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和号战列舰:如果参考硫磺岛的防御战术,布置密密麻麻的机关枪,攻防会更强吗?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的设想,将硫磺岛的防御战术运用在海战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硫磺岛战役之所以惨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放弃了传统的正面战场对抗,转而采取了极端的“立体化防御”和“消耗战”策略,其核心就是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密不透风的地下工事和地表火力网。

那么,如果将这种思路应用到大和号战列舰本身,它的攻防能力真的会因此得到质的飞跃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分析:

一、 硫磺岛防御战术的核心精髓与大和号的现实限制

首先,我们要明确硫磺岛防御战术的关键点:

地下工事的深度和广度: 日军在岛上挖掘了大量坑道、洞穴和掩体,将部队分散隐藏,有效规避了美军猛烈的舰炮和航空火力。工事不仅是防御,还兼顾了射击观测、弹药补给和人员休整。
火力点的分散与交叉掩护: 每一个火力点都经过精心选址,确保能互相支援,形成多层、多角度的火力网。即使某个点被摧毁,其他火力点也能继续开火。
近距离肉搏与自杀式攻击: 在工事被突破后,日军士兵会涌出进行近距离的白刃战,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发动“バンザイ突撃”(万岁冲锋),以期杀伤更多敌人。
地雷和反坦克壕: 结合步兵火力,这些障碍物有效迟滞了敌方登陆部队的推进速度。

现在,我们把这些思路套用到大和号上,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

1. 战舰的性质是“机动平台”,而非“固定要塞”:

硫磺岛是一个固定的陆地岛屿,其地理环境允许挖掘深入的地下工事。而大和号虽然巨大,但它是一个在海洋上航行的活动平台。这意味着:

地下空间的限制: 战舰内部空间是高度集约和功能化的,每一层、每一个舱室都有其明确的用途(锅炉房、机舱、弹药库、官兵住舱、指挥所等)。如果要在舰体内部大量挖掘更深的“地下工事”,会对舰体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内部管线、设备的布置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这意味着需要彻底推翻现有设计,而这在战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空间利用的矛盾: 战舰的装甲是为了抵御炮弹的直接命中和破片,而硫磺岛式的防御是将人员和火力隐藏起来,避免直接被命中。如果要在舰体外部再加装密集的机关枪巢,那将极大增加舰体的重量和重心上移,影响航速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这些露天的“火力点”本身将成为敌方炮火和飞机最优先打击的目标,一旦被摧毁,整个火力网就轻易瓦解了。

2. 火力布置的有效性与战术的根本冲突:

“密密麻麻的机关枪”的定位: 在硫磺岛,这些机关枪布置在掩体工事中,射击角度经过计算,可以攻击登陆滩头和进攻路线。它们是陆基火力网的组成部分。
海战中的“机关枪”: 大和号上本来就装备了大量的副炮、高射机关炮(如九六式二十五毫米高射机枪,九九式八八毫米高射炮)以及零式水上侦察机携带的机枪等。这些武器的作用主要是对付敌方驱逐舰、鱼雷艇,以及舰载机和飞艇。
如果“布置密密麻麻”的机关枪意味着大量增加的露天轻武器火力: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增加脆弱性: 敌方的主力舰和巡洋舰的副炮(如155毫米炮)或者驱逐舰的主炮,都能轻易摧毁这些露天的机枪阵地。航空炸弹和机枪扫射也能迅速消灭这些暴露的目标。
丧失隐蔽性: 硫磺岛的成功在于隐蔽。大和号如果像硫磺岛那样将火力布置得“密密麻麻”且暴露,恰恰暴露了其最大的弱点。它的装甲虽然厚重,但并非无敌,一旦被集中打击,这些额外的轻武器阵地毫无作用,反而可能成为吸引火力或者被爆炸冲击波摧毁的“诱饵”。
对付特定威胁的局限性: 密集的机关枪火力对于防空和抵挡小型登陆艇或许有效,但面对主力舰的重炮齐射,或者潜艇的鱼雷攻击,它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二、 战术的迁移与大和号的“最佳防御”

