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问问各位家长,你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活在虚幻不自知的生活还是艰难乏味的现实生活?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每个当父母的都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琢磨琢磨,也问到我心坎里去了。说实话,我刚看到这问题的时候,脑子里就跟过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关于我孩子,关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都有。

虚幻不自知的生活,听起来好像是天堂。

我想象一下,如果我孩子活在虚幻不自知的生活里,那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是无敌的小超人,是万众瞩目的明星,是掌握了所有秘密的天才。 他不会遇到挫折,不会被批评,不会感到失落。 他的世界里,永远都是阳光灿烂,鲜花盛开,每个人都对他赞美有加。 比如,他拿起一根树枝,就能相信自己手里握着的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然后挥舞着,觉得自己在拯救世界。 再比如,在学校里,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他也仍然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只是老师不理解他。

这样的生活,听着好像很美,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作为父母,谁不想看着自己的孩子永远快乐呢? 看着他那样自信满满,意气风发的样子,我肯定也会觉得欣慰。 甚至,有时候看到他因为一点小事就沮丧不已,我就忍不住想,要是他能永远活在那种“我觉得自己很棒”的状态里,那该多好啊。 毕竟,谁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经历生活的残酷呢? 那些考试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未来的迷茫,家长们的期望……这些东西,一旦降临,孩子可能会扛不住。

但是,仔细想想,这种“不自知”的虚幻,真的就是好吗?

我越来越觉得,这种虚幻,就像是给他建造了一个易碎的水晶球。 球里的世界是完美的,但一旦球被打破,他就会直接面对一个他完全没有准备的、陌生的、可能更加残酷的现实。 他没有学过如何面对失败,不懂得如何从错误中学习,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变化。 当他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万能的,原来周围的人也不是都围着他转,原来世界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美好时,他的打击可能会更大,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而且,这种虚幻的生活,是不是也剥夺了他真正成长的机会? 成长,不就是从一次次的跌倒中爬起来,一次次的尝试中找到方法,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吗? 如果他永远活在“我很好”的幻觉里,那他怎么会去努力呢? 怎么会去学习那些可能枯燥但却真正有用的知识? 怎么会去培养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比如耐心、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另一边,艰难乏味的现实生活,听起来虽然沉重,但却充满了真实感。

我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困难。 他可能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沮丧,可能会因为和朋友闹矛盾而难过,可能会因为学业的压力而感到疲惫。 学习过程中,会有他觉得无聊、枯燥的内容,做作业的时候,会有他觉得困难、写不出来的时刻。 他会体会到努力不一定立刻有回报的无奈,会感受到挫败感,甚至会因为现实的局限而感到一些限制。

这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心疼的。 我不希望他受苦,不希望他每天都眉头紧锁,唉声叹气。 我更希望他能享受童年的乐趣,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探索那些纯粹美好的事物。

可是,我也明白,这就是生活本身。

现实生活,虽然有时艰难,有时乏味,但它才是真实的。 在现实中,孩子能学会什么叫做“付出才会有收获”,能懂得“努力是成功的基石”。 他会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建立真正的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建立在虚假的赞美上,而是建立在一次次真实的挑战和成功之上。

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坚持不放弃,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这些能力,才是他未来真正走向社会,独立生活,承担责任时最宝贵的财富。 即使生活是乏味的,他也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甚至在“乏味”中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所以,如果非要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让我的孩子去经历那个艰难乏味的现实生活。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狠心”,但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保护孩子免受痛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找到意义和价值的人。 虚幻的生活,最终会让他无法适应现实;而真实的、哪怕艰难的现实,却能让他变得更加坚韧、更有智慧。

我宁愿我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一些跌倒,经历一些眼泪,但这些经历最终能让他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我会陪伴他,支持他,在他摔倒的时候扶他一把,在他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他指引,但最终,他需要自己去感受,去学习,去成长。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真正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起伏,而不是活在一个精心包装的、一旦触碰就破碎的假象里。 我希望他能懂得,生活的美好,往往蕴藏在克服困难之后,蕴藏在不懈的努力和真实的体验之中。

所以,与其让他活在不自知的虚幻里,我宁愿他带着一点点“艰难”和“乏味”,去经历真实的生活,并且在这个真实的生活里,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光芒。 这样的成长,才是更扎实,也更有意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赫拉利,在自己风靡全球的著作《人类简史》中,提出过一个振聋发聩的提问:"打一头野牛浪几天的狩猎采集生活与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的农业生活究竟哪一个更快乐?"

农业革命带来的定居生活并没有提供更好的个体生活水平飞跃,甚至于还有所降低,狩猎采集逐水草而居,除非遇到全球性的气候改变,不然普通的自然灾害对狩猎采集族群毫无影响,一个地区猎捕结束,那么追随着猎物本身迁移就是了,君不见亚欧大陆的猎人追着猎物用不到两千年一路跑到拉丁美洲最南端。

而农业定居生活充满风险,一个区域性的洪水干旱病虫害,就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的大饥荒,几个著名的农业大国都不乏有过饥民遍野,尸骸满地,百里无人,易子而食的历史,而狩猎采集部落,直到新航路开辟时代,还很快乐的在北美大陆上欢脱的奔跑。

狩猎采集的营养摄入远比定居农业丰富,这一阶段足量的蛋白质摄入是人类大脑飞速演化到顶峰的关键时期,而农业定居的几千年里,人类大脑容量下降了六分之一,也就实际上说,现代人比自己拿着长矛扎猛犸的祖先笨。

而且,人类演化两百万年的身体,全都是为长途追击猎物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打猎才是人类的快乐之源,而长久弯腰负重的农业生活,给人带来的仅有腰肌劳损颈椎病,间盘突出关节炎……

那么,为什么?

为什么看似快乐的狩猎采集部落最终都主动或被动的走上了农业定居,为什么人类的祖先都放弃了快乐的生活而选择苦难?

原因很简单,因为世界上总是不乏有主动打破你虚幻快乐的存在。

艰难困苦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稳定的定居生活和高产量的食物来源,这给予了漂泊不定的狩猎生活无法给予的繁殖条件,原本因迁移不便而抛弃的人类婴儿在农业条件下都得以存活,而且加入为劳动力的时间也变短,毕竟,一个五岁的人类婴儿在捡拾稻谷上的作用比追杀一头猛犸象大的多。

于是农业定居的人群都发生了人口爆炸,人群分工,为了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和统筹劳动生产,原有的部落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更多的人口组成了国家,甚至养活了一批专职打仗而不用生产的职业军人。

此时,当狩猎部落的猎人遇到了农业国家的军人,局势当然是一边倒的。

打破了他人快乐的农业人群一般都会在被打破者身上寻求自己多年艰苦的补偿,所以白人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欧洲奴隶商人贩卖黑奴、而黄河流域的华夏先民,将周围的狩猎部落捆上手脚送进了殉葬坑。

所以,虚幻快乐之所以被称为"虚幻",就是因为它迟早会被打破。

世界上从不缺乏愿意主动打破他人虚幻快乐的人。

只要艰难困苦所累积的现实实力,足以轻松的打破虚幻快乐者的想象屏障,那么迎接后者的一定是比艰难困苦还艰难的困苦。

所以,除非你能作为一个厚实的羽翼,牢牢的庇佑你的孩子一生一世,不然还是应当让他了解了解现实的不易。

否则的话,在你不能一辈子帮助他维持自己世界的情况下,有的是磨刀霍霍,时刻准备"教他做人"的热心群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