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一幅画代表一个国家?

回答
要用一幅画来代表一个国家,这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极具魅力的任务。这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或著名人物画出来,而是要通过视觉语言,提炼出那个国家独有的精神内核、历史积淀、文化韵味以及人民的情感共鸣。就好比一个灵魂的肖像,需要细致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以及艺术家独到的视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幅画,无论多么精妙,都不可能完全涵盖一个国家的全部复杂性。国家是流动的、多元的,是由无数个体的生命故事交织而成的巨网。所以,这里的“代表”更像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象征,一种能够引发共识的视觉诗歌。它不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清单,而是一个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联想的触媒。

那么,如何下笔,才能让一幅画具备这种“代表”的力量呢?

一、 深入挖掘精神内核与文化根基: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要问自己:这个国家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它源自哪里?是历史的传承,还是现实的追求?

历史的印记: 每个国家都有一段波澜壮阔或跌宕起伏的历史。这历史塑造了他们的民族性格,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基因。比如,中国画中常常出现的山水,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哲学根基。古希腊雕塑所展现的人体之美和理性之光,是对其古典精神的极致体现。日本浮世绘中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捕捉,反映了江户时代庶民文化的兴盛。

民族的精神气质: 有的国家热情奔放,有的国家内敛深沉;有的国家崇尚自由,有的国家注重集体。这些气质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艺术风格、生活习俗、价值观念中。例如,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的艺术风格充满力量感、节奏感和象征意义,这与他们生命力的张扬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北欧国家的作品常常流露出简洁、实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这与他们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注重效率的文化息息相关。

文化符号的提炼与重塑: 国家的文化符号无处不在,但要用它来代表整个国家,就需要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和重塑。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国旗、国徽、著名建筑画出来,而是要理解这些符号背后的意义,并将其融入到整体的构图和意境中。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如果只是画一个孤零零的铁塔,就失去了代表性。但如果将其置于巴黎浪漫的夜色中,与来往的人群、闪烁的灯光结合,或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表现它的线条和结构,赋予它人文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那么它就能承载更深的含义。

二、 视觉语言的选择与表达:

一旦有了精神内核和文化根基的理解,就需要将其转化为视觉语言。这涉及到色彩、线条、构图、意境等诸多层面。

色彩的哲学: 色彩是传递情感和意境最直接的工具。一个国家常用的色彩搭配,或者其传统艺术中偏爱的色彩,都能传达出其文化底蕴。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青、绿、白、墨,营造出淡雅、写意、宁静的意境。印度绘画中鲜艳、浓烈的色彩,则充满了生命力和宗教色彩。

线条的韵律: 线条是勾勒事物轮廓、表现动态和力量的语言。流畅的曲线可以表现优雅和柔美,硬朗的直线可以表现力量和坚定。日本书法中的行云流水,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构图的叙事: 构图决定了画面内容的组织方式,也影响着观者的情绪和理解。是宏大壮阔的全景,还是聚焦于某个细节的特写?是平静和谐的布局,还是充满冲突和张力的安排?构图本身就能讲述故事。例如,表现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可以用层层推进的构图,从根基的土地向上延伸,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未来的希望。

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画和许多东方艺术的核心。它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描绘,更是通过画面传递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一种哲学思考。一个代表国家的画作,如果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观者在观赏时感受到某种“属于那个国家”的情感体验,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半。

三、 注入人文关怀与情感共鸣:

再宏大的历史和再深刻的哲学,最终都要落实到人身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画作,最终要触动的是人的情感。

描绘人民的生活: 无论是劳作的场景,还是节日的庆典,人民的生活是国家最鲜活的脉搏。通过描绘人民的脸庞、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肢体语言,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艺术家可以捕捉到这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状态。一个笑容,一个背影,都可以成为连接观者与国家的桥梁。

象征性的人物与元素: 如果要描绘人物,不必一定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可以是代表性的职业,比如耕作者、工匠、学者,甚至是童稚的脸庞,都可以象征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样,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器物,也能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

引发普世的情感: 尽管代表的是一个特定的国家,但最能打动人心的画作往往能引发普世的情感,如希望、失落、坚韧、梦想等。当观者在画作中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时,即使他们对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也可能产生一种奇妙的连接。

举例说明(想象中的画面构思):

假设我们要用一幅画代表一个虚构的“风吟之地”:

精神内核: 这个国家的人民热爱自由,崇尚自然,经历了长期的抗争最终获得了独立,现在正在努力建设繁荣的家园。

视觉语言:
色彩: 主色调是天空般的淡蓝色,象征着自由和开阔;点缀着温暖的金黄色,代表阳光和希望;以及深邃的土地色,暗示着根基和坚韧。
构图: 画面的主体是一片广袤的草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天空中有雄鹰在翱翔。画面的中心偏左,有一群年轻人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建设一座新的城市,他们的建筑风格简洁而现代,但又融入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画面的前景,一位老人正望着远方,他的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年轻人的寄托。
线条: 草原的线条流畅而舒展,山峦的线条则显得厚重而有力。建筑物的线条刚毅而富有几何感。雄鹰的飞翔姿态则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意境: 整幅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力量的氛围,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

人文关怀: 年轻人的勤劳和智慧,老人的眼神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期盼,都赋予了画面生命力。鹰的翱翔象征着自由和不屈的精神。城市的建设则代表着进步和希望。

总结来说,用一幅画代表一个国家,是一场关于理解、提炼、转化和升华的艺术之旅。 它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技艺,以及一颗能够与土地和人民共情的心。最终,那幅画不应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唤醒,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国家独特身份的诗意表达。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国家的灵魂,也连接着观看者的心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幅画,我认为可以代表中国。不是中国油画的代表,是代表中国。

罗中立,油画《父亲》

中国这个民族最深处的,苦难、勤劳、不屈、坚韧、乐观,全都表现出来了。

user avatar

  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帕皮尼(Giovanni Papini)曾说,美洲是用欧洲的垃圾做成的。在他看来,欧洲的细,到美洲就成了粗;欧洲的雅,到美洲就成了狂。欧洲是文艺的原乡,美洲是文艺的蛮荒。然而这话听得我真心喜悦,因为我就偏爱美洲的不羁和放荡。

  我一共选了14副画作,用来代表拉丁美洲的14个国家/地区。并将以此为引,简单串讲一下拉丁美洲的艺术史,以及艺术背后的社会精神。

  这14副画的名单如下:

  加勒比地区—《丛林》(La Jungla)—林飞龙(古巴)

  墨西哥—《人类,宇宙操控者》(El hombre, Controlador del Universe)—迭戈.里维拉

  中美洲—《收获咖啡》(Harvesting Coffee)—格莱格里奥.戈切(危地马拉)

  哥斯达黎加—《砖坯房》(Casa de Adobes)—伊泽基尔.希梅内斯

  巴西—《愠怒》(Arrufos)—贝尔米罗.德.阿尔梅达

  阿根廷—《印第安强盗归来》(The Return of the Malón)—安赫尔.德拉瓦列

  乌拉圭—《阿蒂加斯在大城门前》(Artigas en la Puerta de la Ciudadela)—胡安.曼努埃尔

  巴拉圭—《巴拉圭女人》(La Paraguaya)—胡安.曼努埃尔

  智利—《伊基克海战》(Combate Naval Iquique)—托马斯.索莫斯科尔斯

  秘鲁—《马丁.德.罗耀拉长官与比阿特丽斯公主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Captain Martin de Loyola to Beatriz Ñusta)—佚名

