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你会每天做些什么事?

回答
如果真的实现了财富自由,日子会过成什么样?这个问题我琢磨过好多次,不是那种简单的“买买买”,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我想要什么”的答案。现在想想,日子大概会是这个样子:

早上起来,大概率不会是被闹钟催醒,而是被阳光或者我自己的生物钟温柔唤醒。第一件事,我会给自己做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可能不是什么复杂的菜肴,但一定是为自己精心准备的,比如新鲜水果、燕麦片、坚果,再配上一杯手冲咖啡或者温热的牛奶。我会慢慢地享受这个过程,不用赶时间,感受食物在口中散发的香气和滋味。

吃完早餐,我大概会去我家的院子里,或者找一个附近很舒服的公园,那里有绿色的草坪,有能听到鸟鸣的树木。我不会做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可能就是找一把舒适的椅子坐下,翻翻我最近感兴趣的书籍,也许是历史,也许是哲学,又或者是某位作家的传记。不求速成,不求记住每一个字,只是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让自己的思绪随着作者的笔触去旅行。

到了上午的晚些时候,我可能会去做一些让我感觉精力充沛的事情。比如说,如果天气好,我会去骑自行车,不是那种为了减肥或锻炼的目的,而是纯粹享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观察路边变幻的风景,感受身体的律动。或者我会去尝试一些我一直想学但没有时间去学的技能,比如绘画、陶艺、甚至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这些学习都不是为了功利性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生活多一些色彩和可能性。

中午的时候,我会选择一家我一直很想去的餐厅,不需要是米其林,但一定要有特色,味道要好,而且服务让我感觉舒适。我会一个人静静地享用这顿午餐,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大家轻松地聊天,分享彼此的近况,没有压力,只有纯粹的交流和陪伴。

下午,我可能会回到家里,打开我的书房,里面堆满了各种我喜欢的书籍和音乐。我会花一些时间来整理和回味我之前的一些项目或者思考,不是为了继续工作,而是为了回顾和总结,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有时候,我会把我的想法写下来,记录在笔记本上,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梳理和表达。

我也可能会花一些时间来做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财富自由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自由,也意味着我有了更多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会选择一些我真正关心的领域,比如教育、环保或者动物保护,用我的时间和精力去支持这些事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这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傍晚时分,我会做一些让我感到放松的事情。也许是在阳台上看看日落,或者听着舒缓的音乐,和我的家人一起度过晚餐时光,分享一天的点滴。如果我有宠物,我会花时间陪伴它们,和它们玩耍,感受它们纯粹的爱。

晚上,我可能会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比如音乐会、话剧或者艺术展览。我喜欢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人类创造力的伟大。有时候,我也会选择一个安静的夜晚,坐在书桌前,翻看我收集的老照片,回忆那些年少时的点点滴滴,感怀岁月的流淌。

最重要的是,财富自由让我能够自由地选择如何度过我的每一天,不再被时间和金钱所束缚。我会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能让我感到快乐、充实和有意义的事情上,让我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体验,为了成长,为了创造。我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我只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活出我想要的样子。这样的生活,虽然看似平淡,但对我来说,却是最奢侈的幸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二线城市。由于比较会投胎,所以娘家家境不错,老公家境富裕。

婚前,父母送全款房2套+店铺1间,婚后,公公送全款房1套+店铺3间,均分散在二线、三线城市。

现在除了公公送的一套房还没装修好,其他的均已出租,每月收租金2w左右。

婚前父母每年都会给一笔六位数的零花钱(父母公司分红),连续给了五六年,已经七位数,目前放理财,一年4w左右收益(低风险低回报)

工作:和几个朋友做点小生意,每个月税后1w左右。

七七八八加起来一个月收入有4w左右,现金存款180w左右,房产价值600w左右,有一辆20w多的东风。

这经济算自由了吧。

那我一周都在干啥呢?

