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小约翰可汗和吸奇侠的视频质量都十分高,但两人的热度却差了那么多?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内容创作者爆炸的时代。小约翰可汗和吸奇侠,两位都是以高质量内容著称的UP主,但从观众数量和热度上来看,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试图找出背后的原因:

一、内容定位与目标受众的差异

小约翰可汗: 他的内容核心在于“历史知识科普”,而且是以一种相对系统、严谨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他擅长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讲解清楚,并常常带有个人独特的思考和解读。
目标受众: 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喜欢深度学习、希望获取系统性知识的观众。这部分观众可能对内容的“干货”程度要求更高,也更愿意为知识付费(无论是时间还是注意力)。他们往往是那些在学生时代就喜欢钻研课本、喜欢阅读历史书籍的人。
门槛: 相较于一些轻松娱乐的内容,小约翰可汗的视频可能需要观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和消化,有一定的“门槛”。

吸奇侠: 吸奇侠的内容则更侧重于“娱乐性”和“情绪共鸣”,他擅长通过模仿、夸张、段子化的处理方式,将一些网络热点、社会现象、甚至是普遍存在的“痛点”以一种爆笑的方式展现出来。
目标受众: 追求轻松解压、喜欢跟随网络潮流、容易被情绪感染的年轻观众。他们可能更看重视频带来的即时快感和娱乐体验。
门槛: 吸奇侠的内容娱乐性强,门槛低,观众在观看时无需过多思考,更容易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小结: 尽管两人视频质量都高,但他们吸引的群体是不同的。小约翰可汗吸引的是“求知型”观众,而吸奇侠吸引的是“娱乐型”观众。后者群体通常更为庞大和活跃。

二、内容创作的“病毒式传播”潜力和“长尾效应”

小约翰可汗: 他的内容质量高,信息量大,逻辑严密,这使得他的视频更具“知识价值”,容易被深度传播(例如分享给需要学习历史的朋友、作为学习资料引用等)。但这种传播往往是“点对点”的,或者是在特定社群内的深度发酵。它不太容易产生那种“一夜爆红”、“全民皆知”的病毒式传播。
长尾效应: 他的视频因为知识的普适性和深度,即使在发布一段时间后,依然有新的观众因为学习需求而搜索和观看,形成很强的“长尾效应”。

吸奇侠: 他的内容往往抓住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并用夸张、魔性的方式呈现。这使得他的视频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社交媒体推送、被用户自发转发,产生“裂变式”的传播。
病毒式传播: 例如,一个非常热门的网络梗,经过他的演绎后,可能就会成为新的热门梗,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这种传播速度和广度往往是惊人的。

小结: 吸奇侠的内容更容易产生短期内的爆炸式增长,而小约翰可汗的内容则更注重长期的价值沉淀和稳定增长。

三、出圈能力与话题性

小约翰可汗: 他的“出圈”往往是因为视频内容本身的深度和严谨性引发了某些社会层面的讨论,或者他的某个观点触及了历史爱好者圈层内的某个敏感点。这种出圈是基于内容的学术性或思辨性,往往会吸引到更多“内行人”的关注,但可能需要一定门槛才能理解其价值。

吸奇侠: 他的“出圈”往往源于其内容对流行文化、网络梗的精准捕捉和夸张演绎。他的表演方式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网络属性”,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模仿,从而形成一种潮流。他的内容更容易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话题性更强。

小结: 吸奇侠的内容更容易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和谈话语境中,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关注。

四、个人风格与观众互动

小约翰可汗: 他的个人风格相对内敛、沉稳,更像是一位“老师”或“学者”,以知识本身为核心。虽然也有不少粉丝喜欢他这种风格,但这种风格可能不如那些表现力更强、更具娱乐性的UP主那样容易吸引“粉丝群体”。他与观众的互动更多是围绕知识的探讨和补充,而非情感上的强连接。

吸奇侠: 他的表演极具个人特色和辨识度,他本人也成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风格充满张力,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与观众建立一种“娱乐伙伴”的情感连接。粉丝们往往是被他这个人,以及他所创造的娱乐体验所吸引。他与观众的互动也更容易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小结: 强烈的个人表演风格和情感连接更容易培养庞大的粉丝群体。