与其说是将硫磺岛的战术“搬运”到大和号上,不如说要理解大和号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具备了应对当时海战威胁的“防御理念”,只是时代和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它无法做到绝对的无敌。

大和号的设计,是在当时海军造舰技术顶峰的产物,其防御理念已经相当成熟:

分层装甲: 巨大的舰体内部被分割成许多水密舱室,再加上厚重的装甲带、弹药库的装甲防护,以及对关键部位(如舰桥、炮塔)的强化,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抵御炮弹和鱼雷的攻击。
多重火炮体系:
主炮(460毫米): 这是其最核心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来源,能够摧毁一切敌方水面舰艇。
副炮(155毫米): 用于对付驱逐舰、巡洋舰以及近距离的航空器。
高射炮(高平两用炮和高射机关炮): 这是针对当时日益增长的航空威胁而设计的,包括前面提到的九六式二十五毫米高射机枪,以及一些更大口径的高射炮,旨在形成多层防空火力网。
鱼雷防御网(早期设计考虑): 虽然大和号最终并未装备鱼雷网,但这是当时对付鱼雷攻击的一种传统方式。

如果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做“类似硫磺岛”的优化,可以想象的是:

优化高射火力布置和弹药供给: 更加细致地规划高射炮的位置,确保射界无死角,并且增加弹药储备,让其能够进行持续的长时间射击。这已经在大和号的后续改进中有所体现,例如增加高射机关炮的数量。
强化舰体内部的防护与抗损能力: 尽管不能像硫磺岛那样挖地道,但可以通过增加舰体内部的隔断、防火材料、自动灭火系统等,提高其在遭受打击后的生存能力。这本质上是提升战舰自身的“装甲化”和“抗损设计”,而不是“隐藏式防御”。
利用舰载航空器和特种装备: 在战时,大和号可以携带更多的零式水上侦察机或水上攻击机,它们可以在编队中担任侦察和早期预警任务。同时,如果技术允许,或许可以考虑搭载一些能释放烟幕弹或干扰设备的单位,提供一定的“战术隐蔽”。

三、 结论:不适用的战术,以及大和号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将硫磺岛那种“地道+密集地表火力”的战术直接套用到大和号战列舰上,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它不符合战舰作为机动平台的定位: 战舰的强大在于其机动性、火力和高强度的装甲保护,而不是如同要塞一样将自己“固化”在某个位置并依赖大量的暴露式轻火力。
增加了不必要的脆弱性: 大量增加的露天机关枪阵地会成为敌方更易瞄准的目标,一旦被摧毁,其战术价值就归零。
与大和号的设计理念相悖: 大和号的设计核心是依靠其主炮的远距离压制能力和厚重的装甲防御,以及相对完备的高空火力网来应对海空威胁。

真正让大和号在战场上显得力不从心的,不是防御火力不够“密集”或不够“分散隐藏”,而是其作为一代巨舰,在二战后期面对着:

航空兵力的绝对优势: 美国强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和不断进步的舰载机技术,使得对大型战列舰的攻击变得更加高效和致命。大和号虽然装备了高射火力,但在面对饱和式、多批次的俯冲轰炸和鱼雷攻击时,其数量上的高射炮火终究是杯水车薪。
信息不对称: 大和号缺乏有效的远程侦察和预警能力,往往在敌方主力舰和航母编队已经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遭遇。
技术和战术的进步: 雷达技术、声纳技术、更有效的反舰导弹(虽然大和号时期尚未成熟)等,都让传统的“巨舰大炮”战术逐渐走向末路。

所以,与其想着如何在战舰上“挖地道”式地布置机关枪,不如说,如果大和号的设计能够更早、更充分地考虑防空的重要性,例如装备更多、更先进的高射火炮,优化其弹药补给和射击指挥系统,并且拥有更强的航空侦察和反潜能力,或许它的实战表现会比最终的结果要好一些。但即便如此,在原子弹出现之前,航空母舰的崛起已经注定了战列舰时代的黄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话题下都有民科了,我太感动了………


