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手机电池那么小,轻松就可达到 4500 mAh,而无人机 3800 mAh 已经是很大容量的了?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问题,看着手机里塞进一个4500mAh的电池轻轻松松,但到了无人机这儿,3800mAh就已经是“大容量”的代名词了。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不是单纯的“电池大小”或者“能量密度”就能一概而论的。

1. 功耗的“胃口”:手机 vs. 无人机

这是最根本的差别。你想想,手机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接打电话、收发微信、刷刷抖音、看看视频、玩玩游戏,这些操作虽然耗电,但相对来说是“碎片化”的,而且很多时候,手机屏幕不是全程亮着,很多后台应用也会进入低功耗模式。

而无人机呢?它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克服重力,在空中稳定飞行。光是这一点,就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电机驱动: 无人机要靠几个(通常是4个或更多)高性能的电机来驱动螺旋桨,让它升空、悬停、转向。这些电机在全力运转时,其耗电量远超手机里的任何一个元器件。即使是低速飞行,也比手机待机状态耗电大得多。
飞行控制系统: 为了保持空中稳定,无人机需要不断地接收来自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等各种传感器的信息,然后由飞控计算机进行高速运算,并实时调整电机转速。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电力供应。
图传和遥控: 无线图传(将摄像头画面传回地面)和遥控信号的发送,也是持续的耗电大户。尤其是在高清晰度或远距离飞行时,这部分功耗会显著增加。
摄像头和云台: 如果无人机带有高质量的摄像头,其运行、录像、以及云台的稳定摆动,都需要额外的电力。

简单来说,手机的功耗更像是“快餐”,一会吃一口,一会歇一会;而无人机的功耗更像是“饕餮盛宴”,一旦启动,就要持续不断地“吃”能量。

2. 电池的“物理限制”与“安全考量”

虽然现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很高了,但电池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仍然是有限的。

手机的“舒适区”: 手机的整体设计允许容纳更大的电池。而且,手机的重量和体积对用户来说也有一个可接受的范围。4500mAh的电池放在手机里,虽然会让手机厚一些、重一些,但还在大家普遍接受的范围内。手机的形状也更规整,电池可以更方便地设计成薄片状,占据更多平面面积。
无人机的“极限挑战”: 对于无人机来说,重量是生死攸关的因素。每一克重量的增加,都会导致飞控系统需要输出更多的力来克服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加能耗,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无人机电池的设计必须在容量和重量之间找到一个极其精妙的平衡点。
能量密度 vs. 电池组整体: 即使单颗电芯的能量密度很高,如果需要达到非常大的总容量(比如7000mAh甚至更高),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电芯串并联,这会增加电池组的整体重量、体积、以及连接的复杂性。
安全性: 无人机在空中飞行,一旦电池出现问题(比如过充、过放、短路),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轻则摔机,重则起火,威胁人身安全。因此,无人机电池在设计上会更加注重安全防护,比如使用更稳定的电芯,增加保护板的复杂度和可靠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点点能量密度或增加重量。

3. 充电与续航的“权衡”

手机: 手机大家普遍接受的续航时间是“一天一充”。而且,即使没电了,充电也比较方便,随时随地可以找到插座。因此,4500mAh的电池配合手机的功耗,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日常需求。
无人机: 无人机用户通常追求更长的飞行时间,比如1530分钟甚至更久。但同时,无人机电池的充电也相对不那么方便(通常需要专用的充电器),而且高容量电池的充电时间也更长。因此,在有限的续航时间内,提升瞬间功率输出能力可能比单纯堆砌容量更重要。

4. 为什么3800mAh就是“大容量”?