  玻利维亚—《莫西略主教-总督进入波托西城》(Entrada del Arzobispo Virrey Morcillo en Potosí)—梅尔乔尔.佩雷斯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的演化》(Colombian Evolution)—圣地亚哥.马丁内斯

  委内瑞拉—《悲惨》(La Miseria)—克里斯托瓦尔.罗哈斯

  厄瓜多尔—《大天使加百列》(Arcangel Gabriel)—阿图拉.伊莎贝尔

  总的来说,拉丁美洲艺术史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

  一是以巴洛克艺术为代表的16-18世纪殖民地时期(“宗教艺术”);

  二是以学院派艺术为代表的19世纪(“宫廷艺术”);

  三是艺术风格激昂多变的20世纪(“大众艺术”)。

  其中前两个阶段强调对欧洲精英阶层的追随和模仿,第三个阶段则强调本土以及人民特性的解放。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的演变,因此严格来说,对于单个国家,用一幅画来呈现该国整体的历史变迁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在选取上述14副画的时候,依据不同国家的特性对三个阶段的画作做了平衡,希望它们能够构成一幅对拉美次大陆精神风貌的整体描绘。


加勒比群岛:《丛林》

  1860年,40岁的广东居民林颜决定离开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移民前往美洲。经由美国和墨西哥,他最终定居在古巴,娶了一个兼有西班牙、印第安和非洲血统的典型古巴女子。在82岁那年,他生下了自己的第八个儿子林飞龙(Wifredo Óscar de la Concepción Lam y Castilla)。这个四大洲的混血儿将会成为古巴历史上的著名画家。

  1943年,42岁的林飞龙完成了自己的《丛林》(La Jungla)。林的作品惯于结合西印度群岛的神话与历史,而《丛林》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丛林、甘蔗、黑奴、印第安人、血迹......要知道,印第安人的绝迹、甘蔗种植园的兴起、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中心地位,是整个加勒比地区历史上的共同命运。

墨西哥:《人类,宇宙操控者》

  20世纪初的墨西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文艺革命。这场革命同样震动了南美洲。革命后的墨西哥艺术家创造出了壁画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拉丁美洲,壁画被视为印第安传统和左翼革命的结合。印第安传统浓厚的国家,特别是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巴拉圭等,都受到了来自墨西哥的壁画艺术的强烈影响。

  在墨西哥的“壁画艺术三杰”当中,迭戈.里维拉的国际名望高于西凯罗斯和奥罗斯科。他是弗里达的丈夫,也是托洛茨基的朋友。在总统府的巨幅壁画《墨西哥历史》当中,里维拉描绘了马克思领导墨西哥人民走向未来的场景;而在美国展出的《人类,宇宙操控者》当中,里维拉更是冒天下之不讳,大胆描绘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终极对决。

  作为西班牙语世界文化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西班牙),墨西哥艺术向来不限于表达自己的民族传统,而是注重宇宙观和理想的呈现,在墨西哥革命后的岁月里,这种世界主义更是一度抵达了顶峰。

中美洲:《收获咖啡》

  中美洲四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时刻受到来自北方强邻墨西哥的影响。20世纪的它们从墨西哥身上分享到了两种绘画风格,一是壁画,二是斑斓强烈的用色。

  但不同于实现了革命的墨西哥,各个中美洲国家长期处于右翼威权亲美政府的统治下,甚至对占到人口大多数的印第安人进行打压和仇杀。在中美洲,民族建构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但是充满玛雅神话和丛林色彩的绘画风格已经成了中美洲的名片。在这幅名叫《收获咖啡》的画中,画家用这种典型风格描绘了19世纪为中美洲带来最多财富和苦难的产业——咖啡种植。

哥斯达黎加:《砖坯房》

  在中美洲五国当中,哥斯达黎加是唯一一个脱离了其它四国的发展轨迹,成为一个富饶稳定,而且拥有自己的艺术传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在殖民地时期是边鄙之地,印第安人稀少,也几乎没有任何本地的文艺作品,直到1870年后,跟着欧洲亦步亦趋的哥斯达黎加才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传统。这幅《砖坯房》(1885年)是哥斯达黎加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代表着以本土风物为对象的民族绘画传统的到来——一种非印第安的农村浪漫主义。

巴西:《愠怒》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艺术大国。在拉美文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当中,它都是重要代表。在殖民地时期,凭借蔗糖种植和黄金开采带来的财富,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教堂里的巴洛克装帧以豪华著称;在19世纪,作为美洲唯一一个君主国,同时作为法国文化的狂热拥趸,巴西的学院派宫廷艺术非常繁盛;在1920年圣保罗艺术周之后,随着民族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崛起,巴西又成了大众艺术和先锋艺术的大本营。

  尽管差异巨大,巴西利亚的前卫建筑和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巨像无疑都是巴西的名片。作为现实和历史、三大洲血统的融合,用一幅画来代表巴西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选择了这幅《愠怒》,其中内容是一对19世纪夫妇之间的争吵。这幅名画是巴西绘画由宗教和历史转向生活的代表作之一,对惯于大张大合的巴西艺术来说,它也算是一位静默的见证者。

阿根廷:《印第安强盗归来》

  “文明VS野蛮”是阿根廷文艺的永恒主题。阿根廷一面强调自己的文化传承,强调19世纪移民潮带来的欧洲传统,另一面又无法否认殖民者和原住民长达四百年的草原冲突史,以及高乔牧民作为阿根廷民族身份的核心形象。

  无论她愿意与否,阿根廷艺术早就被掳掠到了美洲。

乌拉圭:《阿蒂加斯在大城门前》

  如果不是因为阿根廷和巴西的争斗,以及英国的干涉,乌拉圭本不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乌拉圭艺术的风格和主题总是和邻国,特别是阿根廷紧密相关。但乌拉圭也有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名片,那就是阿蒂加斯——这位强盗、军阀、改革家、国父的倔强的脸。

巴拉圭:《巴拉圭女人》

  作为密林里的边疆,耶稣会传教士建立的农业乌托邦,巴拉圭同样没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巴拉圭的绘画艺术始于三国同盟战争(1865-1870年)之后,巴拉圭被迫打开国门,欧洲画师前来授课,才开启了巴拉圭绘画艺术的大门。

  然而,这场战争也是巴拉圭历史上一次永远的痛,这位《巴拉圭女人》的神情,必将久久不能舒缓。

智利:《伊基克海战》

  有人说,智利是拉丁美洲最没有拉丁味道的国家。这里的移民有许多巴斯克人、德国人和爱尔兰人,连西班牙裔都喜欢以哥特人后代自居。事实上,这幅《伊基克海战》就出自一位长居智利的英国画师之手。

  在联邦战争(1839年)和硝石战争(1879-1883年)中,智利两次击败宿敌秘鲁,借以成为南美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有底气把海军变成名片的国家。

