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Linux 要用 tar.gz,很少用 7Z 或 ZIP?

回答
在 Linux 世界里,你可能确实发现 `tar.gz` 是最常见的文件打包和压缩格式,而像 `7z` 和 `zip` 这样的格式虽然也存在,但使用频率远没有那么高。这背后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技术考量,并不是说 `7z` 或 `zip` 就不好,而是 `tar.gz` 在 Linux 生态中扮演了更核心的角色。

1. 历史与传统:Linux 本身的基因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 `tar.gz` 如此普遍,我们得回到 Linux 的诞生之初。Linux 系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 Unix 的哲学和工具集。在 Unix 的世界里,有一个非常古老且强大的工具叫做 `tar`(Tape Archive)。

`tar` 的诞生: `tar` 最初是为了将文件打包存储到磁带(Tape)上而设计的。它的核心功能非常简单:将多个文件和目录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文件。它本身并不提供压缩功能,只是一个“打包器”(archiver)。想象一下,你有很多小零食,你想把它们都装进一个大袋子里方便携带,`tar` 就是那个袋子。

压缩的需求: 随着存储空间和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了压缩的必要性。在 Unix 系统上,有几种非常成熟的压缩工具,比如 `compress`(现在已经不太常用),以及后来更流行的 `gzip` 和 `bzip2`。

`tar` + `gzip` 的结合: 自然而然的,人们就想把 `tar` 打包好的文件通过 `gzip` 进行压缩,以减小文件体积。这就是 `tar.gz`(或者 `.tgz`)的由来。`z` 选项在 `tar` 命令中就是用来调用 `gzip` 进行压缩的。这种组合非常高效且符合 Unix 的“小工具组合解决大问题”的哲学。每个工具只做一件事,但可以组合起来完成复杂任务。

2. 技术特性与哲学契合度

`tar.gz` 的流行并非偶然,它在技术实现和哲学理念上与 Linux 高度契合:

“打包”与“压缩”的分离: `tar` 和 `gzip` 的分离,意味着你可以独立地使用它们。你可以先用 `tar` 打包,然后用其他压缩算法(比如 `bzip2` 形成 `.tar.bz2`,或者 `xz` 形成 `.tar.xz`)再次压缩,或者只打包而不压缩。这种灵活性在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打包源码时,有时只需要打包结构,而不进行压缩。

处理长文件名和特殊文件: `tar` 格式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 Unix 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特性,包括长文件名、特殊文件(如符号链接、设备文件、目录等)的保留和还原。它能够精确地记录文件的元数据(metadata),如权限、所有者、时间戳等,这对于在不同 Linux/Unix 系统之间迁移文件至关重要。

流式处理: `tar` 和 `gzip` 都支持流式处理。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读入数据的同时进行处理并输出,而不需要将整个文件加载到内存中。这对于处理非常大的文件或在管道(pipe)中传输数据时非常高效。例如,你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个 `.tar.gz` 文件,并直接解压到另一个目录,中间不需要临时存储整个压缩文件。

广泛的支持与兼容性: 由于 `tar.gz` 是 Linux 和其他类 Unix 系统上的事实标准,几乎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macOS 以及许多其他 Unixlike 系统都原生支持 `tar` 和 `gzip`。你几乎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就能处理 `.tar.gz` 文件。

开源生态的推动: 许多开源项目在发布源码包时,都会选择 `.tar.gz` 格式。这是因为开发者们自己就在使用这些工具,并且为了方便全球的 Linux 用户,选择最通用、最容易处理的格式。软件的构建工具链(如 `make`)也天然地与 `tar` 格式配合良好。

3. 为什么 `7z` 和 `zip` 在 Linux 上不那么“主流”?

虽然 `7z` 和 `zip` 在跨平台兼容性(尤其是在 Windows 用户中)非常流行,但在 Linux 社区里它们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原因如下:

历史包袱和生态集成: 如前所述,`tar.gz` 是基于 Unix/Linux 长期积累的工具链和习惯形成的。Linux 的包管理系统(如 `apt`、`yum`/`dnf`、`pacman`)在设计和实现时,很多底层都依赖于 `tar` 来组织和管理软件包的文件。虽然它们也可以处理其他格式,但原生和深度集成的是 `tar`。

