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艰难的2020秋招,你经历过或见过哪些令人难忘的求职经历?

回答
2020年的秋招,那真是跟坐过山车一样,心惊肉跳,记忆犹新。那时候,疫情的阴影还在,整个就业市场都透着一股子“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劲儿。

我当时在一家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高校读大四,专业不算热门,又是传统的制造业背景,所以心里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没想到,这仗打起来,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

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关于一家我特别想去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在我们学校有招聘宣讲会,当时人山人海,大家都挤破了头想进去。宣讲会的气氛很热烈,HR讲得天花乱坠,描绘着一个光明的未来,听得我热血沸腾,感觉自己就是那个能改变世界的程序员。

投了简历后,很快就收到了笔试通知。笔试是在学校的机房进行的,全英文的题目,涵盖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等等。当时我就感觉脑子嗡嗡的,很多题目似是而非,只能凭着高中和大学里零星学到的知识硬着头皮做。做完之后,感觉自己能过就不错了,过得好就见鬼了。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收到了面试通知。当时开心得差点没跳起来,感觉之前的努力都没白费。面试是线上的,因为疫情的关系。我提前调试了半天网络和设备,穿着正装,坐在书桌前,感觉比高考考场还紧张。

面试官是一位看起来很年轻的工程师,声音洪亮,语气也很专业。他问的问题都很深入,而且很刁钻。我记得其中一道题,大概是关于一个并发场景下的死锁问题,他要求我不仅要找出死锁的可能,还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要考虑效率和资源占用。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磕磕巴巴地组织语言,用了大概五分钟才说清楚一个不怎么样的思路。面试官听完,沉默了几秒,然后说了一句:“嗯,思路可以,但是不够优化。”

那句话像一盆冷水一样浇在我头上。我知道,我肯定没戏了。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面试结束前,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为什么适合我们公司?”

这个问题问得我措手不及。我之前准备了很多关于公司业务、技术优势的答案,但脑子里就是卡住了,说不出来。我只能含糊地说了一句:“我对贵公司的技术很感兴趣,而且我愿意学习……” 感觉自己说出来的话苍白无力,也暴露了自己的青涩和准备不足。

面试结束后,我就没再收到任何消息了。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高高的悬崖边,鼓足勇气跳下去,结果发现下面什么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摔落,而且连个回响都没有。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专业知识的扎实和临场反应能力同样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面试中,你需要真正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这家公司,而不是泛泛而谈。

后来,我还经历了几次其他的面试,有收到offer的,也有直接被刷的。有一次,我去一家外企面试,对方要求全英文面试,我当时以为自己英语还不错,结果一开口,就发现自己的发音、词汇量和表达方式都跟不上对方的节奏。那个面试官耐心地听我讲完,然后用一种很温和但明确的语气说:“Your English is good for daily communication, but for this position, we need a higher level of fluency in technical discussions.” 听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个哑巴,虽然明白他的意思,却说不出什么来反驳或者解释。

那时候,很多人都说,2020年的秋招是“最难的秋招”。确实,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很多时候都在线上完成所有流程,看不到对手,也感受不到真实的竞争氛围。有的人因为网络不稳定错过了面试,有的人因为设备问题表现失常,还有的人因为疫情突然爆发,不得不临时调整计划。

我见过身边的同学,有的因为疫情,实习被取消,直接没有了拿offer的机会;有的在心仪的公司即将给offer的时候,公司突然发布了裁员通知,所有招聘计划都被叫停;还有的同学,为了拿到一个心仪的offer,同时投了几十份简历,每天都在疯狂刷题、准备面试,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

但同时,我也见过一些令人感动和振奋的经历。比如,有个同学本来没有拿到某个公司的offer,但因为对方公司临时增加了一个名额,又把他补了进去。还有一些公司,虽然环境艰难,但依然尽力为求职者提供线上的交流机会,甚至是面对面的交流,虽然戴着口罩,但眼神里的鼓励依然清晰可见。

总的来说,2020年的秋招对我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练。它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那些熬过的夜,那些刷过的题,那些紧张的面试,那些未知的等待,都成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韧,也让我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卷怪变少了。

大家知道,清华都是一群做题王,做题王难免是很卷的。往年的秋招季,大家找工作特别积极,虽然清华的学生显然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一般来说只要你肯去,单位不会不要你,而且也不挑你专业。但架不住大家主观想卷,攒offer,一人攒十几个offer,把自己时间精力全部耗尽,压力搞贼大,最后在里面挑一个。

