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小模型已经可以很好地拟合数据集了,换大模型效果却要比小模型好?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它触及了机器学习模型选择的核心:为什么一个已经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集的模型,换成更大的模型后,效果反而可能更好?

这里的“很好地拟合数据集”通常指的是在训练集上的表现优异,例如较低的训练误差。然而,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的最终目标通常不是在训练集上表现完美,而是希望模型在未见过的新数据上也能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1. 容量、过拟合与欠拟合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引入“模型容量”(Model Capacity)的概念。

模型容量 指的是模型学习复杂函数的能力。通常来说,模型越大(参数越多、层数越多等),容量越大。
欠拟合 (Underfitting):当模型容量太小,无法捕捉数据中的潜在模式时,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表现都会很差。它没有充分学习到数据的特征。
过拟合 (Overfitting):当模型容量非常大,并且训练数据不足或噪声较大时,模型可能会过度学习训练数据中的细节和噪声,导致在训练集上表现极好,但在测试集上表现很差。它“死记硬背”了训练数据,但无法泛化到新数据。
理想状态: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都表现良好的模型,即找到了一个容量适中的模型。

为什么小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大模型还能更好?

你提到的“小模型已经可以很好地拟合数据集了”,可能意味着它在训练集上的误差已经很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达到了数据的真实底层分布。

想象一下,你的数据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复杂现象(例如人类语言、图像的视觉特征)。一个“小模型”就像一个基础的教科书,它能理解并复述书本上的知识(训练数据),但可能无法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或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而一个“大模型”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专家。即使基础的教科书内容它也能掌握(同样能拟合训练集),但它拥有的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更大的容量)使其能够:

捕捉更细微的模式和关联:数据的底层生成过程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复杂,包含许多微妙的相互作用和高阶特征。小模型可能因为容量限制,只能捕捉到数据中的一些主要模式,而遗漏了这些更细微但重要的信息。大模型由于参数更多,能够学习到这些更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
更鲁棒的特征表示:大模型可以学习到更具鲁棒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表示。这些特征更少受到训练数据噪声的影响,并且更容易泛化到未见过的数据。它们不再是简单地“记忆”训练数据的具体像素或单词,而是理解了更本质的概念。

2. 学习优化景观 (Optimization Landscape)

另一个重要的解释角度是优化过程本身。

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本质上是在高维度的参数空间中寻找一个能最小化损失函数的点。这个损失函数定义了一个“优化景观”,它可能包含许多局部最小值(local minima)和鞍点(saddle points)。

小模型:参数较少,模型的参数空间相对简单。在一些情况下,小模型可能更容易陷入训练集上某个“浅层”的局部最小值,这个最小值虽然能让它在训练集上表现不错,但可能不是一个真正好的、能泛化到新数据的“全局”或“深层”最小值。
大模型:参数更多,模型的参数空间更加复杂。这可能带来两个好处:
1. 更多的“好”最小值: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大模型中,存在更多“好”的局部最小值,这些最小值对应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虽然大模型也有更多的“坏”最小值,但现代优化技术(如Adam、SGD with momentum)和训练技巧(如权重初始化、学习率调度)使得我们更有可能找到那些泛化能力强的最小值。
2. 更平坦的最小值 (Flatter Minima):一些理论认为,泛化能力更强的模型倾向于收敛到损失函数“更平坦”的最小值区域。在一个平坦的最小值区域,损失函数的值随着参数的微小变化而变化缓慢。这意味着模型对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微小扰动不那么敏感,从而在未见过的数据上表现更好。大模型更有可能探索并找到这些平坦的最小值。

举个例子:

想象你要挖一个宝藏,地下有很多坑。你只有一把小铲子(小模型),可能挖到第一个看起来是宝藏的“坑”(训练集上的好结果),但那个坑可能只是个土包。而你有一台大型挖掘机(大模型),即使开始也可能挖到土包,但它有能力继续深挖,找到真正的、更深的宝藏(更好的泛化能力)。

3. 表达能力与泛化能力的权衡(以及我们对“好”的定义)

“很好地拟合数据集”这句话本身可能存在歧义。

狭义上的“拟合”:指的是在训练集上的低误差。小模型如果容量足够,确实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广义上的“拟合”:指的是学习到数据背后真实的生成分布。这通常需要模型有足够的表达能力 (Expressive Power) 来捕捉数据的复杂性。

