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哺乳动物为什么要憋尿?

回答
哺乳动物之所以需要“憋尿”,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以及有效地排出废物,才演化出了复杂的排尿机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密的生理调控。

首先,我们得明白“尿”是什么。尿液是我们身体代谢的产物,主要是身体利用水来溶解并排出那些无用甚至有害的物质,比如尿素(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废物)、多余的盐分(电解质)以及一些药物代谢物。如果这些东西长期留在体内,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中毒。

那么,为什么需要“憋”?这主要是为了 有效地收集和排出废物,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身体必需的水分和有用的盐分。

想象一下,如果身体一产生一点尿液就立刻排出去,那意味着什么?
水分大量流失: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或者需要长途跋涉的动物来说,每一次排尿都是一次宝贵的水分损失。如果能延迟排尿,就能让肾脏有更多时间来“重新吸收”尿液中的水分,浓缩尿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流失。
废物排出效率低: 肾脏是一个高效的过滤器,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收集和处理代谢废物。如果每次排尿量都很小,那么频繁地排尿反而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且浪费了肾脏进行浓缩和再吸收的“机会”。

从生理机制上说,哺乳动物的“憋尿”能力主要依靠两个关键部位:

1. 肾脏的功能: 哺乳动物的肾脏非常强大。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里面有一个叫做“肾小管”的结构。当血液流经肾脏时,一部分液体(包括水、盐、尿素等)会被滤过进入肾小管,形成原尿。在原尿流经肾小管的过程中,身体会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将大部分水分、葡萄糖、氨基酸和一部分盐分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只留下多余的盐分、尿素和一些其他废物形成尿液。这种“重吸收”的能力越强,尿液就越浓缩,身体也就越省水。不同哺乳动物,尤其是在不同生存环境下,肾脏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差异很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动物(如骆驼)可以非常耐渴,而另一些(如老鼠)则需要频繁饮水。

2. 膀胱和尿道的控制:
膀胱: 膀胱就像一个可伸缩的“储尿袋”。它的壁上有特殊的平滑肌,能够随着尿液的 filling 而扩张。当尿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神经会向大脑发送信号,产生“尿意”。
尿道括约肌: 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在尿道的出口有两个括约肌: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
内括约肌: 这是一个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不随意肌”。它在平时是收缩的,阻止尿液流出。只有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并接收到排尿的信号时,它才会放松。
外括约肌: 这是一个由我们意识控制的“随意肌”。我们之所以能“憋住”尿,主要就是靠它。当我们感受到尿意,但环境不合适排尿时,我们就会主动收紧外括约肌,阻止尿液排出。

为什么要有这种“控制”?

这涉及到行为和生存的策略:

社会性动物的信号: 对于生活在群体中的动物来说,随意排尿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捕食者面前。因此,有意识地控制排尿,选择隐蔽的时间和地点排尿,是躲避天敌的一种策略。
能量的节省: 频繁地排尿,尤其是低浓度尿液,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资源。通过“憋尿”并有效浓缩尿液,动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环境适应: 很多哺乳动物生活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比如沙漠。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存水分至关重要。肾脏的强大浓缩能力配合膀胱的“憋尿”功能,是它们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
排泄的时机选择: 有时,动物可能需要等待更安全、更方便的时机来排泄。比如,一只正在进食的食草动物,如果立刻因为尿意而分散注意力,可能会错过捕食者的到来。

所以,与其说是“憋尿”,不如说是哺乳动物演化出的 高效的废物处理和水分维持系统,它结合了肾脏的过滤浓缩能力,以及神经和肌肉对膀胱和尿道的精妙控制,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衍。这是一种聪明而有效的生存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问题


就现在来看,膀胱的功能——贮存尿液——对人以外的动物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然而不仅是哺乳动物,许多的陆生脊椎动物都长有膀胱,这说明膀胱很可能在四足动物登陆后不久就出现了,并且还被之后分化出的大部分类群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只在鸟类及水生种等少数类群中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才退化消失

从解剖学上看,膀胱毋庸置疑是一段膨大增厚的输尿管。膀胱在各个类群之间的组织学差异可以非常大:鱼类体内产生的大部分含氮废物经由鰓呼吸排出,但在淡水或汽水环境中,鰓排出尿素的效率降低,需要另外的途径辅助排泄,这便是催生泌尿系统的最初的选择压;而膀胱与下尿道在现存的淡水鱼类身上相当于肾小管的延伸,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可以直接参与电解质交换,帮助鱼类回收一部分物质