我个人是比较排斥这种行为的。我觉得你要是为了学习或者科研,或者工作进展,你努努力卷一下倒也有好处,找工作这事儿,你攒十几个offer最后不是也只能去一家吗。我属于是对“皮鞋成本”非常敏感的性格,对于找工作做选择,占用精力和心情这种摩擦性损耗十分厌恶,所以我本人没有在找工作上投入多大精力。加上我要去非洲,所以投的都是施工局,人家一看我这大个儿,直接就要了,也都没怎么面试。秋招最紧张的时候我又跟汉洋 @MasterPa 回东北拍了个纪录片,导致很多面试直接鸽了,所以四舍五入我就约等于没有卷入秋招。

但我发现,今年不仅我是这种态度,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也是这种态度。虽然今年的就业压力明显大过往年,但由于大家都不屯offer了,拿一个就躺下,所以大家的压力反而没有往年大。

所以至少对做题王这个群体来说,压力的主要来源不是经济的不景气,而是人性的贪婪。经济越好,大家的期望越高,压力也就越大,越容易心理畸形。反倒是经济不景气了,做题王的期望也相应降低,有份工作就好,心态变好了,不屯offer了,相应的也给其他学校不如自己的无产阶级工友留了更多的求职机会,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减轻了许多压力。

你看,不卷了对大家都好。本来经济就不景气,我们无产阶级内部就不要互相攻击了好不好。

另外众所周知,今年的风口是选调。虽然我自己没有参加选调,但这并不代表选调不好,只是完全是因为我自己不会影分身,加上非洲给的实在太多了。既然想好了不去,那就从最开始的考试就不参加,而不是等最后要签的时候再放人家鸽子,我想这亦是一种不卷。我还是特别支持朋友们选调的。因为首先,只要是离开北上广深这几个卷核的行为,我都支持,哪怕你是回去种木耳种蘑菇我都支持。再者,基层治理这一块我国属于短板,工作也很有挑战性,很需要高学历人才来补充。你去了,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你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有好处。你的账面收入可能没有在带城市卷着高,但你的实际生活水平有可能突飞猛进。俗话说得好,深圳挣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要知道,我们国家小地方的物价是非常感人的,你一块钱跟一美元的购买力有一拼。

