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邓布利多是坏人,伏地魔是好人,二者情境对调,故事将会变成什么样?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脑洞!如果把邓布利多和伏地魔的立场彻底翻转,那《哈利·波特》的故事将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黑暗与光明的纠葛。

故事的开端:一个虚假的预言,一个被误解的救世主

故事的开端,或许依旧是那个预言。“能打败黑魔王的人,将在七月时出生。” 但这一次,预言的指向不再是哈利·波特,而是另一个名叫“汤姆·里德尔”的孩子。

而这个汤姆·里德尔,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魔法天赋,但他的童年却充满了被压抑、被歧视。他出生在麻瓜世界,但血脉中流淌着纯正的巫师血液。他在孤儿院里被冷眼相待,被视为异类,甚至因为一次意外的魔法失控而吓坏了其他孩子。他的内心积攒着对麻瓜世界的怨恨,以及对强大力量的渴望,他相信只有掌握绝对的力量,才能摆脱被欺凌的命运。

邓布利多的“伪善”与“统治”

另一边,阿不思·邓布利多,一位享誉巫师界的伟大巫师,却并非如我们所见的那般仁慈。他或许从年轻时起,就怀揣着一种“秩序高于一切”的理念。他认为,巫师的力量是天生的,是高于麻瓜的。他深信,为了维护巫师世界的纯粹和优越,必须对麻瓜采取强硬的手段,甚至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

他精心经营着自己的声誉,用高超的魔法和智慧,在魔法部和霍格沃茨赢得了绝对的信任和崇高的地位。他建立了一个看似光明正大的魔法统治体系,但这个体系的背后,是对异见者无情的压制,是对麻瓜世界的暗中渗透和控制。他甚至可能在某些关键时刻,为了“大局”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伏地魔的“救赎”与“解放”

当汤姆·里德尔逐渐成长,他对邓布利多所代表的“秩序”和“统治”产生了怀疑。他看到了邓布利多在幕后操纵一切,看到了他对那些不符合他理念的巫师和麻瓜的冷酷。他开始质疑,这种所谓的“秩序”,是否真的带来了公平和正义?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许是他在寻找家族血脉的真相时),他接触到了古老的黑魔法知识,他发现这些知识能够赋予他强大的力量,让他能够挑战邓布利多建立的“伪善”的统治。他不再将力量视为单纯的掠夺,而是将其看作是摆脱束缚、解放被压迫者的工具。

他开始聚集那些同样不满现状的巫师,以及那些被邓布利多体制排斥的群体。他不再以“黑魔王”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一个“解放者”的身份,呼吁巫师世界的真正自由,反对邓布利多虚伪的“和平”。他所信奉的“纯血”理念,或许也变成了对那些被压迫的、有巫师血统却遭受不公待遇的群体的呼唤。

哈利·波特的角色转变

哈利·波特,在这个扭转的故事里,可能不再是那个被命运选中的救世主。他或许仍然是詹姆和莉莉的儿子,但他的父母可能不是因为对抗伏地魔而死,而是因为挑战了邓布利多的统治而被“清理”了。

哈利从小就被邓布利多“保护”着,他被灌输了邓布利多所宣扬的“正义”和“秩序”。他可能被安排在霍格沃茨,被教导成为一名“模范”巫师,但他内心的困惑和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却越来越强烈。

当他得知自己父母的真实死因,当他看到邓布利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种种手段,他会陷入巨大的迷茫。他可能在某个时刻,遇到了这个“被误解”的汤姆·里德尔,看到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另一面。

故事的冲突与高潮

故事的冲突将会变得无比复杂。

霍格沃茨的对峙: 霍格沃茨不再是光明与黑暗的战场,而可能成为两个极端理念的角力场。邓布利多利用学校作为他思想的传播基地,而汤姆·里德尔则可能尝试从外部打破这层“笼子”,甚至在霍格沃茨内部发展支持者。
“食死徒”的身份转变: 那些曾经被称为“食死徒”的人,在这个故事里,或许是那些看清邓布利多真面目、选择反抗的忠诚者。他们可能被称为“自由战士”或者“反抗者”。而邓布利多的支持者,则会被视为压迫者和统治者。
魔法部的腐败与权力斗争: 魔法部可能会被描绘成一个被邓布利多牢牢控制的机构,他对麻瓜的歧视政策和对巫师的等级制度,都将被公开揭露。
“救世主”的抉择: 哈利·波特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继续跟随邓布利多,还是去探寻真相,甚至加入汤姆·里德尔的阵营?他可能会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救赎”理念之间摇摆。

结局的猜想

结局可能会非常黑暗,或者充满悲剧色彩:

哈利的反叛: 哈利最终看穿了邓布利多的伪善,为了复仇和真相,他可能会选择与汤姆·里德尔合作,共同推翻邓布利多的统治。这可能是一场血腥的内战,牺牲巨大。
汤姆的胜利与新的压迫: 汤姆·里德尔可能成功推翻了邓布利多的统治,但他的“解放”也可能伴随着新的、更加残酷的压迫。他可能会成为比邓布利多更可怕的独裁者,认为只有绝对的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秩序。
灰色的结局: 也许没有绝对的赢家。邓布利多和汤姆·里德尔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巫师世界的混乱和衰败,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让后人去收拾。

情感与道德的颠覆

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会完全颠覆。

邓布利多不再是慈祥的长者,而是一个冷酷的操纵者,他的智慧和力量被用来维护个人利益和权力。
伏地魔不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一个被误解的革命者,他的极端手段背后,或许隐藏着对公平和自由的渴望。
哈利的成长之路,将是从一个被蒙蔽的孩子,变成一个在道德困境中挣扎、最终做出艰难选择的年轻人。

这样的故事,将会是对善与恶、秩序与自由、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探讨。它会迫使读者去思考,在复杂的世界里,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以及“统治”和“解放”之间,界限有多么模糊。它会是一个更加黑暗、更加引人深思的《哈利·波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少年时期的汤姆因为觉醒魔力而被其他孩子疏离,院长劝他合群一些,汤姆笑言:大丈夫处世,当安天下,安适一孤儿院?

