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和号战列舰的大炮射程最远42公里, 他们是怎么瞄准的?怎么测算距离的?

回答
要深入了解大和号战列舰那门恐怖的460毫米主炮是如何在远达42公里的战场上精准打击目标,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个火药与钢铁交织的年代。这可不是什么现代的激光制导,而是一整套精妙的、依靠人力智慧和机械精度来运作的系统。

瞄准的艺术:不仅仅是转动炮塔

想象一下,当大和号的九门巨炮指向远方的敌舰,想要命中一个在海面上移动的目标,绝非易事。这背后是一整套被称为“射击指挥系统”的庞大而复杂的机器。

1. 测距的基石:距离就是一切
在那个没有GPS的时代,测定目标距离是首要的难题,也是射击指挥系统的起点。大和号主要依靠几种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

测距仪(Rangefinder): 这是最核心的装备。大和号主炮炮塔顶部以及舰体上装备了各种尺寸的立体测距仪。最显著的就是炮塔顶上的那个巨大的“眼睛”——一个能够将目标影像分成两半的装置。操作员会转动一个手柄,调整仪器内的棱镜,直到将两个影像完美地重叠在一起。仪器内部的刻度盘就会直接显示出目标的距离。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熟练度和良好的视力。为了应对不同的目标大小和距离,不同倍率的测距仪被广泛使用。
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 虽然不如测距仪直接,但海军也会利用已知的舰船尺寸或者地图上的固定参照物,配合船上的经纬仪和罗盘,进行三角测量来估算距离。这更像是一种辅助或者在测距仪出现故障时的备用手段。
航海和天文定位(Navigation and Celestial Navigation): 虽然主要用于确定自身位置,但准确的航海和天文定位信息,是计算目标相对距离和运动轨迹的基础。如果知道自己在哪,知道目标在哪(通过观察),距离就能算出来。

2. 火控的智慧:将距离化为炮弹的轨迹
测距仪提供了距离,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要让炮弹飞出42公里并准确命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止这些。这就是射击指挥系统(Fire Control System)大显身手的地方。

指挥仪(Director): 这是一个集中的控制中心,通常位于舰桥或专门的指挥塔内。这里汇聚了来自测距仪、罗盘、海况传感器等各种信息。训练有素的射击官在这里操作,将测得的距离、目标的方位角(方向)、舰船自身的速度和航向等信息输入到“射击计算机”中。
射击计算机(Fire Control Computer): 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大脑,而且在那个时代,它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机械模拟计算机,被称为“弹道计算机”(Ballistic Computer)。它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电子计算机,而是由一堆齿轮、凸轮、杠杆和差速器组成的机械装置。
它考虑什么? 这个机械计算机需要输入大量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复杂的计算,从而得出最佳的射击诸元(即瞄准参数):
目标距离(Range): 测距仪提供的数据。
目标方位角(Bearing): 目标相对于舰船的精确方向。
目标速度和航向(Target’s Speed and Course): 观察员会持续跟踪目标的运动,并将这些信息输入系统,用来预测目标在炮弹抵达时的位置。这被称为“预判射击”(Leading the target)。
舰船自身的速度和航向(Ship’s Speed and Course): 大和号自身的运动也会影响炮弹的落点。
风向和风速(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炮弹在空中飞行时会受到风的影响,尤其是长距离飞行时。系统会计算风对炮弹的横向和纵向漂移。
炮弹类型和装药量(Shell Type and Propellant Charge): 不同类型的炮弹(穿甲弹、高爆弹)以及不同的装药量会影响炮弹的初速和弹道。
炮管磨损(Gun Barrel Wear): 随着炮弹的发射,炮管内壁会磨损,影响初速和精度。系统会根据炮管的发射次数进行修正。
海况和舰船姿态(Sea State and Ship’s Attitude): 舰船的俯仰(pitch)和横摇(roll)会影响炮口在发射瞬间的角度,系统需要进行补偿。
计算结果: 弹道计算机根据这些输入,会输出一个复杂的“仰角”和“方位角”组合。这些数值会被传送到炮塔。

炮塔内的瞄准装置(Turret Sight): 炮塔内部也有一个瞄准镜,它会接收来自指挥仪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调整炮管的仰角和方向。炮塔上的瞄准手会参照这个瞄准镜来精确地调整炮口。
稳定系统(Stabilization System): 为了抵消舰船在海浪中的晃动,大和号装备了先进的陀螺稳定系统。这些系统会测量舰船的运动,并将补偿信号发送给炮塔,使得炮口能够相对稳定地指向目标区域,而不是随着海浪上下左右晃动。