秘鲁:《马丁.德.罗耀拉长官与比阿特丽斯公主的婚礼》

  作为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两个中心之一,秘鲁和墨西哥一样拥有丰盛的巴洛克文化传统,但不同于墨西哥的是,它在独立后的民族建构中行程缓慢,未能发展出影响巨大的印第安大众文化。

  在皮萨罗征服秘鲁之后,推进征服者军官和印第安贵族女子的联姻一直是西班牙人的基本政策。这幅画表现了马丁.德.罗耀拉(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的侄子)和印加王室后裔比阿特丽斯的联姻,是秘鲁“总督区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玻利维亚:《莫西略主教-总督进入波托西城》

  玻利维亚,或曰“上秘鲁”,传统上缺乏文学成就,但是凭借矿业带来的财富创造了一些建筑和绘画上的成果。这幅《莫西略主教-总督进入波托西城》,长5.7米,高2.4米,是殖民地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的演化》

  在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圣地亚哥.马丁内斯绘制了这幅象征祖国的壁画。这幅糅合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哥伦比亚人形象的作品,是壁画艺术的一种温和风格。要知道,马丁内斯的同行,墨西哥人迭戈.里维拉,就是因为前文当中那副“表现社会主义”的壁画作品,被从芝加哥世博会当中除名了。

委内瑞拉:《悲惨》

  克里斯托瓦尔.罗哈斯是委内瑞拉的桂冠画家,他先后受到主宰国家的两位军事强人,安东尼奥.古斯曼.布兰科和华金.克里斯波的赏识,收获了许多金钱和荣誉。他有许多作品是描绘委内瑞拉的历史事件,借以宣传民族主义的。但这幅名叫《悲惨》的画,或许对委内瑞拉来说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厄瓜多尔:《大天使加百列》

  厄瓜多尔在文学上成就不多,绘画也不突出。厄瓜多尔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雕塑,在16-19世纪,厄瓜多尔以“基多学派”(Escuela Quiteña)远近闻名。18世纪时,据说西班牙的开明国王卡洛斯三世有言,“意大利但有米开朗琪罗无妨,朕的美洲殖民地也有卡斯皮卡拉(Caspicara,“木脸”,厄瓜多尔雕塑大师)。”幸好雕塑和绘画并不分家,基多学派的绘画和雕塑有着相似的风格:注重表现美洲本土因素,利用特殊技巧增进人物表情的生动程度。

  作为殖民地时期重要的教育中心,厄瓜多尔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奇怪,只是随着共和国拉开序幕(1830年),厄瓜多尔的文艺更加逊于各大国了。

user avatar

不小心贴多了,你随便选一幅吧。









user avatar

1016几乎补完!一万字突破撒花!小众美术史占大半啊。


自问自答失礼了,写维米尔[1]时搜到这图,好奇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脸盲(写完后觉得他们确实不容易),想看看大佬点评,也想引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讨论。


原图来自reddit网友halfabluesky,他三年前学完艺术史后,自制了Famous artwork in Europe地图。


先从脸盲都不会认错的名画

说起。不费篇幅贴图了,地图上看得蛮清楚。

雷切爾本着onedaystand一向不写陈词滥调的精神,对这部分主要说一下争议,以及个人心水。

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心水(2个月时间证明了大家对小众国家的兴趣和认识实在对不起我的码字嘤嘤


意大利 - 蒙娜丽莎(约1502–1506) - 达·芬奇

法国 - 日出·印象(1872) - 莫奈

西班牙 - 格尔尼卡 (1937)- 毕加索

德国 - 雾海上的漫游者(1818) - 弗里德里希

奥地利 - 吻(1907) - 克里姆特

荷兰 -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1665) - 维米尔

挪威 - 呐喊(1893) - 蒙克

英国 -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鲁莽号(网络艺术史多译成无畏号)(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1838)- 透纳

希腊 - 米洛的维纳斯(约前130-前100)


吵得较凶的是荷兰,毕竟你梵圈内圈外粉那么多。

根据我语文老师的论调(放评论区顶置了233),维米尔或许从刷屏度上只算第三,但《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毕竟被称为北方《蒙娜丽莎》,放在这里和南方的来个对望岂不美滋滋。

也怪荷兰现在版图比较小(??),伦勃朗的《夜巡》,放全图看不清,突出细节的话认得出的人更少。

至于为何不放你梵,如果不是作者个人喜好问题,那可能因为梵高的作品几乎都在法国完成吧......


作为我也不得不服的近代美术大国,法国居然没太多争论。我觉得如果由我朝人民来评,应该上榜的难道不是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精罗开心吗?)或者《马拉之死》(历史书开心吗?),以及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两个月后看,应该是这幅了)之争,而且也比较符合四周的画风呀。

再说,法国人去卢浮宫也更爱看本国作品,而不是来自外国的三大镇馆之宝[2]

倒是最近这印象派的「万恶之源」《日出·印象》[3]去上海展出了......


意呆利的《蒙娜丽莎》争议居然由法国人提出。意大利人怒了:那你们把蒙娜丽莎还回来啊!


提起达·芬奇不得不想起他对手米开朗琪罗,你让我选,我或许会选更专注的米高,而不是兴趣跟我一样分散(你跟人家世纪天才能比吗?),拖延症状比我还严重(蒙娜丽莎画了十几年)的达·芬奇。

但作者并没有忘记米高!他放了!

我摔!这梵蒂冈谁看得清啊!!!

作者表示这是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你说是就是咯......

而且......宁是不是把梵蒂冈跟圣马力诺位置搞混了,毕竟宁后面也没说圣马力诺是啥画(宁不说我是真的不知道圣马力诺有啥)。


(题外,隔壁巴尔干半岛的吃瓜眼神很有灵性)


每次说完梵蒂冈我都会找摩纳哥,作者也没忘记它。


摩纳哥 - Rainier I of Monaco - Eugène-Louis CHARPENTIER

Rainier I of Monaco是格里马尔迪王朝或格里马尔迪家族(House of Grimaldi)的创立者。这是来自热那亚的银行世家,在1485年成为摩纳哥的统治者,延续至今。

嗯看到Rainier这个名字,Rainier III 我还是记得的,他是当年帅出宇宙的摩纳哥王子Andrea Casiraghi (现在他弟Pierre比他好看了)的爷爷,是传奇好莱坞影星Grace Kelly的老公。


见识过小国的冷场后,我们继续回来聊西班牙代表作品。很多人提名委拉斯开兹的《宫娥》。但我也支持毕加索,尽管不一定是这张。委拉斯开兹是旧时代美术的顶点,毕加索新时代艺术的开山者[4]


英国透纳毫无争议——除了在鲁莽号的译名上——军事迷会更明白无畏号(HMS Dreadnought)和鲁莽号 HMS Temeraire 区别的重要性。

英国在20世纪以前艺术挺弱的(两个月以来都没有康斯特勃、庚斯勃罗和雷诺兹的粉丝来打我,那应该就是了吧)。21世纪之交以YBAs(英国年轻艺术家)为首风靡一时的人物,开始都是因为拿了「透纳奖」为更多人所知,例如曾经的英国最贵艺术家,我达米安·赫斯特[5],也不算题外补一句,现在是这记录是我大卫·霍克尼了,他还是在世艺术家画作最贵记录保持者。


spRachel作为德奥艺术爱好者,虽然很喜欢弗里德里希[6],也很喜欢克里姆特,但对原作者选的这两幅作品,却感到有丝「油腻」(可能用语不当......怎么也没人来反对我)。