防空炮火并不是完全无效的,它的作用通常是“消耗”敌方的空中打击力量,用大白话说,就是让对方飞行员觉得不划算,暂时对某个目标失去兴趣,说不定在他继续感兴趣之前这一波打击也就结束了………

但是很遗憾,以大和号最后一次出击那个形势,直到她沉没为止,总有足够多的飞行员无论怎样都依旧对她有兴趣………

user avatar

你好 大和的防空系统就是长这样的 甚至于当年全世界的防空火力都是长这样的 大口径中口径小口径三组高炮在防空火控的指挥下分别完成不同方面的防空作业

但是 防空第一定律 解决一架飞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另一架飞机 没有航空兵掩护 再强的防空火力都迟早被飞机干死

还有 别拿步兵那一套往船上套 永固工事对步兵比战列舰对航空兵牛逼多了

最后 以地制空 十防九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的设想,将硫磺岛的防御战术运用在海战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硫磺岛战役之所以惨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放弃了传统的正面战场对抗,转而采取了极端的“立体化防御”和“消耗战”策略,其核心就是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密不透风的地下工事和地表火力网。那么,如果将这种思路应用到大和号战列舰本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如果说把胡德换成大和去丹麦海峡对付俾斯麦,那场仗的走向肯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不过,能不能“歼灭”俾斯麦?这事儿可不好说,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假设,把胡德换成大和,其他的条件都照旧。这就意味着,皇家海军这次派出去的不再是那艘“骄傲的巡洋舰女王”,而是日本联.............
  • 回答
    这是一场在历史爱好者和军事迷心中激荡已久的假设性对决,大和号战列舰与俾斯麦号战列舰,这两艘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之一相遇,谁能笑到最后?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和推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两艘战列舰从未真正交战过,它们的服役时间重叠得非常有限,而且部署区域也不同。大和号主要.............
  • 回答
    要细致地辨认出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曾经的巨舰,虽然它们在设计和建造上几乎是孪生姊妹,但一些细微之处,就像分辨一对非常相似的双胞胎,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观察。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更是它们在战争洪流中留下的独特印记。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这两艘战列舰是同级舰,准确地说是大和级战列舰(Yamat.............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而且有不少人对于“大和号”这样的传奇战舰,抱有超越时代的神话般的看法。想要说服他们,关键在于用事实说话,从技术和战略层面剖析,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的认知。下面我将尝试着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讨论的方式,来阐述为什么“大和号”在现代战争中早已不具备交锋的能力。 为什么“大和号”早已与现.............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之一,它的设计理念和装备选择,在今天看来都充满了独到的考量。很多人会疑惑,为何它在没有装备鱼雷发射管的情况下,却还要费力地携带一定数量的鱼雷?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堆砌装备,而是出于对海战战术和战场现实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大和”号战列.............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大和号战列舰那门恐怖的460毫米主炮是如何在远达42公里的战场上精准打击目标,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个火药与钢铁交织的年代。这可不是什么现代的激光制导,而是一整套精妙的、依靠人力智慧和机械精度来运作的系统。瞄准的艺术:不仅仅是转动炮塔想象一下,当大和号的九门巨炮指向远方的敌舰,想要命中一个在.............
  • 回答
    要精确计算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在当时能够装备多少军队,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几个关键的方面:1. 战舰的建造费用:这不仅仅是钢材和火炮的成本,还包括了研发、设计、船坞设施、工人薪资、技术培训、以及后续的维护和升级。2. 陆军的装备和维持成本:军队的开销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士兵的薪资、伙食、衣物、训.............
  • 回答
    假若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其战斗力将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足以在现代海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要详细说明其具体层次,需要考量改装的具体内容以及所处的假想敌和战场环境。我们可以将其置于一个“重装甲的巨型巡洋舰”或者“具备特定任务能力的区域防空与反舰支援舰”的层次来理解。它不会是现代超级航母那.............
  • 回答