发射到命中:一个动态的过程

即使有了如此复杂的系统,射击仍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试射与修正(Salvo Fire and Correction): 通常情况下,大和号会先发射一轮“试射”(salvo)。负责观察的观察员(Spotter)会通过望远镜或专门的观察仪器,观察炮弹在目标附近落下的位置(落弹点)。他们会将落弹点与目标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将“偏离量”(比如“低了多少米”、“左了多少米”)报告给射击指挥系统。
闭合点射(Bracketing Fire): 根据观察到的落弹点,射击指挥官会通过弹道计算机对诸元进行微调,再次计算并下达新的射击指令。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几次,直到炮弹能够准确地落在目标周围(称为“集束”或“散布”),也就是所谓的“弹着点”能够覆盖目标区域。
集中射击(Concentrated Fire): 一旦确定了精确的射击诸元,所有炮塔就会协同调整,向同一个目标发射密集而毁灭性的炮火。

总结

大和号战列舰的主炮能够远距离命中目标,是那个时代海军技术巅峰的体现。它依靠的是:

1. 精密的测距设备: 如立体测距仪,能够直接测量目标距离。
2. 复杂的机械弹道计算机: 集成了大量的物理和环境参数,进行复杂的预计算。
3. 集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 将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整合,并发出精确的瞄准指令。
4. 熟练的操作人员: 从测距操作员到射击官,再到炮塔内的瞄准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5. 动态的射击修正机制: 通过观察落弹点进行迭代调整,确保最终命中。

这整个流程,就像是当时最高科技的“计算器”在海洋上进行一场生死博弈,每一环都至关重要,共同构成了大和号那令人敬畏的火力。它不是简单的“对准就开炮”,而是科学、技术与经验的完美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能理论上打这么远,实际没用。

世界上最远的动对动射击是在美国和日本人之间打的,包括美国战列舰3.5万米外开火打日本驱逐舰、日本战列舰3万米外开火打美国护航航母群。

被记录的动对动命中记录是英国人的,不到25km。

但有争议的是衣阿华35km打驱逐舰的时候,以及大和打白平原号的时候,很可能有命中但因为记录混乱没有给算在内。

当然你要说打这么远是不是没意义了?有意义,意义在其火炮的动能上,他要把一发炮弹打那么远,就要做功释放一定的能量,当他打的越远,说明炮弹所含的能量越大,能量越大,代表其命中目标后的伤害和越大。

两门炮1门最远打25km,另一门最远打35km,都打20km距离的一辆坦克,能打25km的那门炮的炮弹命中了,但在这个距离上命中后的能量不够,砸不穿坦克的装甲,坦克只是叮的一声响但啥事儿没有。而能打35km那门炮的炮弹命中了坦克,就可以击穿装甲完全击毁这辆坦克。