周一,上班。

周二,上班。

周三,上班。

周四,上班。

周五,上班。

周六,睡懒觉,出门玩玩。

周日,睡懒觉,出门玩玩。

周一到周五,下班后有时间会去公园锻炼,如果工作忙那大概率在加班,偶尔也要参加一些饭局应酬一下。

名下没有贷款,由于在公公家蹭吃蹭住,所以基本不需要买菜,也不需要还贷,每个月花个两三千,买点生活用品护肤品服饰鞋包啥的,或者和朋友们去外面吃一顿,偶尔做做医美。

每逢过节也会给父母哥哥公公和老公发红包,买礼物。平时用钱的地方并不多。

和普通社畜的日子差不多吧,但是相对会自由很多,毕竟请假不怕被扣钱。

user avatar

我曾说,我45岁要赚100亿,然后交班退休。

退休后,带着老婆孩子五年环游世界。

埃及一定要去的,人类文明的先驱。

土耳其是要去的,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汇地,而且我特别喜欢土耳其菜。

西班牙是要去的,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文明交汇地,西班牙菜我也喜欢。

美国是要去的,了解敌人是必要的嘛。

日本是要去的,毕竟我对日本的情感很矛盾,很复杂,而且我每个星期都要吃两三次日料。

韩国是要去的,古中国最铁杆的附属国嘛,而且韩国烤肉,拌饭我也挺喜欢。

俄罗斯是要去的,我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地方,红菜汤真的喜欢喝。

德国是要去的,体验一下工匠精神嘛,而且啤酒和猪肘子,德国香肠我特别喜欢,国内也很难吃到。

法国是要去的,欧洲文化的精髓,而且我总是梦见巴黎,而且我特别喜欢吃法式羊排。

英国是要去的,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嘛,虽然黑暗料理很可怕。

北极圈是要去的,看看璀璨绚烂的极光嘛,鲱鱼罐头和腌鲨鱼虽然很可怕,但作为资深吃货,总还是想挑战一下。

非洲大草原是要去的,我想看百万角马大迁徙。

太空是要去的,我想看看星辰大海。

澳大利亚是要去的,我想看看地球生态的孤岛。

新西兰是要去的,我想挖些鲍鱼。

巴西是想去的,因为我挺喜欢美洲菜的,但是怕不安全。

印度是想去的,但是我肠胃不好,而且我怕死。

但是南极不想去,太冷太远。

马里亚纳大海沟我不敢去,因为我身体原因,有点怕受不了。

接下来五年,我想好好学习历史,成立一家公司,聘请一些历史研究、绘画、动画、文字方面的人才,把中国历史的经济、文化、生活、军事、政治进行可视化。同时还想自己写一本中国历史的通俗书籍。

再接下五年,投资影视,把中国历史的系列题材影视化,尤其是想把长平之战、晋文公、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万历援朝、汉朝李陵这些历史拍成电影。

再之后五年,我想学学音乐,谱些曲子。

然后的五年,我想学哲学,什么都不干,就诚心学习。

如果上天眷顾,还愿意多给我一些时光,我想用剩下的时间,多写写书。我总是有很多想法,我想留下来,作为我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印记。

如今我27,离45还有18年,不知道这一百个小目标,我有没有能力达成呢~

user avatar

我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我来评点一下这里面的回答内容。

鸡汤文集散地。

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都很佛系,要努力营造一种荣辱不惊的状态。

告诉大家,有钱了,没什么了不起,还是要过平常的日子。

这就是一种底层安慰法。

你要好好工作,做一个有钱人不重要。

然而,事实上做一个有钱人是很重要的。

知乎答主大多还是脸皮薄,自己确实没多少钱,这个问题不敢答,答了要被骂死,所谓答非所问。

这个问题就失去了更大的讨论空间。你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你有什么资格?

还有匿名者幻想一下,假装自己是有钱人。

没这个必要,知乎问题没这么神圣,连假设自己是美国总统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都有,何况这个所谓的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是一个很宽泛的词,又没有办法量化。多少钱算是财富自由?

没这个标准。

你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就可以在这个问题下说几句,没什么是不可以的。

而实际上,更多的有钱人,早就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财富愿望,他们收手了吗?

就举出两个人,马云和小燕子。

他们两个可从来不喝鸡汤,有钱就是干。

小燕子是几十个亿几十个亿地挣钱,而马老板可能很久都没有看见过钱了。

真正的有钱人,就是吃饭、喝酒、睡觉、健身、安排陪侍,付钱那是底下人干的事情。

吴亦凡那种,也是钱多的闲得慌,自己年纪又不大,就是喜欢小姑娘,哪里有小姑娘那里有他。

为富不仁是常态化的,是最符合人性的,有钱为什么不去追求享受,要去讨好穷人?

