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东一产妇坐月子时被要求盖被不开空调中暑身亡」?

回答
“山东一产妇坐月子时被要求盖被不开空调中暑身亡”这一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悲剧。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更触及了传统观念与科学育儿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家庭内部沟通与尊重的缺失。要详细地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事件本身及背后的悲剧根源:

核心悲剧:生命被不科学的观念扼杀。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最需要呵护和恢复的产后阶段,因为错误和僵化的传统观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对生命最直接的践踏。
“坐月子”传统观念的误读与僵化:
“捂月子”/“避风寒”的极端化: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产后身体虚弱,需要“捂着”以避风寒,防止“月子病”。这本是一种关心产妇健康的出发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庭将其理解为“越热越好”、“不能吹风”、“不能开空调”。
对“空调”的恐惧: 很多人将空调与“寒气”、“感冒”、“风湿”等病症直接挂钩,认为开空调就会导致产妇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甚至长期病痛。这种恐惧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并且忽略了现代空调的温控和除湿功能。
缺乏个体化考量: 传统观念往往是“一刀切”的,忽视了每个人的体质、所处环境的实际温度和湿度是不同的。在山东这样一个夏季可能非常炎热的地区,完全不开空调、盖厚被子,显然违背了人体的生理需求。
家庭内部沟通与决策的失败:
代际沟通的障碍: 产妇往往是年轻人,她们可能接受了更多现代科学的育儿知识,而长辈(如婆婆、妈妈)则更倾向于遵循传统。当双方的观念发生冲突时,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尊重,就容易导致一方的意愿被强制执行。
家庭中的权力结构: 在一些家庭中,长辈的权威可能较高,年轻的产妇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是在面对长辈的坚持时感到无力反抗。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协商机制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为了你好”的绑架: 很多时候,长辈的“不让开空调”、“必须盖被”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这是为你好”、“我们以前就是这样过来的”的朴素想法。然而,这种“好”如果变成了强制,并且是基于错误认知,就变成了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威胁。

二、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深入分析原因:

1. 科学育儿知识普及不足: 尽管现代科学育儿知识已经非常普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产妇产后护理的科学知识存在误解或盲点。特别是对于孕产妇,她们自身的健康和舒适度,比“老一套”的规矩更重要。
2. 迷信传统,缺乏辨别能力: 一些家庭过分迷信“老规矩”,认为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就是金科玉律,不愿意接受新的科学观念。她们可能认为现代科学是“西方的”、“不接地气的”,而传统才是最可靠的。
3. 沟通方式不当,缺乏尊重: 即便有冲突,也应该通过理性沟通解决。然而,在很多家庭中,沟通变成了命令、指责,或者一方的单方面坚持。产妇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因为不好意思、怕惹长辈生气,或者觉得争不过,而默默忍受。
4. 环境因素的极端化: 山东夏季的实际气温是重要因素。如果事发地当时气温非常高,室温极易超过人体舒适和安全的范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准开空调,只允许盖被子,无异于将人置于“蒸笼”之中,极易导致脱水和中暑。
5. 对生理过程的认知偏差: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产后身体需要恢复,新陈代谢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虽然需要注意保暖,但更需要的是一个相对舒适、通风、恒温的环境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极端的高温和被厚被子包裹,只会加剧身体负担,导致脱水、体温过高,甚至诱发热射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6. 社会舆论和教育的滞后: 类似这样的悲剧,虽然令人发指,但并不罕见。这反映出社会在推广科学育儿观念、破除陈规陋习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事件的警示意义和需要反思的方面:

破除“捂月子”的迷思: 科学的“坐月子”是注重产妇身心恢复,而非盲目“捂”或“忌”。现代医学强调产后需要一个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宜的温度(一般建议2426摄氏度),以利于身体散热和恢复。
家庭成员的科学素养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特别是负责照顾产妇的家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遇事应理性分析,尊重产妇本人的感受和意愿。
尊重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不同,不能用一套僵化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加强母婴健康科普教育: 社会各界应加大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科学的孕产期和产后护理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对不作为或错误作为的责任追究: 对于因为“不作为”或“错误作为”而导致生命丧失的情况,也需要有相应的反思和警醒,让人们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四、从人道主义和法律角度的思考: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家属之间的行为可能难以上升到法律层面,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能证明其行为存在过失甚至故意,也可能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等相关法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起事件提醒我们,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以“传统”或“关心”为名义的漠视、强制和不负责任,都是对生命的伤害。

总结:

