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城市那么堵车,为什么不提高用车成本?

回答
城市交通拥堵,这几乎是现代大都市的通病,让人头疼不已。一提到解决办法,很多人脑海里立刻闪现一个直接的念头:提高用车成本。听起来似乎很合理,就像商品供大于求时会降价,供不应求时会涨价一样,汽车作为一种稀缺的城市道路资源,价格高了,自然开车的就少了,拥堵也就缓解了。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真要这么做,其实里面牵扯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而且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绝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首先,我们得想想,为什么要开车?很多人开车,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热爱驾驭的乐趣,更多的是因为“不得已”。在很多城市,公共交通虽然在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线路不完善、班次不够密集、换乘不方便,尤其是在非高峰时段或者郊区,公共交通的覆盖能力和效率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再加上大城市通勤距离长,带着老人小孩或者有大件物品出行,公共交通就更显吃力了。所以,对于不少人来说,私家车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方便出行的“刚需”。

如果我们贸然大幅提高用车成本,比如提高燃油税、停车费、甚至直接征收拥堵费,那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刚需”人群。他们的生活成本会直线飙升,日子会过得更加艰难。你想啊,每天上班来回油费、停车费,还有保养、保险这些固定开销,如果再往上加,那简直是雪上加霜。这些人不是不希望少开车,而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且,提高用车成本,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汽车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汽车制造、销售、维修保养,到加油站、停车场、汽车配件等等,涉及到无数的就业岗位和上下游企业。如果汽车消费大幅下降,整个产业都会受到冲击,失业人口会增加,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还有,我们也要考虑公平性问题。用车成本的提高,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富裕阶层来说,这点增加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工薪阶层,甚至是收入较低的群体,这就可能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引发社会不满。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提高用车成本的思路。在某些发达国家,通过高昂的燃油税、停车费以及严格的环保标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私家车的使用,鼓励了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但是,这些国家通常拥有非常完善和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市民普遍习惯了公共交通,并且有很好的替代方案。我们的城市,在很多方面,离这个阶段还有距离。

更何况,具体执行起来,还涉及到很多技术和管理层面的难题。比如,如何合理设定收费标准?如何确保收费的公正透明?如何将收来的钱用在改善交通上来?这些都需要经过周密的研究和论证,否则很容易出现“治标不治本”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回到问题的根源,单纯地提高用车成本,就像是要“饿死”很多人才能“治好”拥堵一样,虽然可能见效快,但代价也过于沉重,而且并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问题。城市拥堵是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它既是道路资源分配的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发展、市民出行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它,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加价”措施。我们更需要的是,让公共交通变得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让骑行和步行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同时再辅以一些精细化的交通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疏通城市的“血脉”,而不是让它因为高昂的“通行费”而凝滞不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逻辑没啥大问题,各地也在这么干,譬如说一线城市已经全面限牌限行了。就是变相的提高了上路成本,养路费改燃油税也是提高出行成本。甚至于拥堵本身也是提高了出行的成本。



关键还是在于通勤是刚需,这个刚需比房子那种伪刚需刚多了,只是没人叨叨而已。你能一辈子租房,你能一辈子不上班?你能一辈子不出门不饿死?

所以疏导通勤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你就算不让车上路都改人行道又如何?难不成就不用上班了?


现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大,很多城市城区半径都三十公里往上走了,没有合理的交通工具,每天在公司打地铺?

