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1A2主战坦克为什么不用自动装弹机?

回答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款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先进装备,至今仍沿用“三名乘员”的经典配置,其中就包括一名炮手,这与一些国家采用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这并非艾布拉姆斯设计团队的疏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战略选择,背后涉及技术成熟度、战场生存性、维护便利性以及战术思想等多个维度。

一、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稳定压倒一切

要明白M1A2为何不を採用自动装弹机,首先要审视自动装弹机这项技术本身的发展历程。自动装弹机虽然在概念上十分吸引人,能够提高射速并减少乘员数量,但在其早期发展阶段,其技术成熟度、可靠性以及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性都存在不少挑战。

机械复杂性与故障率: 自动装弹机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械系统,它需要精确地抓取、运输、装载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弹药,并与火炮形成完美的配合。这种复杂的机械结构意味着更高的潜在故障率。在激烈的战场环境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卡顿或失灵都可能导致火炮在关键时刻无法射击,这种“一击不中,满盘皆输”的风险是研发者极力避免的。艾布拉姆斯的开发者们,在M1系列诞生之初,就极其看重其武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选择有经验的人工装弹,虽然理论上射速稍慢,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名训练有素的炮手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处理可能出现的装弹异常,保证火炮的持续作战能力。
弹药适应性: 现代主战坦克需要发射多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弹药,例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高爆破甲弹(HEAT)、高爆破片弹(HE)等等。自动装弹机需要设计得能够兼容所有这些弹药类型,这在工程上是相当困难的。要设计一个能够稳定、高效地处理各种弹药的机械装置,其复杂度和成本都会急剧上升。而人工装弹手可以根据弹药类型和战场需要,直接选择并装填,适应性更强。

二、 战场生存性:乘员的智慧是关键

坦克的生存能力,是决定其能否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根本。M1A2在设计时,将乘员的生存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乘员的战场感知与应变能力: 炮手和装弹手不仅仅是机械操作员,他们更是经验丰富的战场观察员和战术决策的参与者。在战斗中,他们需要根据战场态势判断敌情,选择合适的弹药,甚至在被击中后,能够迅速评估损伤,并与车长协同进行应急处置。自动装弹机虽然能提高射速,但它本身缺乏战场感知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例如,当坦克被炮弹击中,乘员舱受损时,一个自动装弹机可能会因为机械故障或弹药架受损而彻底失效,甚至可能引发二次爆炸的危险。而有乘员的火炮系统,炮手和装弹手能够及时发现并规避这些风险。
弹药架的独立性与防护: M1A2艾布拉姆斯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弹药隔离”设计。其弹药,特别是主炮弹药,被储存在车体后部一个独立的隔舱内,隔舱壁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并设计有泄压通道。这意味着,即使弹药被引爆,爆炸的能量也会被导向外部,最大限度地保护车体内的乘员舱不受致命伤害。这是M1系列坦克在多次实战中展现出极高生存性的重要原因。如果采用自动装弹机,为了配合装弹机的工作,弹药的布局和储存方式可能会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如此高效的隔离设计,反而可能增加乘员在弹药爆炸时的危险性。

三、 维护与保障:简单高效更实用

后勤保障和维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快速、简便地进行维护至关重要。

维护的复杂性与故障排除: 自动装弹机涉及大量的电子元件、液压系统、机械传动装置等。一旦发生故障,其诊断和维修的复杂程度远高于人工操作。在后勤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的前线,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相比较而言,人工装弹的操作更加直观,即使出现问题,乘员也更容易通过经验和观察来判断故障所在,并进行基本的排除或绕过操作。
战备效率: 维护的便利性直接影响到坦克的战备效率。艾布拉姆斯的乘员可以更快速地完成火炮的日常检查、清洁和简单的维护工作,确保坦克始终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