五、平台推荐机制的侧重点

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UP主的曝光量。虽然平台都强调“优质内容”,但不同的内容类型,其“触达”和“留存”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追求深度和知识性的内容,算法可能更倾向于将它推荐给那些已经表现出相关兴趣的用户,形成一个相对精准的群体。
而对于娱乐性强、互动性高、话题性足的内容,算法可能更倾向于将其推给更广泛的用户,以期通过内容的“吸引力”来提高整体的用户停留时间和平台活跃度。

总结一下,小约翰可汗和吸奇侠虽然都是高质量内容的代表,但他们的成功路径和吸引到的观众群体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约翰可汗 凭借的是知识的深度、严谨性和长期的价值,他吸引的是一群对知识有渴求的观众,虽然这部分观众群体相对小众,但粘性极高,并且内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吸奇侠 凭借的是娱乐的广度、情绪的共鸣和强烈的个人魅力,他吸引的是当下互联网中最庞大、最活跃的年轻群体,能够快速引爆话题,形成病毒式传播,从而获得更高的热度。

就像一个是厚重的学术著作,一个是畅销的流行小说。两者都有其价值,但传播的受众基础和速度确实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好,只能说他们的“玩法”不同,适应的“市场”也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小约翰可汗有点类似进击的巨人(感觉乳耗子了)恰好踩在新时代的流量密码上。

包括我在内都没想到巨人能火到现象级。

吸奇侠则是咒术回战和伊甸星原。还在旧时代的流量密码上。

要知道品剧品人物从易中天,老梁开始,已经说过很多了。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很难成为爆款。

这两年大多成为爆款的都是新题材为主,不管是鬼谷藏龙,藏狐等等。古生物和人与自然可是几十年没有爆款了。这一代人都缺这个。

传统流量举个不恰当例子,泛式和丸子无论怎么努力也在蕾皇和卢本伟两人的阴影之下。尽管山崩,阴影尚存。

user avatar

在小约翰可汗之前,我们一般人眼里,世界上只有十几个国家。在认识小约翰之后,世界上的国家甚至增加了一倍。

以往我们只会关心那些世界大国和强国,只会关心中国周边的国家。我们知道有一个非洲,但我们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我们知道有一个南美,我们也不知道那里怎么样。

我们认识五常,我们认识欧洲,我们知道日韩,我们知道东南亚。但我们对非洲中东拉美的知识微乎其微。很多国家在我印象中,只不过是一个名字和一个大致方位。

我们也许了解很多冷战的故事,我们知道苏联,知道美国,知道中国,知道不结盟国家,知道古巴、越南、朝鲜。我们也许知道美国的元帅,苏联的将军。我们也许知道某一次冲突,某一个美苏的重大决定。

但如果没有通辽可汗,我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上百个被历史遗忘的国家。我们只会嘲笑亚非拉国家的贫困,却不知道导致这些的原因。我们也许天天批判欧盟的霸权主义,却从来不知道在拉美的雨林里,在非洲的草原上,那些夺走成千上万人生命的战争、饥荒、政变、屠杀。

世界不只有欧美的夜夜笙歌,不只有东南亚的沙滩椰林,不只有日韩的繁荣,不只有俄国的导弹射程内即真理。

带我们看世界的,不是那个拿着扇子的美国大胖子,不是那个天天嚷嚷着药丸的日记作家。带我们看世界的,是通辽的小约翰,是干净又卫生的刘墉,是环游世界的270夫妇。

我又不是没去过发达国家,我不需要听别人天天给西方吹牛,我想要了解的是另外的半个世界。

user avatar

我谈一个。

小约翰可汗最有名内容是什么?是奇葩小国。介绍近现代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历史社会。

像非洲埃及,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贝宁,赤道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刚果,乌干达,中非等国;亚洲阿富汗,菲律宾等国;拉丁美洲洪都拉斯,阿根廷,海地,巴拿马等国,欧洲如阿尔巴尼亚等等。

