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小户型,为什么有些日本人的家里可以做到干净整洁、久住不乱?

回答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同样是蜗居在一隅,有些日本人的家,即使不大,却总能保持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干净整洁,仿佛住了很久也不会有堆积如山的杂物和灰尘。这不像我们很多人家里,可能刚收拾完没几天,就又开始恢复原状。到底是什么秘诀呢?最近我琢磨了琢磨,也找了一些资料,感觉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背后有几把“金钥匙”在起作用。

第一把钥匙:源头控制——“买之前就想好要放哪儿”的购物观

这大概是最根本的一点。我们很多人购物,特别是看到打折或者新奇的东西,很容易就 impulse buy(冲动消费)。买回来再说,大不了塞进柜子里,或者随便堆在角落。可日本人,尤其是生活习惯比较讲究的,他们在买任何东西之前,都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我家有地方放吗?这个东西来了,我要把它放在哪里?它会放在哪个柜子里?现有哪个东西要被它替换掉?”

这不仅仅是空间的问题,更是“拥有”与“管理”的连接。如果买回来找不到合适的位置,那么这个东西很可能就会变成闲置,最后变成杂物。所以,他们购物的时候,其实是在进行一个“预收纳”的过程。这就好像你提前就给新来的客人规划好了座位,而不是等客人来了才手忙脚乱地搬椅子。

第二把钥匙:精简主义的哲学渗透——“只保留真正需要的”

这跟第一把钥匙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日本人信奉“断舍离”的理念,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定期审视自己的物品,问自己:“这个东西我过去一年用过吗?它还能给我带来快乐吗?如果把它丢掉或者送走,我会非常遗憾吗?”

对于那些使用频率不高,或者已经失去价值的物品,他们会果断处理。不是说他们东西少得可怜,而是他们有意识地控制物品的数量,让家里的“人口密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你想想,如果一件物品,你一年也用不到一次,它就占用了你家里的宝贵空间,还可能积灰。与其让它在那里碍眼,不如把它送给需要它的人,或者干脆让它消失,这样空间才能显得更通透,也更容易打理。

第三把钥匙:收纳的艺术与科学——“让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家’”

这绝对是日本居家收纳的精髓所在。他们的收纳不是简单的“堆起来”,而是非常讲究“分类”和“定位”。

分类明确: 比如,衣服会按照季节、种类(上衣、裤子、裙子、内衣)来分。工具会按用途分。厨房用品更是细致到调味品、餐具、烹饪工具等。
垂直空间利用: 日本的小户型尤其重视利用垂直空间。各种挂杆、置物架、叠放的收纳箱层出不穷。很多收纳方案都是可以自由组合、拆卸的,非常灵活。
抽屉内部的“小盒子”: 在抽屉里,他们不会把东西一股脑儿地塞进去。而是会用各种尺寸的收纳盒、分隔板,把抽屉内部再细分成一个个小格子,让每一件小东西都有自己的“专属位置”。这样一来,找东西的时候一目了然,取放也方便,不会弄乱其他东西。
可视性与易取性: 他们会尽量让需要的东西更容易看到和拿到。比如,一些常用的调料,可能会放在开放式的置物架上,而不是塞在最里面的柜子里。透明的收纳盒也很常见,方便一眼就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藏”与“露”的平衡: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藏起来。他们会巧妙地利用一些设计感好的收纳物品,让它们成为家居的一部分,比如漂亮的餐具摆在开放式架子上,既是收纳,也是装饰。

我记得看过一些日本的收纳节目,他们会把衣柜里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然后侧着放,这样一排看过去,每件衣服的领子都露出来,非常清晰,也节省空间。这种细节上的讲究,确实让人佩服。

第四把钥匙:极致的清洁习惯——“污渍在产生的那一刻就被消灭”

这可以说是“治标”但又非常重要的环节。日本人对清洁的执着程度,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