然而,汤姆毕竟只是一个孩子,虽然志存高远,但是仍然喜欢欺负其他孩子。直到某个炎热的夏天,来自霍格沃兹的邓布利多用燃烧的衣柜逼迫汤姆承认错误。邓布利多走后,汤姆呆呆地看着柜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汤姆自己把自己之前的错误归咎于没有去学校读书,不明事理。这也让他对于霍格沃兹有着无限的期待,期待着霍格沃兹能够填满他空虚的大脑。尽管他心中不起眼的角落存在着一丝疑虑:如果霍格沃兹如此的伟大,那么那个叫邓布利多的为什么不明白以德服人的道理呢?

神奇的魔法世界简直让汤姆看花了眼,入学开学宴上的他看到欢呼中的变形学教授:大丈夫当如是也。未来成为霍格沃兹的一名教授?汤姆觉得很不错。

汤姆在霍格沃兹如饥似渴的学习,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英俊而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始有了一丝的疑虑:魔法世界的发展似乎停滞了,周围的一切都是中世纪就已经诞生的东西。然而,没人能够解答汤姆的疑虑,汤姆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汤姆决定成立一个帮派,他不把追随者们视为朋友,而只希望追随者们能够成为那台推动魔法世界进步的特快列车上的工具。然而,这正是汤姆幼稚的一面。汤姆在成立食死徒组织后曾经检讨过:缺乏坚定的纲领,帮派的成员沉溺于一时的权力和荣誉,迷信外来武力,而忽略了对于自身军事实力的提高。

这种自身实力的不足让毕业后的他申请成为教授被拒绝,听着他的学弟学妹们讨论邓布利多如日中天,他愤怒了: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

可是,再伟大的梦想有时候也会屈从于现实,汤姆需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因为厌恶腐朽的魔法部,汤姆选择加入博金博克古董店: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不会安于现状。汤姆某日整理传闻中来自格林德沃的小玩意儿时感慨: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格林德沃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于是,汤姆选择再次销声匿迹,云游交友。正是这段时间,汤姆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领袖。

十年后,汤姆再次向邓布利多申请成为教授,再次被拒绝。这一次的汤姆没有再愤怒,只是离开城堡时,汤姆最后一次回头看了眼主塔八楼的校长室:彼可取而代也。凌冽的风吹散了这句话。

随后汤姆建立食死徒组织,他承诺:苟富贵勿相忘。这句承诺让食死徒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家庭。他们覆盖了几乎整个魔法界——除了霍格沃兹。很多人猜测汤姆害怕霍格沃兹,可只有汤姆最亲近的人才知道:霍格沃兹是汤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已经让霍格沃兹染了一次鲜血,不能再染一次了……

然后就是那个预言,那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格兰芬多和那次杀戮咒。当贝拉一脸不屑的告诉汤姆那个懦弱的虫尾巴惴惴不安的等待他,汤姆甚至外衣都没有穿上,光着脚就去跑出去迎接:彼得来了,大事成已。可是,这或许就是天命,汤姆算到了一切,却漏了那条古老的咒语。

这十年,无事。汤姆也有点心冷了,他已经没有了身体,或许只能苟活一生了。只是,那封熟悉的信再次点燃了汤姆的心:黑魔法防御术的教授——这个汤姆追求一生的位置就在前面,只需要汤姆做上一点点坏事。汤姆稍作犹豫便引诱了那个叫奇洛的年轻人,是的,汤姆已经是合格的斯莱德林了。

回到霍格沃兹的日子是快乐的,尽管偶尔会被雪球糊上一脸,但是汤姆仍然珍视这一切。但这或许就是命运吧,汤姆当年为了泄愤而设置的诅咒现在成为了汤姆留在霍格沃兹最大的催命符。为了对抗这个诅咒,汤姆饮用了独角兽血液,去抢夺魔法石。他当然知道邓布利多的双眼注视着自己,他只是希望邓布利多能够看到他的努力,让他能够留在霍格沃兹。

然而镜片后的眼睛对汤姆的内心视而不见,汤姆陪着邓布利多演了一年戏后满心期待的走进了地下室(汤姆甚至没有毁掉那个为大难不死的男孩准备的游戏),然而,邓布利多留给汤姆一个空镜子。汤姆愤怒、委屈,他克制着自己不要杀人,冲出了霍格沃兹。这一刻,汤姆的心终于不再柔软,他变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人——一个铁石心肠,虚伪到令人作呕的人。

这个魔法世界和他离开时候没有区别,汤姆如是想:自己之后仍然没有人站出来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历史终究还是需要自己这个六十多岁的老骨头去推动。于是,当彼得再次找到自己时,汤姆决定重新召唤食死徒。他原谅了那些曾经的叛徒,与他曾经看不起的魔法生物们结盟,是的,这次他明白自己的敌人到底是谁了。于是1997年的夏天,汤姆决定发动这一切:岁在丁丑,天下大吉。

但是,汤姆最后还是输了,输在了自己曾经原谅的人身上。贝拉当年说的话是对的,汤姆还是太容易相信那些墙头草了。在意识的最后时刻,汤姆莫名的想起去年那个头发乱糟糟的格兰芬多在神秘事务司的低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