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最后一战未能有效防空,实际上投射出二战日本军工的特点:日本战前受自身经济体量和科技水平限制,只在少数几个军工科技领域选择性的投入海量资源,对于战前的短板,战时也无法弥补,进而导致严重的问题。
大和号防空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大和号没有独立的防空战情指挥体系。同知名海战游戏如战舰世界,战争雷霆不同,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舰长,把大和号按照航线规划进行驾驶,就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比如说需要观察海况,了解锅炉运作水平,了解舰队通信,观察汇总侦察情报并做判断。在作战时就更麻烦了,还需要及时了解自身火炮炮击效能,了解自身舰体受损具体情况,损管是否得当等。而在这么多繁冗的工作的交汇时,舰长还需要兼职指挥对空作战,可谓是烦不胜烦。因此,大和上的防空炮的对空统一作战指挥在很多时候几乎就是没有的,因为那时候舰长还得了解船只倾斜情况,航行角度,锅炉受损情况,人员损失,根本就没有在随时指挥防空炮统一对空射击,导致大和号虽然高射炮很多,但并没有太多时间统一组织对空射击,而是各自为战。
大和号的防空系统本身水平不佳也是重要原因。大和号的远距离防空武器是127mm高射炮,这种高射炮采用人力装填,号称6s一轮,实际上伴随着炮手损失,炮手疲劳的问题,装填速度大概在10s左右。而且这种火炮的回转速度缓慢,实际上并不能即使组织破片弹幕射击。而美军同款产品为3s机械化装填,回旋180度需要3s,效能上远好于大和的127火炮。而大和号根本没有射程3-4km的中圈则是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大和面对最具有杀伤力的鱼雷机,127mm破片弹幕密度不足,而25mm高射炮打到的距离,鱼雷机已经投弹完毕飞离战舰了。最后,25mm高射炮的问题同样严重。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所说的,25mm火炮是弹夹装填,影响持续射速,相比起它最要命的缺点,倒是次要的了。大和上的25mm火炮最主要的缺点首先是没有任何防盾,这导致美军战斗机使用老干妈扫射甲板即可非常快速的杀死日军炮手,即使高射炮本身没有损坏,炮手也会在2-3轮扫射以后损失过半。而有防盾的25高射炮则更加无语,实际上大和号上有防盾的25炮,看上去像炮塔式的高射炮,实际上那个铁皮罩是固定死的,相当于那些25炮只能对指定方向射击,调整上下俯仰角,不能旋转,实战过程中非常鸡肋。而且事实证明,对于厚度不足20mm的金属炮塔而言,使用防盾或者半开放的炮塔是最好的,全自动无人电动炮塔除外,因为这种炮塔一旦被机炮打穿,破片会打在炮塔后部金属壁上,反弹在炮塔内,造成二次杀伤。因此,二战德国的105mm高射炮,美国40mm高射炮,苏联战后初期的100mm/130mm高射炮,后期4连装45mm高射炮均采用半开放设计,而日军却在25炮塔上采用全封闭的原型薄金属壁,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除此之外,日军标配的25mm炮必须准备的单人测距仪,由于日本战时无法继续进口或者制作精密光学透镜,到了45年,这个单人测距仪因为大量损耗(早期ijn巡洋舰,驱逐舰上都有装备,船沉了这些一般都会随之沉没),导致大和号上的25mm炮的测距仪居然已经不能满足1炮一测距仪了,因此其瞄准方式变成了目视瞄准,这导致实际上那些数目庞大的25mm炮根本就满足不了2500米开火的要求,因为人眼根本不能保证准确打中2500m外的飞机,这些火炮必须等到1000m左右才能精确射击,而那个距离已经在美军标配老干妈射程内了。
总的来说,大和的防空系统设计的问题不是个别子系统的问题,它的整个AA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是,防空炮炮口的转移速度比不上飞机,更远低于鼠标转视角。
瞄提前量什么都是假的,你炮口挪到提前量位置,飞机早不知道遛哪去了。
所以就瞎猫撞死耗子呗,总有敌人的飞机会找到我的炮弹的。
因为那防空炮实在是太拉胯了
96式防空炮,别称96屑炮
这玩意能在几秒之内打完一个弹夹,然后开始瑞漏订,但是一个弹夹根本没多少炮弹,就15发,根本拉不出有威慑力的弹幕。本身,三联装炮就是为了提高弹幕密度,但是为了弥补弹夹小的问题,本子想了一个对于联装武器匪夷所思的打法。
轮射,3门炮,只有一门开火,一门预备,一门装填,愣是用三联装的空间打出单装的效果
而且这玩意的弹匣卡笋设计的还有点问题,发射的时候得找个人摁着,要不然可能被震下来
你说一个航空战术的先驱,怎么防空就这么拉胯呢
对了,还有三式弹,那玩意就是纯扯淡,大和主炮1.8发每分钟的射速,算你两轮好吧,一分钟打出18团直径20m的破片群,根本不够用。
所以说有些问题不能光看数量。
质量屑到一定程度之后,数量就没啥意义了
因为那炮太烂了
主力是96式25MM高射机关炮
你以为这是一门三联炮,其实它是门单炮,因为3根炮管不能同时射击。
你以为这是一门机关炮,其实它射速慢得一逼,使用气冷型导气式,理论射速每分钟可以200-260发,然而实际射速仅在每分钟100发左右,而且在战时的实际射速更低,大概在每分钟60发左右,因为弹夹只有15发,人力换弹夹很费时间!坑中坑的是,它的弹夹需要人力按压才能发射,这是什么神设计?
由于各种神设计叠加,一个三联装的炮位,需要1名指挥观察员,2个射击手,3个按弹夹的,2-3个运输员,这就快10个人了,额滴神,其拥挤的程度可想而知,还没有防盾(小兵马鹿命不值钱),一旦被敌机扫射就是一波血肉横飞,然后伤亡几个人就会影响射击了。等于这个炮位基本只能承受一次打击就完球了。
至于威力么,按照日本海军参谋本部的统计,在1000米高度和2000米远的距离上,平均需要1500发25毫米炮弹才能击落一架美海军的舰载战斗机,按照它咳嗽一样的射速,要多少时间才能打落?再远一点基本和瞎打没啥区别,日本是没有VT引信防空炮弹的,这种技术能力对付后期的美军机,无论是鱼雷攻击还是俯冲轰炸,基本等于聊胜于无,大和号最后一战,一架美机都没有击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