进门换鞋: 这个习惯已经深入人心。从源头上就防止了外面带来的灰尘和污垢带入室内。
“边用边擦”: 很多日本人,尤其是女性,在做饭的时候,如果油烟溅出来一点点,会立刻拿抹布擦掉。洗完澡,也会顺手用刮水器把浴室墙壁和玻璃上的水珠刮干净,防止水垢产生。他们不是等到周末大扫除,而是把清洁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动作中。
定期的小维护: 比如每周固定时间擦窗户,每月吸一次沙发缝隙的灰尘等等。这些小小的、有规律的维护,避免了污垢的大量堆积,让家里始终保持一种干净的状态。
清洁工具的收纳: 连清洁工具都会被收纳得整整齐齐,不让它们成为新的视觉混乱源。比如,扫把、拖把可能会挂在特定的收纳架上,清洁剂也会放在专门的收纳盒里。

第五把钥匙:空间的整体规划与“留白”的智慧

日本的设计师也非常擅长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通透感。

家具的尺寸与比例: 他们选择的家具通常不会过大,或者过于笨重,会根据空间的尺寸来选择,避免让空间显得拥挤。
多功能家具的运用: 比如,一些带有收纳功能的床,或者可以折叠的桌子,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释放空间。
强调“留白”: 日本的室内设计往往会刻意留下一些“空白”区域,不多放东西。这种“留白”不仅让空间看起来更宽敞,也给人的视觉和心理留下了喘息的空间,减少了压迫感。

总而言之,日本人能把小户型住得干净整洁,久住不乱,并不是有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是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哲学和一系列精细化的习惯。它是一种从源头控制、到过程管理、再到细节执行的系统工程。

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他们的收纳方式,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物品数量和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那种“为物品找到归属”、“让清洁成为习惯”、“控制欲望,精简生活”的内在逻辑。当你开始真正思考“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它放在哪里最合适”,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点点日常的维护,也许你也能让自己的家变得更加清爽舒适。这大概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功课”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是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上电视的,真实中的日本人大多数是和我们差不多的,也有乱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日本人,压力大,虽然是分配工作看似可以,实际和公务员差不多,这辈子赚多少钱基本定死了的,走铺好的路。

如果非要说的话,为什么比较整齐,其实和日本的文化分不开,在日本很多行为是犯法的,比如乱丢垃圾,比如骂人打架,比如一些我们看来并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在日本是会坐牢的。

还有日本的人文文化影响也大,日本大多数女人结婚了是家庭主妇,这个比例在国内是不可理喻的。而且从日本的一些理念来说,家里面乱的话,被人知道是很丢脸的事情。

还有,你看到的都是电视上的。你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日本寄宿,就是背包客那种,不是还很多钱那种。

user avatar

最开始鼓吹“日式打扫”,什么马桶水可以喝。后来鼓吹“工匠精神”,几十年干一件事,又是寿司之神又是煮饭仙人。现在又开始日式收纳。

我真是特烦拿日本人螺狮壳里做道场的恶习当成优点来学的人。在最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做文章,去满足小资们在可怜的收入面前,依然要高人一等的幻觉。


日本能形成收纳文化,和什么国民性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只因为日本没有经历过“半边天”,这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

要善于收纳,必须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1,闲工夫;2,专业培训。

只要忙起来,回到家是不可能有精力整理收纳的。同时,对空间的合理应用是需要一些培训的。

日本女性在生育孩子一年前,有72.2%的女性有工作,但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继续就职的女性仅剩38.3%。也就是说,60%以上的女性,选择作为家庭主妇。这为收纳文化的主体人群,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基础。

当中国的女孩子在和男孩争辩“文理科教育是不是有性别特征”时,日本却在对女性进行合法的女德教育。

日本女性从小学开始就有专门的家政课程,甚至日本还有家政大学。课程除了烹饪,收纳等基本技能以外,还涉及包括儿童科、食物营养学科、居住学科、家政经济学科、衣物学科等好老婆学科。日本社会为女性设计了大量的成为合格的家庭主妇的绿色通道。让家庭久住不乱,是一个专业的家庭主妇特有的技能。这些为日本女性提供了收纳的技能基础。