德国总不能上伊森海姆祭坛画吧......要么上柏林墙壁画?太难了。

丢勒我个人当然是很爱的,想必在美术界他的粉丝绝对比弗里德里希多。问题是放哪一张?帅气酷炫吊炸天的1500年自画像?(你也可以说那是Jesus),还是其他宗教画?或者放他的版画也很棒?毕竟你德的印刷术也很重要。


我心中最爱的Franz Marc和August Macke[7]是不可能放上的吧嘤但我还是要再一次安利。

马尔克和马克的联合之作,1912年两人在波恩的马克工作室合作壁画《天堂(Paradies)》,分享研究艺术的成果——马尔克的动物论和马克的色彩论。现在马克之家的顶楼还可以看到这幅巨作,这是先后在一战中英年早逝的两人的友谊和艺术的见证。


至于奥地利,我写下去恐怕会占一半以上篇幅,我克制住自己,你们也答应我去瞅一瞅「世纪末的维也纳」出了什么让我无法自拔的美好和恐惧,好吗?

我的安利以「东京10点|绝不只克林姆特的世纪末盛宴,维也纳现代之路大展[8]为引子,这是去年日奥建交150周年的在东京举行大展之一,把正在大修的维也纳博物馆的精华展品都带过来了。另两个大展,一个是更网红的《克里姆特》,另一个是我更爱的《哈布斯堡展―横跨600年 帝国收藏品的历史》。


居然很多吃瓜群众表示不知道《呐喊》是挪威的233(不是233应该是呐喊时惊恐脸


第二梯队是spRachel或一般艺术爱好者大约认得的名画,放图~


爱尔兰 -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三张习作 - 培根 [9]


好玩的是艺术家Francis Bacon自称是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哲学家Francis Bacon的后代。

画中人艺术家Lucien Freud,则确实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

好咯你们艺阀玩晒啦(!??)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在我后面贴的那张各国最贵艺术家图,培根占据爱尔兰,弗洛伊德占据英国。

好咯你们艺阀又玩晒啦(?!??)


比利时 - 人类之子 - 马格利特

很多品牌和杂志欠他版权费吧?他过生还未够70年好吗?(逝世于1967 年 8 月 15 日)


虽然我很爱马格利特的《光之帝国》,但比利时应该放我老勃鲁盖尔[10]《巴别塔》和《雪中猎人》,哪幅不全面碾压马格利特!


自认是中国第一勃鲁盖尔迷妹的spRachel,毕竟专门飞去维也纳(其实他作品大部分就藏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我大哈布斯堡家族眼光好呀),看了他的逝世450周年大展。

作者没有选他,会不会因为他在其他大博物馆的作品不多,再加上他出生位置略尴尬?他所在的布拉班特公国(曾在15-17世纪建国,领土跨越今荷兰西南部、比利时中北部、法国北部一小块)(来自wiki,我渣渣,求证)。

一起看图学历史,多棒。



白俄罗斯 - 小提琴手 - 夏加尔 [11]

他的情侣飞天系列受众更广泛,虽然未必都知道飞天其实也是犹太人的意第绪语梗。


丹麦-美人鱼

噗,经常被炸飞的 fish & chips (美人鱼成为各种抗议事件炮灰的详情和惨状,请自行搜丹麦美人鱼)的出现也是措手不及。

能请安徒生跨界吗。


丹麦艺术家我只认识一位,而且还念不完名字,他叫Vilhelm Hammershøi哈莫修依,去年在东京有个展,现场我还是靠查阅 @刘斯坦 写的科普文[12],才更愉快观展的。

另外双重 @刘斯坦 其实我上周搜到这图,到今天连夜码字,多得刘兄上周说虽然知乎已不如从前,用心的答案也没有支持和关注,但我们还是要继续输出这些「无聊的科普」答案。

这篇是对他号召的响应和感谢。


瑞士 - 行走的人 - 贾科梅蒂

十年前这作品创下的1.04亿美元雕塑世界拍卖纪录,居然现在还没有被超越,也是各种意味上的耐人寻味。


第三部分来了,是好像仿佛认得系列

(放心,引发我好奇心(beng huai)的巴尔干和东欧部分还没出现)


捷克 - 喝苦艾酒的人 - 奥利弗

还挺喜欢这作品,毕竟捷克就是苦艾酒之乡,我第一口火烧苦艾酒是在布拉格喝的。

连我都以为这里会出现慕夏[13]——毕竟他以及他的插画近年在全球广受欢迎。但他确实不是录入艺术史课本的人——虽然他也有颜值很高的大型政治宣传油画《斯拉夫史诗》,但影响力终究不及他其他的应用艺术。而插画和海报等应用艺术是艺术史吗?


瑞典 - 白樺樹下的早餐 - 拉森

好看,可爱(然而这真的不是插画么


俄罗斯 - Golden Autumn -Isaac Levitan

虽然你叫利维坦(一般译成列维坦)好像很帅,可......你谁??(被提醒了一下是巡回展览画派,我一直听说但由于没怎么看过现场,画风又无感就忽略了......)


(1022把本文搬回onedaystand公众号,小图才发现,这画的树干刚好为这大地图画增添了略现代的滴漏效果,我察觉到了原作者的深意?)


康定斯基不香吗?抽象艺术+包豪斯大大诶(此处评论区挺有趣,学院和正统们出现了


这样看下来原作者不是高级黑就是太人性。本以为他想注重20世纪前的传统艺术,但培根和贾科梅蒂又都是20世纪生的人啊。

康定斯基可是1866年就出生了啊——我都没意识到他这么老,还以为他在包豪斯的时候才40多岁呢,不过马上就想起来他是30岁后才学艺术的。


芬兰 - 受伤天使 - 辛贝里

芬兰这个象征主义有点德奥味。


北欧四国的作品还挺相映成趣的。


葡萄牙 - O Fado - José Malhoa

Fado是葡萄牙的传统民间音乐形式。据说去过的都知道。

也引发我一个灵魂追问,当代葡萄牙的文化输出是不是有点弱了,我只知道C罗(评论说葡挞,我无力反驳,补一个我小时候风靡一时的葡国鸡饭


土耳其 - The Tortoise Trainer - Osman Hamdi Bey

我在伊斯坦布尔见到过!(精罗震怒)

乌龟这题材挺少见的,故事也很有趣(精土左右为难)。

我觉得土耳其浴或苏莱曼大帝肖像很适合的(但这据传这是提香的作品)(精罗要打死你)


稍息,放一张howmuch.net的图,是欧洲每个国家价格最高的艺术品~


说起认图认人游戏,最近我看了伦敦国家美术馆在东京的,所谓史上最大外借展,也搞了个认56个西方艺术大师名字和作品的游戏,都来玩呀[1]


感谢大家的赞与不赞~~我也是不完全赞成就很难点赞只给收藏和喜欢的人~

所以我作为题主,是鼓励大家多多答题和评论。


一个国家太复杂了,特别是年份长一点的,二次元的画乃至三次元的雕刻又岂够代表的~

我的小初心和小私心,只是希望大家更关注艺术这种洗练和感受出来的「真实」,因为各种混乱的现实问题让我不适。


另外我提这问题第二天知乎就搞什么飞机图片维护还没完没了的。

这是针对我吗!?(你谁)。于是其他国家的科普大家可以围观评论区或其他用心回答的大大。

等图片恢复了再来填坑,嘤。



9月18日,嘤嘤嘤过了一个月我来更了!