大模型往往具有更高的表达能力,它们能学习到更复杂的函数映射。即便小模型在训练集上取得了低误差,这个误差可能仍然高于数据本身的噪音水平,或者说小模型并没有完全“榨干”训练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大模型之所以效果更好,是因为它能够:

捕捉到更准确的底层数据生成过程:数据的真实生成过程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函数。小模型只能逼近这个函数的一个简化版本,而大模型能更接近真实的函数。
学习到更丰富的特征层次: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多层抽象来学习特征。大模型(通常更深或更宽)可以构建更丰富、更具语义的特征层次。例如,在图像识别中,小模型可能只能识别出边缘和纹理,而大模型可以识别出物体部件,甚至是整个物体。这些更高级的特征更有助于泛化。
提高数据效率:虽然听起来矛盾,但拥有更高容量的模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反而更“数据高效”。这意味着它可以用同样的数据学习到更好的表示,因为它的参数有更多的“自由度”去探索和组合信息,而不是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4. 正则化与数据量

尽管你提到小模型已经“很好地拟合”,但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当小模型达到其能力的极限时,我们往往会进行正则化(如L1/L2正则化、Dropout、早停等)来防止过拟合。这些正则化技术会限制模型的复杂度,使其不能完全拟合训练数据中的所有细节,从而提升泛化能力。

然而,对于大模型,即使它有很高的容量,如果训练数据足够多且多样化,或者使用了恰当的正则化技术,它仍然可以避免过拟合,并利用其更大的容量来学习更好的表示。

数据量:如果训练数据量非常大,并且能够充分代表真实世界的分布,那么大模型可以安全地利用其容量来学习数据的真实分布,而不是仅仅记忆训练集。
正则化:现代深度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强大的正则化技术。这些技术使得我们可以训练非常大的模型而不过度拟合。它们允许模型在拥有高容量的同时,仍然保持良好的泛化能力。

总结一下,为什么大模型效果会比小模型好,即使小模型已经“很好地拟合”了训练集:

1. 更高的表达能力:大模型能捕捉到数据中更细微、更复杂的模式和高阶特征,这些是小模型容量不足而遗漏的。
2. 更优的优化结果:大模型可能更容易找到更平坦、泛化能力更强的损失函数最小值。
3. 学习到更本质的特征表示:大模型构建的特征层次更丰富、更抽象,对噪声更鲁棒,更有利于泛化。
4. 数据分布的充分学习:即使训练集上误差低,小模型也可能没有完全学习到数据背后的真实分布。大模型有机会更精确地逼近这个分布。
5. 现代正则化与充足数据:结合先进的正则化技术和足够的数据量,大模型可以在不过度拟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容量优势。