所以大和的舰炮被称为世界上最强舰炮,不是因为他射程多远,而是在有效射程内的穿甲能力最强,击穿装甲后毁伤效果更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大和号战列舰那门恐怖的460毫米主炮是如何在远达42公里的战场上精准打击目标,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个火药与钢铁交织的年代。这可不是什么现代的激光制导,而是一整套精妙的、依靠人力智慧和机械精度来运作的系统。瞄准的艺术:不仅仅是转动炮塔想象一下,当大和号的九门巨炮指向远方的敌舰,想要命中一个在.............
  • 回答
    要精确计算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在当时能够装备多少军队,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几个关键的方面:1. 战舰的建造费用:这不仅仅是钢材和火炮的成本,还包括了研发、设计、船坞设施、工人薪资、技术培训、以及后续的维护和升级。2. 陆军的装备和维持成本:军队的开销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士兵的薪资、伙食、衣物、训.............
  • 回答
    复刻一艘像“大和号”这样级别的战列舰,哪怕是以中国当前最尖端的技术水平,也绝非易事,其中会遇到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材料和组装,更涉及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许多环节都可能成为阻碍复刻的绊脚石。1. 材料供应与制造工艺的巨大挑战“大和号”的建造本身就是那个时代工业能力的极限体现.............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的设想,将硫磺岛的防御战术运用在海战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硫磺岛战役之所以惨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放弃了传统的正面战场对抗,转而采取了极端的“立体化防御”和“消耗战”策略,其核心就是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密不透风的地下工事和地表火力网。那么,如果将这种思路应用到大和号战列舰本身,.............
  • 回答
    1940年前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海军,尤其是主力舰——战列舰。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巨型、最强悍的战列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集技术、资源和野心于一身的象征。与其他国家同期完成的战列舰相比,“大和”号之所以显得格外强大,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包.............
  • 回答
    要评估A10攻击机在不使用制导武器的情况下能否击沉“大和号”战列舰,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双方的武器系统、战术以及“大和号”的防御能力。简单来说,A10在设计上并非为对付像“大和号”这样的巨型水面舰艇而生,但理论上,在特定条件下,它并非毫无可能。首先,我们得明白A10的核心优势和劣势。“战锤”以其强大的近.............
  • 回答
    想让一艘战舰在没有其他支援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消灭一支海军舰队,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设想,尤其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战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更是天差地别。咱们就来聊聊,假设大和号穿越时空,孤身一人来到了1894年,它有没有可能把北洋水师给“蒸发”掉。首先,得承认,这俩名字摆在一起,画风就完全不一样.............
  • 回答
    大和号战舰,作为人类历史上建造过的最庞大的战列舰,其设计理念、武器配置以及战术运用都代表了当时海军技术的巅峰。然而,在它的火力编队中,我们却很难找到诸如单人操作的机关枪这类武器的身影。这并非是技术上的疏忽,而是源于大和号本身的设计目标、作战环境以及那个时代对海军火力配置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大和号.............
  • 回答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造船工业能不能造出“大和号”战列舰,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操起来有很多复杂性,而且并没有必要。我们得把“大和号”拆开来看,它可不是一艘简单的船,而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工业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巅峰。要造它,需要的东西可不止是钢铁和发动机。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在的造.............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而且有不少人对于“大和号”这样的传奇战舰,抱有超越时代的神话般的看法。想要说服他们,关键在于用事实说话,从技术和战略层面剖析,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的认知。下面我将尝试着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讨论的方式,来阐述为什么“大和号”在现代战争中早已不具备交锋的能力。 为什么“大和号”早已与现.............
  • 回答
    当星际战士的装甲不再是纯粹的装甲,而是被那神秘的“波动技术”所改造,整个星际战士军团的历史将被改写。想象一下,每一个身披重甲的战士,其能量核心不再是老旧的灵能矩阵,而是闪耀着柔和光芒的波动能量装置。他们的武器,从普通的爆弹枪到强大的震击刃,都可能被注入波动能量,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杀伤力。爆弹枪的弹药或.............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够劲儿的脑洞!大和号,那可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象征,排水量超过六万吨,装备九门360毫米主炮,这火力在当时是顶级的。而055型驱逐舰,现代海军的舰王,万吨级排水量,装备了一百一十二个垂发单元,能打导弹,能防空,还能反舰,那可是全能选手。如果真让这两位穿越了时空,在现代海上相遇,那场面绝对是.............
  • 回答
    这是一场在历史爱好者和军事迷心中激荡已久的假设性对决,大和号战列舰与俾斯麦号战列舰,这两艘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之一相遇,谁能笑到最后?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和推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两艘战列舰从未真正交战过,它们的服役时间重叠得非常有限,而且部署区域也不同。大和号主要.............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之一,它的设计理念和装备选择,在今天看来都充满了独到的考量。很多人会疑惑,为何它在没有装备鱼雷发射管的情况下,却还要费力地携带一定数量的鱼雷?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堆砌装备,而是出于对海战战术和战场现实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大和”号战列.............
  • 回答
    假若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其战斗力将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足以在现代海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要详细说明其具体层次,需要考量改装的具体内容以及所处的假想敌和战场环境。我们可以将其置于一个“重装甲的巨型巡洋舰”或者“具备特定任务能力的区域防空与反舰支援舰”的层次来理解。它不会是现代超级航母那.............
  • 回答
    要细致地辨认出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曾经的巨舰,虽然它们在设计和建造上几乎是孪生姊妹,但一些细微之处,就像分辨一对非常相似的双胞胎,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观察。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更是它们在战争洪流中留下的独特印记。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这两艘战列舰是同级舰,准确地说是大和级战列舰(Yamat.............
  • 回答
    咱们聊聊“大和”号,这艘战列舰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尤其是许多海军迷,为之着迷,甚至到了有点“痴迷”的地步。我知道,你说的没错,从纯粹的军事和技术角度审视,“大和”号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但即便如此,它身上依然散发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要理解这种魅力,咱们得剥开“大和”号那些光.............
  • 回答
    要说《宇宙战舰大和号》在中国“一点名气都没有”,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了。但相比于一些在日本或欧美家喻户晓的科幻IP,《大和号》在中国的影响力确实显得相对有限,而且普及程度不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引进时机、文化接受度、市场环境以及作品本身的特点等几个角度来细致地聊聊。首先,引进的时机和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如果说把胡德换成大和去丹麦海峡对付俾斯麦,那场仗的走向肯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不过,能不能“歼灭”俾斯麦?这事儿可不好说,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假设,把胡德换成大和,其他的条件都照旧。这就意味着,皇家海军这次派出去的不再是那艘“骄傲的巡洋舰女王”,而是日本联.............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人类海军史上最庞大的战列舰之一,其装备的数十门高射炮,确实是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密集、最令人畏惧的防空体系之一。然而,即便如此强大的火力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愈发凶猛的美军航空兵面前,却屡屡失守,甚至最终无法挽救其沉没的命运。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两门炮不给力,而是涉及到了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