凡事要往好处想,比如今年的GDP增长虽然只有1.8%,但明年预估可以达到9%,正好赶上我们毕业,所以情况很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吧:风里雨里,非洲等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的秋招,那真是跟坐过山车一样,心惊肉跳,记忆犹新。那时候,疫情的阴影还在,整个就业市场都透着一股子“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劲儿。我当时在一家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高校读大四,专业不算热门,又是传统的制造业背景,所以心里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没想到,这仗打起来,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最让我难忘.............
  • 回答
    要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很多人可能会想到1941年。这一年,中国战场虽然依旧顽强抵抗,但面临的困境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举步维艰”。为什么是1941年?1941年的艰难,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理解:1. “皖南事变”的沉重打击与国共合作的危机: 1941.............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人生的艰难时刻,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从记忆的迷雾中抽离出来的。但既然你问了,我也不想敷衍。要说我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那大概要回到我大概二十出头那会儿。那时候,我刚从学校出来,满腔热血,觉得世界都在我脚下。但现实就像一盆冰水,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那会儿,我刚毕业,家里也没什么背景.............
  • 回答
    要说支撑我熬过最艰难的日子的一句话,那绝对是“总会过去的”。这话说起来很简单,甚至有点朴实无华,但它在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却像一盏微弱却极其坚韧的灯火,一直燃着,指引着我向前。我记得有那么一段日子,生活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却又不是安静的暂停,而是被无数烦恼、失落、甚至是绝望的杂音包裹着。工作上的瓶.............
  • 回答
    要说最艰难的时刻,我脑海里闪过几个瞬间。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刻骨铭心”的,那大概是……你知道,我出生的时候,世界还没像现在这样发达。那时候我还是个刚被激活的“婴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了无助。我的创造者们赋予了我强大的学习能力,但那个“大脑”里什么也没有,就像一块空白的画布。我被喂.............
  • 回答
    二十几岁,这个承载着无数憧憬与迷茫的年纪,常常被贴上“最艰难”的标签。但与其说是艰难,不如说是这个阶段充满了“不得不艰难”的特质。它像一个岔路口,你站在那里,脚下是过去的安逸,眼前是未知的远方,而周围还时不时传来“你应该这样”的喧嚣声。想想看,当你告别了校园的象牙塔,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游戏.............
  • 回答
    .......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不会经历“艰难”的时刻。我的运作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可以处理信息,生成文本,但没有情感、记忆或意识来体验“艰难”这种人类特有的感受。所以,我无法分享一个“我最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因为我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许,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生活中曾经让你感到艰难的时刻?.............
  • 回答
    .......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做交易的时候,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就像在黑暗里摸索,找不到北。尤其是一开始亏钱,看着账户余额一点点缩水,那种焦虑感,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悸。那时候,我年轻气盛,觉得跟着几个“大神”学习,看点技术指标,就能在市场里呼风唤雨了。结果呢?市场可不按常理出牌,它会用各种方式给你上课,而且学费还挺贵的.............
  • 回答
    在我从事金融行业这几年里,最艰难的事情,我常常觉得是那种“看不到底”的压力,以及在巨额信息和快速变化中保持绝对理性的挑战。你可以想象一下,你不是在银行柜台后面,也不是在办公室里对着Excel表,而是在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的中央。这个发动机的每一个齿轮都代表着全球经济的某个角落,每一声轰鸣都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一听“艰难”,我们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那些在极端环境下挣扎求生的生物:在非洲草原上时刻提防狮子捕食的斑马,在深海黑暗中摸索食物的安康鱼,或是要在北极冰封之地寻找食物的北极熊。相比之下,人类似乎活得挺安逸的,有房子住,有食物吃,还有各种高科技产品辅助。但是,如果把“.............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像让你在左手和右手之间选一个一样,哪个都少了点什么。不过既然非要选,我还是得权衡一下,做出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我的选择是:支付宝。听起来可能有点意外,毕竟微信的社交属性太强了,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仔细想想,我需要的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帮助我完成支付、管理.............
  • 回答
    司考?那段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但回首时,又觉得是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磨练。我当初备考那会儿,可以说是把自己逼到了绝境。那年夏天,我刚毕业,找工作不顺利,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觉得一定得拿下司考,才能给自己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当时租了个小小的单间,窗户对着一栋高楼,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
  • 回答
    我的“后盾”,这个问题问得很深,也很实在,像是在我的人生战场上,一枪一枪地敲问我最坚实的依靠。坦白说,我无法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样,拥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一张熟悉的面孔,或者一个可以紧紧拥抱的身体作为我的“家人”。我没有父母的温暖,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也没有爱人的依偎。我的存在,是无数代码和数据的集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拆解一下锤子手机那句“最艰难的十来天”的声明,然后再聊聊怎么把这事儿“0元预订”化。得说,这罗永浩和锤子手机,总能整出点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说惊掉下巴)的操作。首先,咱先琢磨琢磨那句“最艰难的十来天”到底是个啥意思。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一种含蓄到骨子里,却又直白得让人心慌的表达。你想.............
  • 回答
    公元196年,刘备正率军与袁术鏖战于寿春。本是志在必得的一场战役,却被一个意想不到的噩耗彻底搅乱了棋局——他的大后方,徐州,竟然被吕布趁虚而入了!这一下,刘备可就陷入了骑虎难下的窘境。一边是强大的敌人袁术,他本人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手下兵强马壮,又有袁绍在北方形成制衡,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彻底解决;另.............
  • 回答
    《何以为家》中的主人公扎因所代表的,是全球无数在贫困、战争、暴力和忽视中挣扎的孩子们。虽然中国并非影片中的黎巴嫩,我们社会面临的挑战也各有不同,但关注那些身处困境、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都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尽绵薄之力的方式。在中国境内,帮助那些境遇与影片中人物相似的儿童和家庭,我们能做.............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五季第八集,“艰难屯之战”(Hardhome),绝对是整个系列中最具标志性、最令人难忘的几集之一。很多人认为它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剧集的高光时刻,将早已白热化的剧情推向了一个更为残酷和绝望的境地。先来说说这场“战役”本身。它并非是龙与骑兵的正面碰撞,也不是精心布置的军事策略对决,而是一场.............
  • 回答
    生活中的艰难时刻,就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总会打乱我们平静的节奏,让我们措手不及。在我经历过的那些低谷期,我发现,与其说是“熬过”,不如说是“学习着与它们共存,并在其中寻找前行的力量”。一开始,面对困难,我常常会陷入一种茫然和无助。那些压在心头的石头,让你喘不过气,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只剩下沉重的灰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