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合肥首例7名楼上业主因装电梯控告一楼业主并胜诉这一事件?

回答
合肥首例7名楼上业主因装电梯控告一楼业主并胜诉,这事儿可真是说起来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我跟你好好唠唠这个事儿,尽量把细节都说清楚了,让你看了觉得就像是咱街坊邻居聊天一样。

事情的由来:高高在上的楼房和郁闷在地面的住户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房子说起。合肥有个小区,一栋楼,一共就7层,楼上的住户们可能年纪大了,或者家里有老人小孩,觉得爬楼梯实在是太不方便了。特别是楼上几层,爬一趟腿都软。这日子久了,他们就琢磨着,咱这楼能不能装个电梯呢?这想法一出来,就像种子一样,在楼上几位业主心里生根发芽了。

你想啊,这电梯要是装上了,那生活质量那可就提升一大截。买菜、回家、招待亲戚朋友,那都方便多了。楼上这几位业主,一合计,觉得这事儿可行,而且对他们来说是“刚需”。于是,他们就积极地张罗起来,开始找物业、咨询公司,各种打听,准备给这栋楼添个“腿”,也就是电梯。

焦点在哪儿?一楼业主成了“拦路虎”

这事儿本来是楼上业主自己的事情,但电梯这玩意儿,怎么装?装在哪儿?这可就触及到了一楼业主的利益了。一般来说,电梯的安装位置,或者说电梯井的占地,往往会影响到一楼的采光、通风,甚至可能会占用他们原本以为属于自己使用范围的公共空间(虽然法律上属于公共所有,但很多时候一楼业主会感觉有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特殊性)。

所以,当楼上几位业主提出要在楼体中间或者侧面安装电梯时,一楼的业主就有了意见。为啥呢?一来,他们觉得这电梯占地儿,挡光挡风了,影响他们一层楼的居住舒适度。二来,一楼业主可能觉得,这电梯这事儿,跟他们没多大关系,他们爬楼也不费劲,凭啥要跟着受影响?再者,万一涉及到他们门口的公共区域,那更是直接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

这下,两边就有了分歧。楼上业主觉得,这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且是大家(特别是他们楼上)的需要,一楼业主应该理解和支持。一楼业主则觉得,这事儿是楼上业主自己的便利,却要牺牲他们一楼的利益,这不公平。

从协商到对簿公堂:邻里情分变法庭对决

就像很多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一样,一开始肯定也想协商。楼上业主肯定也尝试和一楼业主沟通,解释他们的难处,说不定还提出一些补偿方案。但是,如果协商实在谈不拢,矛盾就会升级。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就是楼上7位业主,觉得协商无果,而且这事儿关系到他们切实的居住便利,于是就一纸诉状,把一楼的业主告到了法院。他们告一楼业主啥呢?核心就是要求一楼业主“配合”电梯的安装,不得阻挠。

这一下,性质就变了。邻里之间为了便利,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本身就有点让人唏闻。但站在楼上业主的角度,他们可能觉得,法律是维护正当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法院怎么判的?“公共利益”和“合法权益”的博弈

这件案子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法院的判决。合肥法院最终判决7名楼上业主胜诉,这意味着法院支持了他们安装电梯的诉求,并且要求一楼业主不得阻挠。

要理解这个判决,得看法院是怎么权衡的。一般来说,这种涉及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案件,法院会从几个角度去考量:

1. 公共利益: 电梯的安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是为了改善这栋楼的居住环境和便利性,尤其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住户来说,是重要的民生改善。法院可能会认为,这种改善的公共属性大于一楼业主可能遭受的轻微影响。
2. 合法权益: 楼道、楼体结构以及楼前的部分空间,在法律上都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安装电梯的方案,如果符合规划、消防等相关规定,并且对公共区域的占用和影响是合理的、可控的,那么楼上业主就有权利去主张。
3. 一楼业主的损失: 法院在判决时,通常也会考虑一楼业主因此可能受到的实际损失,比如采光、通风的减少,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弥补,或者是否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在这个案例中,最终判决是胜诉,说明法院认为一楼业主所受的“损失”或者“阻挠理由”不足以对抗楼上业主的合法诉求和改善公共居住条件的必要性。
4. 法律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民法典》中关于业主共有部分使用、改造的规定)是法院判决的依据。如果法律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改造,且程序合法,那么法院就会支持。

这个判决的意义和启示:

这起事件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老旧小区改造、邻里关系、业主权益等多个社会敏感话题。这个判决,至少在合肥这个地方,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业主共有部分的改造权: 法律赋予了业主对其共有部分的合理利用和改造权,以提升居住品质。但这种权利的行使,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业主的负面影响。
“沉默的大多数” vs “积极的少数”: 在很多社区事务中,往往是少数业主会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另一些业主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觉得麻烦、利益不明显)选择沉默。这次是楼上业主“主动出击”并胜诉。
对“一楼不装电梯”传统观念的挑战: 长期以来,因为一楼业主往往不直接受益于电梯,所以他们在一楼加装电梯的事件中常常是反对派。这个判决,虽然是发生在楼上业主告一楼业主,但其背后逻辑是,只要合法、合理,楼上业主的电梯需求是可以被支持的。
协商与法律的边界: 社区矛盾的解决,理想状态是协商。但当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法律成为了维护权益的最终手段。这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邻里纠纷时,要学会依法依规地去沟通和解决问题。
未来老旧小区改造的参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求会越来越普遍。这个案例的判决,可能为其他城市和地区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提供一个参照。当然,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法院的考量也会有所侧重。