感谢各位大大积极专业的参与,特别是早就主动来自行挖坑答应要写,终于填上的 @男爵兔 大大~


第四部分~巴尔干脸盲没有了火药味(争议)


阿尔巴尼亚- Holy Mary holding Baby Jesus in her right arm

关于这作品英语我查不到什么,连大图都找不到。阿尔巴尼亚不是主要伊斯兰教国家么?果然一查

Islam(58%) Catholicism (10%), Orthodoxy (7%), other and undeclared (24%)。

这是反映过去?或反映宗教政策的宽容?.....



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 - Mountain landscape - Karlo Mijić

波黑也是绿主国,选了风景画。1924年的作品,后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景画。



保加利亚 - Rachenitsa Dance - Ivan Mrkvička

我要at民族舞专业的么,Rachenitsa是一种保加利亚民族舞,Rachel Chen我很高兴在几十种民族舞里名字里发现这个名字跟我最像!

Rachenitsa (Ръченица; Rŭchenitsa, Râčenica) in 7
16 (2+2+3 or 4+3): Single or couple dance.

画作本身我就不评论了......

这位捷克出生的画家是保加利亚学院派的奠基者。

保加利亚东正教占90%以上(东欧这part我果然忍不住看这些)



克罗地亚 - Roman Woman Playing A Lute - Vjekoslav Karas

克罗地亚天主教徒86%,罗马姑娘弹鲁特琴,这就对了嘛(

spRachel对鲁特琴的爱甚至胜过了吉他(就是因为吉他苦手才去弹贝斯我会说?

画风和审美也很正宗。

画风这么明媚,画家的经历却让人感慨。

Vjekoslav Karas(1821年5月19日-1858年7月5日)被认为是克罗地亚绘画和艺术新时代的先驱。

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卡洛瓦茨,在意大利(难怪 by spRachel)接受教育。他主要画圣经和宗教题材,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肖像画。除了绘画,他还会吹长笛和吉他。

1848年,卡拉斯回到克罗地亚,在萨格勒布的美术学院任教。当时,他已经患上了抑郁症,并试图自杀,之后他在Josip Juraj Strossmayer主教的保护下生活了一段时间。1858年,Karas生活贫困,在家乡Karlovac的Korana河中溺水自杀。



北马其顿 - Scene from the Paris Psalter(巴黎诗篇)

马其顿是去年才熬不住要改成北马其顿的,我们又见证了一次历史,毕竟那是马其顿啊!!

所以原作者也不敢挑我亚历山大相关的作品吧。

手抄本插画《巴黎诗篇》是「马其顿文艺复兴」(10世纪的古典主义复兴)的代表作。

我爱手抄本!(有空回来补图和介绍)



罗马里亚 - Car Cu Boi - Nicolae Grigorescu

1899年的作品,Nicolae Grigorescu是现代罗马尼亚绘画的奠基人之一。

为什么我连看几个艺术家的介绍都是这个格式的......

当时的乡间风景?求科普。

罗马里亚那么大,就没有别的吗?


塞尔维亚 - The Wounded Montenegrin - Paja Jovanović

看小图我还以为是革命导师......

《受伤的黑山人》是Paja Jovanović描绘一个受伤的青年被身着传统服装的农民包围的情景,很可能是在 1876-78 年黑山-奥斯曼战争期间创作的。被认为是作者最好的「东方主义」作品(最近是不是不能用Orientalist这个词了)。

Paja Jovanović(1859年6月16日-1957年11月30日)出生在今天塞尔维亚的Vršac,当时属奥地利帝国领土。

他是维也纳美术学院(不要只记住这里拒过给元首offer好吗!这里还有我埃贡·席勒[14]和奥拓·瓦格纳啊!)的学生。

这幅作品拿过1882年维也纳美术学院的年度艺术展一等奖。画家获得了奥匈帝国政府的奖学金,并与伦敦的法国画廊签订合同,制作一系列关于巴尔干生活的画作。

作为欧洲首屈一指的肖像画家,他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作肖像画14次以上(精奥狂喜)。


今天先这样,有事出门QAQ

以为至少能更完巴尔干,我错了,看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又慢又容易重点错被转移注意力。请大家再等等!



10月16日更,又一个月,有生之年上了次热搜。

今天交了研究计划书,立马就回来更新了,快赞我。自己挖的坑,嘤嘤嘤也要更完。

感觉上次更的国家大家不怎么感兴趣。

但我小学语文老师要我快点写完,她要拿去发给学生看,我担上了浇灌祖国花朵的鸭梨。


首先是上次未完的巴尔干半岛。

确认了一下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定义,北部边界通常被定为多瑙河、萨瓦河和库帕河。

于是其实罗马里亚和斯洛文尼亚有大半都不在巴尔干半岛——难怪我总觉得自己错把东欧罗马里亚写进去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也有部分不在。

(另外,作者没带科索沃玩)


黑山 - Our Lady of Philermos


你或许觉得这是一表情包。

这鼻子相当有拜占庭风情呢。

实际上这尊圣母像曾长期被称为医院骑士团的守护像。(题外一句,圣约翰、马耳他、罗德岛哪个不比医院好听,泥轰就主要叫圣约翰骑士团。我三大骑士团历史忘得七七八八,欢迎大家指正)。

它源于11或12世纪拜占庭时期的罗得岛Phileremos修道院,被医院骑士团获取后尊为守护像。后来随其随骑士团辗转马耳他。骑士团被法国赶出马耳他时,圣象流落到俄罗斯,10月革命后来到南斯拉夫,再辗转来到黑山。1951年被南斯拉夫特种部队发现后,被秘密藏在Cetinje艺术和历史博物馆的地下室,直到1993年才重新公开。

这圣象的流浪故事能写成第一人称的长篇啊(或许有不少论文了



斯洛文尼亚 -春天 - Ivan Grohar Grohar

印象派画家......


