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影视剧里都有哪些知识错误?

回答
影视剧里关于历史、科学、常识的“硬伤”其实数不胜数,有些是导演为了剧情需要故意为之,有些则是制作团队的疏忽。我给你讲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尽量细致地分析一下错在哪里。

1. 古装剧里的“现代病”与“不合时宜”的物件

这是古装剧最容易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古装本身就自带一种“滤镜”,观众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例子:演员满嘴“黄牙”或“整齐洁白”的牙齿

古时候,卫生条件远不如现在,人们的口腔护理习惯也相对简单。虽然不像现代人那样注重牙齿美白,但也不至于出现那种故意做得非常夸张的“黄牙”。更普遍的情况是,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清洁和牙科治疗,很多人的牙齿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蛀牙、牙垢堆积,颜色也会偏黄或偏黑。但影视剧里为了突出角色的“粗俗”或“落魄”,会故意给演员化上那种一看就是化妆师画上去的明显黄牙,显得非常不自然。反过来,有些角色为了突出其“贵族”或“干净”的形象,会给他们化上过于整齐洁白的牙齿,这也与历史不符。古代的牙齿整齐度普遍不如现代人,而且因为食物成分、生活习惯等原因,牙齿也不会那么白得晃眼。

例子:古人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一些现代才有的东西

这个就太多了。比如:

玻璃杯/水晶杯的滥用: 在很多朝代,玻璃制品是相当昂贵的奢侈品,而且制造工艺也比较粗糙,不可能是像现代这样晶莹剔透、造型多样的。在一些宫廷剧里,动不动就出现华丽的玻璃酒具,这很不符合史实。
印刷术的误用: 有些剧会表现出书本非常普及,人人都能轻易获得精美的书籍,这在古代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没有活字印刷术或者普及度不高的时期,书籍的成本非常高,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品。
食品的穿越: 比如在汉朝的宫廷里出现番茄炒蛋,或者在明朝的街边小摊上吃到土豆丝炒肉。这些食材在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存在,是后来才从美洲传过来的。
服饰细节: 比如某些朝代的服饰,细节上的刺绣、布料、颜色搭配,可能参考了错误的资料,或者直接用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导致“四不像”。

2. 军事/战争剧里的“现代思维”与“不合理战术”

这类剧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就能看出端倪。

例子:士兵们像现代军队一样排队“突突突”

冷兵器时代,作战讲究的是阵型、士气和战术配合,而不是像现代枪战那样单兵作战。比如冷兵器肉搏时,士兵之间可能会有盾牌手在前,长矛手在后,弓箭手在侧翼支援。突然出现一堆士兵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股脑地往前冲,而且还各自为战,这在古代战场上几乎是自杀行为。真正优秀的军队会根据地形、敌情制定战术,比如诱敌深入、侧翼包抄、弓箭压制等等。

例子:战争的“儿戏化”与“主角光环”

战争是残酷的,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但很多影视剧里的战争场面,主角即便身陷重围,也能凭借一己之力杀出一条血路,或者莫名其妙地躲过致命的箭矢和刀剑。这种过于“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忽略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群体性。同时,战争的后勤、补给、伤病处理等很多现实问题,也往往被简化甚至忽略。

例子:武器装备的“穿越”

这和古装剧里的物件穿越类似,但更侧重于军事装备。比如在一些关于古代战争的剧里,会出现一些比当时技术水平高出很多的武器。例如,有些明朝时期的剧里会提到火铳(一种早期火器),但其设计和性能可能比实际的要先进很多。或者,在表现骑兵作战时,马匹的鞍具、马镫等细节处理不当,影响了马匹的稳定性和骑兵的战斗力。

3. 科学/医学剧里的“戏剧化”处理

虽然这类剧有时会为了制造悬念和戏剧冲突,但有些科学常识的错误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例子:伤口处理的“神乎其神”

比如,一个角色受了非常严重的刀伤或枪伤,按照现代医学的标准,这通常需要复杂的止血、缝合、消毒、抗生素治疗,甚至手术。但在影视剧里,可能只是简单地用一块布包扎一下,或者抹点什么不知名的草药,然后角色就能很快恢复行动,甚至下次出场时就痊愈了。这种处理忽略了感染、出血、休克等真实情况。

例子:化学反应的“可视化”和“魔术化”