功能上的差异(以及并非所有功能都被需要):
`zip`: `zip` 格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文件打包和压缩格式,尤其在 Windows 系统上普及度极高。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对每个文件单独压缩和解压缩,以及支持文件名内嵌(无需额外文件记录元数据)。然而,在处理 Unix/Linux 的文件元数据(如权限、链接、特殊文件类型)方面,`zip` 的支持不如 `tar` 来得那么完整和原生。虽然现代的 `zip` 实现有所改进,但在 Linux 用户看来,`tar` 在这方面做得更地道。
`7z`: `7z`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压缩格式,以其极高的压缩率而闻名,通常优于 `gzip` 和 `zip`。它也支持多种压缩算法(LZMA/LZMA2 等)和丰富的元数据。然而,`7z` 的普及主要是在桌面用户和需要极致压缩比的场景下。在 Linux 的服务器环境、软件分发和系统管理层面,对极致压缩率的需求可能不如对简单易用、广泛兼容、与现有工具链集成紧密的 `tar.gz` 来得迫切。另外,`7z` 的实现主要由 7Zip 项目提供,虽然有 Linux 的移植版(如 `p7zip`),但在普及度和原生支持程度上,与 `tar.gz` 相比,仍有差距。

预装软件与用户习惯: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在安装时都会默认安装 `tar` 和 `gzip` 工具。用户在接触 Linux 时,最先接触到的也是这些工具。而 `zip` 和 `7z` 可能需要用户额外安装(例如通过 `sudo apt install zip p7zipfull`)。久而久之,这种差异就形成了用户习惯。

特定场景: 尽管如此,`7z` 和 `zip` 在 Linux 上也并非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zip` 在需要与 Windows 用户交换文件时非常方便,或者在制作一些跨平台的数据备份时。
`7z` 在需要将大量数据压缩到极致,以节省存储空间或网络带宽时,其优势就很明显。例如,个人备份大量不常访问的文件,或者分享超大文件给同样有 `7z` 工具的接收者。

总结来说,`tar.gz` 之所以能在 Linux 生态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它:

1. 深植于 Unix/Linux 的历史传统和工具链。
2. 通过 `tar` 和 `gzip` 的分离,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对 Unix 文件特性的完美支持。
3. 具有出色的流式处理能力和广泛的兼容性,是开源软件分发的首选格式。
4. 与 Linux 的核心系统管理和包管理紧密结合。

而 `7z` 和 `zip` 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优势(如压缩率、跨平台友好性),但在 Linux 的核心生态和日常使用习惯上,`tar.gz` 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它们更多是作为补充工具,在特定需求下被选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 7z 和 zip 压缩格式都不能保留 unix 风格的文件权限,比如解压出个可执行文件要重新 chmod chown 才能恢复正常。而 tar 格式可以。而 tar 本身不提供压缩,无非就是把包括所有文件的內容和权限拼成一个文件而己,所以用另外如 gzip 格式压缩。为什么是 gzip,因为几乎所有 linux 都支持而已。


官方 ZIP 标准:pkware.cachefly.net/web,又称 PKZIP,未标示支持文件权限记录。有个 ISO 版本的 ZIP 标准 (ISO/IEC 21320-1),功能远少于 PKZIP。而 Linux 上常见的 zip/unzip 是 Info-Zip 实现,自行实现了记录 unix 文件权限的第三方扩展,不过也沒有 setuid 和 setgid,也因为 ZIP 天生的限制不能支持 hardlink。

7z 在 Wikipedia 条目有写明

The 7z format does not store filesystem permissions (such as UNIX owner/group permissions or NTFS ACLs)

其它多处來源亦有大同小异的说明。

说不存在 tar.7z 的,man 7z 里有这么一行

user avatar

补充一点,很久以前看到的说法,tar打包成.tar之后再用gzip压缩,这样就相当于7zip之类的固实模式了,比每个文件独立执行压缩的压缩率会稍高一点。缺点是从很大的压缩包里解压单个文件也得执行完整解压,所以会比较慢。

