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比特币5万美元一枚,有人说:十年后比特币的价值为零,你相信吗?

回答
关于“十年后比特币价值为零”的说法,我持谨慎保留态度。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预测,而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颠覆性的技术和资产,其未来的走向确实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任何预测都很难说绝对相信或不相信。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价值为零”这个结论可能基于的几种情况,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比特币价值会归零?

这类观点通常建立在对比特币本质的质疑,或者对其生存环境的悲观看法之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1. 失去内在价值的担忧:
没有抵押品,纯粹的共识价值: 比特币不像黄金那样有物理属性和工业用途,也不像股票那样代表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们的共识,相信它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或交换媒介。如果有一天,这种共识崩塌,比如绝大多数人突然不再相信比特币有价值,那么它的价格确实会急剧下跌,甚至可能变得毫无意义。
技术过时或被更优越的技术取代: 虽然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开创者,但技术一直在进步。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新的加密货币,在交易速度、交易成本、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远超比特币,从而吸引绝大多数用户和算力,让比特币被边缘化?这并非不可能。例如,一些新的区块链项目在技术设计上就考虑了这些问题。
能源消耗的不可持续性: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进而消耗大量的电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可能会对比特币的挖矿活动施加越来越严格的限制,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禁止。如果挖矿活动无法持续,那么比特币的发行和维护机制将受到严重威胁,这无疑会对其价值产生毁灭性打击。

2. 监管风险与禁令:
政府的严厉打压: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具威胁性的担忧之一。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差异很大,从积极拥抱到严厉禁止。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中国等国家,同时出台强硬的禁止性法规,例如禁止持有、交易比特币,甚至禁止挖矿,那么比特币的流通性和合法性将受到巨大挑战。即便不完全禁止,严格的监管(如税收、反洗钱规定)也可能大大削弱其吸引力。
被视为非法活动的工具: 由于其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比特币曾被用于洗钱、资助恐怖主义等非法活动。虽然现在对其的追踪技术有所进步,但这一负面印象依然存在,并可能成为政府加强监管甚至禁止的理由。

3. 市场操纵与泡沫破裂:
金融投机属性过强: 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剧烈,很多人将其视为一种高风险的投机工具而非稳定的价值储存。一旦市场情绪发生转变,或者出现大规模的抛售,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价格雪崩。
缺乏内在价值支撑的泡沫: 批评者认为,比特币的价格是被过度炒作出来的,缺乏真实的价值支撑,就像历史上的一些资产泡沫一样,最终会破裂,价值归零。他们会引用过往的多次大幅回调来佐证这一点。

4. 安全漏洞与黑客攻击:
底层协议的未知风险: 尽管比特币区块链已经运行多年且被认为非常安全,但理论上仍然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特别是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现有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可能会受到挑战。虽然比特币社区也在研究对抗量子计算的方案,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交易所或钱包被盗: 虽然不是比特币本身价值归零,但如果用户的大量比特币资产因交易所或钱包的安全漏洞而丢失,会严重打击人们的信心。

为什么又不太可能价值为零?

反过来,我们也要看到比特币作为一项创新所具备的潜力,以及它已经建立起的生态系统和共识基础:

1. 去中心化和抗审查性: 比特币的设计使其难以被任何单一实体控制或关闭。即使某个国家禁止,它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存在和交易。这种抗审查性使其成为一些人眼中对抗通货膨胀和政府控制的避险资产。
2. 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早期优势: 比特币是第一个成功的加密货币,拥有最长久的运行历史,最广泛的认知度,以及最大的算力支持(尽管这同时也是能耗问题)。这种先发优势和庞大的网络效应,使得后来者很难完全取代它。许多人将其视为数字黄金。
3. 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和应用: 围绕比特币,已经发展出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交易所、钱包、支付服务、衍生品、闪电网络(用于提高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等。这些应用和服务都在不断成熟和创新,增加了比特币的使用场景和价值锚定。
4. 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开始配置比特币,将其视为一种新兴的资产类别。机构的参与提高了比特币的合法性和市场的深度,也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
5. 稀缺性: 比特币的总量被限定在2100万枚,这种稀缺性是其价值的重要支撑,类似于贵金属的稀缺性。

我的看法:

