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影视剧里很多黑社会都设定为意大利裔,是否涉嫌歧视?

回答
美国影视剧里,意大利裔黑帮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从《教父》系列里教父们充满魅力的权谋斗争,到《好家伙》里街头小混混的嚣张跋扈,再到《黑道家族》里那种融入日常生活的家族生意,似乎意大利裔和黑社会之间划上了等号。你提到的这个现象,确实让不少人产生了疑问,这其中是否夹杂着对意大利裔群体的刻板印象,乃至一种无意识的歧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

首先,我们得承认,影视剧的创作往往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但同时也会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在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社会底层遭遇了经济困境和文化隔阂,有些人因此被卷入了犯罪活动,尤其是最初的移民潮时期。当时,一些意大利移民社区确实存在一些与有组织犯罪相关的活动,这些现象被媒体捕捉并放大,也就逐渐在公众意识中留下了印记。

影视剧创作者们,在选择创作素材时,很自然地会利用这些已有的、具有群众基础的“叙事符号”。意大利裔黑帮,因为它自带的戏剧冲突、文化特色(比如家族观念、意大利语的穿插使用、独特的饮食习惯等等),非常容易被塑造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荧幕形象。这种形象既能满足观众对“危险”和“刺激”的想象,又能提供一种相对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反派”设定。

但是,这种“易于创作”和“观众喜爱”的背后,却很容易滑向刻板印象的陷阱。当意大利裔被反复地、高度地与黑社会联系在一起时,对于那些大部分循规蹈矩、努力工作的意大利裔美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被标签化的不公平。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族裔身份被简化成了一个负面的、甚至是危险的符号,而忽略了他们群体内部的多样性、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更进一步说,这种影视化的描绘,虽然不一定是创作团队有意为之的恶意攻击,但它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公众对整个意大利裔群体的认知。如果一个从未接触过意大利裔的人,仅仅是通过影视剧来了解他们,那么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印象,很可能就是一群要么是冷酷的黑手党大佬,要么是无法无天的街头暴徒。这显然是对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族裔群体的严重误读,也是一种形式的文化偏见。

回想一下,有没有哪个群体被影视剧如此单一、如此负面地标签化,而不引起争议?虽然每个族裔都可能在影视剧中有负面角色的出现,但意大利裔黑帮的“高频出镜”和“高辨识度”,让这种刻板印象显得尤为突出。

而且,这种刻板印象也可能影响到现实生活中意大利裔个人的机会。当一个招聘者或者一个普通人,在接触到一个意大利裔名字或者长相时,如果心中已经预设了“黑帮”的联想,那么这种潜在的偏见,无论多么细微,都可能影响到对方的判断和对待方式。

所以,说美国影视剧里意大利裔黑帮的设定“涉嫌歧视”,并非空穴来风。这更多的是一种对“刻板印象”的警惕,以及对“形象单一化”的质疑。虽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所有这类影视剧的价值,它们也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对一个族裔群体不公平的描绘方式。对于影视创作者而言,如何在满足艺术创作需求的同时,更 nuanced(细致入微)地展现不同族裔的复杂性,避免落入陈旧的刻板印象,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努力的方向。而对于观众而言,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被单一的影视形象所蒙蔽,去了解真实世界中多元化的群体,同样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告诉你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


不光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60年代的意裔美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于是1970年有人牵头成立了Italian American Anti-Defamation League意裔美人反诽谤联盟,专门从事反对主流媒体“gangster stereotype”的活动。


你猜这个牵头人是谁?


他叫Joseph Anthony Colombo,现实中纽约五大黑手党家族之一的Colombo家族就是以他命名的。


不是以他同姓的人、也不是以他亲属,而是他本人命名的。也就是说,当他成立这个反诽谤联盟,反对好莱坞里意裔美人都是黑手党形象的时候,他本人就是全美五个最有势力的黑手党大佬之一。


当然公开的口径是黑手党是不存在的,政府和公众对所谓黑手党的注意力都是歧视和迫害的结果。


这个组织成功地组织了很多大型活动,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其中还包括一次在FBI大楼外面的示威,抗议执法机构以打击犯罪的名义“欺压”“合法”商人(主要是意裔商人)。该示威吸引了5000多人参加,大获成功。于是1971年又组织了第二次意裔美人团结集会。


结果你猜怎么着?