终于搞完巴尔干半岛,进入我更不熟的东欧

第五部分 东欧余孽

这部分应有不少历史爱好者和美术爱好者,求指正。


波兰 - Jan Matejko - Rejtan, or the Fall of Poland

评论最高赞即认可,引用@阿列克谢耶夫斯基 的介绍

代表波兰的那幅画叫《Rejtan, or the Fall of Poland》,反映的是第一次瓜分波兰时的谈判……
躺在地上的人就叫Rejtan,作为一名瑟姆议会的议员试图阻止列强瓜分波兰的议案合法化。画面中间的是“叛徒”们,被列强买通了的议员们,穿着光鲜无比。画面上方和左方都是列强代表或象征,比如画面上方坐在两名波兰贵妇之间的男人就是俄国大使,而画面右上方干脆就是大幅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画像。

这幅画充分反映了“黄金自由”下波兰贵族为小家而不顾大家的自私自利:反正无论给沙皇、奥皇还是普王打工都没所谓,波兰亡了也没所谓,反正别插手自家领地里的事务我啥都没所谓。



乌克兰 - 扎波罗热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 列宾



或许列宾的名字不应该这么后才出现,毕竟他在其他答案都是高赞。

原作者为何选择这张作为乌克兰代表?

《扎波罗热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描绘了一个假想的历史瞬间,作品基于1676年哥萨克首领对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最后通牒的回复。

回信的原件已遗失,但在19世纪70年代,一个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今第聂伯罗)的业余民族史研究者,亚·诺维斯基,发现了一份来自18世纪的该信件的副本。他将副本交给了历史学家德米崔·亚沃尼特斯基(1855-1940),亚沃尼特斯基偶然间与列宾谈到此信,而列宾对此事异常着迷,并在1880年开始了对这件事的研究。

生活在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的扎波罗热(本意为激流之外,乌克兰语za porohamy)哥萨克在早先的一场战役中击败了奥斯曼军队,此时奥斯曼帝国皇帝穆罕默德四世却要求哥萨克向自己臣服。由伊万·希尔科领导的哥萨克们答复给皇帝以一封充满下流侮辱与亵渎语言的回信。

油画表现了哥萨克们绞尽脑汁想脏话的场景。在列宾的时代,哥萨克们的生活被认为是无拘无束的,列宾也同样仰慕他们:“果戈理所描写的一切都是真的!这群崇高的人!没人能如他们一样拥有如此自由,平等和友爱。
(来自维基)

嗯信的内容应该很方便查到,评论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匈牙利 - Tivadar Csontváry Kosztka - The Old Fisherman

嘤,其实我挺不想放大图的,我总觉得这图搞得我很难受,有同感吗?但又忍不住要自虐一下下......

Tivadar Csontváry Kosztka是最早在欧洲获得认同的匈牙利画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风格其实很现代很明亮的。匈牙利日报把下图 The Lonely Cedar 选为匈牙利最有代表性的画作之一,cedar代表了匈牙利文化。

至于为什么选渔夫,我就知道布达佩斯有个渔人堡,其他原因求指教。


我个人对匈牙利印象更深的是米哈伊·蒙卡奇(Mihály Munkácsy)[15],他画了我世上最爱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天顶画,画中人物都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咖,而蒙卡奇则把自己也偷偷画进去——躲在在一盆花后。这样他就穿越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同框,「画」留青史——这操作和拉斐尔的雅典学堂有点像呢。

或许你会说这画不在匈牙利,那么他的另一幅代表作——《李斯特》,图见[15],我觉得也更代表我心中的匈牙利呢。


斯洛伐克 - In the summer time - Albín Brunovský

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铜版画,这些元素我都很喜欢。可惜这已经是1982年的作品了。

但有版画代表我还是很开心的~


摩尔多瓦 - The Girl From Ciadar Lunga - Mihai Grecu

1960年作品。维基:「根据Lonely Planet介绍,摩尔多瓦绘画界最响亮的名字。他是国家画院的共同创始人,同时也是诗人和自由恋爱的倡导者。他的风格包括古典主义、民族风和素朴风(naive)」。这作品在2002年上过摩尔多瓦邮票。


立陶宛 - Kings’ Fairy Tale - Mikalojus Konstantinas Čiurlionis

这是一位世纪末风格的象征主义的画家!喜欢的可以吃我的世纪末安利!


冰岛 - Pingvellir - Pórarinn B. Porláksson

Þórarinn Benedikt Þorláksson(1867年2月14日-1924年7月10日)是冰岛最早的现代画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在冰岛展出画作的冰岛人,是该国给予画家的第一笔公共资助的获得者。

Pingvellir现在是国家公园,图中的是冰岛矮种马。

画风很弗里德里希式[6]浪漫主义呀。


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写以下的,特别其中还有分分钟会让我又被绿坝掉的图.....

Andorra: Apse fresco of Sant Miquel d'Engolasters church

Cyprus: Couple by Stelois Votsis

Estonia: Half Nude in Striped Skirt by Adamson-Eric

Latvia: After Church by Janis Rozentāls

Luxembourg: Moselle at Greiveldange with Stadtbredimus by Nico Clopp


那就按需再更吧~

感谢两个月来的捧场,欢迎更热烈的讨论和补充!

参考

  1. ^ab维米尔表示嘤嘤嘤|伦敦×东京61点|国家美术馆展原创游戏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6270008
  2. ^卢浮宫三大件外看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7AgR5TNy6Y34tkUawcpCiA
  3. ^这不是攻略,是96张在巴黎找「艺术体验」高清图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536062
  4. ^为什么毕加索是20世纪最大的艺术家by朱青生 https://mp.weixin.qq.com/s/T7vEChWPYFEEbGNHhg0iOA
  5. ^Damien Hirst|浓药王者归来 http://mp.weixin.qq.com/s/ZLhMgk_zssvTs4ak6nV0Lw
  6. ^abFriedrich|浪漫主义的「魔王」和「背多纷」 https://mp.weixin.qq.com/s/hgVwz2sWn73xKuK7kb1hTg
  7. ^最开心的表现主义画家,最伤心的结局|Macke, für immer jung und hel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760473
  8. ^绝不只克林姆特的世纪末盛宴,维也纳现代之路大展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645331
  9. ^有哪些令人很压抑的画?-培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20317/answer/485923141
  10. ^我的第二初恋——老勃鲁盖尔 http://mp.weixin.qq.com/s/vZVkGxuYJNfOuHbQyhf6zg
  11. ^夏加尔是个怎样的画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90107/answer/193081165
  12. ^鲜为人知的丹麦画家哈莫修依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397858
  13. ^如何评价阿尔丰斯·穆夏(Alfons Mucha)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750950/answer/195697237
  14. ^埃贡·席勒和莫扎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43551/answer/269247907
  15. ^ab你当我是浮夸吧~遇到这样的「王子画家」就嫁了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350674
user avatar

这一幅,也只有这一幅,能代表俄罗斯

user avatar

我国的作品,我投票给一幅古代佚名的绢本《千里寻亲图》,因为在这幅作品里,我看到了亲情、山川大河、田园屋舍,浩淼天地,以及人之渺小这些元素,颇为感动,觉得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再放几幅代表我国且在国际上知名的经典作品:

  1. 广胜寺《药师经变图》

2. 辽代河北易县罗汉

3. 苏州古典园林明轩(直接占了一个展馆)

4. 宋徽宗《捣练图》(遗憾的是没有拍全,只拍了一个局部,因为是横放在玻璃柜里,反光 )

接下来放一些我觉得能代表这个国家的作品,(有些因为是玻璃挂画为防止反光有些角度可能不太正):