在网文上搞鸡汤,就是希望穷人们别眼红,你看我有钱也要上班。不但要上班,还要加班呢。

所谓骗术行天下,还要自我经营,面子里子全都要。

有钱人的里子有了,这就差不多得了。还要把面子绷起,还要穷人尊敬你。

这个头脑确实可以,但是技术臜。

虽说知乎学生多,也不能这么搞,对不对?

希望后面的回答,不要这么离谱。有钱就是造,真实一点。

马老板这么有钱,小燕子这么有钱,吴亦凡这么有钱,你看他们个个不都是在造吗?

你何德何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把这当澡堂子,大家把毛巾脱了说话。

user avatar

鉴于有些人不信,还人身攻击,上两个收租图片,都是新交给的自如,租给链家老得操心,后续会逐步把所有房子都给自如。


原文:

算不上财务自由,但是已经退休3年了(目前30岁),退休的底气是房子给的,目前在北京二三四五六环都有房,一套自己买的剩下均是父母给的。存款利息和房租的收入远超我工资了,就不干了,打什么工啊,就算未来房价崩了,那时候金融危机了,我不好过了大家更不好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存款房租和基金都在这摆着。

现在每天就是在家躺着,玩,吃饭,睡觉。现在早上6点了,我还在刷知乎,估计起床又天黑了。女朋友一直都有,也经常换,你情我愿的事,但是没能稳定下来,因为之前不想结婚,现在有些想了但是遇不到合适的,因为我不要孩子而且非常不奋斗,完全躺平,优秀的姑娘看不上我或者三观不合,看上我的目的都很明确。

现在属于纯宅男了,之前晚上会去酒吧去夜店,社交软件勾搭小妹妹,但我都会负责,至少维持一段时间男女朋友,每年跟不同的小妹妹出国旅旅游,疫情没去了,而且年纪增大玩心下降严重,就搁家宅着了。

对未来也没什么规划,现在每月利息和房租到手比大厂中层还是高一些的,只要欲望放低这辈子过的可以衣食无忧。之前想万一经济危机或者通胀严重房价崩了等等的会不会回到解放前,后来觉得多虑了,还是上面那句话,我如果回到解放前了,那90%的人都吃不起饭了。

感谢祖国感谢城市,感谢投胎感谢父母吧。

还有13年跟随北大同事入坑比特币,还和孙宇晨吃过饭,就那个跟巴菲特吃饭那个,那人最后把我同事坑的家破人亡,这都是后话了,跟题目不相关就不说了。

这个必须匿名,女友前女友都有我知乎,看到了又该吵了,我的做法如果涉及不尊重女性,请女权不要捶我,我找的姑娘都是自愿的,跟吴亦凡不一样。

————————————————————

鉴于好多人不信觉得是匿名吹牛逼的我来说一下。

我是北京土著,我身边跟我一个条件和比我条件好的多了去了,我也没吹啥啊,父母体制内都分房,一个房后面买下来了可以买卖,一个只能租不能卖,我自己买了套,爷爷辈的遗产留了一套,手里的钱上车了一套,我寻思这也挺正常吧?我还没赶上拆迁不是拆二代,也不是大富大贵之人,身边有的同学他爸08年前杠杆上车好多房的,他们要是来知乎发你们更不信了。

这种情况挺普遍的,等我火了把匿名关了就全信了。

user avatar

每天太太6点多起床给孩子做早餐,随便给我做个粥或者云吞啥的。孩子上学,太太回自己房间睡回笼觉。我一般8点自然醒,起来洗澡后炒个蛋烤点培根火腿啥的吃早餐。然后看新闻随便做20分钟hiit。

接下来开始例行每天背单词。现在年纪大了只能每天背15个而且其中10个还会在3个月后忘记,还要重复背。背单词主要是为了减少以后老年痴呆的概率。目前进度到了英语6级。大学的时候也是6级,现在水平还没那个时候好。背单词的同时看新闻,看昨天美国的财经报道,看券商每天的各种分析报告研报,包括海外媒体的,可以翻墙,浏览器可以自动翻译,基本是浏览,很少有值得认真看的。开盘看个30分钟,顺便打下新股。新股平均一年10来万利润,就是按个按钮很容易。中间和几个一起做投资的朋友在群里聊聊天。