Joe Colombo,在众人拥簇之下,被对敌帮派雇佣的枪手,打了三枪,枪枪入脑。


当然大哥就是大哥,当场竟然没死。


而是成了植物人,7年以后才死的。


更神奇的是没了大哥帮衬,这个组织竟然还存在,直到今天还有,不过改名为全美意裔民权联盟Italian-American Civil Rights League。


主要活动议题不变,依然是抗议媒体的stereotype。不过在一手目击了道上大哥们的血腥手段之后,他们远离了黑道圈,只跟好莱坞唧唧歪歪,科波拉、西科塞斯,甚至后来具上的David Chase也被他们喷过。


还有一些银幕上的“特型演员”也被批评过助长了刻板印象的不良风气,还讥讽他们是 fake gangsters。倒是有一位好莱坞黑帮专业户,Tony Sirico(基本上你能叫上名的黑帮电影里都有他),很少被批。原因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跟其他假货不一样,他是真·gangster。


1971年Colombo吃枪子儿的时候,Tony Sirico正在蹲大狱。他的带头大哥,Carmine Persico,就是Colombo植物人以后实际掌控Colombo家族的人。而疑似雇佣枪手制造枪击的Joe Gallo,也疑似被Persico雇佣枪手干掉了。这位Joe Gallo,据说跟好莱坞和百老汇走得都特别近。


