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高」明确对危害严重犯罪从严掌握从宽幅度,对强奸罪从严把握缓刑适用。有哪些意义和影响?

回答
“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对危害严重犯罪从严掌握从宽幅度,对强奸罪从严把握缓刑适用”的司法解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这不仅是法律适用上的调整,更是司法理念、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以及对犯罪行为预防和威慑的强化。

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意义和影响:

一、 意义阐述

1. 强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体现司法公正:
突出危害性: 该司法解释明确将“危害严重”作为从严掌握从宽幅度的前提。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将更加注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对于那些对社会秩序、公民人身安全、国家安全等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将更加慎重地适用从宽政策。
精细化量刑: 从宽幅度并非无限度的,而是有其边界的。这一规定旨在让司法实践更加精细化,避免机械化地套用一些从宽政策,确保刑罚的轻重与其所惩罚的罪行严重程度相匹配。
回应公众关切: 近年来,社会对一些严重犯罪(如性侵犯罪)的处理力度和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这一规定直接回应了公众对严惩严重犯罪的呼声,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2. 严惩性侵犯罪,切实保护弱势群体:
对强奸罪的特殊强调: 将“强奸罪”单独拎出,明确“从严把握缓刑适用”,是此次司法解释的一个亮点和重点。这直接表明了国家对强奸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提升对被害人的保护力度: 强奸罪严重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尤其是对女性和未成年人的侵害,给被害人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从严适用缓刑,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强奸犯被判处实刑,从而有效地剥夺其自由,使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遏制犯罪冲动: 加大对强奸罪的惩处力度,能够对潜在的犯罪分子形成更强的震慑,抑制其犯罪冲动,从而在源头上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3. 提升法律的威慑力和指引性:
明确司法导向: 该司法解释为各级法院和检察院提供了明确的司法操作指南,统一了法律适用的尺度,减少了因认识差异或自由裁量权过大而产生的量刑不均衡问题。
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当犯罪分子意识到即使能够适用从宽政策,其范围也会受到严格限制,尤其是对于严重犯罪和性侵犯罪,适用缓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时,犯罪的成本和风险将大大提高,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
引导公众行为: 法律的规定也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哪些行为是绝对不可触碰的红线,哪些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惩处。这有助于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避免犯罪。

4. 促进法治精神的深化和完善:
人权保障与社会安全平衡: 司法实践中总是在人权保障(如罪犯的改造可能性和再社会化)与社会安全(预防和惩治犯罪)之间寻求平衡。此举更加侧重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保障社会安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回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治安和人身安全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司法解释的调整也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求,使法律的适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民的期待。

二、 影响分析

1. 对刑事审判实践的影响:
量刑趋严: 预计在未来,对于符合“危害严重”标准的犯罪,以及所有强奸罪的案件,被判处实刑的比例将显著提高,缓刑适用的门槛将大幅提高。
案件审理的考量因素增多: 法官在量刑时,除了考虑犯罪情节、认罪悔罪态度等传统因素外,还需要重点考量犯罪行为的“危害严重性”以及是否属于强奸罪等需要从严把握的犯罪类型。
证据审查的重点变化: 对于从宽幅度的掌握,证据的固定和审查将更加严谨,特别是涉及犯罪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的证据。

2. 对检察机关办案的影响:
起诉标准的调整: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如何认定“危害严重”以及是否对特定犯罪从严追诉,将有更明确的指引,有助于提升起诉的精准度和力度。
量刑建议的调整: 在量刑建议中,对于可能适用缓刑的案件,尤其是在强奸罪中,检察机关将更加倾向于建议判处实刑。

3. 对犯罪分子的影响:
犯罪成本的增加: 潜在的犯罪分子将意识到,其犯罪行为一旦被认定为“危害严重”或涉及强奸罪,获得缓刑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面临更长的刑期和更直接的牢狱之灾。
威慑作用的强化: 严厉的司法实践将进一步强化对各类犯罪,尤其是性侵犯罪的威慑作用。

4. 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治安状况的改善: 通过对严重犯罪从严惩处,特别是遏制强奸罪的发生,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治安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社会秩序的维护: 严惩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能够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

5. 对被害人的影响:
获得正义的希望增加: 被害人及其家属将更有可能看到犯罪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对司法公正的信任。
保护的增强: 司法机关通过从严打击犯罪,实质性地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

6. 对律师辩护策略的影响:
辩护重点的转移: 在涉及严重犯罪和强奸罪的案件中,律师的辩护策略可能需要调整,从争取从宽处理(如缓刑)转向更侧重于减轻罪责的认定、减少危害的证明,或者是在量刑情节上进行努力。
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议可能增加: 为了避免从严处理,控辩双方在犯罪定性上的争议可能会更加激烈。

总结而言, “两高”此次的司法解释并非一味地加重刑罚,而是在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导下,对法律适用进行了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调整。它体现了国家对严重犯罪的零容忍态度,对弱势群体的特别保护,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守。这一举措将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司法解释的落实效果,还需要各级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岳父杀女婿全家灭门案被害人杨会芬的侄女。

【“两高”明确 #对危害严重犯罪从严掌握从宽幅度# #对强奸罪从严把握缓刑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自7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全面实施。

今天看到这个新闻,真是拍手叫好、大快人心!国家对危害严重的犯罪从严掌握,从宽幅度,可见我们国家对惩治严重犯罪分子的决心!

1、支持国家依法治国,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支持对于恶性犯罪的量刑将从严,不轻易从宽,不轻易缓刑。

3、支持!对犯罪分子的恶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善。

4、最近一两年看到了太多恶意杀人案、强奸案的作案人,因为法官的同情而得以“善终”,多数情况下,”缓刑”成了法律的灰色地带!

2019年1月10日,我姑姑一家三口被表弟邹朔岳父张志军手持剔骨尖刀灭门杀害,张志军作案手段特别残忍,性质极其恶劣,三条人命8刀,刀刀致命部位,且杀人后继续补刀,法院一审判处张志军死刑,二审因为凶手女儿出具谅解书,被改判死缓。

两年多的时间,我们亲人每天都在盼望着凶手早日被执行死刑,但是……

现在,我们亲人还在申诉的路上艰难前行,我们在等待着四川高院的再审,希望法院再审能严惩凶手,还被害家属公道,还社会公义,还法律尊严!

只有我们的国家不纵容犯罪,悲剧才不会再次发生!


分割线———————————————————————

8月11日更新:

再审开庭通知!再审开庭通知!再审开庭通知!

各位网友,大家好!岳父灭门案 我们被害人家属得到消息,我们的代理律师@侯士朝律师 接到四川高院电话通知:

张志军故意杀人灭门案 定于 8月20日上午

在 四川绵阳监狱 开庭审理,具体日期以收到书面通知为准!

因疫情原因在 绵阳监狱 开庭,因疫情原因不允许旁听!

谢谢网友们长时间持续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帮助!相信国家法律会还我们被害人家属公道,还社会公众公平正义!

请与我们一起等待再审开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