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年轻人特别是德国年轻人对纳粹是什么态度?

回答
欧洲年轻人,特别是德国年轻人,对纳粹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总的来说,他们的主流态度是坚决反对,警惕和反思,但同时也有一些极端的少数群体持支持态度,而更多的人则对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谨慎的关注。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主流态度:坚决反对、警惕和反思

这是绝大多数德国年轻人和欧洲年轻人的共同立场。这种态度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教育和纪念活动: 德国拥有极其深入和全面的历史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纳粹历史、大屠杀(Holocaust)以及二战的罪行都是必修内容。学校会组织参观集中营纪念馆、博物馆,播放相关纪录片,阅读相关书籍。这些教育旨在让年轻人深刻认识纳粹政权的本质,理解其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人类的痛苦。
集中营纪念馆的现实意义: 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说,实地参观如奥斯维辛比克瑙、达豪、布痕瓦尔德等集中营,是极其震撼的体验。亲眼看到当年的刑具、牢房、万人坑,能够直接感受到纳粹的残暴和非人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感和警惕。
纪念日的重要性: 德国每年都有纪念纳粹受害者的重要日子,如解放奥斯维辛纪念日、纳粹政权受害者纪念日等,这些活动在媒体上广泛传播,并鼓励年轻人参与,强化对历史的记忆。
社会共识和价值观: 战后德国社会建立了强大的民主、人权和法治价值观,这与纳粹的种族主义、极权主义、反犹主义以及对人权的践踏是根本对立的。这种社会共识已经根深蒂固,成为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石。年轻人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自然会认同和拥护这些价值观。
媒体的描绘: 欧洲的媒体、电影、电视剧等主流文化产品对纳粹的描绘通常是负面的,强调其罪恶和邪恶。例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等电影都让年轻人能够从情感上理解和同情大屠杀的受害者,对纳粹产生厌恶。
对极右翼和仇恨言论的零容忍: 德国法律严禁宣扬纳粹思想、否认大屠杀以及使用纳粹标志。一旦有人公然表达支持纳粹的观点,会面临法律制裁和强烈的社会谴责。这种高压态势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纳粹思想的公开传播。
对“集体罪责”的辩论: 虽然代际不同,但德国社会一直在进行关于“我们是否要为祖辈的罪行负责”的讨论。主流观点认为,虽然当代人没有直接责任,但有记忆、反思和防止历史重演的责任。年轻人继承了这种责任感,并将其转化为对民主和人权的坚定捍卫。

二、警惕和反思的维度:

尽管主流是反对,但德国年轻人的态度中也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警惕和反思,他们不仅仅是“不喜欢的”:

防止历史重演的意识: 他们会警惕任何形式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对少数群体的歧视以及对民主制度的侵蚀,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苗头最终可能导向可怕的结局。
对“标签化”的敏感: 在讨论纳粹历史和当今政治时,年轻人通常会比较小心,避免简单地给持不同意见者贴上“纳粹”的标签,而是更倾向于分析具体的观点和行为。
对自身政治立场的审慎: 很多德国年轻人对极端的政治光谱都持谨慎态度,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都会在认真评估其理念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才做出判断。

三、极少数群体的支持:

虽然是极少数,但欧洲,尤其是德国,确实存在着对纳粹思想持有支持或同情态度的年轻人。这些群体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极右翼新纳粹组织: 一些年轻人受到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仇外情绪的影响,被新纳粹组织或极右翼团体吸引。他们可能通过互联网、秘密集会等方式接触到纳粹思想,并对其宣扬的“民族纯洁”、“强权”等概念产生认同。
社会不满和边缘化: 一些年轻人可能因为失业、社会边缘化、教育程度不高、对社会现状不满等原因,寻求一种“激进”的身份认同或解决方案,而纳粹思想提供了一种看似简单粗暴的答案。
信息茧房和错误信息传播: 在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一些年轻人可能沉迷于充斥着错误信息、阴谋论和极端观点的网络社群,被洗脑后对纳粹产生正面认知。
对历史的扭曲解读: 少数人可能通过网络或二手信息对纳粹历史进行选择性或扭曲的解读,例如只关注其所谓的“秩序”、“强大”的一面,而忽略其反人道罪行。
挑战现状的心理: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支持纳粹可能是一种“反叛”或“挑战主流”的方式,即使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或认同纳粹的所有理念,也可能出于一种破坏性的心理。

四、沉默的大多数和回避的态度:

除了坚定反对和极少数支持者,还有很大一部分德国和欧洲的年轻人对纳粹问题持一种相对回避或沉默的态度:

历史的负担感: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纳粹历史的沉重和复杂性让他们感到一种负担,他们更愿意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过去的罪恶”。
“与我无关”的心理: 虽然接受了历史教育,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纳粹时代离他们太过遥远,他们更关注当下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政治冷漠: 部分年轻人可能对政治本身不感兴趣,对纳粹历史的看法也随之变得模糊或漠不关心。

总结来说,德国和欧洲年轻人对纳粹的态度是:

主流: 坚决反对和警惕,这是由于深入的历史教育、强大的社会共识、法律的约束以及媒体的引导共同塑造的。他们视纳粹为历史上的邪恶势力,并从中吸取教训,以维护当下的民主和人权价值观。
少数: 极右翼新纳粹思想的支持者,这部分人往往受到社会不满、边缘化、网络洗脑或极端意识形态的影响。
沉默/回避: 对历史感到负担或与自身关联不强,或者出于政治冷漠而对纳粹问题持保留态度。

理解这一点需要认识到,欧洲各国在反纳粹立场上的力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但整体而言,德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和社会共识是欧洲最强的。德国年轻人的态度是历史、教育、社会和个体经历共同作用的复杂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答案称新纳粹人数很少,不足为虑。

我就举个栗子,说明下人数真说明不了问题。

看看我党历年的党员人数,就知道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1921年才几十人,1928年的时候党员也就4万,在一个4亿多人口的国家里不足万分之一。

德国就算只有几万新纳粹,也比1930左右的我党强多了。

抗战时期从4万到了120万,这个。。发展。。。有点。。。快。。。

建国时也就400多万,相当于全国人口1%左右。

一个政党想搞大事真的需要很多人吗? 我不是想证明新纳粹党一定能成事,而是说明不要因为他们人少就觉得他们一定不能成事,还是要谨慎对待。历史的进程怎么走真很难说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