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办奥运为什么会亏钱?预计东京奥运会日本亏损多少?

回答
操办奥运会,看起来是光鲜亮丽的国际盛事,但背后往往是巨额的投入和难以摆脱的亏损阴影。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

一、奥运会亏损的“根源”在哪儿?

1. 巨额的前期投入,而且是刚性的:
场馆建设: 奥运会需要大量的现代化场馆,有些是全新的,有些是对现有场馆进行大规模改造。这些场馆的设计、施工、材料都是顶级的,成本自然高得吓人。而且,很多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利用率不高,变成了“白象工程”,维护成本也依然存在。
基础设施升级: 为了承接奥运会,举办城市通常需要大幅度提升交通(地铁、公路、机场)、通信、电力、安保等基础设施。这些工程量大,技术复杂,资金需求巨大。
安保投入: 这是奥运会开销的重头戏。为了保证运动员、观众和重要人士的安全,需要部署大量的警力、军力,以及最先进的监控和反恐技术。这笔钱是绝对不能省的。
组织运营成本: 从运动员村的食宿、交通,到媒体中心的搭建、运行,再到志愿者培训、技术支持、医疗服务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员工资、设备租赁、物资采购,都是一笔笔开销。

2. 收入来源与支出项的“不对等”:
主要收入来源: 奥运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国际奥委会(IOC)分配的转播权费用和赞助商收入。这两个项目虽然可观,但往往不足以覆盖庞大的支出。
不可控的支出项: 很多支出是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标准来确定的,或者是因为安全需要而强制执行,举办方很难在这些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削减。比如, IOC 对运动员村的服务标准有很高要求,餐饮、住宿、医疗都要达到一定水平,这些都是固定成本。
周期性问题: 奥运会四年一届,很多投入是需要提前很多年就开始规划和实施的,但收入却主要集中在奥运会举办的那个短暂时期内。这种“投资期长、回报期短”的特性,也容易导致资金链紧张。

3. 预期收入的“泡沫”:
旅游和消费收入的夸大: 虽然奥运会会带来短期的旅游和消费热潮,但其对经济的长期拉动作用往往被夸大。很多游客可能因为奥运会而“绕道”或者选择其他时间段出行,而本地居民也可能因为交通管制、物价上涨而选择避开奥运区域。
门票收入的局限: 虽然热门比赛的门票价格不菲,但奥运会项目多,很多项目的门票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加上为了招待VIP、赞助商、媒体等,也会有一部分门票被“免费”或低价提供,这都会影响门票的总体收入。

4. 遗产利用的“挑战”:
场馆的“后奥运”问题: 很多为奥运会建造的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往往面临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这些昂贵的场馆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城市形象提升的“隐性成本”: 虽然奥运会能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但这些都是间接的、长期的效应,很难直接量化为奥运会本身的收入。

二、东京奥运会日本的亏损情况

关于东京奥运会的具体亏损数字,官方的公布和一些独立研究机构的估算会有些差异,但普遍认为亏损是相当可观的。

根据日本审计委员会在2022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总支出为1兆4238亿日元(约合100亿美元左右)。而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在奥运会相关项目上的支出总额达到了1兆4530亿日元。

那么,这其中有多少是“亏损”呢?

直接的运营亏损: 除了上述的总支出,还需要看奥运会的实际收入。根据官方公布的收入数据,东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
国际奥委会(IOC)提供的资金: 约6.4亿美元(约960亿日元)。
国内赞助商收入: 创纪录的约32亿美元(约4800亿日元)。
转播权收入: 由IOC收取,日本奥组委无法直接获得。
门票收入: 原计划为900亿日元,但由于疫情导致延期和限制观众入场,实际收入大幅缩水,仅约43.4亿日元。
其他收入(如商品销售等): 约260亿日元。

简单计算,东京奥组委的总收入大约在6000亿日元左右。

这意味着,即使不考虑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仅奥组委层面的运营,就已经存在数百亿日元甚至上千亿日元的亏损(大概是6000亿日元收入 vs 约8000亿日元左右的奥组委内部支出,具体数字需要细查奥组委的财务报表)。