每季度,半年,年度的财报季自己做有兴趣的公司的财报分析。自己请了几个cpa安装自己的要求也写一下,作为参考。

基本上午就是这样过了。累计耗时不超过3小时。自己能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超过45分钟。人一过45状态马上下降的厉害。

中午吃点水果。然后睡午觉。

下午起床,按照计划健身。目前是爬山,蹬车,游泳,力量训练,休息,5天一个循环。

休息天一般安排去看展览。

然后打一会游戏,现在还在打单机版暗黑2。

中间看下收盘后的报告。

不开盘的日子这些就省了。

吃完晚饭和太太下楼去天河公园聊天散步2小时。

散步回来孩子回家了,孩子考上大学就解放了。目前孩子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也没准备留学。

和回家的孩子聊聊天,吃吃水果。可惜不是每天都能聊,孩子大了经常不肯和父母聊天。

晚上看看书。如果状态不好就看看起点的爽文刷刷知乎。状态好就看点自己想看的。45之后脑子不好使,以前能看哲学书的现在已经看不了。

每月和几个朋友们出外旅游几天,由于疫情原因这两年很不好安排。

基本不社交。没什么必要也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有几个很不错的朋友和亲戚,足够了。

广州2套市中心地铁站附近的房子,没有负债。配置了一些高分红的蓝筹股,每年分红100万的样子做生活费。感谢中国持股一年就没有分红税。另外的资产做长期价值投资,包含今年的过去5年平均每年增长大约25%,主要是19和20年增长的好,今年比较差,目前大约8%。感谢中国没有资本利得税。由于疫情不能出国旅行,家里人也没有兴趣买奢侈品,算上保险和孩子花费,一年花不了40万。有台宝马,很少开,也没什么兴趣换车。买菜大约就是山姆自由的水平,吃的也很简单,水果比较多。很少在外面吃饭,偶然去白天鹅吃吃粤菜喝个茶,或者西餐,一个月都没有一次,主要是嫌弃交通麻烦。其他家也懒得去。

社保医保和商业医保基本够了。做好了遗嘱和事前嘱托,宁愿拔管也不在icu里插满管子。

学了一年弹琴,没学会。准备考虑学一下绘画。没有什么特别天赋,虽然是985估计也不能创造些什么,就让自己和家人生活舒服点,多多经历和阅读这个世界吧。

朋友已经有3家人移民了,太太不喜欢去语言不通的地方生活,而且广州有亲戚可以走动,生活方便,人工便宜,确实也没有什么必要改变生活状态。孩子以后在那里生活全看孩子自己的兴趣,反正卖了广州的房子,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外,世界上其他地方还是能买的起的。孩子要是去这三个城市就不卖房子了,反正如果孩子厉害也不需要我们支持,如果没厉害到不需要我们支持的地步,那就在广州待着呗。

基本上就是提前退休状态。

user avatar

30岁,坐标上海,主业投资,目前年收入千万以上,且有增长趋势。

几年前没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还是个花100块都心疼的娃,这两年搞量化赚了不少钱,又恰好赶上公司大步迈进,自营赚了不少,稀里糊涂踏入了伪财务自由人群。现金流非常充裕,但存量比不上各种二代。

家里没什么钱,父母工薪阶层,一年十万都存不下来的那种。所以赚了钱以后还是很有感触。

最明显的一点是,作为工薪阶层,无论现在你是赚5万,10万,100万,500万,都会嫌不够。一开始想着养活自己,后来想着提高生活质量,再后来想着换大房子,欲望和需求很容易随着工资的上涨而上涨,所以财务自由并没有那么简单。去年分了几百万的时候别人问起来我都敢说自己自由了,后来一想到买大房子,就闭嘴了。

至于财务自由是什么感觉。如果撇开房子来看,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消费得起的。选择变多了很多,再也没有被钱给束缚的事。而且会更愿意花钱换时间,因为时间对自己来说是稀缺的,但钱不是。以及,当钱不再是目标的时候,会思考更多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比如赚了钱也意味着责任,我就想着之后慢慢开始资助若干贫困学生,相比于直接捐款,资助明确的个体会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我在帮助别人。