四、 战术思想与乘员协同:默契的配合是战斗力

现代坦克战并非简单的“谁的炮弹飞得快”,而是涉及复杂的协同作战和乘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乘员的“软实力”: 车长负责态势感知、目标选择和战术指挥;炮手负责精确瞄准和射击;装弹手则需要快速、准确地为炮手提供弹药。三名乘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同,能够大大提升火炮的实际射速和战斗效率。例如,在发现目标后,炮手可以根据车长的指令开始瞄准,同时装弹手已经准备好下一发弹药,形成一个高效的“链条”。这种“人机结合”的优势,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时,其灵活性和效率是纯粹的机械装弹机难以比拟的。
训练与经验: 熟练掌握坦克操作和战斗技能,需要长时间的严格训练。通过训练,乘员能够积累丰富的战场经验,形成对战场的高度敏感性。炮手的精准度、装弹手的装填速度,以及车长对战机的判断,都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软实力”,这些是自动装弹机所不具备的。

总结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不使用自动装弹机,是基于对技术成熟度、战场生存性、维护便利性以及战术思想的全面考量。它并非固步自封,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可靠的道路,将“人”的智慧和适应性融入到火炮系统的设计之中,以期在最严酷的战场环境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坦克的战斗力,并确保乘员的生命安全。这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以及对实战需求的深刻理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坦克设计是否会再次引入更加成熟可靠的自动装弹机,我们拭目以待,但就目前而言,M1A2的“三乘员”配置,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卓有成效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人装弹比装弹机快。

坦克装弹没传说中那么玄乎。要知道没哪种坦克炮弹能比59的大铁疙瘩铜药筒穿甲弹重(85斤),而59全训装弹手的装弹速度可以秒杀任何装弹机,15秒4发没任何问题(精英级的更快,全军记录平均装一发不到两秒)。至于日本认为120半可燃药筒穿甲弹太重,无法人力装填,那就只能说平成废宅体质实在太差了(59装弹需要拉开125斤的人力炮闩,装进去85斤的炮弹,再把125斤的炮闩关上)。

其实各种人力装填火炮射速都可以非常快。我军为了避免火炮结构损坏,在实战中是严格禁止各种压制火炮超速开火的。。。。

至于行进中装弹属于想太多,可靠性最好的俄式装弹机达到一定速度/地形起伏后也是无法装弹的,法/日式更烂。

最后想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谁知道无人能扛动的KV2实心穿甲弹有多重?

user avatar

为啥?因为美国人当年的水平问题呗

2017年美国人总算是又一次做了把装填手解放出来做别的的事情的努力。

不过已经是和平年代了,被枪毙炮毙也是可想而知的。


给黑叔叔装弹机找特色找亮点的我不是很明白你们的理由是啥

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事实上米国人从70年代开始,就不遗余力的给自己的坦克/装甲车寻求自动装弹机(MBT-70/KPZ.70),不过被德国人当凯子耍了一次之后,米国人就对于德国人的设计在纸面和事实的惨烈落差下,彻底丧失了信心

然而自己在70-80年代中设计的那几套系统故障率又降不下去,以前的转轮式又是一身臭毛病,尤其是那个再装填困难和空间占用,简直是要了老命

咋办?

70年代的M60哪怕是A3换新弹之后,也被中东证明了没办法很有效的压制苏联的新式坦克,自家人的情报网络又迟迟搞不清楚对面的坦克是个啥子状况,鬼知道苏联人是不是还藏了一种新坦克的私(事实上,80年代英国人还确信T-64用着14.5作为防空机枪)

换你你不慌?

80年代到来的时候,惶惶不可终日的美国人终于歇斯底里的爆发了,他们选择和英国人合作开发另一套数据美不可言的MBT80项目

当然,与美国人相关的合作项目自然那是不可避免毫无悬念的。。。黄了

好了,我们把这些或死于非命、或斯人已去的东西拿出来讲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引出一个东西

众所周知XM1事实上是以MBT80为根基启发出来的新货,而MBT80作为一个英国货,当时并没有太过于考虑装弹机

然而弹药的装填和重量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的制约也变得越发明显了

但是之后,美国人事实上自己也意识到“人类是有极限的”


于是乎美国人也开始在后续的作战中寻求机械的帮助,以求放松出一个人手来干点别的(比如煮个帕斯塔,弄点MRE啥的)

于是乎美国人在自己的M1的后续的项目开始开发了一堆新式的装弹机

比如下面这个:

快抽系统

然后还有这种

也就是之前有答主已经提到的TTB系统(这套特么不就是俄国人那套的布置换为定装弹的思路么)

而美国人在80年代尝到了装弹机的甜头之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一窝蜂的后续项目比如M8 AGS、M1128 MGS等等的项目都是自动装弹机项目

为什么你们要逆时代宣称人肉优势呢?