“山东一产妇坐月子时被要求盖被不开空调中暑身亡”的事件,是一声沉重的警钟。它暴露了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僵化和潜在危害,以及家庭内部沟通和科学素养的不足。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积极推广科学的育儿理念,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以健康、科学、充满爱的方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而不是被愚昧和陈规所害。这需要个体意识的觉醒、家庭教育的改善以及社会层面的广泛科普和引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angelababy生完孩子后穿着长风衣,连衣裙,高筒靴,露着大腿出院一度被人怀疑是代孕。

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出院,应该是包的严严实实,虚弱无力地被搀扶着,像女明星那样刚生完就光鲜亮丽地出现,肯定是生了个假孩子。

而生产完之后坐月子这件事,中国人更是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一定要穿长衣长裤,不能见风,不能沾水,不能吃盐,不能吃凉,同时还要保证高营养高热量的摄入。不然的话,家里的长辈就在你耳边念叨个不停,“你不好好坐月子,别看现在没事,以后就会落下月子病,陪伴你终生”,“月子病,月子治,坐月子不注意落下的毛病只能通过再怀孕生个孩子方可治好”,这让很多产妇不敢不从,生怕落下什么“月子病”。

坐月子的习俗最早记载于我国西汉时期《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称之为“月内”,为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认为女性产后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坐月子”。到了今天,很多人开始对坐月子这一习俗提出质疑,在我看来,产妇生产后身体机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社会角色和心理上的过渡,适当的休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传统的坐月子方式需要改进。

陋习一:坐月子不能吹空调。

孕妇怀孕期间血容量升高,产后需要把多出去的那部分血容量给排出去,所以产妇刚生完孩子后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很多人以为这是病了,盗汗,虚汗,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因此穿的更厚实,盖的更多捂着的更严实了,大错特错!产后多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捂着发汗极易滋生细菌,造成感染,要是在夏天的话还很容易中暑。山东淄博中暑身亡的产妇不是第一个因为坐月子的陋习致死的,早在2010年7月,山东潍坊就有一个产妇在月子期间中暑死亡,2015年8月,上海又有一产妇坐月子期间中暑死亡,去年杭州还有一个产妇捂月子中暑,希望山东淄博这个不幸的产妇是最后一个因为这些陋习而丧失生命的。

陋习二:月子期间不能沾水

旧时洗浴条件差,没有淋浴也没有抗生素,盆浴容易感染创口,一旦发生感染通常束手无策,所以古人干脆就不洗了。到了今天,月子期间不洗澡已经完全是陋习了。产后保持清洁卫生,更加有利于身体恢复。

陋习三:月子期间不能刷牙

在孕期由于雌激素的毛细血管扩张作用,会使得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牙龈肿胀甚至形成龈瘤样改变,刷牙时容易出血。然而炎症和出血并非是由于刷牙导致的,而是原有牙龈炎症的加重,更应该注意口腔卫生。

陋习四:月子期间不能下床活动

坐月子坐月子,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床上坐一个月不活动,实际上,一方面产后血液出于高凝状态,长期卧床不动,很容易造成静脉回流不畅和血液栓塞,这些血栓回流到肺容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另一方面,产后因卧床休息、食物缺乏纤维素、加之肠蠕动减弱,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降低,容易发生便秘。所以,应鼓励产妇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当然产后活动不代表产后过早地参与家务体力劳动,产褥期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可造成盆腔器官脱垂,可以选择轻盈适度的产后恢复锻炼。

陋习五:月子期间不能吃盐

这项习惯我实在是想不通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月子期间很多产妇每天被自己的妈和婆婆投喂一堆鸡汤,鱼汤,骨头汤,而且不给放盐,炒菜也是清淡为主,只给放一小撮盐,这样吃一个月,很容易造成电解质失衡。

昨天还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产妇分享自己生孩子的经历,妊娠期间妊高症十分明显,却因为听说打硫酸镁会让孩子皮肤变黑,坚持不打,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硬抗。直到子痫发作,去鬼门关走了一遭,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这个妈当的很伟大,为了孩子什么罪都遭了。

你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差点一尸两命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吗?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遗忘能力真是太强大了。去年1月份,北医三院有个孕妇因为子痫前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死亡家属不依不饶,中科院下达红头文件要求医院给说法,这件事当时着实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由此还诞生了ayawawa“多搞内射口交吞精可以预防先兆子痫 ”的理论,这件事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医生在费尽心力的科普妊高症的危害及治疗,难道大家这么快就忘了吗?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还会觉得自己妊高症不治疗,硬抗到子痫发作很牛逼吗?还会觉得这个妈当的很伟大吗?