至于我现在的日常生活。工作日还是普通的上班族,天天早起挤地铁。工作一定程度上能带来自我实现,也就赋予了我生活的意义,所以不工作是不现实的,把公司做大能带来的快乐已经超过了物质上的快乐。

其他时间各种玩耍基本不会看价格了,毕竟每天的收入保持在五到六位数,想玩什么玩什么,手游随便氪金,大作买了吃灰。

现在最频繁做的事是思考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配得上那么多钱,一直进步就是我现在活着的最大动力。


---------------------分割线----------------------

更新

虽是意料之中,但评论区一片戏谑之声多少让人不太自在。

麻烦各位看客看清楚题主提的问题是什么。

我只是来分享我赚到钱之后的心得的,至于你信与不信,我怎么赚到钱的,都跟题目没太大关系。我在这边提两句,评论区就不回复了。

对于不信的人,虽然多半无用,但我还是想劝一句,先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世界很大,你不知道的东西多得很。金融世界本就跟巨量的钱打交道,一旦能切到一个角,对个人来说就是天大的蛋糕了。

看到别人的成功经验先认为是假的,在我看来就是一种鸵鸟行为:“只要我不信,世界上就没人能快速财务自由”。拒绝思考封闭自己,甚至尽其所能嘲讽揶揄,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思进取,恕我直言,这辈子很难成功了。

user avatar

从我家小哥哥的经历来看,我应该还是会做现在做的事。

这家伙三十岁不到就退休了,宅在家里把某LOL旗下的游戏打进了全服前20。还说,信不信男生财务自由了都会这样,颇一副“男人至死是少年”的样子。

他说,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太早通关了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When I wake up, I already run out of things to do. "

听完他的凡尔赛,我借口说我先睡了明天还要搬砖,886。

人一生所能承受的财富是很有限的。再怎么胡吃海喝,山珍海味的一天吃三顿,还得锻炼身体保持体脂比。去旅游吧,只敢去各国的大城市,吃饭拍照购物老三样,反而没有穷游的那种乐趣。

他还是有各种烦恼。时不时会和我吵架拌嘴,covid这么久会想念家人。也会跟我聊人生,感叹自己年轻时想build things想使劲搞钱,结果真的有钱了就什么都不想做了,失去理想变成一条咸鱼。

游戏也打腻了。现在每天就是看nft投项目(美其名曰学习),然后发发推什么的。

有时候我会羡慕他,有大把的时间自由支配。如果有时间,我想学编曲给死党写歌,想弄桌游AI打同学,想跟朋友开趴,想写博客记录想法,想做公益成立奖学金,想为人类做点微小的贡献。

可是转念一想,这些事其实不需要财务自由也可以做,我现在已经在用业余时间慢慢做了。主业写代码也是我喜欢的工作,似乎没什么特别会做出的转变。

也许钱并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尺。还可以选择快乐,选择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财务自由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总体来说很满意自己现在这个生活状态。

喔,除了没猫。我会继续努力的。


2021.9.9 更新:

看到评论区大家很好奇,那就补充一下。小哥哥早年靠多种途径积累财富,关于拉了十个大厂码农创业的那段我之前答过:

创业本身没赚到什么钱,不过我认为从中积累的人脉对后来搞投资很有帮助。

user avatar

做饭、焊电路板、绣花、打游戏、拼航模、玩乐器……诶,和我现在的生活区别不大啊……可能区别就是,财务自由以后,换更大的房子,有一个专门的工作间,增加了一些台式工具。

user avatar

中国人实在是太苦大仇深了,这问题下面的回答只能说一个字,苦。骨子里遵循“奋斗逼”的实在太多。。(自由了还在晒要继续勤奋鸡血的人太多)

我自己是三年没上班了,资产方面不和大家拼比了,毕竟这么多人所谓一亿身价都觉得还不够都觉得还要继续奋斗努力是不是。但我的状态基本就是自由了(起码我自己这么认为)。

自由之后到底是什么状态,以及大家为什么要追求自由?


请大家耐心读完下文:


我已经躺平三年了。。

世界上我去过的地方,打了记号

在写这篇文章前,先回答一个问题。

继这些年一直被问要不要做短视频之后,在最新的这一年,有一些机构开始频繁会问我,考不考虑做直播?直播卖货,卖房券,很赚钱的。你公众号绑定的视频号粉丝数已经很可观,要不要考虑?