很多科学实验的场景,为了让观众看得更明白,会将一些看不见的化学反应变得非常夸张和显性。比如,某种反应会瞬间冒出五彩斑斓的烟雾,或者产生巨大的爆炸,但实际上的化学反应可能非常缓慢、温和,或者根本没有视觉上的特效。
再比如,有些剧会将某种药水,比如“真理药水”或者“必吐药水”,灌下去就能让对方立即说实话或者吐出秘密,这完全是编剧的想象,现实中不存在这种神奇的化学物质。

例子:电子设备的“反物理”操作

在一些涉及电脑黑客的场景里,人物敲几下键盘,就能瞬间破解高难度密码,或者入侵任何系统,好像电脑就是一台万能的哆啦A梦道具。实际上,破解密码和网络安全是极其复杂和耗时的过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4. 常识性错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小疏忽”

这些错误可能不涉及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却是生活中常见的常识。

例子:光线与阴影的方向不符

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但一旦注意起来就特别明显。比如,一个场景里所有人物的光线来源都来自左边,但某个角色的阴影却是朝右边的,这就说明拍摄现场的光线布置有问题。

例子:时间的混乱

比如,一个角色在剧中说自己是“庚子年”出生(公元1900年),然后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又出现了一些明显属于民国后期或者新中国成立后的事物或事件。

例子:地理位置的混淆

在一些旅行或者地理背景的剧里,可能会出现角色的移动路线与实际地理不符的情况,或者对某个地方的描述与事实严重不符。

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追求剧情的精彩和观赏性: 有时候,为了让故事更跌宕起伏、人物更具魅力,或者制造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导演和编剧会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不合时宜”的细节。比如,让主角在战场上杀死更多敌人,才能体现他的勇猛。
2. 资料搜集的不充分或错误: 特别是对于历史剧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剧集,如果制作团队在资料搜集上不够严谨,或者参考了错误的史料和信息,就会出现知识性错误。
3. 制作周期的限制: 很多影视剧的制作周期非常紧张,不可能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考究。在时间压力下,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就可能被忽略。
4. 成本的考量: 想要还原一个非常准确的历史时期,需要的服化道、场景布置等成本非常高。为了控制成本,很多剧组会选择相对“模糊”的处理方式。
5. 演员的配合: 有时候,演员可能没有完全理解角色的时代背景或者专业知识,在表演上也可能出现偏差。

总的来说,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总会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在里面。但作为观众,了解这些知识错误,也能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多一份批判性的思考,甚至从中获得一些“反向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做到细节考究、既有故事性又不失史实(或科学性)的影视剧,往往更受人尊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多