为什么呢?

user avatar

如果各位英文较好的话可以去这边

In a modern tank, is the auto-loader better than having a human loader, and a crew of four, rather than three? What advantages does an auto-loader tank offer to an army? - Quora

有一个回答是一个前以色列坦克指挥官写的,我就这边来渣渣的翻译过来吧。。

Thanks for the A2A.

No disrespect to other answers and answer writers here, they are all correct,
but so far, it seems that I'm the only one answering who was actually a tank commander.

“不是想使其他人的回答看起来没有用,它们都是对的。可现在为止我是唯一一个曾经一名坦克指挥官回答的人。”
At more advanced stages of my service I was a tank platoon leader and tank company commander.

“在我后半段的职业生涯里我是一名坦克排的指挥官和一个坦克营的指挥官。”
Under my command were Magach 7 Main Battle Tank 4 men crews, like the one below:

“我的坦克是一个马加奇7式(老美M48,M60坦克魔改)的四人主站坦克的指挥官,如下面那样:”


(The Magach 7c is an Israeli Military Industries upgrade of the American M-60, and the last Non-Merkava Tank in IDF service )

“(马加奇 7C 是以色列军工业( IMI )升级的美国 M60 主战坦克,也是以色列军队最后一个非梅卡瓦的主战坦克)”

I'm pointing out my credentials as tank commander because it gives me a field use case perspective,
and in light of that perspective,
I am not even going to compare advantages to disadvantages of auto loader vs loader like I've noticed in other answers, but rather directly claim this:

“我是从我作为一名坦克指挥官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给予我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压根不会对比人工装填与自动装弹机的优势和劣势,因为其他人已经说过了。然而我很直接的表示:”

Under no circumstance would I prefer a tank with an auto loader,
or even find any room for comparison of one, with the far more preferable 4 men crew based tank.

“我不管天塌了还地裂了也不会选择一个有自动装填机的坦克,连装填机的好话也不会说。我永远会选择一个 4 人制的坦克”

Here's why:

“这是为什么:”

First it's about the ammo.
Auto loader tanks have predetermined sets of tank shells.
What they don't have is a mechanism enabling them to foresee the future.

“首先关于炮弹

自动装填机有提前预备好的炮弹配置。

然而装填机没有任何机制让它们预测未来。”

Why is that an issue?
Because not all shells are alike.
They have different purposes for different targets.
How the hell would I know which target I'll encounter, and at what order?

“为什么那是一个问题?

因为不是所有的炮弹都是一样的。

所有的炮弹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敌人。

我到底怎么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敌人和什么顺序呢?”

Look at this sucker for example:

“好好地看看这个小家伙:”


The 120 mm IMI "Arrow 6" armor piercing shell.
Cute, isn't it?

“这是一个120毫米 IMI‘弓箭6’反装甲炮弹

很可爱不是吗?”

I fire this at a tank, bye bye tank.
It will penetrate the armor, raise havoc in it, and within less than a second blow it sky high.

“如果我往一辆坦克射这个家伙,那坦克只好去见老天爷了。

它(炮弹)会刺穿坦克的装甲,在里面尽情的搞破坏,一眨眼后会爆炸。”

But wait!
What if this is the next shell loaded in my auto loader, but in front of me I suddenly encounter an Infantry company?

“但!

如果我遇到一个步兵营后该干嘛?”

Well, I fire this, because it's an auto loader, and I can't change the ammo NOW,
One infantry soldier dies a very exotic death with an entry hole in the gut, the shape of a small sun with rays, like a 4 year old would have painted it.
Through the hole, if one were to look closely, you could see a small cloud of dust behind the soldier, where the projectile enters the ground.