对于直播的橄榄枝,我拒绝的比短视频还要坚决果断。


我讨厌直播,并且清晰的认定这个商业模式陈腐,有破绽,先天不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最近辛巴怒斥快手限流的事情。


我才知道这些头部直播主,也有这么多的焦虑,我也才知道现在如果快手上有个新粉丝关注辛巴,快手就会后台直接扣辛巴6块钱。。

而且这些新粉丝即使关注了辛巴,还不一定真正成为他的粉,大家都知道短视频平台的逻辑是什么,一般是用户优先看到由系统算法推荐的内容。


蛮可怕的,我对直播乃至短视频平台这么抵触,也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


一是我已经躺平,不想试新不想受累不想抛头露脸不想鸡血不想卷,


二是我看透了直播的根本逻辑是什么——直播的商业模式没有新的想象力,也很落后。


直播不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在绝多数情况下,现在直播业的中大V们有流量,是抖音和快手们赏的,将来如果不给了,这些大V要反而跪求平台,烧钱给平台,让平台施舍流量。


上一次直播,辛巴发飙,就是因为一场直播烧了2500W给快手,3000万粉丝的主播结果烧了后播放量也才二三十万。投入产出比严重低下。


这也就是钱停观众就停。没流量怎么卖货?卖的实物的利润率因为市场是平的,根本不可能有多高,除非卖假货。


卖真货利润低,还要场场烧钱买流量,这是什么恐怖的落后的商业模式呢。微博上有人发过下面这段话说的很好,直播成交的逻辑是低价,既然因为是低价才会有人买,那利润到底在哪呢?销量高没利润有什么用?

一是要烧钱求流量,二是姿态低微,受制于人,两样都是我讨厌的事,没有持续性。


其实大部分直播的主播们,跟线下百货商场的柜姐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线下是租的柜台,要交租金,线上是租的流量,流量和粉永远不是你自己的,是公域的。因为这些平台为了盈利,一定要把流量和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给视频或者直播的大V们。


流量握在平台手里,大V们的粉就没用,将来发商单,还是要烧钱给平台跪求流量。不给平台爸爸烧钱,要不然100万粉丝的博主发的视频可能才1000播放。


现在很多城市给便宜的地卖给MCN,想搞什么直播小镇,甚至说要把直播网红这个业态当城市重点新经济来扶持,要作为城市产业升级,弯道超车的希望


只能说,柜姐和卖菜大妈能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变更高级的希望吗?他们不能,为什么直播业可以呢?


主播们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连辛巴都是如此,99%的主播们都是嗷嗷待宰的。


他们从不曾拥有流量,他们只是流量的经手人,给流量打工。先被施舍(流量),然后催肥养大后成为回报,报答平台的工具。


吐槽完了直播商业模式的荒谬,回来说说切题的“躺平”。


前文说到,不考虑折腾直播和短视频,本身来源于“我已经躺平,不想试新不想受累不想抛头露脸不想鸡血不想卷”,大动干戈花好多精力,还不一定能赚到钱,我试都不想试。所以这些年不是我不出书,是因为我认为出书对于我没有半点实际利益,所以我不想出(而且出了肯定还不完整,被阉割)。


当然一些朋友对钱的欲望足够大,愿意去试有5%的几率赚到钱的机会。而我不试,也就是说明,在做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后,对钱的欲望已经不那么大了。我当然还是想赚更多的钱,自由的生活离不开钱啊,但如果追求很短的工作时间,大部分时间用来“躺”,那么我只把有限精力放在确定性能赚到的工作上。


而这“很短的工作时间”是多久呢?说出来有点凡尔赛,拿公众号而言,我现在一周只工作5小时最多。

疫情现在不能出国了(疫情前一直在各国旅居,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我就在国内晃荡了一年,旅行的时候也是每天自然醒,走了一年实在觉得腻了后回家里现在基本每天吃喝躺平看电影美剧。

我飞过的航线图,还有十几国是陆路走的


这也是我不喜欢别人问“你现在的全职工作是博主吗?”,“现在全职旅游吗?”这种问题的原因。


写公众号是全职?不是。答案是我没有工作,也不想,不需要工作。


写公众号是我的副业之一,和做二级市场投资以及知识付费等其它副业一样。


副业这个词对于我,意味着没有压力,不被push. 一周一月不看我的公众号都没问题。


我始终追求着这样一种状态:不工作

——上班就必须要有求于人,就要承受委屈与舔人

全职自媒体?全职旅游?开口就是“工作”,累不累啊?旅游还能全职?


