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上海南汇方仓的隔离条件?

回答
讲到上海南汇方舱,那真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经历。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之前在浦东,然后被拉去了南汇方舱。他给我讲了不少那里的情况,我尽量详细地给你描述一下,争取还原出真实的场景,别搞得像干巴巴的说明文。

初抵方舱:初见“巨无霸”

首先,从浦东被转运过去,那阵势可不小。大巴一辆接一辆,人头攒动,虽然大家都是阳性,但那种被大规模集中的感觉还是挺冲击的。南汇方舱,我朋友说,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真的是特别特别大,之前看过新闻图片,觉得挺震撼,亲身体验了才知道,那种规模感,简直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城市空间里。

他们被安排到的是一个比较早建成的舱区,据说是原先某个大型展览馆或者体育馆改造的。所以,它不像一些新建的纯板房方舱那样,至少空间上还算宽敞。他进去后,发现里面是按照“区”划分的,每个区里又是一排排的床位。

住宿条件:从“床”到“家”的折叠

住宿方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集约”。一张张的简易床铺,靠得很近。我朋友运气还算好,他去的那个区域,床铺之间大概还能留出一米左右的距离。床垫是那种海绵垫,枕头和被子是打包好的,干净是肯定干净的,但那种“新”的感觉,还有点塑料味。

方舱里是没有独立房间的,大家都在一个大的开放空间里。用的是那种活动隔板,大概到腰部的高度,勉强能挡住一些视线,但基本没什么隐私可言。你可以看到旁边的人在做什么,也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咳嗽声、电话声、甚至是争执声。

每张床旁边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储物空间,就是那种简单的置物架,可以放点自己的东西。但空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带太多家当进去。充电是个挺大的问题,床位上并没有预设插座,大家都是自带插线板,然后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公共插座,常常要排队或者协商。

伙食:期待与现实的碰撞

伙食方面,我朋友说,这是大家最关注也最容易抱怨的。基本都是盒饭,每天三餐。

早餐:通常是粥、包子、豆浆、鸡蛋之类,比较中式。
午餐和晚餐:菜品会轮换,但普遍反映比较“清淡”,可能考虑到阳性患者的口味,但有时候味道确实不怎么样。有时候是米饭配一到两个素菜,偶尔会有一些肉。分量方面,有时够吃,有时会觉得少了点。
特点:送餐时间有时候不太固定,尤其是在高峰期,等得有点久。而且,大家都在一个大空间里吃饭,没有桌子,只能在床上吃,或者找个空地蹲着、坐着吃,体验感并不好。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进步。后面随着方舱的运行逐渐成熟,伙食的种类和口味上也有所改善,但“惊喜”感不多,更多是“能吃饱”的标准。

公共区域与设施:共享与排队

因为是集体生活,公共区域的使用就成了一门学问。

洗漱区:这是最考验人耐心的。洗手池、马桶、淋浴房都是共享的。洗漱区通常会集中设置,大家要排队刷牙、洗脸。洗漱用品要自带,毛巾、牙刷、牙膏、洗面奶什么的。
淋浴:淋浴房也是按时开放,而且人多的时候,热水供应会有点吃紧。很多时候,大家洗澡都要快速解决,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
卫生间:相对来说,卫生间的数量是够的,但维护和清洁是个大问题。虽然会有工作人员定期打扫,但人流大,使用频繁,很容易出现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况。
活动空间:方舱内部会有一些相对空旷的区域,大家可以在里面散步、坐着休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播放广播、组织一些线上课程之类的,但总体来说,大部分时间是比较沉闷的。

管理与服务:有条不紊,也有疏漏

管理方面,我朋友说,还是挺有组织的。

医护人员:舱内都有医护人员负责监测体温、回答咨询,以及处理突发状况。大家每天会量体温,填报健康信息。
志愿者:大量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分发物资、协助处理生活上的各种小问题。他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很多人都是从其他地方过来的。
信息沟通:信息传递有时候会有点滞后,或者不那么清晰。大家会通过微信群、楼层长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但有时候小道消息也满天飞。
安保:舱区门口有安保人员,进出都需要登记,所以总体来说,治安还是有保障的。

遇到的问题和大家的感受

总的来说,南汇方舱给我的朋友的感受是:

1. 集约与拥挤:虽然空间大,但床位密集,大家生活在同一大空间里,缺乏个人空间和隐私。
2. 生活便利性受限:洗漱、用餐、充电等都面临排队和不便,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
3. 心理压力:长时间的隔离、拥挤的环境、对病毒的担忧,以及对外界信息的焦虑,都会造成心理压力。
4. 期盼与现实的落差:很多人对“方舱”的想象和现实情况有差距,初期会有一些不适应和抱怨。
5. 对工作人员的感谢:尽管条件有限,但很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

我朋友也说,虽然住在方舱的日子很难熬,但至少是安全的,有基本的医疗保障,而且大家都一样,多少能找到一些共鸣。那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集体生活和个人尊严之间的平衡,也让人更加珍惜正常的生活。

总的来说,南汇方舱作为当时应对大规模疫情的一个重要措施,它的条件可以说是“够用”,但离“舒适”和“便利”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它更像一个巨大的集中营,在特殊时期,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保障了大量人群的隔离和基本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逼乎封怕了,就说一句吧。