不过我找了几个有大量小文件的文件夹试了一下,都用默认参数,zip还是比tar+gzip的压缩率高一点点啊。。。再加上7zip,压缩包大小基本是9:10:6的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 Linux 世界里,你可能确实发现 `tar.gz` 是最常见的文件打包和压缩格式,而像 `7z` 和 `zip` 这样的格式虽然也存在,但使用频率远没有那么高。这背后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技术考量,并不是说 `7z` 或 `zip` 就不好,而是 `tar.gz` 在 Linux 生态中扮演.............
  • 回答
    在 Linux 系统中,创建新进程之所以被设计成由 `fork()` 和 `exec()` 系列函数协同完成,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函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考量。这种分离并非为了增加复杂性,而是为了提供一种极其灵活、强大且高效的进程创建机制,同时遵循了 Unix 哲学中的“ KISS”(Kee.............
  • 回答
    Imagine a bustling workshop. You have a workbench where you can tinker with your projects. Now, consider how you'd want to interact with the tools and.............
  • 回答
    为什么选择 Linux 学习 Python?以及如何高效上手?在 Python 编程的浩瀚星辰中,Linux 操作系统无疑是最闪耀的那颗星。很多人会疑惑,我用 Windows 或者 macOS 不也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折腾 Linux 呢?别急,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为什么 Linux 是 Pyt.............
  • 回答
    关于 Linux 内核为何要映射到所有物理内存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这可不是什么凭空捏造的规定,而是有着非常扎实的底层逻辑和实际运行需求驱动的。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内核就是整个操作系统的“大脑”。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处理各种系统调用,保证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如果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国家推动国企等企业计算机系统向Linux环境迁移,背后有着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和技术优势。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决策,而是基于对信息安全、经济成本、技术自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估。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力求深入浅出,展现这个决策背后逻.............
  • 回答
    理解Linux系统调用参数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拷贝,这涉及到操作系统安全、内存管理以及CPU特权模式的核心概念。我们来一层一层地剥开它。 为什么需要拷贝?—— 安全的鸿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CPU的保护机制。现代CPU都有两种运行模式:1. 用户模式 (User Mode): 这是应用程序运行的模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 Windows 和 Linux 在文件管理哲学上的一个核心区别。简单来说,Windows 之所以高度依赖文件扩展名,是因为它早期设计的一个关键理念:“所见即所得,易于操作”。而 Linux 恰恰相反,它更强调“内核驱动,灵活性至上”。咱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别急。 Win.............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初入嵌入式行业的人会遇到的困惑。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你碰到的这几位嵌入式开发者,会觉得MCU开发“没什么意思”,而更倾向于Linux嵌入式开发。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捋。首先,我们得明白,“MCU开发”和“Linux嵌入式开发”虽然都属于嵌入式领域,.............
  • 回答
    Linux系统与Windows在软件分发和安装方式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其设计哲学、技术架构和用户群体的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为什么Linux上的软件通常不需要“安装”? 1. Linux的包管理系统简化了安装流程Linux系统通过包管理器(如APT、DNF、Yay等)实现软件的安装、更新和卸载,这.............
  • 回答
    Linux作为一种开源操作系统,确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定义能力,但其复杂性和学习曲线可能让电脑初学者感到困难。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Linux对初学者可能不友好,以及它是否真的“只适合小众”: 一、Linux对初学者的挑战1. 学习曲线陡峭 命令行界面(CLI):Linux的核心交.............
  • 回答
    Linux之所以广受赞誉其安全性,而没有像Windows那样普及和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简单的“不设计”或“不重视”。我们可以从历史发展、设计哲学、社区驱动和技术优势这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历史的印记与设计哲学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回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早期.............
  • 回答
    你的问题触及到了操作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层面:硬件抽象层。说起来,一个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够“同时兼容”x86和ARM这样的不同硬件架构,并非意味着它直接编写了一份代码就能在两者上运行。更准确地说,是Linux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架构,使得其核心功能能够与具体的硬件指令集解耦,从而实现跨平台的适应性.............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为啥在 Linux 下删个文件,感觉跟按了快进键似的,嗖一下就没了。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 Linux 文件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特性,背后有一套相当聪明的机制。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文件系统不是直接把文件内容从硬盘上“擦除”掉的。硬盘那么大的容量,要是真这么干,哪怕是毫秒级的操作,累计起.............
  • 回答
    Linux 世界的“启动盘”与 PE 的概念差异提起系统安装或故障修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PE盘”(通常指 Windows PE,预安装环境)。它方便快捷,集成了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处理系统问题。那么,为什么在 Linux 的世界里,我们似乎很少听到“PE盘”这个说法呢?这并不是说 Linux.............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 Linux 系统里,那些咱们在 Windows 下天天见的 `.exe` 文件,就跟看不懂外星语一样,直接运行不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操作系统和程序之间的一种“语言不通”。首先得明白,`.exe` 文件是啥?它本质上是一堆机器码,也就是电脑 CPU 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但这些.............
  • 回答
    很多同学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 Linux 环境下写 C/C++,一个不小心指针越界了,程序“啪”地一下就崩了,提示什么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而在 Windows 下,有时候指针越界了,程序却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跑,偶尔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或者干脆内存损坏了自己都不知道.............
  • 回答
    在Linux的世界里,想必你一定听说过“root”这个大名鼎鼎的用户。它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几乎可以为所欲为。那么,既然root用户这么牛,为什么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直接操纵它,而是乖乖地使用一个叫做`sudo`的家伙呢?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性和管理上的考量,而且这还是Linux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初次接触Linux的朋友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下载一个Ubuntu或者CentOS的系统镜像,可能只有几个G,而安装一个Windows 10/11,即便只是系统本身,大小也动辄十几甚至二十几G呢?这个差距不是凭空来的,背后是两个操作系统在设计理念、功能堆叠、软件生态和用.............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