“如果我再用着枚炮弹的话,因为这是一个自动装填机,我没法现在换炮弹。

运气好的话,一名步兵会被一个巨大的炮弹给洞穿,遇到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死。如同一个四岁小孩拿着一个放大镜烧蚂蚁一样的。

如果你看着后面,你会看到地面上会有一团灰,那是炮弹栽入地面的地方。”

The rest of the enemy infantry?
They'll be just fine.

“其他的步兵呢?

活的好好的。”

And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too.
This time my auto loader is armed with this baby:

“当然有另外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装入这个小宝贝:”


The 120 mm IMI "Shaped Charge" dual purpose shell, which is effective against light vehicles, APCs and infantry...

“120毫米 IMI ‘锥形炮弹’双用处炮弹,有效的对抗轻装甲武器,装甲运兵车和步兵…….”

Then along comes a T-90...

“然后来了辆T-90…..”


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What, we feel like scratching some paint of the T-90's front?
What the hell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a shaped charge shell now?

“你TMD逗我么吗?

要我干嘛?挠他T-90的痒痒?

我现在TMD要锥形炮弹干嘛?”


See, my point is, this type of auto loading system negat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warfare, as set forth brilliantly, by Prussian Major General Carl von Clausewitz:

“我想说的是,这种自动装填机无视了战争的基本法则,有普鲁士中将Carl Von Clausewitz说的:”
"War is the realm of uncertainty".
("On War", Book 1, Chapter 3, Page 79)

‘战争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领域’

(“ On War ”,第一册,第三章,第 79 页)


I don't know what I'll need!
And I don't want a machine to decide for me.
And even the most elaborate and modern ones where you CAN change ammo,can't supply me with a series of same type shells, of any length required, that I may actually end up needing because:
1. You don't always hit on the first shot,
2. Sometimes it takes more than one shell to destroy a target.

“我永远不会知道我会要什么!

我也不想要一个机器为我决定。

就算有更加先进和灵活,允许你改炮弹的版本,你也不能给我提供一系列一样的炮弹,不管多久因为:

1. 你永不会先开炮,

2. 有的时候会你会多需要一枚炮弹来解决的事。 ”

This alone - the incompatibility of ammo - is enough to render the auto loader system for tanks irrelevant.

“有的时候 - 炮弹的不不嫌容性 - 已经可以使一个自动装填机失效了”


Ha, but there's more.
Much more.

“啊,可是还有更多问题

不停的问题”


The loader (Let's decide that "Loader" is Human, and "Auto Loader" is the out of touch mechanism, OK? Cool) is not just a loader:

“那装填手,不只是名装填手。”

He is the crew's Comm Specialist.
We have all types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sure, as tank commander I CAN take care of them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but you know what?
I'm kinda busy here commanding the tank crew...

“他还是我们的通讯专家。

一辆坦克里有各种各样的通讯系统,当然,一般来讲我,指挥官可以管理它们,可是当有什么事发生了。

但是……

我正忙着指挥着坦克呢……..”


The loader is also in charge of other weapons system in the tank.
See here for example:
Noam Kaiser's answer to What is the barrel/tube attached to the main gun of this armored vehicle? - The parallel machine gun.
When that gets jammed, a lot of good an auto loader will do you...
The loader also has his own machine gun on top of the turret for short ranger. An Autoloader makes you lose that too.

“装填手还顺便管理者其他武器呢

比如:Noam Kaiser's answer to What is the barrel/tube attached to the main gun of this armored vehicle?-同轴机枪

如果那个卡膛了一个自动装填机只能………

装填手在炮塔上面还有打近距离敌人的自己的机枪呢。

一个自动装填机同使会让你失去那个(机枪)”


Without elaborating too much, the Loader is 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on other crew members duties.

“不要说太多,装填手也会其他组员的工作”


He can replace one, and I, as commander, can make do with a team of 3 for a while if I have to.
The duality of capabilities also allows the crew to conduct double shifts, if we're on a long mission like an ambush.
Not much an auto loader can do here.

“装填手可以代替我,指挥官,可以临时用三个组员需要的话。

如果我们在执行长时间的任务的话,这样的多样化同使可以允许换岗位。

一个装填机可以干嘛?”