结合以上几点,3800mAh在无人机领域能够被称为“大容量”,是因为:

它能支撑无人机在相对复杂的飞行任务中获得相对可观的续航时间。 考虑到无人机惊人的功耗,3800mAh的电池,在配合高效的电机和优化的飞控系统时,已经能够实现1530分钟(视无人机型号和飞行模式而定)的飞行了,这对于很多消费级无人机用户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体验。
它是重量、体积、容量、安全性和成本之间平衡的结果。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制造更大容量、更轻便、更安全的无人机电池,成本也会随之急剧上升。3800mAh左右的容量,是目前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在各方面权衡后的一个“甜蜜点”。

总而言之,手机电池容量看起来大,主要是因为手机的功耗相对较低,且在设计上对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有更大的容忍度。而无人机电池虽然看起来容量数字没那么夸张,但它要在极端严苛的条件下(克服重力、高功率输出、严格的重量控制)高效工作,因此3800mAh已经是它们在有限空间和重量内所能达到的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容量”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mAh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单位,没有电压参数。

正确的电池容量单位是kWh,中文名千瓦时,俗称 一度电。家里用电,一度电总知道吧?家里一个月交了多少度的电费?


以充电宝举例:

K是一千的意思,1000 Wh = 1 kWh
m是千分之一的意思,1000 mWh = 1 Wh

如何计算电池实际容量?

  • 电池电压 × mAh = mWh
  • 电池电压 × mAh ÷ 1000 = Wh
  • 电池电压 × mAh ÷ 1000 ÷ 1000 = kWh (一度电)

手机和充电宝的电池电压都是3.7V(输出可以变压),以上图中的40000mAh充电宝为例,电池容量为3.7×40000÷1000÷1000= 0.148度电。

某宝某多某东商家提供的电池容量可信吗?