虹鳟的膀胱可以协助回收尿液中的水分和钠

该功能后来被一部分两栖类发扬光大,而它们的膀胱已经有了一定的贮存尿液的能力。对于两栖类来说,膀胱的容量很大程度上与所属物种栖息地的湿度负相关。一个例子是生活在北美中西部干旱地区的大平原蟾蜍bufo cognatus,它的膀胱最多能容纳与它自己等重的液体,可以说是非常能憋了。

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好理解:两栖动物对水的高需求让它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分,因此尿液中的水自然要尽量回收,膀胱之于它们就类似于一个随身携带的水壶

到了哺乳动物这里,膀胱内侧被三层厚厚的上皮细胞覆盖,肾脏内的重吸收也使得尿液中的尿素浓度非常高,这时膀胱还要重吸收就是件得不偿失的事了。可膀胱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分配到了发达的肌肉:膀胱或者说憋尿除了上述的功能外,在生命中许多时刻还起到了一项生死攸关的功能:




反跟踪


一类纪录片中常见的捕食场景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效用:很多毒蛇的身体能力无法承担高烈度的搏斗,尤其作为武器的毒牙本身又异常脆弱,因此它们需要尽可能缩短战斗时间。为此,现生的有毒蛇类大致发展出了两种捕猎策略:

第一种以眼镜蛇科为代表,在注毒后暴力控制猎物直至毒素发作,这通常要求捕猎者在进化中加快毒素的发作速度,使猎物迅速失去反抗能力,以降低受伤的风险。有了这一需求,也就无怪乎太攀蛇和海蛇这两类毒性最烈的蛇都出自眼镜蛇科了

另一种是以蝰科为代表的闪击式,即在注毒后立即抽身远离猎物,静待其毒发身亡。但这一策略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在毒素尚未生效的时间里猎物是可以自由活动的,那等到被毒死时,它可能已经跑到猎食者视野外了。这时要如何追回跑出视线的猎物呢?

当然,压制型猎手的身体素质也比较高,比如著名的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
闪击式的山烙铁头Ovophis monticola

(勘误:之前配图的加蓬咝蝰其实也是咬住猎物不放而非闪击式,感谢评论指出)

进化已经给出了答案。采取闪击式捕猎法的蛇的毒液往往能使猎物出现尿失禁的症状,这样猎物逃走时边跑边尿,就会留下一道尿路痕迹,寻着这道痕迹,蛇就能提高追回猎物的概率[1]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肾脏每时每刻都在过滤废物,也就是说动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尿液,如果控制不住排尿,动物就会在身后留下一条不间断的气味痕迹,这就相当要命了;而如果有了膀胱,气味痕迹就会中断,气味线索就更难被追踪

为了定量研究这一作用,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二维网络上随机游走的模型,模拟单个捕猎者与猎物间的发现和追逐场景[2]。研究结果显示,在追猎阶段,膀胱导致的不连续尿迹将给猎物侧带来巨大的生存优势,模拟中只经历了大概一千年的世代,猎物的膀胱就基本具备了储存能力