别说B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专门介绍亚非拉第三世界历史文化社会等内容的寥寥无几,而能出名火了的更是凤毛麟角。不夸张的说,通辽可汗介绍亚非拉,这是近乎垄断独家题材(当然别人也有介绍,但毕竟人太少)。

同理,观察者网很多节目,骁话一下懂点啥儿等,也是介绍很多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历史政治社会等。这种题材少见,如果火了那么基本没人竞争,很容易脱颖而出。

吸奇侠等其他UP问题是,你介绍题材,什么水浒三国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化啊,秦汉三国唐宋明清等中国古代史啊,欧洲美国历史文化啊,日本韩国啊……无论中国还是欧美日韩,这些题材介绍太多烂大街了,大众百姓并不新鲜。

user avatar

好问题,在线等,挺急的……

user avatar

俩人的视频都看过不少,如果说热度差距的根本原因嘛,通辽可汗本质是个说书人,吸奇侠则是个评论家。

现在的互联网,评论家到处都是,知乎人均评论家,往b站扔一块砖头也能砸死一堆评论家,虽然大部分水平都不咋地,但基本属性确实是评论家没错。

说书人却很难得,因为很多浅显的东西已经做烂了,更深奥的东西大家看不懂,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

而且评论家们都喜欢说书人,却未必喜欢其他评论家。

所以可汗天生优势明显。

user avatar

一、在内容上,小约翰看起来讲的是“奇葩小国”,但实际上讲的是“中国故事”;看起来讲的是“硬核狠人”,但实际上讲的是“奇葩大国”,“格局”上是偏“星辰大海”的,立场上可以说天生“政治正确”,所以弹幕里往往有“升华了”“泪目了”等字样。

而吸奇侠看起来讲的是“文艺作品”和“影视赏析”,但实际上讲的是“人生百态”和Up主切入“人生百态”的视角,“格局”上是偏“柴米油盐”的,立场上未必完全“政治正确”,所以弹幕里不定期有“最后一期”等“警告”。

前者的内容往往看着能“下饭”,而后者往往看着能“怀疑人生”甚至“消化不良”。

所以导致,想喜欢小约翰的内容,门槛很低,因为大部分“奇葩小国”和“硬核狠人”,对于国内互联网受众而言,几乎是小众的,小约翰的很多内容对于目标受众来说,往往就是“第一印象”或“初体验”,但凡看着解压看或者看着爽了的话,就会喜欢小约翰。

但想讨厌小约翰的内容,门槛却很高,因为最起码得先知道“奇葩小国”和“硬核狠人”,并且了解的程度要比小约翰更高,甚至立场偏向还得是和小约翰完全相反的才行,一般的“感觉讲得不细”的,也不至于完全讨厌小约翰。

而想喜欢吸奇侠的内容,门槛很高,因为最起码需要对相关文艺作品有所了解,并且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深度,才能get到其内容上的“点”,如果是不喜欢文艺作品,或对其讲的文艺作品无感的路人,往往连看都不会点进去看,自然很难去关注Up主本人及其内容。

但想讨厌吸奇侠的内容,门槛却很低。因为很多奔着“名著赏析”或“影视赏析”路人虽然会点进去看,但看到前几分钟,往往就会出现分流:单纯喜欢看“名著赏析”或“影视赏析”的,因为点开视频的目的是想看文艺解读,但吸奇侠的内容却不是单纯的文艺解读,所以往往就会因为吸奇侠“私货太多”或“阴谋论”“厚黑”等原因而关闭视频,甚至直接拉黑他,自然就难以成为其受众。而喜欢文艺作品本身,且喜欢看不同视角解读/视角正好和吸奇侠本人接近的,才有可能会成为铁粉。


二、团队与内容的连贯性有差距。

这点决定了小约翰的更新频率要远高于吸奇侠,因为两者的团队和内容本身的性质就没有可比性。

在纯技巧和审美上,两者各有侧重,叙事水平基本是五五开的,就像两者的配乐选择都相当“神插入”,而在玩梗上,有特色的的语调与梗的“紧跟时事”是两者的共同点,“原创”的是小约翰的多,而在“今为古用”的玩梗恰当性上,往往是吸奇侠更胜一筹,同时,小约翰的玩梗和造梗,一般情况下是叙事上的娱乐性优先(把无趣的事情讲得有趣),而吸奇侠的则往往是解释性优先(把古代的东西讲得现代)。