不可信。虚标是电池行业常态,只有屈指可数的少量知名厂家不虚标。

常见虚标方法

  • 电压往高了报,明明是1.2V电池,商品介绍写1.5V;3.7V写5V,20V写25V,真实电压必须用万能表测。
  • mAh满口胡说,多高都能编,实际能有五分之一就算不错了。真实容量必须 充满电 接电表 放电至耗尽,才能测出准确值。
  • 自创电压参数,如额定电压写72Vf,这种比上诉两种更恶劣,铭牌里没一个字是真的。如果你把他提供的电压当真了,直接用72V充电器充电,必定自燃爆炸。其真实电压需用万能表测,可能在5-12V之间。某多多很常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问题,看着手机里塞进一个4500mAh的电池轻轻松松,但到了无人机这儿,3800mAh就已经是“大容量”的代名词了。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不是单纯的“电池大小”或者“能量密度”就能一概而论的。1. 功耗的“胃口”:手机 vs. 无人机这是最根本的差别。你想想,手机一天到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心理和品牌认同的深层原因。为什么苹果手机大家都觉得“值”,但华为同样优秀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苹果,却总有人觉得“贵”?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苹果:贵,但“不让人觉得贵”的艺术苹果之所以能做到“贵而不显”,主要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价值感”,这种价值感远不止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讨论小米(包括红米)手机时会提到的一个现象。明明产品力很强,价格也极具竞争力,但论销量和市场声量,似乎总被一些友商压一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1. 品牌定位与市场心智的差异: 小米的“性价比”标签: 小米从一开始就打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现在手机摄像头确实越来越牛了,像素高、功能多,出门拍照什么的全能搞定,好像相机这老古董就没啥存在的必要了。但说实话,这俩真不是一回事儿,我个人觉得,相机在很多方面,还是手机给不了的“味道”和“体验”。首先,得聊聊画质,这可是硬道理。手机拍照,尤其是现在主打“计算摄影”的,很大程度上是通.............
  • 回答
    搭载天玑 9000 的手机之所以上市时间普遍晚于预期,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简单概括。我们可以从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市场策略以及供应链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1. 芯片设计与打磨的周期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款旗舰级芯片从概念设计到最终量产,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很核心的手机交互逻辑。确实,电脑上的任务栏是我们切换程序、查看系统状态、快速启动应用的一个得力助手,它把很多常用的功能集中在了屏幕的边缘,非常直观方便。那么,为什么手机上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电脑任务栏”呢?这其实是手机和电脑在设计理念、使用场景以及硬件限制上都存在很大.............
  • 回答
    人们喜欢三星手机,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就像一家餐厅之所以门庭若市,并非仅仅因为一道招牌菜,而是整体的用餐体验。首先,三星在硬件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是吸引用户最直接的因素。想想看,三星是屏幕技术的巨头,尤其是在AMOLED屏幕上,它们提供的色彩鲜艳度、对比度和亮度,确实能给用户带来非常愉悦的视觉.............
  • 回答
    要聊华为手机的自研CPU成本为何高企,以及为何不卖给友商,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技术、商业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为什么华为自研CPU成本高?这就像是要自己盖一座摩天大楼,而不是去市场上买现成的楼盘,成本自然高到天上去了。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1. 研发.............
  • 回答
    想起三星手机,尤其是几年前,在国内简直是“全民追捧”的节奏。那时候,大家一提到高端手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三星的Galaxy系列,那种满满的科技感和精致感,让人觉得拥有它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街上走过,十个人里得有三四个拿着三星,尤其在商务人士和年轻人中间,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曾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相信不少朋友在研究机器视觉时,都会有个疑问:为啥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机器视觉系统,用的相机都比我们手机摄像头大那么多?而且价格也是天壤之别。手机摄像头不是也挺牛的吗?能拍出那么美的照片,还能拍视频,应该也能搞定机器视觉吧?其实,这就像问为什么跑赛道的赛车不用家用轿车一样,它们的设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手游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网易作为国内顶尖的游戏大厂,确实在数量上贡献了大量的手游,但鲜有能像《王者荣耀》那样,在长久的时间维度里保持持续的巅峰热度。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绝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一、 核心玩法与用户粘性的根本差异:《王者荣耀》抓住了“碎.............
  • 回答
    华为手机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网上关于它的讨论和“爆料”层出不穷,但销量却依然坚挺,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亮眼。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因素在起作用的,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看。首先,得承认“黑料”这东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任何一款热门产品,尤其是像华为这样体量巨大的品牌,想要完全避开负面.............
  • 回答
    三星 Galaxy 系列 Android 高端手机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并且卖得如此出色,绝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在多个维度上持续耕耘、精雕细琢的结果。首先,三星在 品牌认知度 和 历史积淀 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打智能手机时代拉开帷幕,三星就一直是 Android 阵营的旗帜性品牌。Ga.............
  • 回答
    小米手机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极具吸引力的性价比:这是小米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群体最直接的原因。 “为发烧而生”的初心与定价策略: 从小米诞生之初,雷军就提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意在打造高.............
  • 回答
    苹果手机在女性用户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确实很高,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个“大家都用,所以我也用”的简单跟风现象,而是由产品本身的特质、品牌文化、社会影响以及消费心理等多重维度交织而成。首先,苹果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是关键的基石。从iPhone诞生之初,苹果就非常注重产品的“.............
  • 回答
    在日本科技实力无可否认的背景下,其本土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无人问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为什么曾经辉煌的日本手机在中国市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首先,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黄金发展期是导致日本手机在中国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说起来,这事儿啊,还真不是一概而论,很多长辈对手机和电脑的态度确实不一样,这背后啊,其实藏着不少原因,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认知与习惯的差异: 手机:离得太近,显得“不正经” 长辈们过去的生活,信息获取主要靠报纸、电视、收音机,沟通方式也主要是面.............
  • 回答
    美国棱镜门(PRISM program)无疑是近年来关于国家监控和个人隐私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它暴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大规模收集互联网用户信息的行为。在此背景下,仍然有大量中国消费者对 iPhone 的安全性与可信赖性抱有高度期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可.............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想想啊,Windows这系统,你说它能干啥?从文档处理、影音娱乐,到各种专业软件,甚至玩游戏,它简直是个全能选手。用户习惯了它,指哪打哪,效率杠杠的。所以,你脑子里那个“手机大小的Win平板”,也就是俗称的“Windows手机”,这个想法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都设想过。理.............
  • 回答
    苹果手机的电池续航问题,确实是不少用户在享受其尖端科技和流畅体验之余,常常感到困扰的一点。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并不是简单地用“技术不行”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剖析一下:1. 性能与续航的权衡:这是核心矛盾苹果一直以其强大的处理器和卓越的性能著称。无论是A系列芯片还是M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