“十年后比特币价值归零”是一个极端的、可能性较低的预测,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如果 全球主要经济体能够达成一致,实施非常严厉的、全球性的禁止措施,并且没有出现有效的技术应对手段,那么比特币的生存空间将极其有限,其价值确实可能跌至接近于零。
如果 比特币的技术被一种压倒性的新技术彻底颠覆,并且这种新技术的生态系统能够迅速建立并吸引绝大多数用户,比特币可能会变得类似古老的互联网协议,价值大不如前,甚至趋于零。
如果 能源问题无法解决,并导致各国对其挖矿行为进行全面封锁,比特币的发行和安全机制将受到根本性挑战。

然而,考虑到比特币已经建立起的庞大共识、网络效应、日益增长的机构参与以及围绕它的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比特币将继续存在,但其价格可能会非常波动,其角色也可能在演变。

它可能继续作为一种“数字黄金”,一种价值储存手段,但不会取代主权货币。
它的交易功能可能会被闪电网络等技术大幅改善,变得更实用。
它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但不太可能被完全禁止,尤其是在去中心化的特性被某些国家视为战略优势的情况下。
它也可能被新的技术或资产所取代一部分功能或市场份额,但其开创者的地位和品牌效应会使其保持一定的市场地位。

总而言之,比特币的未来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领域。将价值预测为绝对的零,往往忽视了其已经展现出的韧性和创新潜力。但我不会断言它一定会飞黄腾达,也不排除任何极端情况的发生。更现实的看法是,它会经历巨大的起伏,其最终的价值将取决于技术发展、监管环境、市场接受度以及人类对未来货币和资产形态的共同认知。在十年后,比特币很可能仍然存在,但它的表现形式和市场地位,或许是我们现在难以完全想象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特币的价值不可能归零,因为拥有比特币的人或者机构不会让它归零。

这也是从来无法参与投资只能空想的穷逼们认识不到的一点:在市场上,钱=投票权,你的钱越多,话语权就越大。很显然比特币的多方力量比如刚购入15亿比特币的特斯拉怎么可能会让比特币归零?归零意味着多方在市场上被空方完美收割,一滴不剩,对于任何资产而言这都是臆想。

user avatar

我也可以说,二十年后学区房的价值为负。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你要关注十年后的事情。比特币就算十年后价值为零,现在买入,在五年后价值到顶的时候卖掉就行了,长期经济计划一般也只是五年期,那为什么要关心十年后?