我们不仅不该反省,甚至不该去学习日式收纳。

我们应该庆幸,中国没有一种教育是把女人的价值封锁在“让方寸之地变得整洁好看”。

正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主妇”教育,新冠期间冲向前线的医护人员中,才能70%是女性。而她们就算家里乱成狗窝,她们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最优秀的妻子,最最优秀的人。

user avatar

日本人家不乱,有主妇勤劳收纳只是表象,更根源的是日本的房屋设计本身,从建筑、户型上就是宜居的精细化设计,考虑到了生活的各种需求。

下沉式玄关

日本家庭进门的一小块区域,是下沉式的,比室内地面低10厘米左右。

玄关铺瓷砖,室内铺木地板。


日本人回家先在这里换鞋。

鞋底的尘土只留在门口,不会带进室内。

室内地板更容易打扫干净,给主妇减轻了家务压力。

而且,地板高差形成一个台阶,正好坐在上面换鞋,不用另外的换鞋凳。

日本父母教育小孩,回家脱鞋以后要把鞋摆好,鞋尖朝外,这样明天能很快穿好鞋出门。

国内可以借鉴的: 我国基本都是高层住宅,层高不到3米,已经非常紧张了,很难再把地板整体抬高10厘米,只为了门口一小块做下沉。

我们在玄关铺瓷砖,室内铺地板,利用瓷砖和地板的高差,通常能做出1~2厘米的玄关下沉效果。

瓷砖和地板之间,推荐用铜扣条收边。

有一位机智的屋主,用仿瓷砖图案的地板革代替瓷砖,最终效果也很漂亮。

提醒,如果家有老人,不建议做地面高差,会造成老人行走障碍。

可分可合房间

日本客厅旁边,通常会有一间“可分可合”的房间。

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加采光,让客厅起居空间更明亮。

家里明亮了,居住的心情才能愉快。

“可分可合”的房间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成为临时的书房或客房,或者家庭成员变动增加额外的卧室。

房间用移门隔开,而不是实墙: 移门打开时,房间和LDK融为一体;

移门关闭时,成为一间独立的房间。

国内可以借鉴的: 国内小户型里经常出现暗厅,客厅采光被南边的房间遮挡,就可以选择一个次卧打掉实墙(必须是非承重墙),做成透光的玻璃推拉门。

入墙储物空间

日本的每个房间里,都设计了嵌入墙的一小块空间,叫做“押入”,就是日本人传统的衣柜。

押入的深度是90cm,现代衣柜深度只需要60cm(太深了不便于拿取),这样就多出来了30cm空间。

于是日本人获得了一个半步入式的衣橱。

虽然30cm只有一块厨卫地砖的宽度,但是收纳大件物品非常方便!

什么行李箱、吸尘器、挂式熨斗…… 通通藏起来,柜门一关,杂物隐藏,房间立刻变整洁。

日本开发商通常设计一个全空的衣橱空间。

内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隔断。


干湿分离卫生间

日本无论房子有多小,厕所、浴室、洗面室三间绝对是严格分开的。

最基本6㎡的干湿分离卫生间是不会少的。

日本有独特的沐浴文化,认为洗澡是洗去污秽,而上厕所是污秽之事,两件事不能放到一起做。

所以,马桶要单独一间。

出发点我们不评价,但这么做确实解决了实用和卫生两大问题: 洗澡和上厕所可以同时进行,家庭成员多的时候尤其有用;