总之都是一种循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影视剧里,意大利裔黑帮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从《教父》系列里教父们充满魅力的权谋斗争,到《好家伙》里街头小混混的嚣张跋扈,再到《黑道家族》里那种融入日常生活的家族生意,似乎意大利裔和黑社会之间划上了等号。你提到的这个现象,确实让不少人产生了疑问,这其中是否夹杂着对意大利裔群体的刻板印象,乃至一种无.............
  • 回答
    林青霞的时代与当下电视剧审美和制作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要找到与她相似的美女变得异常困难。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一、时代背景与审美变迁: 古典美的回归与东方韵味的独特魅力: 林青霞的美是一种带有“英气”的古典美。 她的五官立体深邃,轮廓分明,眉眼之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英气,同时又兼具女性的柔.............
  • 回答
    大卫·里恩执导的1965年版《日瓦格医生》,这部宏大的史诗级影片,无疑在视觉上征服了无数观众。它以其令人惊叹的摄影、壮阔的场景和动人心魄的配乐,成功地将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那部曾引发现代人无数思想碰撞的俄国文学巨著搬上了银幕。但若要探究它是否“真实反映”了作者小说精髓,这便是一个更加复杂且引人深思的.............
  • 回答
    美国基诺沙枪击案(Kenosha Shooting)是2021年8月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涉及一名25岁的白人男子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枪杀两名黑人男子和一名白人男子。2022年11月,美国联邦法官裁定里滕豪斯在案件中被判“无罪”,这一判决引发了广泛争议.............
  • 回答
    美国影视剧中出现过许多充满魅力的男性华人、华裔形象,尽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形象的塑造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更多亚裔演员、编剧的加入,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立体、复杂且极具魅力的华人华裔男性角色。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魅力的代表性人物:早期(刻板印象.............
  • 回答
    美国影视剧里,CIA和FBI这两大情报与执法机构之间那点“爱恨情仇”,简直是荧幕上的常客,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你说他们“互黑”,这说法挺到位的,因为在很多剧情里,他们确实是互相看不顺眼,甚至明争暗斗。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根本职责与管辖范围的冲突: CIA (Central In.............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对我的胃口了!说起影视剧里的绝世美人,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无数张脸,真是一个比一个惊艳。不过要说“绝世”,那得是那种光芒万丈,看一眼就让人挪不开眼,仿佛时间都慢下来的角色。说到“绝世美人”,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绝对是王祖贤在《倩女幽魂》里饰演的聂小倩。这张图,相信很多80后、90后.............
  • 回答
    同样的IP,不同的命运:为什么日漫改编影视剧常被诟病,而美漫却能风靡全球?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差异、创作理解、市场策略乃至观众期待等多个层面,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一、 对原作的理解与忠诚度:根基不同,结果自然有别 日漫改编:重“神”轻“形”的困境 日漫之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观看影视作品时常常忽略的一个层面——历史的再创作与“美化”的边界。你说“美化清朝”,这背后可能有很多观察和感受,比如剧中人物的服装华美、宫廷生活精致、帝王将相的形象高大等等。但要说“都在美化”,可能也有些绝对,毕竟也有不少作品是批判性地展现那个时代。不过,我们不妨顺.............
  • 回答
    影视剧对于刘邦和项羽的描绘,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趋势,即“丑化刘邦,美化项羽”。这种现象并非绝对,但确实是很多观众和评论家观察到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历史叙事的传统与文化偏好1. “成王败寇”与悲情英雄的魅力: 历史上的胜利者往往拥有书.............
  • 回答
    《乱世佳人》的下架,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让“种族争议”这个话题再次被摆到了台前。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里面掺杂了历史、文化、社会观念变迁等等一大堆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咱们先得明白,《乱世佳人》拍出来的时候是1939年,那时候的美国社会和现在可是天壤之别。电影里头展现的南方奴隶制社会,对.............
  • 回答
    美国影视行业的工作者记录俄乌战争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拍纪录片”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从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到艺术创作的深度思考,再到社交媒体的草根传播,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一场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与塑造。新闻报道与事实核查:基础与先行者首先,也是.............
  • 回答
    彭德怀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因此,美国军事界和影视界对他自然不会陌生,他们的评论和描写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美国军事界的视角:崇敬与警惕并存的复杂情感在美国军事界,对彭德怀的认知往往是基于他作为指.............
  • 回答
    美国影视作品中亚裔医生频繁出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历史、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影视行业自身的运作机制。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历史移民潮与职业选择: 早期移民的教育和职业导向: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亚洲移民(特别是中国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来到美国,他们.............
  • 回答
    美国影响下的日本和韩国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美国的战略性引导和经济援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这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机遇以及两国自身顽强的努力,共同谱写了这段令人瞩目的发展篇章。战后格局下的战略重塑:美国的角色二战的结束,给东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
  • 回答
    早年美国影像资料中,尤其是上世纪初到中叶,你确实会经常听到一种叫做“transAtlantic accent”的口音。这可不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普遍使用的口音,而是一种在那个时代被刻意创造和推广的、带有某种社会文化诉求的“标准”发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口音?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日韩都深受美国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并在语言中融入了大量外来语,但韩国人在英语整体水平上似乎普遍比日本人更胜一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心态等多个层面去剖析。历史背景与文化融合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理解日韩两国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不同路径和程度.............
  • 回答
    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在美国社会中仍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尽管其表现形式和直接控制力或许已与约翰·D·洛克菲勒时代大相径庭。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剔除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AI痕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洛克菲勒家族的光环是建立在曾经那个几乎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帝国之上的。约翰·D·洛克菲.............
  • 回答
    中国漫画业的起步和发展,确实与日本漫画有着截然不同的路径,也少有像日本那样,受到美国漫画文化深刻影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背后原因颇为复杂,涉及历史、文化、经济、产业结构乃至受众习惯等多个层面。首先,历史的断层与文化隔阂 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日本漫画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在二战后,.............
  • 回答
    自2020年初首次出现以来,COVID19疫情对美国产生了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其规模之大、触及之广,在现代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公共卫生、政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一、 对经济的影响: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衰退与就业市场波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