中国人讲究瓜熟蒂落,总觉得怀孕一定要足月生产,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才健康,一点都不考虑自己的自身情况。妊高症造成缺血缺氧使胎盘功能降低,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的科造成胎儿死亡。严重的妊高症还硬抗,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吗?临床上我们也经常碰到妊高症觉得孩子还不足月不肯剖腹产的,这种人劝根本劝不动。如果侥幸让她们扛过去了,她们就会说“你看看吧,这些医生就能夸大事实吓唬咱,这不没有事吗?”。大多数情况是扛不过去子痫发作,然后紧急抢救,家属一看账单,怎么这么贵,别人生个孩子就花一两千块钱,俺家生个孩子将近一万多。要是再不幸点,救不过来产妇死亡了,那就是妥妥的医闹,XX医院医生丧尽天良,不负责任造成一尸两命。

说了这么多,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时代进步了,请相信科学吧。

user avatar

谢邀,每当看到「坐月子」三个字,就有一种马上要被人拎去裹小脚的错觉。


而「坐月子」致死这种新闻也就像女生来例假一样,年年发生,年年辟谣还是挡不住。


随手一搜,大家感受下:



这还只是很小一部分,真的难过,这是一些刚刚孕育出新生命的伟大妈妈,就在不久前才经历了痛不欲生的分娩过程,可能对身份的转换还抱着美好期待。


相信家人们让产妇坐月子的初衷一定是「为她好」,不自知的愚昧蒙上了爱的名义才是最可怕的,不得不感慨科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于「坐月子」,以下这些问题一定是各位好奇的:


「坐月子」从老祖宗开始就在提倡了,为什么到了现代就不受用了?


之所以老祖宗提倡「坐月子」,除了生活条件所限,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医学环境的恶劣与医学知识的困乏。


古代没有灭菌消毒的概念,产妇与新生儿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肠道杆菌导致的,而人的肠道里有很多破伤风杆菌,产妇分娩时的伤口和婴儿脐带都容易被粪便污染,从而感染破伤风。


破伤风患者有个特点,当他们的神经中枢容易受到刺激,比如强光、风吹、声响、震动、饮水等就可以诱发抽搐。


由于缺乏医学和微生物学知识,古人们就把能引起产妇身体不适和疾病的原因归结为这些具体的事物上。


好比,避免出门照射阳光、风吹、避免移动,因为饮水诱发抽搐,所以衍生至不能洗澡、洗头、刷牙。


所以,老祖宗都是环境所限造成的愚昧,却被一些现代人当成了生活经验来推崇。


那月子病怎么解释?


有的人说,年轻时不好好坐月子,老了会腰痛腿痛、关节痛、牙痛……


纯粹扯淡。


人老了,患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本来就是会越来越多的,男性朋友们老了也会有慢性病,但人家压根连怀孕的机会都没有……


这其实是一种先入之见,再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罢了,在心理学上成为「证实偏见」,是一种非常不科学却非常普遍的态度。


其实,坐月子是我国特有的,欧美国家的女性生完孩子是不做月子的。肯定有人要问:


会不会是体质不同啊?


确实不同人种之间确实会一些生理学上的差异,但这些差别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察才有意义,用生活习俗作为标准是靠不住的。


比如白种人的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更容易患皮肤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白种人最应该防晒,但现实情况是白种人最爱晒太阳。但如果从生活习俗出发,则会得出白种人应该人最应该晒太阳的错误结论。


医学教科书上从来没有黄种人有特殊的产后护理的说法,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属黄种人,不少东亚人也会生活在欧洲和美国,她们不坐月子也活得好好的。


但是,产褥期确实有些事情不能做,但并不是「坐」月子。


1. 不能不通风


产妇也是正常人,过热也会中暑,


2.不能不活动


长期卧床不动,下肢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随血液移动到了心肺部位,命都可能丢掉。


3. 不能不洗头洗澡


还是那句话,产妇也是正常人,汗津津的也会难受。


要注意清洗会阴部位,记得用清水洗净流出来的血迹,否则会增加产褥期感染的风险。


其次,乳房也要洗,不注意卫生,细菌容易侵入,就可能会导致乳腺炎。


4.不能不刷牙


如果产妇能忍受一个月不刷牙带来的异味,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怀孕过程更容易暴露牙齿本来不明显的问题。