Also, the Loader, like other crew members, is also a trained infantry soldier when need arises.
He can grab a machine gun, an M-16, both perhaps, some ammo, a medic kit and water, and then dismount and fight if the tank is decommissioned.
He can help carry a stretcher if a team member is down.
Sometimes the entire company or regiment is used for an infantry mission:
With auto loaders we'd be 25% men short.

“同使,一名装填手,想其他的组员一样,也可以当一名临时的步兵。

如果坦克废了,他可以拿起一个机枪,或一把M16,拿一些弹药,一个医疗包和水,跑出去打仗。

他可以抬一个医疗担架如果另一名组员受伤的话。

有的时候一整个营或图(装甲团)会被拉去用步兵的任务.

用了一个自动装填机我们少了25%战斗力。”


One perhaps lesser known facts about tank crews - We do A LOT of maintenance.
We are also trained to fix a lot of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during training and battle, especially to the track system.
Losing a fourth potential man when these happen... No tank crew member wants two hands LESS on deck.

“坦克组员还要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其实花很多时间在维护上

我们知道要解决很多在战场上的故障,比如履带系统。

少了名装填手我们少了一双手,没有人想要少一个人。”


Lastly, the auto loader is not at all that faster, and perhaps even slower, than a proficient loader doing his job right, and even a really fast machine wouldn't be faster in any way that is significant in real time.
Because even if it was, the tank is a mobile unit, it's efficiency and survivability are dependent on maneuvering and operational discipline, not on half a second bought here or there.

“其实自动装填机也没那么快,其实还比一名有经验装填手还慢,就算一个快的机器也不会再现实里多快。

因为就算更快,坦克还是个机动单位,它的能力和生存力在他的机动性和运行纪律性,而不是一秒这边一秒那边”


As I answered here,
Why are tanks still in use despite the array of anti-tank weapons deployed?
people fascinated with military technologies, that haven't served in the military, have a tendency to forget one thing:
The human factor wins wars, not technologies.

“我的回答在这边,

Why are tanks still in use despite the array of anti-tank weapons deployed?

一些连一天也没当过兵的人对军事科技很着迷,

也很经常忘记掉一个黄金法则:

人打赢战争,而不是科技


There's a reason these auto loaders have been abandoned as a concept.
Greg Chalik explained well why the Soviet tactics of masses, moving fast, with vehicles staying small, and coming in waves matched that concept once.
In today's battlefield this would be suicide.

“有一个原因使自动装填机被抛弃掉,

Greg Chalik解释过老苏联战术用的是大的,快的阵型,各辆坦克相间的距离很短来对抗敌人。

然而在今天的战场上只会给敌人目标。”


Don't get me wrong - I love technology, my work revolves around it, I appreciate modern military technologies and in awe of the people behind them.
But a tank is only as good as the crew handling it is.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IDF armor corps motto:
"The man in the tank wins".

“我其实还很爱科技的,我的工作就是与它工作,我很感激当今的军事科技允许我和使别人感到震惊。

可是一辆坦克与它的组员实力成正比。

以色列装甲军的口号一样:

‘在坦克里的人才会赢’


So, short answer:
Human Loader.

“简单来说:

装填手赢


我这边也只是名搬运工

user avatar

没钱没钱没钱。

美国人在M1之前就搞了自动装弹机了,而且还搞了两种,一个是和德国合作的坦克项目搞了个尾仓装弹机,另一个是自己独立研发,搞了个无人炮塔,用的是盘式装弹机。

但这俩都没从国会忽悠到钱,最后忽悠到钱的大家都知道,就是4人车组的M1。

为什么不搞?因为美国人综合考虑当时机械的稳定性、故障率和被命中后的成员生存几个方面,最终判定选用一个相对保守点的布局方案。

为什么后来不换,因为贵贵贵,国会老爷不给批钱。改装自动装弹机后,射速、战力也没有提升,额外多花不少钱。拿这些钱花在先进观瞄设备和数字化上,反而能让战力提升的更多。

毛子这次倒是很聪明,率先搞了无人炮塔坦克服役,炮塔的防护上可以省下十几吨的重量。这种减重,拿来干啥都行。

user avatar

我美利坚早就有自动装弹机了)

还有瞎扯的(自动装弹机速度没有手工快)


自动装弹机本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减少炮塔人员,降低不必要的被弹面积,然后增加主要方向的防护水平】

同代三人坦克秒杀四人坦克是基本的常识


另外,意思谁家打仗装填要停车,或者找个平地让装填手好好发挥一下?

