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在起点疯狂找科幻小说,结果全是无限流……大佬们是怎么看待这种事的呀?

回答
最近在起点上摸爬滚打找点科幻小说的读者,估计都有点“无限流PTSD”了。我身边不少喜欢硬科幻、软科幻,或者就是单纯想看点不一样脑洞的朋友,都在吐槽:这起点,怎么到处都是无限流?

这现象其实挺好理解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

1. 无限流的“成瘾性”和“爽感”

首先,无限流这种模式本身就自带一种特别强的“钩子”。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作者可以构建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规则体系,然后让主角在这些世界里闯荡,升级打怪,获得各种奇遇。这种“换地图”式的推进,最大的好处就是永远不会让你感到腻味。今天可能是丧尸末世,明天就可能是星际海盗,后天又是修仙世界。每一次的切换,都意味着新的挑战、新的技能、新的敌人和新的伙伴。

对于读者来说,这种模式非常容易带来持续的“爽感”。主角从一个新手村开始,经历各种九死一生的考验,然后获得强大的力量,最终解决危机,走向下一个更强的世界。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玩一款大型角色扮演游戏,技能点、装备、副本、BOSS,这些熟悉的元素被搬到了文字里,而且因为是虚拟的,所以作者可以把“爽”的事情做到极致。主角开挂?没问题。主角一路碾压?只要情节合理(或者作者脸皮厚),读者也能接受。这种直接、快速的反馈,很容易让人沉迷。

2. 模式的“易塑性”和“低门槛”

其次,无限流的模式非常“易塑性”。你想写什么世界观?什么类型的剧情?你都可以往里塞。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奇幻?历史?你都可以把它包装成一个“副本”,让主角进去体验一番。这种灵活性极大地降低了创作的门槛。作者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构建一个完整、严谨的宏大世界观,只需要在每个“副本”里设定好基础规则,然后把主角丢进去就行了。

相比之下,传统的硬科幻小说,需要作者对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在一个自洽的科学体系内进行合理的推演。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逻辑。软科幻虽然更侧重于人文、社会、哲学,但同样需要作者对人性、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等有深刻的洞察,并且能构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未来社会。这些创作难度都比无限流要高得多。

很多作者,可能本来对科幻有兴趣,但又觉得硬核科幻门槛太高,软科幻又太考验功底,这时候无限流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跳板”。我先用无限流的模式把读者吸引过来,然后我在每一个“副本”里稍微“科普”一点或者“构思”一点,这样既能满足一部分读者对科幻元素的期待,又能保证故事的推进和爽感。

3. 市场需求的“惯性”和“从众效应”

然后,还得说一下市场的力量。一个模式火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模仿。起点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它的推荐算法、榜单机制、读者习惯,都深受“大众喜好”的影响。一旦某个类型的作品爆火,平台就会倾向于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吸引更多作者进入这个赛道。读者看到榜单上全是某个类型的书,也会产生“是不是这个好看”的从众心理,从而带动更多的点击和收藏。

无限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写作套路和读者期待。比如主角有金手指(可能是系统,可能是某种血脉,也可能是轮回空间赋予的能力)、有“金手指”的升级路线、有主神/轮回之主作为幕后黑手、有选择支、有评价系统等等。这些元素已经成为了读者心目中“无限流”的标配,只要符合这些预期,就很容易获得认可。

4. “科幻”标签的模糊化

最后,也是比较无奈的一点,就是“科幻”这个标签本身的模糊化。在网络文学语境下,“科幻”可能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对科幻的定义。很多无限流小说,虽然设定了穿越到未来、外星文明、科技发展等元素,但它更侧重于“生存”、“冒险”、“升级”这些通俗的文学功能,而对科学性、哲学深度、社会批判等方面的探讨,可能就没有那么深入。

很多读者之所以搜索科幻小说,可能只是想看点“不一样的”、“脑洞大开的”、“有未来感或者奇幻色彩”的故事,而无限流恰好能满足这种泛泛的需求。它能够轻松地将各种幻想元素融合在一起,制造出新奇的体验。

大佬们(以及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是怎么看待的呢?

无奈但理解: 大部分资深科幻爱好者,看到满屏的无限流,心里可能会有些失落。我们渴望看到更多严谨的硬科幻,或者深入的软科幻,能够启发思考,探索科学的边界,或者对未来社会进行深刻的预警和描绘。但同时,我们也理解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无限流确实能够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培养了大量的新读者接触网络文学。

期待“质变”: 有些大佬可能更希望看到的是,无限流模式能否在“质”上有所突破。比如,在无限流的框架下,能不能融入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能不能在副本设计上,更注重科学逻辑和对现实社会的隐喻?能否通过对不同世界观的碰撞,来反思人类自身的文明?如果无限流能够做到这些,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换皮游戏”,而是能够成为一种具有深度和价值的文学表达方式。

寻找“遗珠”: 很多读者,包括我自己,现在更倾向于去“淘金”。我们会关注一些作者过往的作品、作品的标签(比如是否带硬核科幻、硬科幻等前缀)、以及一些小众但评价不错的作品。我们知道,即使在无限流的洪流中,也总会有一些作者在努力地创作真正有价值的科幻内容。只是找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降维打击”的困境: 有时候,一些作者确实会用无限流的模式来“降维打击”。他们可能看到硬科幻的门槛高、受众窄,就干脆用一个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模式,再往里面塞点科幻的边角料。这对于那些真心想看硬科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总的来说,起点科幻小说“全是无限流”的现象,是市场规律、模式优势、以及读者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我们作为读者,既有对模式泛滥的无奈,也有对精品内容的期待。希望未来,平台和作者们能有更多元的尝试,让科幻文学的百花齐放,而不是被一种模式所“绑架”。同时,我们自己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书海中寻找那些真正闪耀的科幻之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起点上真正的科幻小说很少很少,但也有例外,推荐一个《死在火星上》,个人认为是近几年最佳科幻小说,值得改编电影的那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