    复刻一艘像“大和号”这样级别的战列舰,哪怕是以中国当前最尖端的技术水平,也绝非易事,其中会遇到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材料和组装,更涉及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许多环节都可能成为阻碍复刻的绊脚石。1. 材料供应与制造工艺的巨大挑战“大和号”的建造本身就是那个时代工业能力的极限体现.............
  • 回答
    要评估A10攻击机在不使用制导武器的情况下能否击沉“大和号”战列舰,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双方的武器系统、战术以及“大和号”的防御能力。简单来说,A10在设计上并非为对付像“大和号”这样的巨型水面舰艇而生,但理论上,在特定条件下,它并非毫无可能。首先,我们得明白A10的核心优势和劣势。“战锤”以其强大的近.............
  • 回答
    1940年前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海军,尤其是主力舰——战列舰。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巨型、最强悍的战列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集技术、资源和野心于一身的象征。与其他国家同期完成的战列舰相比,“大和”号之所以显得格外强大,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包.............
  • 回答
    咱们聊聊“大和”号,这艘战列舰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尤其是许多海军迷,为之着迷,甚至到了有点“痴迷”的地步。我知道,你说的没错,从纯粹的军事和技术角度审视,“大和”号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但即便如此,它身上依然散发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要理解这种魅力,咱们得剥开“大和”号那些光.............
  • 回答
    大和号战舰,作为人类历史上建造过的最庞大的战列舰,其设计理念、武器配置以及战术运用都代表了当时海军技术的巅峰。然而,在它的火力编队中,我们却很难找到诸如单人操作的机关枪这类武器的身影。这并非是技术上的疏忽,而是源于大和号本身的设计目标、作战环境以及那个时代对海军火力配置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大和号.............
  • 回答
    想让一艘战舰在没有其他支援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消灭一支海军舰队,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设想,尤其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战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更是天差地别。咱们就来聊聊,假设大和号穿越时空,孤身一人来到了1894年,它有没有可能把北洋水师给“蒸发”掉。首先,得承认,这俩名字摆在一起,画风就完全不一样.............
  • 回答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造船工业能不能造出“大和号”战列舰,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操起来有很多复杂性,而且并没有必要。我们得把“大和号”拆开来看,它可不是一艘简单的船,而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工业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巅峰。要造它,需要的东西可不止是钢铁和发动机。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在的造.............
  • 回答
    要说《宇宙战舰大和号》在中国“一点名气都没有”,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了。但相比于一些在日本或欧美家喻户晓的科幻IP,《大和号》在中国的影响力确实显得相对有限,而且普及程度不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引进时机、文化接受度、市场环境以及作品本身的特点等几个角度来细致地聊聊。首先,引进的时机和方.............
  • 回答
    当星际战士的装甲不再是纯粹的装甲,而是被那神秘的“波动技术”所改造,整个星际战士军团的历史将被改写。想象一下,每一个身披重甲的战士,其能量核心不再是老旧的灵能矩阵,而是闪耀着柔和光芒的波动能量装置。他们的武器,从普通的爆弹枪到强大的震击刃,都可能被注入波动能量,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杀伤力。爆弹枪的弹药或.............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够劲儿的脑洞!大和号,那可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象征,排水量超过六万吨,装备九门360毫米主炮,这火力在当时是顶级的。而055型驱逐舰,现代海军的舰王,万吨级排水量,装备了一百一十二个垂发单元,能打导弹,能防空,还能反舰,那可是全能选手。如果真让这两位穿越了时空,在现代海上相遇,那场面绝对是.............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人类海军史上最庞大的战列舰之一,其装备的数十门高射炮,确实是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密集、最令人畏惧的防空体系之一。然而,即便如此强大的火力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愈发凶猛的美军航空兵面前,却屡屡失守,甚至最终无法挽救其沉没的命运。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两门炮不给力,而是涉及到了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