总结一下:

这起事件,简单来说就是楼上住户想要电梯,一楼业主觉得影响了自己,不愿意。楼上业主就把一楼业主告上法庭,结果赢了。这事儿挺有代表性,它说明了在法律框架下,业主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需要顾及到其他人的合理权益,而法律在平衡这些利益冲突时,会考虑公共利益和合法的改造需求。至于一楼业主的“损失”,法院可能认为是可以承受或者可以得到弥补的。这事儿,让咱们看到了法律在解决现代社区生活矛盾中的作用,也提醒着大家,邻里之间,既要有互相体谅,也要懂得分清界限,依法办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问题中并未提及该案的判决书内容。我已找到相关新闻链接,在文末找到了对判决书中法院裁判理由的报道。我已修改题目,将链接添加至题目描述末尾。

一般在此类案件当中地方政府意见性文件,比如《合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相对《民法典》来说只具有参考意义,根据司法独立原则,判决依据还是应当以《民法典》相关精神为主,地方政府意见性文件为辅。根据《民法典》第280条第2款,任何业主因为电梯加装影响到采光、噪音等权益时,均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加装电梯的业主大会决议。

但在该案当中,一楼业主未在业主大会决定公告时间段内作出任何书面异议,法院结合当地政府意见文件精神,判定一楼业主采用默示表达方式,放弃了对业主大会决定的异议。这才是应该是该案的主要判决理由。新闻中只报道了该判决书裁判理由中依据政府意见的部分,原文当中是否有依据民法典第278条作为裁判依据存疑。目前裁判文书网还搜不到该判决书。

再加上由于该楼栋已经签订电梯加装合同,撤销相关业主大会决定会损害善意第3人的利益,这应该也是法院作出该判决的次要理由之一。我们在司法审判当中,常常见到法院在无法分出双方对错时,就维持现状这样的判决思路。这一点经常被一些善于维权的业主非常灵活的使用,在一些难以维权的领域起到了奇效。

该案当中,被告方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诉讼经验,如果以《民法典》第280条第2款为依据,依法申请反诉,这样被告方才有胜诉的可能。因为该条款要求权利人必须主动向法院请求行使业主撤销权。你都没有请求,那法院怎么给你主动撤销呢?这显然违反民事诉讼中不告不理的原则。