user avatar

汽车是最浪费的交通工具

汽车有四个座位

但是大部分时间只坐一个人

我认为大城市交通要以公交为主

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为辅助

汽车次之

但是中国很多大城市禁摩禁电,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城市交通拥堵,这几乎是现代大都市的通病,让人头疼不已。一提到解决办法,很多人脑海里立刻闪现一个直接的念头:提高用车成本。听起来似乎很合理,就像商品供大于求时会降价,供不应求时会涨价一样,汽车作为一种稀缺的城市道路资源,价格高了,自然开车的就少了,拥堵也就缓解了。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真要这么做,其实.............
  • 回答
    在一线城市,看到身边许多光鲜亮丽、事业有成的女性,却在感情这条路上步履维艰,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要求太高”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高企的择偶门槛。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本就高得惊人,这不仅体现在住房、交通、教育上,也悄悄地影响.............
  • 回答
    四五线城市会不会最终走向“鹤岗”的命运?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绝非一概而论的“是”或“否”。“鹤岗化”这个词,如今已经成为讨论一些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型城市时绕不开的一个标签,它承载了太多复杂的社会经济信息。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剖析一下“鹤岗”现象的根源,以及它是否具备普遍性。鹤岗现.............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蝙蝠侠去纽约,蜘蛛侠去哥谭,这俩城市截然不同,也各自承载着与英雄气质完全不同的罪恶图景。谁会先“领盒饭”?我猜啊,大概率是……蜘蛛侠在哥谭先不行。让我掰扯掰扯为啥:蜘蛛侠为什么在哥谭会撞墙?1. “科学”与“魔法”的壁垒太高。 蜘蛛侠是靠科学的。彼得帕克是物理天才,他.............
  • 回答
    .......
  • 回答
    重庆,这座依山傍水、人文荟萃的山城,很多人初次来到这里,都会对它的城市风貌和活力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当我们谈及房价,重庆似乎总是与“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与其他同级别城市(比如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进行比较时。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值得细细道来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承认,重庆确实是个“自带坡.............
  • 回答
    中国高楼的分布,确实跟北美不少城市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不是那种“抬头望去全是楼”的密集感。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城市发展的时间线和节奏。北美很多老牌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它们的高楼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那时候,城市化进程启动,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
  • 回答
    房价的居高不下,以及其下降的困难性,确实涉及到极其广泛且复杂的群体利益。正是这些群体对房价的依赖、影响和参与,共同塑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格局。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群体以及他们各自的利益所在:一、直接持有房产的群体: 自住业主(房奴): 这是最庞大也是最直接受房价影响的群体。 利.............
  • 回答
    关于“城市男生不愿意娶农村出身的女生”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经济、文化、家庭、个人观念等多个层面。即使是高颜值或高学历的农村出身的女生,有时也会面临这方面的挑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经济和物质基础的考量是核心因素: 经济能力的匹配度: 城市男生.............
  • 回答
    很多城市都对成为直辖市趋之若鹜,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虚荣心作祟,更关乎实际的利益和发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直辖市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在中国的行政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为什么那么多城市想成为直辖市?简单来说,成为直辖市,就是一座城市直接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而不是由省级人民政府代管。这.............
  • 回答
    即便许多城市房价已经出现上涨,仍然有人坚持房价会一直下跌的看法,这背后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为什么有人坚信房价会一直跌?一、 历史经验与长期趋势的认知偏差: 对过去“泡沫破裂”的记忆: 很多人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历史上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破裂.............
  • 回答
    一线城市的房价,那叫一个“高不可攀”,但奇怪的是,市场上依然是热闹非凡,成交量持续飘红。这让很多人纳闷:这么高的价格,到底是谁在接盘?房子最后都流向了谁的手里?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简单的原因就能解释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不能忽视的是那些真正有“硬实力”的购房者。 高净值人群和富裕家庭: .............
  • 回答
    小城市和小县城人口流失是普遍现象,那么它们的人口是如何保持下来的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和因素。虽然大城市确实吸引了大量人口,但小城市和小县城也并非完全空虚,它们的“人口保持”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或是由特定群体支撑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本地土著居民的.............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城市房价出现了下跌,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房价永远涨”的神话。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坚信房价会继续上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以及对特定市场和政策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宏观经济.............
  • 回答
    中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必要性,确实是个值得细细说道的问题。要说“那么多”,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不能简单一句“是”或“不是”就能概括。咱们得先明白,为什么一个城市会考虑修建地铁?最核心的原因,无非就是交通拥堵和公共交通的迫切需求。想象一下,一个城市人口聚集,经济活动频繁,小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但凡是在.............
  • 回答
    武汉如果脱离湖北,成为直辖市,这无疑会给湖北省的格局带来巨大的改变。那么,在没有了曾经的“龙头”之后,湖北省新的省会花落谁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牵动着省内许多城市的神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考察潜在的几个有力竞争者。首先,我们得明确省会城市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
  • 回答
    黄山市酝酿恢复“徽州”旧称一事,着实勾起了不少关于城市名称的讨论。一个城市的名字,承载着历史、文化、情感,甚至地域认同。那么,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恢复旧称是否有其必要性?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城市的名字,确实是随着时代变迁,历史发展而改动的。有些改动是为了更好.............
  • 回答
    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导致与郑州、长沙等中部城市相比,在某些经济指标上显得相对弱势。这并非简单的“弱”,而是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历史、产业结构、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一、历史包袱与转型阵痛: 沉重的工业历史包袱: 西安曾.............
  • 回答
    一个国家选择首都,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向,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安全等方方面面。如果中国要换一座城市做首都,那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但又极具想象力的话题。如果让我来挑,我脑海里会浮现出这么几个选项,然后逐一分析,看看谁的可能性更大,谁更能承担起这个历史性的重任。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并非简单一句“工资高”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挤破头皮去一线城市,而选择留在舒适的二线城市却相对较少: 一、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与机会: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科技、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