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这一说法?

回答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历史的断裂与文明的延续

这句带着浓重悲情色彩的论断,“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在很多国人心头萦绕,触动着他们对于民族身份和历史认同的复杂情感。它并非简单的一句历史陈述,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王朝更迭背后深刻文化断裂的哀叹,更是对中华文明韧性与延续的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我们需要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去,也需要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一、 “崖山之后无华夏”:一次文明的悲歌

“崖山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将矛头直指元朝的建立,尤其是蒙古人对宋朝的征服。许多支持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经济繁荣的时代,其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蒙古族的入主中原,带来了草原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其强制性的统治方式和对汉族士人阶层的压制,被认为是对华夏文明的一次“斩断”。

文化断裂的象征: 支持者认为,宋朝的许多制度和文化基因,如科举制度的某种延续性、士大夫阶层的独立性、对理学的推崇、精致的艺术审美,在元朝统治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或改变。他们强调,蒙古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统治者身份的改变,更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比如,对汉族传统的士人文化、礼仪制度的漠视,甚至一定程度上对汉族文化的排斥,让一些人觉得华夏文明的精髓流失了。
“夷夏之辨”的延续: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华夏”往往与中原文化、汉族主体紧密相连。蒙古族作为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传统观念里被视为“蛮夷”。这种“夷夏之辨”的观念,使得一些人无法接受“蛮夷”统治“华夏”的事实,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倒退或断层。
士人心中的阵痛: 许多明朝士人,在面对同样来自北方的满族统治时,也常常会回想起元朝的历史教训,并以此来表达对异族统治的警惕和抵触。这种情绪,也为“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说法提供了情感上的共鸣。

然而,这种说法也并非没有争议。

文化的融合与演变: 历史并非简单的断裂,而是一个复杂交融的过程。元朝虽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但其统治也吸收了大量汉族文化,并利用了汉族士人来管理国家。元朝的官制、法律、甚至一些文化习俗都带有鲜明的汉文化色彩。比如,虽然科举制度在元朝有所变化,但依旧存在,并且部分汉族士人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此外,像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元朝也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
文明的韧性: 华夏文明并非是脆弱的,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每一次外族的入侵和统治,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最终使得中华文明在吸收外来因素的同时,保持了其核心的文化特质。宋朝的士人文化虽然受到了冲击,但其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各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二、 “明朝之后无中国”:一次民族独立的呐喊

“明朝之后无中国”,这句话则指向了满族建立的清朝。与“崖山之后无华夏”的侧重点不同,这句话更多地强调的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和主权独立的实体,在清朝统治下的丧失。

国家主权的丧失与民族屈辱: 支持者认为,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灭亡标志着中国(狭义上指汉族建立的中国)的终结。清朝的建立,是满族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了主体民族汉族,这被视为一种“国破家亡”的象征。特别是后来清朝的腐败无能,以及在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主权沦丧,民族尊严扫地,更是加剧了这种“无中国”的悲哀。
“汉贼不两立”的情结: 在一些明朝遗老遗少的眼中,满族统治者是“篡逆之臣”,是推翻了“正统”的盗国者。这种强烈的“汉贼不两立”的情结,使得他们无法承认清朝政权的合法性,认为“中国”在那一刻已经名存实亡。
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先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国”,逐渐演变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概念。然而,在清朝末年,面对外敌入侵和民族危机,一些人会将失去主权、遭受屈辱的责任归咎于清朝的统治,从而产生“明朝之后无中国”的感慨,表达对失去汉族主导的、强大自主的中国的怀念。

同样,这种说法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

政治主体的延续与“中国”概念的演变: 清朝虽然由满族建立,但其统治疆域、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以及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都继承了中华帝国的大部分特征。清朝的统治者也积极吸纳汉文化,并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的统治者,而非单纯的“外国入侵者”。“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清朝依然存在并得以延续,只不过其政治主体和文化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清朝的统治也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被纳入到“中国”的版图内,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华文明生命力的体现。
“中国”的现代定义: 在现代语境下,“中国”是一个明确的地理概念、政治概念和国家概念。清朝的建立和灭亡,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两个王朝更迭,而“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文明的实体,从未真正消失。

三、 情绪的背后:对历史认同的深刻关切

无论是“崖山之后无华夏”,还是“明朝之后无中国”,这些说法更多地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是对中华文明在历史进程中遭受的挫折、挑战和转折的深刻关切。它们反映了:

对汉族中心主义的怀念: 这种说法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汉族中心主义色彩,对汉族在历史上扮演的主导角色和文化成就抱有深深的眷恋,并对非汉族统治的时代抱有疑虑甚至排斥。
对文化纯粹性的追求: 一些人对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感到不安,倾向于追求某种“纯粹”的华夏文化,对异族文化的影响持警惕态度。
对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敏感: 尤其在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背景下,这种说法也承载着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深刻担忧与追问。

四、 历史的真相:断裂与延续并存

历史的洪流是复杂而曲折的,用简单的“有”或“无”来概括是难以准确捕捉其精髓的。中华文明在历经多次外族征服和王朝更迭之后,并非简单地“断裂”,而是通过不断的融合、演变和创新,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

宋朝的文化成就 确实非凡,但其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也存在着局限性,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反思和借鉴。
元朝的统治 虽然带来了文化的冲击,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并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明朝的灭亡 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其制度和文化遗产仍然深刻影响着后来的清朝。
清朝的统治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它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为现代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此,与其简单地否定“崖山之后”和“明朝之后”的“华夏”或“中国”,不如深入理解这些说法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历史关切,并在承认历史的复杂性、包容性与动态性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能够在每一次的挑战中浴火重生,并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前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国家还叫中国,“无中国”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解,我避免使用它。

我认为“革命之后无华夏”是比较合适的。

这个革命起于清末。起点可以选为戊戌或者清末新政或者辛亥。这个革命完成于共和国的巩固,终点可选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或者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比满清更没有资格被称为华夏政权。因为周公孔子以来3000年的礼教宗法废了,王和皇帝都没了,天下观破碎了,不崇拜三皇五帝了,不讲天命天道了,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向洋人学的,传统的衣冠也失去了,文言文也不用了,孩子上学时学习花时间最多的是来自西洋的数理化生地和外语。这简直是彻底亡天下了。