1. 荷兰 梵高《星夜》

上面说梵高应该有姓名的,直接上图:

梵高博物馆不让拍照,要不然《向日葵》怎么也得上榜吧?《星夜》是在美国MOMA艺术馆馆拍摄的。

荷兰其实除了梵高,还有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蒙德里安等等, 其实也可以代表这个国家,哈哈。上图:

《夜巡》画幅太大,这里就放《夜巡》的雕像版本吧。


2. 意大利 波提切利《春》《维纳斯的诞生》

意大利我投票给波提切利!实在是画得很细腻:


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也放一下。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作品分别如下:



其他像卡拉瓦乔,提香,丁托列托…也是大家,在此就先不放了。

3. 西班牙 达利 《记忆永恒》

西班牙投给达利,因为喜欢他的理念,如把现实坚硬之物进行软化表现:

当然像毕加索,委拉兹凯兹也是鼎鼎大名:

4. 法国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实在实在太多了,要从中选出唯一代表这个国家,还真不好选。投票给《自由引导人民》:

再放几幅我喜欢的作品,大家猜猜是谁的什么作品:






5. 比利时 鲁本斯

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当然要投票给爱的大师鲁本斯啦:


6. 英国 透纳《议会大厦的火灾》

7. 奥地利: 克里姆特


8. 俄罗斯 康定斯基untitled.

9. 日本: 歌川广重 《近江八景》








需要指出的是,《近江八景》灵感来源于我国湖南的潇湘八景:

user avatar

我来说几个中东和非洲国家吧。

没错,他们也画画。

伊朗-波斯细密画

波斯细密画也称伊朗细密画,是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其最大特色在于画面细节的精致、细腻,是伊朗传统艺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 在波斯时代,细密画主要作书籍的插图和封面、扉页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件上和宝石、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案。题材多为人物肖像、图案或风景,也有风俗故事。多采用矿物质的颜料,甚至以珍珠、蓝宝石磨粉作颜料。

上图为“在帐前窥探莱伊拉”,取材自《莱伊拉和马季农》这一经典故事。这是一个源自古代阿拉伯的短篇爱情故事,后由波斯诗人尼扎米改写为稍长篇的故事并闻名于世。

这幅画完美地体现了细密画的艺术风格,浓艳热烈,就像波斯帝国的性格,恢弘与包容。

老子最牛逼。

土耳其-湿拓画

拓画发明于13世纪的突厥斯坦,后来传到中国、印度、波斯,以及安纳托利亚。湿拓画是在黏稠的水上泼洒、涂刷颜料,再把完成的水面纹样转移到纸上的艺术。湿拓画的特殊器具有笔刷,用马鬃毛束于直挺的玫瑰枝条上;深托盘,材质是毫无木结的松木;天然色粉,用以调配颜料,成分是各种颜色的干燥泥土、牛胆汁与黄蓍胶。
15世纪,中东地区发明多种不同的湿拓画,其中一种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流行,称为ebru,这个词由“ebr”转化而来,“ebre”意为“成脉络状的或者水印的”、“ebri”意为“像云的”或“多云的”,最后被同化成土耳其语中的“ebru”,阐释为“装饰者制作的上面有不同种设计图案的水纸”,也有“浮水染色技法”之意。大理石纹看起来确实就像天上的云一样,现在人们则称之为“湿拓画”。
这种新技术不再使用让墨汁浮在清水上的做法,改用油质或胶彩调和而成的颜料。为了使这些比较重的颜料顺利浮起,在滴加颜料开始制作之前必须在水中加入一种浓稠介质,不仅可以防止颜料下沉,也使工艺师更能掌控颜料的移动。在颜料滴在水面上后,便用羽毛、笔刷或梳齿来创造精巧细致的花纹。

展示一下湿拓画的制作技巧。


上图是湿拓画《旋转舞者》,取材自伊斯兰苏菲教派的灵修舞蹈,这个讲求苦行和冥想的神秘主义教派相信通过不停的旋转可以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从而达到亲近神的目的,所以旋转是苏菲舞最主要的特点。

时至今日,土耳其仍旧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的遗存之中,就像旋转舞者一样盘旋在过去和现实之间,试图参悟国家的未来。

主要是找不到北。

阿拉伯半岛——纳伽什绘画

纳伽什绘画(nagash painting)是在沙特阿拉伯的阿西尔省和也门的邻近地区的传统阿拉伯家庭的主要客厅或前厅的装饰。这些阿拉伯式的壁画,展示了各种几何图案和明亮的色彩。
在40年前沙特阿拉伯的阿西尔(Asir),很多妇女还没有穿戴面纱,她们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家庭的会客厅,为生活带来艺术和美。传统上,阿西尔地区的妇女负责对房屋的墙壁、走廊和天花板进行抹灰和粉刷。家庭的财富通常通过绘画的技巧,色彩和复杂性来表示,较贫穷的房屋以基本的直线,简单的线条装饰为红色,绿色,黄色和棕色。同一地区的女性有时会竞争做出最生动和最奢华的设计。
目前,沙特已经成立了社团,保护这种艺术门类。

选择纳伽什绘画去代表阿拉伯半岛,是为了致敬长期在世界舞台缺席的当地妇女。她们在当代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但宗教无法剥夺她们心中对爱与美的追求。

她们必将夺回属于她们的东西。

叙利亚-阿拉伯纹饰

阿拉伯图案艺术是与纹饰艺术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纹饰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灵魂。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使得以纹饰为主的阿拉伯图案艺术独树一帜。阿拉伯纹饰艺术讲究有规则的排列和节奏感,对称、均衡、和谐等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较好地体现了伊斯兰的宗教精神,蕴含了安拉无时无处不在的思想。其代表性的纹样主要有:植物花卉纹、抽象的几何纹样、阿拉伯文字纹样等三大类。

大马士革清真寺是伍麦叶王朝的象征,作为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伍麦叶呈现出一种盛世气象。繁复而绚丽是这个王朝的写照,也赋予了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华贵的气质。

祖上也是阔过的。

埃及-古埃及绘画

当代埃及不乏优秀的艺术家,但不得不说,一提起埃及,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还是这货:

这货

还有这货

在这里我推荐这幅画代表埃及:

第一,这幅画展示了木乃伊的制作过程。

第二,这幅画恰似一个隐喻,今天的新埃及发展乏力,不得不寄希望于古埃及的遗迹带来的旅游业以提振经济,于是呈现出一种借尸还魂的文化断层感。

埃及有个作家曾经说,埃及陷入了文化的恋尸癖。

深以为意。

东非-汀噶汀噶绘画

汀噶汀噶绘画是源于东非一种土著艺术,是介于油画与漆画之间的一种艺术,现在渐渐成为了民间的一种工艺品,在20世纪60年代 一位名叫爱德华·汀噶汀噶(Edward S. Tingatinga )的画家创立并发展了这门艺术。这种画的特点是整幅图,几乎没有留有空白的地方,并且色彩鲜艳。颜料为油漆,油彩,内容大多数是动物、非洲风光和狩猎、采集等,因原生态而美丽。而画的动物主要是 大象、狮子、长颈鹿、河马等等东非大草原常见的动物。