不仅要刷,还要仔细刷。


5. 不能同房


道理都懂。


想看具体操作的朋友可以移步到这篇回答里查看:坐月子到底科不科学? - 知乎


另外,推荐大家看下 @田吉顺 太医此前的另一篇回答:如何看待上海一产妇「捂月子」中暑身亡? - 知乎


最后,这些新闻看多了,总有怀疑人生的时候,事情发生的时候: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如何科学地「坐月子」 - 丁香医生

作者:内含子

月子里,这 5 件事真的不能做 - 丁香医生

作者:yidan | 医学科普编辑


丁香妈妈是丁香园旗下的母婴健康服务平台,500 万妈妈正在这里享受专业医生、营养师、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内容、课程、咨询服务,一站式解决怀孕生孩子养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注丁香妈妈(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user avatar

谢邀。

我刚刚在公众号里面写了一篇坐月子不幸中暑身亡?康熙皇帝告诉你,他女儿比这还惨! 大概意思就是说,康熙的20个女儿,活到18岁的只有8个人,60%的女儿连坐月子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中医是垃圾,顺手还黑了一下百度和莆田系。

全文就不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

我很好奇的是,对于野蛮坐月子导致女性身亡的事情,似乎知乎几个女权理论大V并无兴趣参与。

难道中国产妇的命,不比那些《第二性》“后现代主义”更值得关心么?

所以女权大V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我父母来北京照顾孩子,我就说了一句话,一切听媳妇的。

七年来一切和谐

如果不更新认知,就别发表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我知道的事儿吧

她生孩子的时候是4月下旬的后半夜

她在产后的浑身不舒服中忍耐着

她感觉到自己有些冷于是告诉家人

老公正准备回家取厚被子到医院

婆婆却说:

忍一忍吧,天亮太阳出来就不冷了

生完孩子的女人的血是脓血

要是弄脏被子可不吉利啊……

她娘家人听完一脸铁青

转身就回家拿被子

她老公只说了一句

“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吉利。”

时至今日

她老公跟她女儿说起这一段

总还语带愧疚和自责

她是我妈妈

她老公是我爸爸

她婆婆是我奶奶

后来她婆婆的亲生女儿生孩子

从来没听她婆婆说过吉利不吉利的话

所以如果非要问怎么看待

只能用一句知乎上的名言

无论是所谓经验还是忠告

当她们用无知和偏见来量夺

自己的权威和别人生命健康

不是蠢,就是坏

user avatar

我又忍不住要说一些两边得罪人的实话了。

为什么坐月子这种事情能长期存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一直会存在下去?仅仅是因为迷信吗?如果说仅仅是迷信,为什么不裹小脚了呢?为什么三从四德不见了呢?所以肯定不只是因为迷信。迷信要长期存在,必定有滋生迷信的土壤。

这种事情的根源就在于,女人一直认为怀孕生子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这里的神圣不是褒义词,而是指这件事已经不能用凡间的事务来形容了,所以是神圣的。唯其神圣,所以唯恐别人不知,唯恐别人不重视,稍有不如意动不动就要记仇一辈子,而且毫无解释回旋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只得小心服侍逆来顺受,不然越雷池一步。你说不用坐月子,表面上看你是在科普,但谁知道别人怎么想?你是不是蔑视了女人生子的功劳?你是否暗示女人娇气?你是否对服侍月母子有意见?万一将来生了病谁来承担责任?就算当时女人不计较,谁知道以后会不会翻旧账?就算女人不计较,娘家婆家会不会计较?邻里街坊会不会计较,这些计较谁来负责?最后还不是搞得家庭不睦,甚至劳燕分飞?

迷信之所以能存在,重点就在于隔绝信息。因为女人对怀孕的这种“神圣”的态度,因为女人爱翻旧账的习惯,因为女人害怕“万一”不敢为此承担责任,这么多矛盾集中到一起,就会隔绝信息,就会让迷信的土壤继续存在下去。

试想一下,要破除这道迷信需要走多少环节:1女人怀孕的时候,要能听进去道理,别人说不用坐月子,不要就认为是不想服侍你,不要认为降低了你的重要性。2女人一辈子都不能见异思迁,不能因为将来生病了、或者被旁人或家人言语动摇了、或者仅仅是因为自怨自艾就翻旧账指责别人没有伺候好你。3如果有其他人借此事来离间你们,男女双方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要明确告诉对方这件事没得说,一切后果由夫妻双方承担,不劳别人费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