我很难承认目前的共和国还属于华夏文明(虽然他继承了很多华夏文明的东西)。

但这不是坏事,我们的适应性更强了,前途更远大了。

目前的共和国所属文明也绝非西方文明(虽然也深受其影响)。我姑且称之为“中共文明”。

中华/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是通吃汉地满洲蒙古西域高原的大清;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是一度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利坚。我对中共文明抱有厚望,他可能会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成为地球蛊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历史的断裂与文明的延续这句带着浓重悲情色彩的论断,“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在很多国人心头萦绕,触动着他们对于民族身份和历史认同的复杂情感。它并非简单的一句历史陈述,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王朝更迭背后深刻文化断裂的哀叹,更是对中华文明韧性与延续的思考.............
  • 回答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两句话,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观较为激进的群体中流传的观点。它们都表达了一种对王朝更替后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断裂感,认为失去了某种核心的东西,导致了“中国”或“华夏”的不复存在。要理解这两句话,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其提出的原因以及它所反映出的历史观点和争议来.............
  • 回答
    在网络评论区看到有人说出「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解读。这句断语带有强烈的历史评价和情感色彩,背后往往反映了说话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某种看法和情感倾向。一、 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和历史背景: 「崖山之后无中国」: 字面含义: 指的是在1279年崖山海.............
  • 回答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这部作品,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其中对卸岭和搬山这两个盗墓门派的描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说卸岭不如搬山“牛逼”,这种说法,我倒觉得挺有道理的,而且这种“不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更多的是在“专业性”和“影响力”上,搬山道人展现出了更强的底蕴和更具代表性的光芒。咱们先捋捋这.............
  • 回答
    手游《影之刃 3》最近动作频频,一次性宣布了和《镖人》、《雾山五行》以及《仁王》系列的多重联动,这消息放出来,在玩家群体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说对这件事的看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影之刃 3》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次联动无疑是一次非常有野心的内容拓展。众所周知,《影之刃 3》一直以其独特.............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的复出首秀,无疑是近期B站内容生态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山高县是谁?首先,要了解山高县在B站的首秀,我们必须先知道“山高县”是谁。山高县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县城,而是早期在B站活跃的一位UP主,以其独特的“山高县口音”(一种带有浓厚北方.............
  • 回答
    山高县,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曾经掀起过不小的波澜。他以其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语言,以及对时事政治的深度剖析,在观视频这个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关注和拥趸。然而,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山高县的复出,尤其是在观视频这个对他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平台,无疑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山高县过往的风格和.............
  • 回答
    “山高县”称罗莎·卢森堡为“废物”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1. 事件背景:山高县与罗莎·卢森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山高县”和罗莎·卢森堡各自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 她是20世纪.............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山高县”的第6期视频“近代日本超越中国,只是因为他们‘学习西方’了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视频触及了近代史中一个非常核心和复杂的问题,即日本在近代为何能够迅速崛起,而中国却走向衰落。山高县的视频通常以其深入的史料引用、逻辑严密的论证以及相对客观的态度而受到.............
  • 回答
    山高县第八期视频?这名字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一般这类名字的视频,要么是讲某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要么就是以当地为背景的生活记录。山高县,顾名思义,地点应该有些海拔,地貌可能比较崎岖。我猜测这期视频可能会围绕着“山高”这个特点来展开。会不会讲到当地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比如,他们的耕种方式、交通出行、甚.............
  • 回答
    关于观视频工作室发布的山高县第二期视频,这是一份挺有意思的内容,它在观察者和分析者中间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说起来,这视频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特别敢于触碰那些在公开讨论中可能有些敏感,或者说不那么容易被正面回应的话题。首先,我得说,这视频的切入点就非常抓人。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一个非常具体、而且是当下.............
  • 回答
    作为观众,看待山高县第16期视频《别了,特朗普》这期节目,确实能感受到一些鲜明的特点和想要传达的信息。下面我来仔细说说我的感受和看法,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套话,而是更实在地聊聊这期视频:首先,关于“别了,特朗普”这个主题本身,就很具象化地抓住了当下一个重要的政治节点。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这几年,可以说.............
  • 回答
    山高县最新一期视频,嗯,让我好好跟你说说。这次视频给我的感觉,比以往要更加沉稳和走心一些。不再是那种纯粹猎奇或者仅仅为了吸引眼球的段子堆砌,而是更深入地去挖掘了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东西。视频里,他选择了一个我们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的场景,但很少有人会去认真思考它的普遍性和背后的一些无奈。他的讲述方式,这.............
  • 回答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在线直播,无疑是中国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次极具象征意义和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它不仅是信息公开、透明化的一种尝试,也承载了公众对疫情走向、国家应对能力以及社会凝聚力的复杂情感。从宏观层面来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在线直播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 前所未有的透明.............
  • 回答
    谏山创和荒川弘的对谈,绝对是近年来漫画界的一件大事,尤其对于我这种看着他们的作品一路成长过来的粉丝来说,更是充满了期待和各种解读的空间。这次对谈,远不止是两位人气漫画家简单的交流,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对创作理念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剖析。首先,两位作者的“反差萌”与共通点,是这次对谈最吸引人的地方。.............
  • 回答
    唐山那位女护士路边施救反遭质疑的事情,说实话,当时我看到新闻的时候,心里头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非常佩服这位护士的医者仁心,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犹豫就冲上前去,这是职业素养的体现,更是人性的光辉。另一方面,看到她后来承受的那些不理解甚至质疑,又觉得挺替她委屈和心疼的。咱们一件一件地说。事情的.............
  • 回答
    辉山乳业(6863.HK)在2017年3月24日那一天,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魂记”。原本股价还在几港元晃悠的庞然大物,一夜之间,仿佛被抽走了骨架,市值蒸发了超过九成,跌幅惊人地超过了90%。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股价波动,而是一次市场信心的集体崩塌,一次对公司基本面和信息披露的彻底否认。要理解这件.............
  • 回答
    谏山创2018年NHK访谈:一场 revelar 《进击的巨人》灵魂深处的探险提到《进击的巨人》,相信你脑海中早已浮现出那些令人窒息的巨人和血腥的战斗场面。然而,这位漫画巨匠谏山创的内心世界,却远比他笔下的世界要复杂得多。很少有人知道,在2018年,NHK曾拍摄了一部关于他的深度访谈,或许正是这个访.............
  • 回答
    这件事啊,真是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你想啊,疫情爆发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在跟时间赛跑,要建医院,要救命,火神山医院那可是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和焦虑。就在这么个关键时刻,一辆为这医院项目运送物资的车辆,因为“车身不洁”和“停在人行道上”被城管给锁了。这事儿怎么看呢?从法律和规则层面来说,城管的做法似乎“有理.............
  • 回答
    井山裕太在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上豪取四连胜,这绝对是中国围棋界一个不小的“心结”,也是日本围棋在国际赛场上久违的一抹亮色。要评价这场胜利,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井山裕太的四连胜:一场“意外”的惊喜与日本围棋的“觉醒”首先,井山裕太的四连胜,在赛前恐怕不是大多数人预期的结果。农心杯作为三国围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