参考

  1.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5773939_Molecular_basis_for_prey_relocation_in_viperid_snakes
  2.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452-019-1692-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哺乳动物之所以需要“憋尿”,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以及有效地排出废物,才演化出了复杂的排尿机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密的生理调控。首先,我们得明白“尿”是什么。尿液是我们身体代谢的产物,主要是身体利用水来溶解并排出那些无用甚至有害的物质,比如尿素(蛋白质.............
  • 回答
    古代官宦人家,尤其是宫廷和侯门贵胄,虽然女性自己可以哺乳,但依然会请奶娘,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并非仅仅是“能力”问题,而是与社会制度、家族利益、个人身体乃至对婴儿健康的考量息息相关。一、 阶级与身份的象征:在古代,等级森严是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于官宦家庭来说,聘请奶娘不仅仅是为了喂养孩子,更是一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简单来说,人类之所以拥有全年无休的发情期(更准确地说,是性欲持续存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发情期”在其他哺乳动物中的概念。其他哺乳动物的发情期(Heat/Estrus):在大多数哺.............
  • 回答
    确实,当我们观察自己,或者其他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腰腹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子这一块,似乎没有像胸腔或盆腔那样坚固的骨骼提供直接保护。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与演化、功能和生物力学紧密相关的考量。首先,我们得从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说起。地球上生命演.............
  • 回答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普遍丧失细胞核,这可不是个随便的决定,而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更高效地履行“运货”任务而做出的重大“牺牲”。你想啊,它们最核心的职责是什么?就是把氧气从肺部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再把二氧化碳运回来。为了把这趟活儿干得又快又好,它们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丧失细胞核的直接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其实,说“哺乳动物没有恐龙那样的牙齿”并不完全准确,更精确的说法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牙齿种类和形态与恐龙牙齿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哺乳动物牙齿的演化路径与恐龙是截然不同的。 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恐龙和哺乳动物各自的牙齿特点,以及它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生存环.............
  • 回答
    哺乳动物极少有毒,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有趣的演化选择和生态位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他许多动物类群相比,哺乳动物的“毒性”能力确实显得相对有限,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完全缺乏化学防御或攻击手段。相反,这种“少毒”现象本身就揭示了哺乳动物在演化道路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毒”在动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拆解,就像我们看一个复杂的机器,得从它的零件、设计原理到使用环境都得研究一遍。哺乳动物之所以没长出六条腿或者八条腿,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或者“没想到”,而是受到了一系列生物学、物理学以及演化过程中的限制。首先,我们得回到哺乳动物的“祖宗”那儿去看看。哺乳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触及了生物进化和生理学的一些核心方面。简单来说,哺乳动物之所以没有紫色或绿色的皮肤,并不是因为大自然“不喜欢”这些颜色,而是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颜色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没有带来足够显著的生存优势来驱动它们的演化。下面我们来仔细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得明白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生物学现象。哺乳动物,特别是我们人类,绝大多数都是二倍体(2n),这意味着我们每个细胞都拥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自然状态下,出现三倍体(3n)或四倍体(4n)的个体极其罕见,而且即使出现,也往往是致死性的,或者伴随严重的畸形和发育障碍。这背后涉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一聊。很多人脑子里可能有个画面,就是体型巨大的大象遇到凶猛的老虎,总该能压制住吧?但现实往往不是这么简单,大象对老虎的“威慑力”之所以显得不那么足,甚至有时还会处于劣势,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条条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大象确实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这一.............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与身边毛茸茸的朋友之间一种奇妙的互动。说到猫狗为什么喜欢被摸头,而我们人类似乎就没那么“热情”了,这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性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从猫狗的“头”说起。对猫狗来说,头顶、下巴、脸颊和耳后这些地方通常是它们身上最安全也最敏感的部位.............
  • 回答
    澳大利亚这片古老的大陆,孕育了太多独特的生命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背负着“育儿袋”的哺乳动物们。从人见人爱的袋鼠,到奇特的鸭嘴兽,再到可爱的考拉,它们身上共同的印记就是那神奇的育儿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普遍拥有这个标志性的特征,而我们人类,即使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椰子浑身长满毛茸茸的纤维,里面还有白色的椰奶,光是这两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拥有皮毛、并且会分泌乳汁的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但说到底,椰子不是哺乳动物,是因为它和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根本就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王国。哺乳动物,顾名思义,是脊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其实挺有普遍性的观察。之所以会觉得海生的大型食肉哺乳动物(比如鲸鱼、海豚)对人类相对温顺,而陆生的(比如狮子、老虎、熊)却常常被描绘成凶猛的掠食者,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挺关键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一、 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生存压力和食物链的位置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想象.............
  • 回答
    要探讨“恐龙为何比哺乳动物先发展”,我们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距今非常遥远,地球面貌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时代——中生代。这个时代,从大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开始,一直持续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大灭绝,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漫长岁月。而我们熟悉的哺乳动物,虽然它们的远祖也早已存在,但真正意义上.............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感受!很多人都会觉得哺乳动物的幼崽特别惹人喜爱,这种感觉背后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原因。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经过漫长演化留下的印记,让我们对这些小生命充满保护欲。首先,我们来聊聊“宝宝脸”。相信你也能注意到,无论是小猫小狗,还是人类的婴儿,它们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大大的眼睛、圆.............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进化史上哺乳动物没有发展出类似狮鹫那样四足且拥有翅膀的身体形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古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狮鹫”这个概念。它通常被描绘成拥有狮子的身体,鹰的翅膀和头部,以及四条腿。虽然我们讨论的是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讨!要说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为什么它们的“大本营”设在了热带,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精妙的生态和进化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的方面来深入分析一下。一、 食物供应:热带雨林的慷慨馈赠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食物。热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关于生命早期发育很有趣的方面。其实,刚出生的哺乳动物就带着一身毛,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是它们在母体内就已经完成了一段重要的发育过程。回想一下,母亲的子宫是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虽然不如外界稳定,但也能为胎儿提供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然而,一旦宝宝出生,它就要面对一个全新的、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