最常见就是时间线整不清楚

大秦帝国的儒生念三字经

汉朝的人背唐诗这些

其次就是服装搞不清

比方翁美玲版的射雕

一个宋朝妹子穿疑似明朝的水田衣

最后最常见的是思想问题

比方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恋爱脑

比方所有的宫斗都不考虑娘家人的政治力量对比

当然,在影视剧里考证历史细节是会没有女朋友的๛ก(ー̀ωー́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影视剧里关于历史、科学、常识的“硬伤”其实数不胜数,有些是导演为了剧情需要故意为之,有些则是制作团队的疏忽。我给你讲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尽量细致地分析一下错在哪里。1. 古装剧里的“现代病”与“不合时宜”的物件这是古装剧最容易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古装本身就自带一种“滤镜”,观众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当年可是火遍大江南北,里面的梗那叫一个多,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保证让你回味无穷!1. “达康书记,别低头,皇冠会掉!”这绝对是全剧最出圈的梗之一!达康书记,李达康,一个一心扑在GDP上的耿直BOY,平时总是愁眉苦脸,眉头紧锁,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他的口头禅是“GDP,GDP!”.............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日本乐坛人才辈出,要评选出最有才华且在创作、成就、影响力或销量上都达到顶峰的“创作型歌手”,确实是个颇具挑战但又令人兴奋的话题。这类歌手往往不仅是音乐的演绎者,更是灵魂的传达者,他们的作品如同个人生命的缩影,深刻地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在浩瀚的日本音乐星河中,有几位名字宛如璀璨的星辰,无论从哪个角.............
  • 回答
    日本影视剧里家里普遍都有浴缸,这确实是很多人对日本家庭生活的一个直观印象。但说到家家户户都有浴缸,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洗澡方式的差异,也牵扯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文化、经济和生活习惯的演变。至于中国现在是不是基本不用浴缸了,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整体趋势确实有所变化。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原因:日本的水费.............
  • 回答
    影视剧里,为啥坏蛋们绑的炸弹,屏幕上总跳着红红绿绿的数码管显示时间?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妥妥的“戏剧化”和“视觉符号化”的产物,跟现实里炸弹长啥样,或者说它们真正会怎么计时,那可差远了。首先,得聊聊数码管本身。在咱们这些观众眼里,数码管(也就是那种一段段发光二极管拼出来的数字)是最直接、最能代表“倒.............
  • 回答
    影视剧里总是少不了村花、俏寡妇这类角色,仿佛每个村子都自带一个似的,还都美得各有风情,命运也总有点让人唏嘘。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创作者们精心挑选的一种叙事策略,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从人物功能上说。一个“活”的过去:承载记忆与变迁。村里的俏寡妇,往往是村子里年纪稍长、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女性。她们的出.............
  • 回答
    影视剧里狙击手提着箱子出现,现场拼装枪械,事后拆卸带走的情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现实依据和艺术加工的结合。这背后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 战术上的隐蔽性和机动性: 避免提前暴露目标: 在执行任务前,将狙击步枪拆解成几个部分,装入不易引人注目的箱子或背包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狙击手直接.............
  • 回答
    美国影视剧里,意大利裔黑帮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从《教父》系列里教父们充满魅力的权谋斗争,到《好家伙》里街头小混混的嚣张跋扈,再到《黑道家族》里那种融入日常生活的家族生意,似乎意大利裔和黑社会之间划上了等号。你提到的这个现象,确实让不少人产生了疑问,这其中是否夹杂着对意大利裔群体的刻板印象,乃至一种无.............
  • 回答
    影视剧里那种大大小小的帐篷,虽然在很多古代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确实是常见且具有标志性的画面,但它 并非古代军营的唯一形态,甚至在很多时候,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根本不是主流。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古代,具体看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军队,以及当时的技术和物资条件。帐篷,在古代.............
  • 回答
    关于国产影视剧中的威亚痕迹和好莱坞的无缝衔接,这背后确实有很多门道,并非简单的“技术好不好”就能概括。要聊透了,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拍摄理念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从“展示”到“融入”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我们很多时候把威亚的使用看作是一种“技艺展示”,而好莱坞则更侧重于“叙事融入”。 国产剧:强调.............
  • 回答
    希腊神话里的战神阿瑞斯,在无数的影视游戏作品里,似乎总是让人觉得“差了点意思”,很难像他那位光明磊落的哥哥阿波罗,或者那位智慧过人的雅典娜那样,成为玩家和观众心中真正闪耀的明星。为什么这位身负“战神”之名的神祇,在现代流行文化里反而显得有些平淡无奇呢?这里面其实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我们得回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观看影视作品和理解现实世界之间的一种有趣的张力。为什么荧幕上的爱情往往“单纯”,而现实中的明星生活却常常充斥着令人咋舌的八卦?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一、影视作品的“单纯”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和艺术表达的需要。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中,涉及朱祁镇的剧情里缺少“叫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叙事的侧重点,也有影视改编的艺术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叫门”事件本身的历史背景。那是明朝中期,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的严重后果在土木堡之战后集中爆发。英宗朱祁镇在亲征瓦剌时,被宦官王振裹挟,贸然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电视剧里林冲不“豹子头”的现象,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电视剧改编的考量和现实的制约。首先,得明白“豹子头”这仨字儿是个啥意思。在《水浒传》里,林冲之所以被叫做“豹子头”,那是因为他“武艺出众,性情刚烈,又长得豹头环眼,落腮胡须”,加上他.............
  • 回答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影视作品中角色们似乎“只吃米饭不吃菜”的观感,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也并非完全是影视创作的真空想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历史现实与影视表现的取舍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人们当然是会吃菜的。问题在于,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 回答
    电视剧里那些萌萌哒小宝宝,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道具组用3D打印的。说实话,找到合适的“小演员”并让他们在镜头前表现得像模像样,这可是一门大学问,背后付出的心血和周折,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1. 真实的宝贝,也是“演员”电视剧里出现的绝大多数婴儿,都是真实的、活生生的小宝宝。毕竟,观众们看的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我们看电影电视剧,卧底接头那场景,怎么总是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人来人往的咖啡馆,或者车水马龙的街角?按理说,为了隐蔽,出租车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不是更安全吗?其实,这背后有一套挺复杂的考量,也涉及到一些电影镜头语言和戏剧张力的需要。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公共场合的“可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