小约翰的内容,本质上不需要有故事上的连贯性,只需要叙事立场一致就可以,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断切换内容,只要讲了某人某事,就可以把某人某事纳入“通辽宇宙”,其内容只要保证对大多数受众来说在表述(说书台词上)比较“有趣”就可以了,而不必太担心小部分同质内容制作者和少数爱挑刺且有能力挑刺的票友。

而吸奇侠的内容,因为有趣的点就是其切入作品的视角和“借(文艺作品和文学形象)题发挥”的私货(此处不是贬义词),其内容的外衣,是建立在“水浒宇宙”“金庸宇宙”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要有比大多数正常解读同一文艺作品的人更有趣或者更独特的视角才可以,但不论是四大名著还是金庸武侠,在吸奇侠之前,做的人已经太多了,也就导致吸奇侠的竞争对手远多于小约翰。


在这种基础上,粉丝量和影响力自然天差地别,恰饭的牌面也就大不相同了。

两相对比,题主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吧╮(╯▽╰)╭。

user avatar

我推荐一个—— @关毛 太师

在B站直接搜“关毛”即可。

他的几个系列,《太师传奇》,《明代新疆传奇》和《李成梁》,水平基本达到了历史传记作家的层次;而且其根据历史资料,构建人物形象和对白的功力,比不少专业的编剧还要强。

更可怕的是,在产量高的同时,明显觉得他的视频水平一直在不断进步,最近几期连配乐挑选都变得格外传神。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安州牧和魔法师的讲史系列,但关毛的作品,个人觉得实在比他们的高了一个层次。

user avatar

如果让你说出春晚知名度最高的5个小品,你会想到什么?

你可以把问题停在这里,然后直奔评论区写5个。


在春晚知名度最高的小品榜单中,赵本山大爷的《卖拐》,《卖车》,《卖轮椅》三部曲肯定会出现的。

这几个小品除了本身的情节设计和台词风格,以及演员本身的艺术造诣之外,最令人震惊的是:它是个连续剧,它自成一套体系!

小品,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应该是一个短剧,两个小品之间的情节是不挨着的,但是《卖拐》系列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一个傻厨子(范伟)、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高秀敏),和一个精明的大忽悠(赵本山),吃透了人物心智,对故事线进行了深度串联,找到了故事抓手,把同一个话题打通打透,塑造了极强的用户感知,完成了小品界的生态化反。

你可以找到无数个赵本山系列小品爆红的原因,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体系。

俗称宇宙。

这个定律也适应于赵本山跟宋丹丹和崔永元演的《实话实说》系列,白云黑土的搭配经久不衰,为什么,因为第二场戏完全架构在了十年前的一场小品身上,从而贡献了无数的万恶之源与名场面。


小约翰可汗的视频能火成b站顶流,这肯定是各种技能点拉满打出来的组合拳,之前的高赞回答也分析过了:

比如选题,小约翰的选题非常冷门,小国系列,基本相当于文化真空,找不到对手盘;

比如幽默,小约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贯穿始终;

比如定位,小约翰的视频本身不带强烈的评论性质,它是一个说书人,而不是评论家,自古说书人在文化领域就容易取得更多流量,顶级评论家的流量也比说书人差出一个量级;

再比如鲜明的意识形态,小约翰可能不是党员,但他绝对对国际共运保有强烈的同情与理解,他对资本主义丑恶一面、对霸权主义国家的沙文主义有着极其敏锐的批判;

还有更新频率,作为高强度输出的知识去up主,小约翰难能可贵地在过去一年保持了周更的频率,生产队的驴看了都想把自己杀了给仓鼠助助兴;

但是,这都不是小约翰能火的主要原因。


他从第一集小国系列开始,就统一了度量衡,以「通辽」为单位打造整个故事线,协和飞机的轮廓始终在b站上空飘荡;