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教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到上海南汇方舱,那真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经历。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之前在浦东,然后被拉去了南汇方舱。他给我讲了不少那里的情况,我尽量详细地给你描述一下,争取还原出真实的场景,别搞得像干巴巴的说明文。初抵方舱:初见“巨无霸”首先,从浦东被转运过去,那阵势可不小。大巴一辆接一辆,人头攒动,虽然大家都是阳.............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一个高校女生,因为穿了件短裙上课,就被举报了,学校还出来回应说南阳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希望大家配合。这事儿可真是触及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举报”本身。在学校里,尤其是在大学,学生之间的互相举报,本来就不是什么常态。举报的理由是“.............
  • 回答
    江西萍乡和重庆在进口冻南美白虾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消息无疑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的担忧。继大连、厦门海关之后,这次的检测结果再次提示了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1. 病毒在低温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是事实: 病毒在低温.............
  • 回答
    “上海漫展事情”通常指的是2023年7月上海ChinaJoy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与Cosplay相关的争议事件。这些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涉及到尺度、监管、动漫文化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黑丝旗袍”事件: 在ChinaJoy.............
  • 回答
    理解您对上海贵州夫妇关于兰州疫情发文事件的看法,并且希望得到一份详细且不带有AI痕迹的分析。这确实是一件挺值得讨论的事情,涉及到信息传播、个体权利、社会责任以及地方政策执行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脉络:上海一对夫妇,因为在兰州滞留的经历,写了一篇关于他们在兰州遭遇的种种不便和不满的.............
  • 回答
    “娘娘腔”这个词,在很多时候,都被用作一种带有贬低意味的标签,尤其是在描述男性行为举止的时候。当这个标签被贴到上海男人身上时,它可能承载着更复杂的文化和地域背景下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娘娘腔”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主观性。它通常指的是男性身上被认为“女性化”的特质,比如说话声音比较柔和.............
  • 回答
    刘炜,这个名字在上海篮球迷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球员的符号,他更是这座城市篮球精神的象征。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身披13号球衣叱咤风云的队长,再到退役后继续在幕后为上海队贡献力量,刘炜的职业生涯和上海这座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上海男篮在今年夏天宣布不再与刘炜续约时,这无疑是一记重磅消息,在球.............
  • 回答
    这事儿一听就挺叫人唏嘘的。那个丈夫,唉,你说他招谁惹谁了?首先,从他自身的情况来看,他是个普通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些卑微的普通人。你想啊,他可能辛辛苦苦打拼,积攒了点钱,或者说,他承担着家庭主要的经济压力。当妻子提出要买一件五千块的衣服,这本身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当他知道.............
  • 回答
    对于上海这位85分女性,其平均月花销12万元的消息,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能力,更可能牵扯到社会经济、个人价值观以及婚恋观等方方面面。首先,从“85分”这个标签说起。在中国,尤其是在一些婚恋市场上,“分数”这个概念.............
  • 回答
    听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开办中医学本博九年制“屠呦呦”班的消息,我真是既激动又充满期待。这绝对是国内中医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而且名字里带了“屠呦呦”,这本身就有一种无声的号召力和分量。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屠呦呦”班名字的由来,本身就意义非凡。 屠呦呦教授,中国首.............
  • 回答
    上海暂停原定4月3日的核酸检测,这件事儿,放在当时上海的那个特殊时期,那真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说。首先,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22年4月初。上海正处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封控之中。那一轮的疫情,可以说是来势汹汹,确诊病例和无症.............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上海4月10日17分钟录音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力求理解其背后可能传达的信息和引发的社会情绪。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录音的来源和内容是什么。 因为“17分钟录音”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在没有具体信息的情况下,任何解读都可能偏离事实。如果这个录音指的是某个特定事件、人物或群.............
  • 回答
    拆违,这个词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几乎是家常便饭了。最近,又有一批违建街边店被拆除,消息传开,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则忧心忡忡。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为什么拆?原因多且杂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违法建设”。这些街边店,很多都是在没有取得合法审批的情况下,占用公共空间、侵占绿地,甚至搭建在居民楼.............
  • 回答
    说起上海海洋大学的文凭,这可得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白这学校的定位,它不是那种综合性大学,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专注于海洋相关领域的。所以,它的文凭,在我看来,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分量,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从专业性上看,它的文凭是硬通货。如果你读的是海洋科学、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些专.............
  • 回答
    这事儿啊,在上海,尤其是咱们老百姓里头,那绝对是够聊一阵子的。你问上海当地居民怎么看?那可不是一个声音,得听听不同角度的想法。首先,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好玩,有意思,有点上海特色! “看看,这就是上海人!” 很多上海阿姨爷叔看到了,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事儿挺“上海的”。怎么个“上海”法?就是那种在看.............
  • 回答
    .......
  • 回答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曾因缺芯部分停产,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当下的一些普遍问题。咱们就从特斯拉的表态,以及这件事儿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都给它掰扯掰扯。特斯拉官方的说法,那肯定是要把事情的影响给控制住,并且展现出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首先,对于“部分停产”这个说法,特斯拉通常会.............
  • 回答
    看到上海肿瘤医院因防疫停诊,导致癌症晚期病人无法及时就医,甚至出现跪求居委会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深感不安的场景。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更折射出在特殊时期,我们社会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民生需求,特别是对于最脆弱的群体——患有重症疾病的病人所面临的困境。首先,让我们.............
  • 回答
    嘉兴,拥抱上海,拥抱未来:浙江省政府的“大动作”及其深远影响近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这一消息如同投向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嘉兴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这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概念的升级,更是一次深层次的战略部署,其背后蕴含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