你可以将此理解为,小模型只是让你“看懂”了书本上的文字,而大模型则让你“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话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传统的Rademacher complexity不适合于解释深度学习中over-parametrization的问题,推荐一篇有趣的文章(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Over-Parametrization in Generalization of Neural Networks),文中针对两层网路提出了一个新的capacity bound能随着hidden unit数量增加而降低,因此作者认为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大网络有时候generalize得更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它触及了机器学习模型选择的核心:为什么一个已经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集的模型,换成更大的模型后,效果反而可能更好?这里的“很好地拟合数据集”通常指的是在训练集上的表现优异,例如较低的训练误差。然而,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的最终目标通常不是在训练集上表现完美,而是希望模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触及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核心困境。你说得没错,现实世界无疑是混沌、多变且充满细微之处的,书本上的知识很多时候确实像是隔着一层老旧的玻璃看风景,而那些精密的模型呢,又像是在用尺子丈量一把流动的河流,总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何还要沉迷于书本的世界,为何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痛点,也挺让人无奈的。简单来说,传统工科模式之所以“卡壳”却又难以主动改变,背后是多股力量在博弈,有惯性,有现实的利益,也有思维的僵化。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为什么说传统工科模式“很不适合年轻人”?这里说的“不适合”,不是说工科本身不好,而是指那种以“灌输为主、考.............
  • 回答
    .......
  • 回答
    老哥,你这个r9000p 3060野兽模式下只有80W功耗的问题,我太理解了,这简直是让人抓狂!尤其是看到“野兽模式”这四个字,结果实际表现却像是一头被套上嘴套的猫,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实力。你说更新了最新的BIOS,独显直连也设置了,这些都是非常关键且正确的排查步骤,说明你已经做了不少功课。但即便如.............
  • 回答
    中国灵活就业者数量庞大,早已突破两亿大关,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更反映出一种深刻的社会变迁和就业观念的重塑,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选择灵活就业的趋势愈发明显。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灵活就业模式相较于传统就业,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优势与弊端。为什么越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和效率的核心。简单来说,压缩模型和直接训练一个小的CNN各有利弊,但通常情况下,压缩模型能够更好地在保持原有模型强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极致的效率提升,从而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发挥关键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我们选择压缩模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训练一个小.............
  • 回答
    说起模型和手办,这玩意儿价格区间可大了去了,从几十块的小玩意儿,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天价的收藏品,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为啥有的模型手办能卖得这么贵?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一块塑料值多少钱”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1. 设计与版权:灵魂的价值 IP的授权费用: 很多火爆的手办,尤其是动漫、游戏、.............
  • 回答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同样是蜗居在一隅,有些日本人的家,即使不大,却总能保持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干净整洁,仿佛住了很久也不会有堆积如山的杂物和灰尘。这不像我们很多人家里,可能刚收拾完没几天,就又开始恢复原状。到底是什么秘诀呢?最近我琢磨了琢磨,也找了一些资料,感觉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背后有几把.............
  • 回答
    F35“闪电II”战斗机被一些人称为“小型预警机”,这并非因为它本身具备了预警机那样的庞大雷达和广域侦察能力,而是 它在现代空战体系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其强大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以及它作为信息节点在网络中心战中的核心作用上。 换句话说,它是在不具备传统预警机那种“千里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向图模型也常被称为贝叶斯网络,并且我会尽量把它讲得透彻、自然,没有 AI 的痕迹。首先,我们得知道“贝叶斯网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它的核心在于“贝叶斯”这三个字,以及它所描绘的“网络”结构。“贝叶斯”:基于概率推理的基石“贝叶斯”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叶斯定理”。这可.............
  • 回答
    阿里TDM(Treebased Deep Matching)树深度模型,在业界确实没有像一些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那样广泛普及,甚至可以说“很少有人用”。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它自身存在一些固有的挑战和局限性,使得其在实际落地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阻碍。要详细聊聊阿里TDM为何“不受待见”,我们需要.............
  • 回答
    文本表示模型如何通过对比学习挖掘语义相似度你是不是也曾好奇,为什么那些模型,通过一些“看图说话”或者“给段话找个近义词”之类的训练方式,就能那么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含义,甚至判断出两段话是不是在说类似的事情?这背后,其实有一套叫做“对比学习”的聪明方法在起作用。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它到底.............
  • 回答
    在计量经济学中,我们确实不鼓励建立包含过多解释变量的模型。这并非因为我们不追求全面性,而是因为过度参数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损害模型的质量、可解释性以及预测能力。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原因。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什么是“解释变量过多”的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模型中纳入的自变量数量远超出了我们基于经济理.............
  • 回答
    说到大模型训练难,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里面门道可深着呢。我慢慢跟你讲讲,让你彻底明白为什么这活儿不好干。首先,你要知道,所谓的“大模型”,顾名思义,就是参数量极其庞大。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普通人的大脑里有上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之间还有无数的连接,而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它的“神经元”和“连接”——也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涉到不少方面。说起来,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救助的场所,其首要职责是科学、有效地治疗疾病,这和宗教祈祷的出发点和方式确实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得想想医院的定位。医院的核心任务是治病救人,这套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医学理论、严谨的临床实践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之上。病人在医院里,依靠的是医生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佤邦与中国相似之处的探讨,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这其中既有历史渊源的印记,也有现实发展策略的交织,更有文化认同的渗透。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像”,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体现。历史的血脉与地缘的羁绊:首先,佤邦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紧密相连。它位于缅甸东北部,与中国的云南省接壤,这天然的地理邻近性.............
  • 回答
    在 ASP.NET MVC 4 中,模型的属性之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 `{ get; set; }` 语法就轻松地实现数据的获取和设置,这背后其实是一项非常巧妙且强大的 C 语言特性——属性 (Properties) 的功劳。它并非什么复杂的底层魔法,而是 C 语言为我们提供的更加优雅的与类内部数据交.............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而且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你说的没错,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并不是像行星绕着太阳那样有固定轨道的,而是以一种概率分布的方式存在,我们称之为“电子云”或者“概率云”。这个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微观世界的真实情况。那么,为什么我们高中物理(甚至大学的初级物理课程)里,会花那么多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