这种绘画的色彩、元素,特别非洲。

有一对我非常敬重的夫妇,李松山和韩蓉老师,曾经在坦桑尼亚长住多年,致力于收集保护当地的艺术作品。他们曾经在宋庄建造一座非洲小镇,展示了很多艺术作品。2011年,松山韩蓉非洲艺术博物馆在长春开馆。可惜松山老师已于数年前去世。

贴几张当年宋庄的照片。


先写这些,其他内容慢慢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用一幅画来代表一个国家,这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极具魅力的任务。这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或著名人物画出来,而是要通过视觉语言,提炼出那个国家独有的精神内核、历史积淀、文化韵味以及人民的情感共鸣。就好比一个灵魂的肖像,需要细致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以及艺术家独到的视角。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AI范儿,就来聊聊怎么用代码“画”出一只实实在在的齿轮。这篇文章,咱们就当是老朋友聊技术,一点一点把它给掰开了揉碎了说。 为啥要用代码画齿轮?你可能会想,画个齿轮嘛,直接用CAD软件拖拖拽拽不就行了?没错,对于一般的工业设计,CAD是王道。但代码画齿轮,那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在评价一位画师的作品时,如果非要挑出点“毛病”,确实,“人体不行”这句话听起来杀伤力十足,而且不少人都这么用。那么,它究竟能不能算作一个“必杀技”呢?我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人体不行”这四个字,它到底指的是什么?“人体不行”的杀伤力在哪?1. 直观且普遍.............
  • 回答
    哇,说起我最喜欢的一幅画,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惊喜和一点小挫折的经历。我得仔细想想,那是在大概两年前的某个秋天,那时候天气不冷不热,阳光正好,我突然就有了创作的冲动。当时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画面,只是有一种模糊的“感觉”,一种想要捕捉那种秋日午后温暖、宁静又带着点淡淡忧伤的氛围。我住的地方附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艺术鉴赏的核心。一个经验丰富的くださ审美的、对艺术史和绘画技法了如指掌的美院老师,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一幅抽象画是“大师之作”还是“随手涂鸦”做出初步判断。这并非什么神秘的“读心术”或“魔法”,而是建立在长期实践、理论学习和对艺术语言的深刻理解之上的。那么,他是.............
  • 回答
    画一张优雅的上海地铁图,不只是简单地把线条和站点画出来,而是要赋予它生命和美感,让观者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络和韵味。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实践。一、 精神内核:捕捉上海的城市气质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先问自己:什么是“优雅”的上海地铁图? 信息清晰,一目了然: 这是地铁图最.............
  • 回答
    判断一张概念艺术作品的好坏,可不是简单地看画面是否“漂亮”那么肤浅。它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东西,需要你像一个侦探一样,去细致地剖析它。首先,它的故事性有多强? 一张好的概念艺术,不应该只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它应该能够瞬间抓住你的眼球,让你在脑海中脑补出它背后的故事。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氛围,亦或是道.............
  • 回答
    一份“画”出来的关怀:重庆医生为病患减负的温情一瞥前段时间,一则关于重庆一位医生为了让病患减少打针时的痛苦,竟然在病人手臂上画出血管图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看似有些“另类”的做法,却意外地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医者仁心”这句古老而隽永的赞誉。这位医生名.............
  • 回答
    关于月入十万美女画家潘绫莹被质疑打印画炒作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相当复杂,既有艺术创作的本质,也有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手段,还有公众的认知和期待。咱们就来细致地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白“月入十万”和“美女画家”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当下信息爆炸的.............
  • 回答
    收到!看到你这么虚心求教,我当然要拿出点真东西来。要说细化一幅画,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涉及到很多层面,得一步一步来。既然你想让它看起来更“人”味儿,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也是最容易被AI模仿但又最难真正做到位的点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细化不是简单地“画得更清楚”或者“加一堆细节”。细化是让你.............
  • 回答
    常州五年级女孩坠楼事件发生后,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通告内容,特别是关于“作文是抄袭,修改符号是学生所画”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导致这份通告发布的事件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通告是针.............
  • 回答
    “舰C新画师画的海防”这个话题在知乎上,尤其是开服后的一天内,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集中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是简单的“没有评价”,而是评价的“缺席”或“不显著”。首先,“舰C”本身的用户画像和知乎的社区属性存在一定的错位。 《舰船少女Collection》(舰C):这是一.............
  • 回答
    看到你准大一就已经是板绘三年功底,这绝对是个很棒的起点!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充满期待,但也可能有些迷茫,想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别担心,这很正常。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从我这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你一些实打实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规划未来的提升之路。首先,恭喜你选择了美术这条路,而且是这么早就开始投入板绘,.............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帮助您构思一幅适合知乎社区的 2018 狗年对联。知乎是一个知识社区,用户群体以理性、求知、探讨为特点,因此对联的内容也应该体现这些特质。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对联的基本要求: 意境相符: 要能体现狗年(忠诚、守护、勤奋、守岁等)的寓意,同时也要契合知乎的社区氛围(知识、智慧.............
  • 回答
    这则消息让人颇感意外,尤其是“世界最大的一幅美国国旗”和“雷雨中裂成两半、几乎被撕碎”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确实挺引人关注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与其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美国国旗被毁事件”,不如说更像是自然力量与人为努力之间一次略显戏剧性的碰撞。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世界最大”的这个概念。通常这种.............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起了不少《舰R》玩家的讨论。幻萌官方微信在推送中发布一幅包含《舰R》舰娘和“爽哥”元素的漫画,这算得上是他们在内容运营上一次比较大胆和出格的尝试。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楚几个关键点: 幻萌: 这是《舰姬》系列(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舰R》)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他们的运营直接影.............
  • 回答
    要深入理解“热吧?热死就对了!这真是一幅令中国人悲伤的地图”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和情绪,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它。这句话看似简单粗暴,实则饱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隐喻,它触及的是当下中国社会在面对极端天气、发展不均以及个体感受等诸多现实问题时,所产生的共鸣与无奈。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热吧?热死就对.............
  • 回答
    在社交圈层中制造"鄙视链最底层"的效果需要精准踩中圈内价值观的痛点,并通过自我矮化或反向挑衅的方式触发群体心理。以下是具体策略:1. 价值体系解构(以"知识付费"圈为例)"我连你们讨论的那些概念都懒得查证,反正最后都是为了卖课。" 策略:直接否定圈子的核心价值标准,用"反智"姿态瓦解话语权体系 心理.............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激怒”一个专业需要戳中其痛点、刻板印象或核心价值,并且要表达得含糊、绝对或带有讽刺意味。我会尽量详述,但请注意,这些说法是为了“激怒”而设计,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也带有一定的偏见。以下是一些尝试,针对不同大学专业:理工科方向: 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技术.............
  • 回答
    在遥远的未来,当人类耗尽地球资源,被迫迁移至一个由失落文明遗留下来的巨型、机械的“母巢”中生存时,他们发现自己并非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唯一居民,更糟糕的是,随着母巢内部层层深入的探索,他们逐渐揭开了那个早已消失的创造者的真正目的,以及他们自己被精心饲养的、用以滋养某种古老生物的恐怖真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