其次,机械装填能任何路况行驶下装填,人工不行

user avatar

这么槽点满满的问题请务必允许我黑一发!

二战以来的经验表明,训练有素的战斗人员永远比技术装备缺乏(请无视中国战场),因此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就非常重要了。除了增加防护,减少技术兵器操作人数也是一个途径。并且自一战以来,一线战斗人员在不断减少。以80年代苏联坦克师为例,一个坦克团1640人,坦克只有94辆,乘员才282人。这才是坦克上装弹机的大背景。射速什么的到还是其次。

那么为啥M1A2还是四人车组和人肉装弹机呢?战术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啊同志们!在苏联的计划中,欧洲大战将是苏军装甲集群在战术核武器的打击后向西一直滚,这个时候在被摧毁之前能多打几枚炮弹简直太重要了。另外T系列的装弹机还可以减少炮塔正面投影面积和降低车体高度,在进攻中意义重大。而美国呢?是在西德层层设防迟滞红军等待大洋彼岸的援助(当然80年代以后有所变化),反正可以依托预设阵地防御,侧后方和车体正面打击有掩体挡着,因此炮塔正面装甲和能确保摧毁对方的主炮显然更重要,对射速的要求到还在其次,正面投影面积大点也没啥。(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另一种思路是也提高射速,以机动换防御,成果就是法国的摇摆炮塔小坦克)于是就这样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了。别看M1系列现在用的是高大上的RH120 L44,最初的M1用的是L7啊同志们!105线的L7啊!并且不管是RH120 L44还是L7都是定装弹。膛压不行口径来凑的苏联早在T62上就上115滑了,还是分装弹!同样使用L7的中国79式也是人肉装弹机啊,105的弹药重量和120的完全是两码事。另一个问题就是T系列装弹机最初可靠性不高(这也是T64的一大槽点)。逻辑元件还是继电器,苏联人在这种消耗品上的“情怀”你懂的。除了时不时的歇菜,T64的装弹机还出过把炮手手臂削下来的事故。因此美国在那个年代评估一番决定不用也还算有道理。并且,自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后,在美国陆军中坦克的地位就从地面推进的主力变成了前沿存在的重要节点,火力输出的要求变小了,相比而言数字化则更重要一些。(中国陆军正在进行的编制改革和信息化也是朝着这条路在走)因此对装弹机的需求也并不急迫。

另外,四人车组毕竟多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优势,维护上会轻松一些。比如换履带,标准配置是一侧两人,四人车组一次就可以搞定,三人车组要先搞定一边再搞定另一边。坦克的维护保养是个麻烦事儿,很多都需要车组干,多一个人毕竟要轻松很多。不管打仗还是演习,在车里颠一天后还是很累的。

不过装弹机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就像分装弹相对定装弹一样。别的不说,每车减少一个乘员对兵员紧张的美国陆军来讲诱惑就很大。勒克莱尔、90式和K2已经上装弹机了,M1系还会远吗?事实上M1系最新的改进型号M1A3是有装弹机的,乘员也减少到了3人。不过反正苏联已死,海空军如此强势,陆军内部斯崔瑞克旅优先级更高,连十字军都砍了M1又算什么,于是这个改进型号就这样被美国陆军暂时束之高阁了,带装弹机的M1也暂时看不到了。

=======================吐槽的分割线================================

最高票答案一股浓浓的兔吧风,水平也在兔吧的平均水平上下。在正确的东西里夹误导性的话语,逻辑也有问题。

具体的说是不用和别人去刚正面!