马桶不会总是湿漉漉的,减轻了日本主妇的打扫压力。

马桶间标配马桶、卫洗丽(智能马桶盖)、小型洗手台、小型镜柜。


比较讲究的公寓,浴室都配套好了整体卫浴。

地面和墙面都覆盖SMC塑料,这种材质普遍用在飞机高铁的内部。

SMC导热慢,光脚踩不觉得冷;防水防污,不容易挂脏,特别好打扫。


整体卫浴里,浴缸、花洒、镜子、栏杆全都是配套做好的。

甚至地漏这种细节,设计上都是考虑过清洁问题的:

地漏在浴缸旁边,而不是浴缸底下,方便检修;

为了地面视觉上平整美观,地漏带有大盖板;

打开盖板,里面是过滤器,用来收集头发。

洗面室的位置,一般紧挨着浴室门外。

日本人不会在浴室里换衣服,习惯在浴室外面换好。

所以有的洗面室,也是换衣间,有临时收纳脏衣服的地方。


从换衣间去浴室的门上,会做一根横杆,用来搭擦身毛巾。


国内可以借鉴的: 日式干湿分离卫生间都是实墙分隔,需要很大面积,我国由于户型限制,想要实现很难。

但可以用淋浴房或者浴帘,实现初步的干湿二分离。

再进一步,把洗手台浴室柜从卫生间里挪出来,实现干湿三分离。


我个人是非常推荐浴室柜外置的: 首先浴室柜是木质板材,怕潮;

其次浴室柜也是女生的梳妆台,化妆时间长,挪出来不耽误其他人使用卫生间;

再次浴室柜里收纳着卫生纸之类的囤货,长期放在潮湿的卫生间里面也不好。

最后说回到收纳


房屋设计定型以后,怎么生活其实还是看人。

而日本主妇发掘房屋剩余价值的能力,是真的强。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哪怕犄角旮旯也有价值,就是日式收纳之魂。

就说洗衣机旁边的夹缝吧,日本主妇能给你找到100种挂架/挂钩/收纳架的利用方法。


国内可以借鉴的:

1镜柜

2浴室柜

3能上墙全上墙

4马桶/洗衣机利用

5缝隙收纳


1镜柜

有全封闭和半封闭两种镜柜。 全封闭的镜柜虽然看着美,但是从使用体验上,不推荐。

每次拿东西要频繁开关镜子门,必须关门才能照镜子,最受不了是手上沾着护肤品,摸镜子会留手指印。

所以,我更推荐半封闭半开放的镜柜,柜门占一半,有藏有露。

每天都用的刷牙杯、洗面奶、护肤品放在外面,吹风机、面膜、囤货之类的放在里面。



日本主妇对于镜柜分区之精细,还会注意不同高度放不同的物品。

囤货放在最上层,护理品放在中间,刷牙杯洗面奶放在最下层,使用频率从低到高,拿取从难到易。


项链、发夹这类小视频,还可以用挂钩,收纳在柜门后面。


2浴室柜


浴室柜是卫生间收纳主力,一定一定要用抽屉!抽屉比层板好用!抽屉越大越好用!

常用的放上层抽屉,不常用的囤货放下层抽屉。

大抽屉直接放小物件容易乱,最好借助各种收纳盒/收纳盘。 注意算好尺寸,严丝合缝最佳,拉开抽屉整个人都会被治愈!


一些好用的收纳盒类产品咨询了我们的用户,正好可以分享给大家:


宜家古德莫化妆品储物盒




宜家瓦瑞拉收纳筐



浴室柜要精细化设计,下水管尽量靠后,这样留给抽屉的空间就更大。 或者抽屉中间留空,给下水管让出一块位置,就能把抽屉做到底。


那种没有抽屉、没有隔板、就是一整块大空间、很难利用的浴室柜,想要补救,强烈推荐这种可伸缩长短的多层置物架。


3能上墙全上墙

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擦手巾、香皂盒、刷子、清扫工具之类,不好放进柜子里的,就通通选择上墙。