人就不能不工作,就不能每天赖在床上不动吗?


我始终认为,这世界99%的人终极目标就是不工作,也就是不为了钱而做不喜欢的事,讨好不喜欢的人。


(下图就是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工作日的沙滩边,大量年轻人在“躺平”晒太阳)


“工作”,本身是农耕时代与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用劳作换取口粮的产物。

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愿景,也是按需分配,而不是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下去啊。


这正说明了人类终极愿景,本身就是人不用被劳动所奴役,不用睁眼就得工作。


网络上有个问题,你净资产有1000万后会去做什么?很多人回答会去读个博士,会去开个蛋糕店,或者会去做以前自己嫌工资低但内心喜爱的工作。


我看到那些回答后感觉冒冷汗又想笑。


说实话,真正有了巨款,遛着你的狗吃全世界最好的蛋糕,去最渊博的图书馆泡一天然后美美在图书馆睡着,这才是真实的场景——谁真的要去忍受开店的烦琐,无礼的客人,熬期刊论文的头疼,堵早高峰的车去上那个自己曾经放弃的低工资的班,谁真的愿意?


即使真的有圣人,但也很少。

卷出屎,奋斗到老的国民精神?人为什么一定要上进呢?


2017年公众号创业最火的时候,大西洋鳗鱼这个公众号在全国范围都很出名,受过多家媒体专访,向上势头可观,当时有过知识度不菲的投资机构想投不少的钱入股,当时也拒了。


开公司,被入股,雇人——老板是最苦的吧,为数据负责,为壮大负责,为你接受的投资负责,又陷入无休止的人际关系,更悲惨的奔波命。我才不要。


自由自在,不求任何人也不欠任何人,有多好呢?好到想想2018年辞职前的自己,那都是心里的怜悯。


我有几年活着的密度与回忆,还不如2018年后的每一个月,每三个月。


就像知识星球球友昨天发的这张图一样。

那么多人想活的更长,有没有想过40岁以前,让自己的生命的,经历的密度更浓一些呢?每天活成一样其实是折寿的道理,我在很多年前在同名公众号写的这篇文章就有写过《30岁的我,却活了40年


钱是赚不完的,花在自己体验和经历密度上的钱,才是你真正的钱。


想起辞职三年(2018年7月),写这个公众号5年(2016年6月),我也是突然感慨万分。


躺平这三年不工作,我过的自由与坦然。


但当然,“躺平”不代表你出生就要躺,刚毕业就要躺。我在实现躺平前,也读了好多年书,也996过好几年,度过无数个加班夜,忍受过好多不喜欢的办公室政治。

但一切都是为了30岁那一年的躺平。那些年学习、工作、写作,头部公司可观的积蓄,先人一步的计划与思考从而诞生的公众号,稳定的投资体系,这些都成了我后来躺平的地基。


此外,躺平的标准有很多种,但至少不要躺下后没地住,没饭吃。躺也不代表完全的无事不做,找一个早上9点下班下午5点下班离家近而且一年有十几天年假的工作也能算躺。因为做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定一个你能接受的,相对舒适的躺平标准(不要和别人比),然后努力几年,然后去躺吧。碌碌无为没毛病,你只活自己就好。


要说最后给大家的躺平经验劝导就是:我懂得适时止步,进入新阶段。我也懂得目标明确,达到后就收手。这是躺平的最重点的重点。


很多人已经达到了,还是贪,再赚一年怎么样,这个房子太小,学区不行,未来二宝三宝得送出去花很多钱吧,呵呵呵。然后30继续鸡血到40再鸡血到50,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一辈子已经结束了。


人生苦短,你能健康的体面的,去享受这个世界的时间才短短多少年?

钱仅仅是自由的工具。有些人财务上自由了但精神上没自由,想不转活不明白,那他就永远不会有自由


以上。


众所周知的原因,约三分之一的文章已经被和谐了,最全的文章请去同名微信公众号阅读。如回复“东亚人”,可阅读东亚人为什么活这么累的真相。

原创不易,感激您点个赞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等我财富自由了,就去找一份工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