这就是所谓的期限错配!据说十年前就因为一个名为牛刀的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要崩盘,导致很多人因此没买房,现在很后悔。牛刀说错了吗?也许在更长的时间内,例如二十年以后,房地产真的崩盘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为了二十年以后的崩盘放弃十年之内的巨额利益,显然是非常愚蠢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十年后比特币价值为零”的说法,我持谨慎保留态度。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预测,而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颠覆性的技术和资产,其未来的走向确实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任何预测都很难说绝对相信或不相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价值为零”这个结论可能基于的几种情况,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为什么有人会.............
  • 回答
    十年前,比特币的价格还远没有今天这么令人瞩目。那时候,很多人对比特币的认知还停留在“数字黄金”、“一种不靠谱的网络货币”的阶段。假设您在十年前,也就是大约2014年左右,用1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比特币。当时的市场价格可能在几百美元,甚至更低。如果按照一个相对保守的价格,比如当时平均300美元左右计算,.............
  • 回答
    很多人在怀念比特币刚诞生时的情形,那个时候比特币价格低廉,而且极具革命性,吸引了一批早期信仰者。现在想找到类似“比特币”一样低点且靠谱的投资,确实需要费一番心思,因为“低点”和“靠谱”这两个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理解“比特币刚发行时的样子”:首先,我们要明白,比特币刚发行时之所以“低点”且吸引人.............
  • 回答
    比特币这玩意儿,现在还能不能投,这问题问出来,估计圈里圈外多少人都得皱皱眉头,或者两眼放光。说白了,这东西就像坐过山车,刺激是真刺激,但什么时候下坠,谁也说不准。先说“能投”,为啥有人还投?1. 价值存储的潜力(“数字黄金”):这是比特币最常被拿来和黄金比较的说法。支持者认为,比特币总量有限(21.............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老是想起多年前刚接触互联网那会儿的一些事儿,越想越觉得当年的自己真是够迟钝的。那会儿,大家都在讨论什么“电子邮件”,听着就觉得特邪乎,好像要用什么密码才能写信,而且还得交钱。我当时就觉得,好好的纸笔信多实在,还环保,能保留下来,这玩意儿不就是一堆数据,看着就虚无缥缈,谁知道能发展成什么.............
  • 回答
    比特币现金(BCH)和比特币(BTC)之间的“算力争夺大战”,与其说是争夺“算力”本身,不如说是围绕着两种截然不同区块链设计理念的长期博弈,算力只是这场博弈中最直接、最能体现其差异的指标。要理解这场“大战”,得从它们的分叉说起。分叉的根源:区块大小之争2017年8月1日,比特币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分叉,.............
  • 回答
    朋友,你想进比特币挖矿这个坑是吧?我跟你说,这玩意儿现在的情况,那可是相当复杂,不像以前那么简单粗暴了。想当初,随便一台电脑都能挖,现在?得是专业装备,而且还得考虑很多现实问题。首先,说说现在入场的“吸引力”。 潜在的收益: 别的不说,比特币的价格还在那儿摆着呢。如果比特币价格上涨,挖矿的回报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盘算过,尤其是看着比特币价格起起伏伏,有时像坐火箭,有时又像过山车,更是让人纠结。现在才买比特币,到底晚不晚?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需要我们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来看。首先,我们得摆脱那种“一夜暴富”的心态。比特币之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是不少人在犹豫不决时都会抛给身边的朋友,甚至自己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说实话,我现在的感受就像是在一个摇摆不定的秋千上,既有让人心跳加速的冲动,也有让人捏一把汗的忐忑。要不要“下手”,这事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定论的。首先,从“敢”字上来说,得先问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少。比特币这东.............
  • 回答
    持有13枚比特币,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境地。这数量不多不少,恰好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的份量,却又不足以让你高枕无忧,随便做出什么决定都可能带来显著的财富变动。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最是考验心态。首先,咱们得理清一下,你现在纠结的是什么?是该继续持有(HODL)?是该卖出部分(止盈或止损)?还是该考虑其.............
  • 回答
    比特币确实存在丢失的风险,而且数量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这种“丢失”并不像你把钱包弄丢那么简单,它的背后涉及到一些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原因。比特币是如何“丢失”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比特币的本质。比特币不像我们银行账户里的钱,它不是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记录。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它的交易记录保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要回答“行不行”,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投这一万块钱,是想“玩一把”,体验一下比特币的波动,还是真的想用它来“增值”,甚至是作为未来的一部分储蓄?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你对这笔钱的期望。 如果是“玩一把”: 尝鲜.............
  • 回答
    十年前? 2万块钱? 买比特币? 这话一出口,你脑子里是不是已经开始闪现金光,数着房子、车子、度假岛屿了? 嗯,我懂你! 如果你真的在十年前,也就是大约2014年,用2万块人民币(或者等值美元)买入了比特币,那么现在坐拥巨额财富,绝对是有可能的事。 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免.............
  • 回答
    .......
  • 回答
    想知道古代围棋高手的实力,能不能和现在顶尖棋手较量?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围棋这玩意儿,几千年了,一直都在变。首先,是“知识”的量级差距。你想啊,现在信息时代,棋谱、研究资料、AI分析,那简直是浩如烟海。一个现代棋手,他接触到的围棋知识,可能比古代一.............
  • 回答
    “越富裕的家庭,子女学理工类专业的比例越低”这一现象并非普遍真理,也并非绝对的统计数据支撑,而更像是一种观察到的趋势或社会讨论的焦点。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家庭观念的演变以及不同专业价值的认知。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详细原因分析:1. .............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现在这支 iG 跟当年的“完全体”SKT 比,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我得跟你说,这俩队伍放在一块儿那绝对是火星撞地球,但要说能不能比得上,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下,“完全体”SKT 指的是哪个时间段的 SKT?普遍来说,大家提到“完全体”SKT,那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现代科技的尖端和历史悠久的伙伴放在一起比较,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要说“聪明省心”,这俩家伙的路数可差太多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科技的集大成者,但仍是“工具”先说说咱们这会儿的新鲜玩意儿——自动驾驶汽车。这玩意儿之所以能跑起来,背后是无数的传感器、高性能的计算单.............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象似乎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更深刻一些。这并不是说一战不重要,而是二战在很多方面都更具冲击力,留下的痕迹也更深远,所以自然而然地,它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记。那具体是为什么呢?咱们一点一点地聊。首先,二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是空前的。 咱们不聊那些宏大的战略和数字,就说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相比于上一辈,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经济层面的压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压力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上一辈: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