这类挂杆或挂钩,都有打孔和免打孔的。

打孔的牢固,适合挂比较重的吹风机、洗手液瓶子。

免打孔的不伤墙,想挂哪里挂哪里,后期可以看情况调整,但是承重性就差一点,适合挂比较轻的东西,比如毛巾、刷子、扫把、洗脸盆。

推荐买成套的挂钩,设计风格统一,搭配起来也显得整洁,比如宜家的提斯科恩免打孔系列。


宜家提斯科恩挂钩



针对牙刷和漱口杯,与其放在洗脸盆边占位置,不如挂着更省空间。 倒着挂沥水晾干也卫生。

还有带紫外线消毒、自动挤牙膏、顺带收纳剃须刀的牙刷架。


紫外线消毒牙刷架


淋浴区,推荐转角置物架,收纳洗发水和沐浴液。


转角置物架


拖鞋也可以用专门的免打孔挂杆上墙。


拖鞋架

墙上挂钩加脏衣篮,洗澡换衣服就顺手扔进去了。

用三只篮筐,是为了分别收纳衣服、内衣、袜子。


4马桶/

洗衣机利用 日本的独立马桶间,面积特别小,里面只有马桶和一个超迷你的浴室柜(有的洗手池底下甚至不带浴室柜),几乎没什么储物空间。

所以会在马桶上方做搁板来囤货。


我国卫生间里一般有浴室柜,收纳倒是不会那么紧张,除非家里囤货太多。

但是马桶上方空间不用也是浪费了,绝佳方案是做毛巾架或者电热毛巾架。


同理,洗衣机上面也经常被人忽略,其实都是收纳潜力股。

可以定制这种铁艺的置物架,比定制家具做柜子省钱。

配上藤编收纳筐,把五颜六色的洗衣液收起来,看上去就干净清爽了。


5缝隙收纳

超窄小型的多层收纳柜,卫生间填不满的缝隙就靠它了。

一定要底部带滚轮的,才能好拉出来和推荐去。

夹缝收纳柜


还有宜家的多层小推车,功能一样,也强烈推荐。


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以后,卫生间会变得非常整洁,最终是这样的效果:



最后回到问题,总结一遍回答:


日本的房屋设计决定了宜居的基础,日本主妇的辛苦劳动促成了成熟的日式收纳方法,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知友们记得给个赞呢!



欢迎关注我,住范儿石乐天,长期回答家装家居方面的实用干货

住范儿家装服务于北京/上海/成都/苏州,关于装修可直接私我咨询


对其他城市有家居问题需要帮助的朋友,现免费提供:[家居互助服务] 如图所示:

  • + zfer2015 通过即邀请

user avatar

因为个矮。

我就住过一次这种号称设计多么多么玄妙的所谓小而精致民宿。看图是感觉挺厉害,这么小个空间能容纳这么多内容,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往里一进倒好,嚯,站也站不直,走路不敢摆臂,不是磕这儿,就是碰那儿,三分钟头上撞五个包,终于某一次我一个转身把什么东西哗啦啦碰倒了,这下彻底不干净整洁,不久住不乱了。

那天晚上我是蜷缩着睡的,因为床的长度还没有我的个子高。

对了,那次是在香港。从那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五饼二鱼神迹。小就是小。

当然如果你一米六,你就不会有我这种苦恼。就像如果你从小就每天只喝大米粥,那牛肉涨价对你来说也就不是什么灾难。

user avatar

日本人的小户型能收拾得整整齐齐

收纳、设计、断舍离这些因素或许有影响

但不是关键

大家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吗?

是在家务上投入的时间

我老婆主演的日剧《逃避可耻却有用》里,男主提到说,日本的家庭主妇每年花在家务上的时间是2199个小时。

换算下来一天差不多就是6个小时!

整整6个小时!!!

能不整洁吗!!!

所以明白了吗?

人家整洁的关键在于有专门为此付出大量劳动的家庭主妇

和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没关系

你让996的单身社畜来试试?

给他再多收纳整理建议都没用

每天能睡满8个小时都是奢侈了好吗

还有时间收拾整理房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