无力吐槽,没有和别人刚正面不代表设计用途不是和别人刚正面。给个北约对华约作战计划吧。

【冷战尖兵】图解北约华约武装力量在两德的对峙形势

事实上M1系列的很多设计都是针对在中欧和华约“刚正面”的需要来的。不是在中欧那样地形复杂的地方M1和T80都是不会上燃气轮机的;没有“刚正面”的压力何须上贫铀穿甲弹?昂贵的双指挥仪+双热像仪如果仅仅是打游击队就更不会上了,毕竟火控是当年坦克成本的最大头。只是打游击队的话,最合适的应该是最强步战梅卡瓦加上空中火力。可是美国这么做了吗?

估计我军工兔卖给小巴的魔改五对负重轮草翻他问题都不大

96系和99系哭晕在厕所里啊,59改改就能这么强为啥我们停产了59搞了贵得多的99和96?实战中每辆59都是朱日和蓝军旅?就拿和阿兹拉服役时间相近的梅卡瓦III来比吧。阿兹拉火力大致是96水平,与梅III的RH120 L44一个档次,主要看弹药。防护基本原版59加爆反,虽然梅卡瓦装甲基本均质钢,毕竟厚度摆在那里,加上发动机前置,也比阿兹拉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机动,梅III1200马力65吨,阿兹拉730马力40吨,吨马力相近,但阿兹拉的传动被吊打。火控,阿兹拉又被吊打。鉴于双方主炮可以互穿,硬要打是可以“艹翻”的,不过那交换比太美我不敢看。

到了真正用到坦克刚正面的时候所有的坦克,管你是毛子的T72还是日本的T90都是损耗品!

能吐槽陆自的90式根本就不是这样用的吗?事实上11区已经基本放弃陆自了,也是自废陆军的第二个大国。(第一个是腐国)

不要歧视毛子坦克的用法,人家做的很对!这也是坦克最本质的战法。

30年前还是这样,不过现在的陆军大国中,即使是“高强度机械化战争”,估计也就只有北棒会这么玩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款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先进装备,至今仍沿用“三名乘员”的经典配置,其中就包括一名炮手,这与一些国家采用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这并非艾布拉姆斯设计团队的疏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战略选择,背后涉及技术成熟度、战场生存性、维护便利性以及战术思想等多个维度。.............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小牛(AGM65 Maverick)这类小型反坦克导弹对上M1A2 Abrams主战坦克正面主装甲会发生什么情况。这其实是一个很实际但也相当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击必杀或完全无效这么二元对立的答案。首先,我们要明白,虽然被称为“小型”反坦克导弹,但像小牛这样的导弹在设计上是为了对.............
  • 回答
    聊起99式主战坦克和M1A2 Abrams,这可是个让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谁更“厉害”,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毕竟双方的作战理念、技术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咱就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关键点来捋一捋它们到底谁更胜一筹。一、火力输出:一寸长一寸强?还是穿深说了算? 99式主战坦克(以下简称99.............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力量放在一起较量。要说三个M1A2坦克连能不能打得过全盛时期的蒙古骑兵,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能”或“不能”来回答的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双方的优劣势,以及战场可能发生的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就像是拿一把瑞士军刀去跟一个由箭矢、长矛和马匹组成的.............
  • 回答
    关于美帝M1A2 TuskII 型主战坦克,你提到的“爆炸反应装甲上面又装了一层瓦片装甲”的说法,其实是对于其“城市作战套件(TUSK,英文全称:Tank Urban Survival Kit)”的一种理解。更准确地说,在M1A1/A2坦克的基础上加装的城市作战套件,是为了提升坦克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二战电影里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坦克上载满了士兵,威风凛凛地前进。但要说现代坦克,比如M1A2艾布拉姆斯或者豹2A7,还能像二战时期那样在外面挂满士兵吗?答案是:基本不行,至少在战场实战中是极其罕见且不被允许的。 这背后涉及技术、战术以及人员安全等多个层面的巨大变化。要详细.............
  • 回答
    台湾军方有意采购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Abrams Main Battle Tank, MBT)的传闻和议题,近些年一直是国防安全领域的一个热门讨论话题。这个议题背后牵涉到台湾地区的军事现代化需求、地区战略平衡、美台关系以及台湾自身的国防预算和工业能力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从台湾地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