政府和东京都的“额外”支出: 更大的问题在于,奥组委的预算只是奥运会总成本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为了举办奥运会,在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安保、技术支持、防疫措施(疫情期间尤其突出)等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奥组委的直接支出。
场馆建设和维护: 东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本身就耗费巨大。
延期带来的额外成本: 疫情导致的奥运会延期一年,也增加了大量的额外成本,包括场馆的继续租赁、人员工资、物流运输等。
严格的防疫措施: 为了应对疫情,实施了非常严格的防疫措施,これも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因此,如果我们把政府和东京都的所有投入都算进去,东京奥运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庞大的。

官方公布的1兆4530亿日元(约100亿美元)的政府和东京都的支出,扣除奥组委可以收回的收入后,剩下的绝大部分都可以被视为“亏损”或者说是“沉没成本”。

一些研究机构和媒体的估算,将东京奥运会的总成本推得更高,例如将其与GDP的比例来计算,或者根据“机会成本”等更宽泛的定义来评估其经济影响,这样得出的“亏损”数字会更大。但从一个相对保守的会计角度来看, 至少有接近1万亿日元(约合7080亿美元)的政府和地方公共财政资金,是投入到奥运会相关项目但没有直接产生对应收入的。

总结来说,办奥运之所以容易亏钱,是因为其投入的刚性、巨大和前期性,而收入来源的有限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性,使得“入不敷出”成为常态。东京奥运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巨额的投入,尤其是在疫情的催化下,其最终的财政负担是相当沉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BC预估了个200亿美元,但是实际上可能为几十亿美元。为啥亏,因为花的比赚得多。

萨马兰奇上任后,举办1984年奥运会的美国,也吸取前两届奥运会巨亏的教训,在奥运会中首创商业赞助的“私营模式”。

时任美国奥组委主席——彼得·尤伯罗斯(Peter Victor Ueberroth)将奥运赛事的商业权利竞价出售,规定每个行业限定1家企业赞助,设定最低400万美元的赞助门槛。很快,可口可乐、通用汽车、富士等企业成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批赞助商。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最后盈利2.25亿美元。奥运经济和体育产业就此诞生。不过,到目前为止,洛杉矶仍然是唯一一个实现盈利的奥运会主办城市。除了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在商业方面的创新,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84年的奥运会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场馆和设施,没有在建造体育场馆方面透支成本。

洛杉矶奥运会只新建了两个奥运场馆:奥林匹克自行车馆、奥林匹克游泳馆,分别为,7-11和麦当劳赞助。

洛杉矶的成功之后,竞标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从1988年的2个增加到2004年的12个,国际奥委会更倾向选择最昂贵、成本最高的竞选城市。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本2020 年举办的东京夏季奥运会不得不推迟一年,原先的成本估计超过 260 亿美元,是日本申办委员会在2013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时预计总成本(73亿美元)三倍多。

一年的延期,增加了16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其中包括维护费用,安保措施,奥运村的租金等。如果日本坚持举办比赛,将会增加9亿美元的新冠预防费用。

2020年12月,日本广播公司NHK发布了一项针对1200人的电话调查显示,63%的人表示奥运会应该再次推迟或取消,仅有27%的人表示奥运会应该举行。到了今年,在开头提到的《朝日新闻》民调中,更是高达83%的人希望取消/延迟奥运。

可对于民众的心声,日本政府的态度模棱两可,首相菅义伟在5月时首次屈服于舆论压力,称政府不会“将奥运会放在首位”。但他又补充说,是否取消最终决定权在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委会被甩锅,其实并不冤枉。因为日本在2013年申奥成功后,和国际奥委会签订了一份《主办城市合同》(Host City Contract 2020)。根据这份合同,只有国际奥委会才有权力确定是否取消奥运会。

取消条件也很苛刻,必须要国际奥委会“有合理根据认为奥运会参赛者的安全严重受到威胁”才能取消。而且,一旦取消,日本不能索赔。

但是,如果日本主动要取消奥运会,就得赔钱给国际奥委会。除了要把国际奥委会资助的7.6亿美元还回去,8亿美元的门票收入也将化为乌有。不仅如此,国际奥委会卖出去的电视转播权,也得赔给转播商。

国际奥委会的创收机制单一,70%以上的收入都靠卖电视转播权来创收。按照国际奥委会与NBC的电视转播协议,从2014年到2032年,NBC将支付高达76.5亿美元的费用给国际奥委会。如果取消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得赔钱给NBC,但是钱得从日本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