海.............
  • 回答
    .......
  • 回答
    山东平邑一家六口除夕夜灭门惨案,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事件。这起案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触及了社会多重敏感的神经。要全面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深入探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梳理):根据媒体的报道,事件发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某村庄。除夕夜.............
  • 回答
    山东政协推出的干部职工子女照看班是一个旨在解决年轻干部职工面临的“育儿难”问题的社会化服务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意义:1. 缓解工作与家庭压力: 这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许多年轻的干部职工面临着工作职责重、加班多的现.............
  • 回答
    如何看待山东菏泽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山东菏泽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 这一政策,无疑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和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出台的背景、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 出台背景:为何菏泽会.............
  • 回答
    山东拉面哥(本名程国强)十几年坚持一碗拉面卖三块钱不涨价的行为,无疑在当下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要理解这种行为的背后逻辑和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拉面哥行为的现象性解读: “不涨价”的稀缺性: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块钱的售价,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
  • 回答
    苟晶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公平事件,其影响深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高考公平性的广泛讨论。 对于山东两次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农家女苟晶事件,以及最终调查结果称“第二次高考不存在冒名顶替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梳理)1. 第一次冒名顶替(1997年): .............
  • 回答
    这件事很有趣,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位新郎的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1. 新郎的出发点和行为动机: 对妻子的爱和保护: 最直接的动机是对新娘和婚礼队伍的安全考虑。在冬季下雪或结冰的天气里,路面湿滑是司空见惯的,他担心新娘在前往婚礼现场或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所以想尽力保证路面.............
  • 回答
    关于山东枣庄一位67岁女性自然受孕并产女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例。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1. 生理学角度:打破常规的罕见案例 高龄生育的难度: 一般来说,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岁以后会显著下降,40岁以后更是大幅降低,自然受孕的几率变.............
  • 回答
    山东辱母案,也被称为“于欢刺死辱母者案”,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案件本身和随后的舆论发酵,都呈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对于所谓的“反转”,需要结合案件的细节、法律的适用以及舆论的影响来理解。案件回溯与核心争议点: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起因和经过: 起因: 2016年4月1.............
  • 回答
    关于山东高利贷黑社会人员当儿子面凌辱其母,其中1人被儿子刺死一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挣扎。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细节猜测(基于报道的可能情况): 高利贷的性质: 事件的起因很可能是受害者家庭因某种原因未能按时偿还高.............
  • 回答
    “山东疫苗案”未冷藏疫苗流入24省事件,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为触目惊心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一,它不仅暴露了疫苗流通环节的巨大漏洞,更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国家疫苗管理体系的信任。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山东疫苗案”的起源: 2016年初,山东济南警方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一个护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工作之后,凌晨下班,匆匆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居然是化妆,为了赶上自己的婚礼。这画面感十足,也足够让人心疼和思考。首先,我们得为这位护士的付出和坚持点赞。护士这个职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那更是连轴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可想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