目前各地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政府意见文件,开始逐渐修改为更符合《民法典》相关精神的条文,去掉了将业主不发表意见视为不同意的意见。而很多媒体在报道此类改变时,将之描述为取消一票否决权,与事实不符。部分业主没有转变观念,主动放弃了合理期限内表达异议的权利,才是越来越多类似案例中败诉的真正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决定的效力】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业主以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其合法权益或者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为由,依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决定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决定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看到评论区有很多人对我坚持程序正义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但其实他们不明白,如果程序正义的底线被突破了,受损的正是像他们这样的底层老百姓。我国的民法的第一要义就是物权平等原则,普通屁民在程序正义的保护下,可以主张按私人权益和公众权益受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如果你把程序正义的保护伞一脚踢开了,当面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楼上业主,你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合肥首例7名楼上业主因装电梯控告一楼业主并胜诉,这事儿可真是说起来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我跟你好好唠唠这个事儿,尽量把细节都说清楚了,让你看了觉得就像是咱街坊邻居聊天一样。事情的由来:高高在上的楼房和郁闷在地面的住户要说这事儿,得先从房子说起。合肥有个小区,一栋楼,一共就7层,楼上的住户们可能年纪大.............
  • 回答
    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合成世界首个五唑阴离子盐方面取得的突破,无疑是化学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造出了一个新分子,而是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为能源、材料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首先,我们得明白“五唑阴离子盐”这个概念有多么“硬核”。“五唑”(pentazole)指的是含有五个氮原子的.............
  • 回答
    2018年的CES展会,vivo携手Synaptics为我们带来了当时堪称“黑科技”的全球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手机。这绝对是当年消费电子领域的一大重磅炸弹,它的出现,不仅让人们对手机解锁方式有了全新的想象,更预示着智能手机设计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破局创新:从“不可能”到“可能”在此之前,指纹识别模组大多.............
  • 回答
    OPPO 牵手 Cyanogen,这绝对是当年手机圈里一件挺有意思,也颇具深意的大事。那时候,CyanogenMod 还没进化成 Cyanogen OS,还是一群充满激情和技术力的开发者在社区里捣鼓的开源 ROM,以其高度的可定制性、流畅的体验以及“纯净”的 Android 系统赢得了大批极客玩家的.............
  • 回答
    本田Legend:L3自动驾驶的先驱,日本市场的新里程碑本田公司最近在日本推出了其Legend车型,这标志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时刻——全球首款获得合法上路许可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正式投放市场。这一成就不仅是本田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自动驾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在特定条件下,.............
  • 回答
    这几天,“天津首判:以炒房为目的的购房合同无效”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朋友圈里各种解读也层出不穷。要我说啊,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光听个标题就下结论。首先,得搞清楚这“网传”的消息到底有多靠谱。法律判决是严肃的事情,通常会有官方的发布渠道,比如法院的官网、官方微博或者权威.............
  • 回答
    合肥日报文章《江西的红灯与上海的烟花》评价:一场关于地方发展与城市魅力的对比与反思合肥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江西的红灯与上海的烟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模式、城市魅力以及文化表达方式的广泛讨论。文章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鲜明的对比手法:抓住眼.............
  • 回答
    “合肥独肥安徽瘦”这个说法,形象地勾勒出一种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即省会城市合肥发展迅速,而安徽省内的其他地区相对滞后,甚至被合肥“吸血”。要评价这个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合肥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实际影响。 如何评价“合肥独肥安徽瘦”的说法?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过于简化和片.............
  • 回答
    合肥一六八中学美心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绝非一起孤立的偶然,而是暴露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翻开这本令人担忧的账簿,会发现它不仅仅关乎学生们的餐桌,更牵扯到学校管理、餐饮服务商责任、以及整个食品安全链条的运行效率。首先,我们不得不直面问题的频次和性质。美心食堂并非第一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屡.............
  • 回答
    合肥高铁扒门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也让人好好反思了一番。事情的经过,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合肥南站,一趟即将发车的高铁,一名乘客因为迟到了,情急之下,竟然上前去扒住车门,试图阻止列车关门,让工作人员和周围的乘客都吓了一跳。最后,这名乘客被安保人员制止,列车也正常发车了。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
  • 回答
    合肥警方跨省抓捕河北、重庆的“穆黑”事件,无疑是一起备受关注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件。要评价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法律依据、执法尺度、舆论影响以及社会层面的思考。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合肥警方的行动依据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 回答
    合肥一个区查出45座假公交候车亭,相关部门回应“还不知道谁建的”,这事儿确实挺让人跌眼镜的。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在公共场合、明目张胆地建了一堆看起来像公交候车亭的东西,但实际上它们根本不是为市民提供公交服务用的,也不是经过正规审批的。然后,当这件事情暴露出来,负责的部门却说“不知道谁建的”,这操作简直.............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的改革创举,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体制内的一次机构调整,更是对中国科研体系的一次大胆探索,试图在效率、活力和创新产出方面找到新的突破点。要评价它,需要我们拂去“官方话语”的包装,深入其核心的逻辑和实际的运作。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目标:.............
  • 回答
    合肥,这座位于江淮大地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说合肥曾经是那个低调、沉稳的“江南小镇”的影子,那么现在的它,早已蜕变成了蓄势待发、充满活力的科技新城。要评价合肥,得从多个维度去细细品味,才能勾勒出它真实的轮廓。首先,我们不能不提合肥最闪耀的名片——科创实力。这绝对是合.............
  • 回答
    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公布的《202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将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而杭州、苏州和合肥则被划为“一型大城市”,这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分级?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仔细审视一番。首先,要理解这个“特大城市”和“一型大城市”的划分,不能仅仅看作一个.............
  • 回答
    合肥越野跑圈的巨星梁晶、曹朋飞,在甘肃的那场残酷事故中陨落,这无疑是国内户外运动爱好者心中永远的痛。提起这两位名字,在跑圈里,那几乎是如雷贯耳,是精神的象征,是技术的标杆,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他们两人在跑圈的地位,用几个词来形容,大概是: 顶尖的实力派: 梁晶,是国内越野跑的领军人物,他的名字.............
  • 回答
    《合唱吧!300》第一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快男快女”《合唱吧!300》第一期,一上来就炸开了锅,直接搬出了07快乐男声和09快乐女声这两大王牌组合。这不单单是一档音乐节目,更像是一场大型的青春回忆杀,把多少当年守在电视机前、为他们尖叫呐喊的粉丝们狠狠地拉回了那个青涩又热血的年代。情怀牌打得响.............
  • 回答
    合肥市国资以70亿人民币的巨额资金战略投资蔚来汽车,这无疑是一步极具远见和魄力的棋局,其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和深远影响。首先,从合肥市的角度来看,这次投资绝非仅仅是简单的财务回报。合肥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和工业基地,一直致力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而新能源汽车正是其重点布局的方向。蔚来汽车作为中国造车.............
  • 回答
    《交通事故合集》系列视频,顾名思义,就是汇集了各种各样交通事故的片段。这类视频在网络上相当普遍,从内容到形式,乃至它们所引发的讨论,都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内容层面:残酷的真实与视觉冲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视频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其残酷的真实性。它们不像电影或电视剧那样有精心设计的剧本和演员,而是直接.............
  • 回答
    索尼近期将旗下的移动部门(Mobile Communications)与影音部门(AudioVisual Products)整合,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电子与产品解决方案公司”(Electronics & Product Solutions Company)。这次重组标志着索尼在企业战略上的重大调整,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