他使用的歇后语体系,自成一派,每次听到之后,观众的笑意都如同王八退房,憋不住了;

他为苏、美大国领导人加封庙号的传统贯穿始终,从古巴到埃及,苏勋宗勃列日涅夫与美伶宗李根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独创的通辽旗人雨露均沾,老伦敦正米字旗,容克贵族正黑期,移民美国的镶星条旗,法兰西正白旗高高飘扬;

它独创的「匪员长语录」横贯中西,无论发生多少动荡,他的通辽宇宙总能呈现出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让人感觉「油势载窝」;

还有马老师时不时地定点「偷袭」,乐事薯片的定期巡检,这一些列的神奇元素能把他零散的小国故事构建成为一个宇宙。


这个能力,其实你放眼b站知识区,不说是百花齐放,也算是独苗一支。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可以对不同的国家都给出精妙独到、鞭辟入里的分析。

但是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把每一个分析都用一些隐秘的元素串联起来。


漫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某一个故事写得好。

而是因为他的宇宙自成体系,无远弗届。

小约翰最初只是告诉大家每周一个吹逼小故事,可是在他的背后,一个叫做「通辽」的协和飞机,已经遮天蔽日。

user avatar

最近我也在写视频文案 写出来不满意 把几个我喜欢的up反复听了好多遍 发现一个问题

通鸽宗的文案 信息密度高的离谱

不仅远远超过吸奇侠 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电影解说

即使不看语速 只按字数算 也是如此


同样的字数下 我们可能只能讲一个人 一件事 一个道理

但鸽宗那边已经出场了一溜新人物 发生了一堆事情 而且还非常清晰 有趣

写过东西的都知道 信息密度越高 越容易写乱套 越容易不好理解

越需要用到长难句 用到首先其次等逻辑词 用到更复杂的概念 用到读者不明觉厉的大词

文字尚且如此 你还得读出来 录音 剪视频呢

成品出来后 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你说了些啥的


鸽宗讲的东西不一定完全对

但人物繁多 事件复杂 逻辑清晰 还有娱乐性

还有余力造梗、造歇后语、恰饭

这属于男上男上男上加男了

我写的话 免不得需要反复修改

然而他的更新速度也很快 视频用到的素材也很多很杂 没有拿不想干的素材来敷衍

内容也不像有团队支持代笔……


所以只能认为 通辽可汗 有一些文字上的天才,信手拈来。

他去写其他的文本也不会弱。

user avatar

我说心里话,可汗视频的定位,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人能比的。这和质量高不高没一点关系,这纯粹是定位加梗太nb了。

傅正老师说过“现在不缺研究中国史,不缺研究美国史的人了,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第三世界的历史?”这话太对了,太对了。我们作为一个地球上历史最悠久延续最完整的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全方位不被美国牵鼻子的大国的百姓。每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是耳濡目染的,与之相比,其他国家的政治和历史,就直观感觉……说实话挺弱的。像我本专业会学习日本历史和文化,但我认真学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封闭”。即使很多人推崇欧美,除了公知群体外,西方文明最有吸引力的是其体系化哲学和科学等文明成果本身。真要谈政治,谈历史,谈文明底蕴,我笑了。是那个刚建国三百年的阿美丽卡?还是经济奄奄一息的俄罗斯?是给儿子当儿子的带英?是等着外国人,女人和矮子救赎的法兰西?还是盛产av和动漫的日本?不会是干净又卫生的印度吧?说实话,单纯在文明尺度上来看,那些二流国家甚至哪怕是西方,跟咱们比的话真的某种意义上都只能算蛮夷。

但是,当我们看到“奇葩小国的时候”。这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几乎不可能对其他文明历史感到羡慕,但当你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大部分国家竟然以这样种种奇葩方式生存的时候,从另一个方向上,我们从强大文明的茧房中多了对世界的理解。

而这成功得近乎垄断级别的视频地位,再配上可汗的造梗能力,md绝了。通辽凭一个24岁的年轻人成了和曹县并列的网红城市。

有生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对同龄人产生如此强烈的钦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