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中,同样是当兵的,张小敬和萧规(龙波)与长安披甲卫兵比,为什么那么强悍?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和萧规(龙波)之所以比长安披甲卫兵强悍得多,这并非偶然,而是他们的经历、训练和心态,与那些在安稳日子里养尊处优的卫兵有着天壤之别。简单来说,一个是在生死线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狼,一个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

一、 实战经验:生死沙场,练就铁血

最核心的差距,在于实战经验。

张小敬:靖安司的不死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张小敬的过往,简单两个字概括:拼杀。他并非普通士兵,而是曾在陇右参加过与吐蕃的战争。那时的边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意味着面对的是训练有素、凶残异常的敌人。在那种环境下,每个人都必须用尽浑身解数去活,去战斗。

残酷训练: 边关士兵的训练远比京城卫兵严苛。不仅仅是操练队列,更多的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如何在乱军中杀敌,如何快速反应和应变。张小敬能在敌军包围中如入无人之境,能在短时间内规划出最优的突围路线,这都是在实战中一次次用生命换来的经验。
搏命求生: 陇右一战,他经历了惨烈的围剿,可能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这种经历,会让一个人对危险的感知达到极致,对身体的掌控达到极限。当他进入长安城,面对的是同样充满危险的境况,这种来自血与火的磨练,让他能够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并能快速判断和应对。
“不死人”的称号: 张小敬之所以被誉为“不死人”,不是因为他真的不会死,而是因为他能在无数次必死的绝境中活下来。这种“不死”的韧性,是无数次负伤、无数次濒死体验磨砺出来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怎样才能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找到一线生机。

萧规(龙波):西域狼卫的统帅,将死亡视为游戏

萧规曾经的身份是“西域狼卫”的首领。这个称谓本身就充满了杀气和野性。西域边疆的战乱比陇右可能更加复杂,面对的敌人也更多元,有游牧民族的骑兵,也有突厥等外族的精锐。

领袖的磨砺: 作为狼卫的首领,萧规不仅仅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指挥官。他需要带领一群同样凶残、同样为了生存而战的士兵,在恶劣的环境下作战。这意味着他不仅要拥有强大的个人战斗力,更要懂得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激发士兵的斗志,如何制定战略。他的战术思维和全局观,是普通士兵无法比拟的。
无情训练: 狼卫的训练,可能更侧重于个体的高效杀戮和团队的协同作战。他们可能被训练成最可怕的刺客和突击力量,能够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萧规在这种环境下,将死亡和生命看得极为淡薄,他训练出来的部下,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因此,他们的攻击性、破坏力和组织性,远超普通士兵。
对生命的漠视: 经历过太多死亡,萧规本人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容易在极端环境下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决断。他对自身和部下的要求极高,将每一次战斗都视为一场对极限的挑战。

二、 训练体系:专业化与野蛮化

长安的披甲卫兵,虽然是京城的守卫力量,但他们的训练更多地倾向于队列整齐、服从命令、威慑作用,而非真正的实战对抗。

长安披甲卫兵:仪仗与日常治安

目的不同: 他们主要负责京城的治安维护、仪仗表演、以及在皇权需要时展现威慑力。他们的训练内容侧重于步伐、站姿、武器的规范使用,以及处理群体事件(如制止骚乱)。
缺乏实战: 大唐盛世,长安城相对安宁,缺乏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卫兵们很少有机会在真实的、生死攸关的战斗中检验自己的能力。他们的武器装备虽然精良,但使用技巧可能停留在“能用”的层面,而非“精通”的层面。
安逸的环境: 在安稳的环境中,士兵容易滋生懈怠,体魄和意志力也可能不如长期处于危险边缘的人。

张小敬/萧规的训练:死亡率与效率的堆叠

野蛮生长: 张小敬和萧规的“训练”,是边疆的血雨腥风,是生存的本能驱动。他们的训练不是来自教官的口令,而是来自敌人的刀剑,来自每一次战斗的经验积累。
以弱胜强的智慧: 在实战中,他们不可能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因此必须学会利用地形、利用技巧、利用对方的弱点来以弱胜强。这培养了他们极强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应变能力。
高强度与高负荷: 他们的训练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和精神压力,能够让他们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依然保持战斗力。

三、 心态与意志:对生死的认知

对生死的认知,是区分强弱的重要心理因素。

张小敬/萧规:对死亡的漠视与对生命的渴望

“死过一次”: 他们可能都经历过或目睹过无数同袍战死的场景,对死亡的恐惧已经远不如常人。当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拼命时,这种对死亡的淡漠,反而让他们能够发挥出超越极限的勇气和力量。
完成任务的执念: 张小敬为了拯救长安,萧规为了完成自己的复仇大计,都有着极其强烈的执念。这种执念会驱使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

长安披甲卫兵:保全自身与职责感

有保命的顾虑: 作为京城卫兵,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京城稳定和皇权安宁,但同时他们也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和家庭,不至于将性命完全置之度外。在面对极端危险时,这种“有东西可守”的心态,可能会让他们在某些时刻有所迟疑。
职责的边界: 他们的职责更多的是维持秩序,而非像张小敬和龙波那样,在生死一线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 个体能力与团队配合

虽然都是士兵,但个体能力和团队配合的性质也不同。

张小敬/萧规的团队:精英化的协作

信任与默契: 萧规的狼卫以及张小敬在陇右时的战友(如果他有的话),都是经过生死考验建立起来的精锐小队,彼此之间有着极高的信任和默契。
专业分工: 在执行任务时,他们往往能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并且能够互相支援。

长安披甲卫兵:基础的服从与协同

指令驱动: 他们的协同更多是基于上级的指令,而非那种在混乱战场中产生的生死与共的默契。

总结来说,张小敬和萧规(龙波)之所以比长安披甲卫兵强悍,是因为他们是经过战火洗礼、在生死边缘生存下来的战士。他们的身体素质、战斗技巧、战术思维、心理素质和对生死的认知,都远非那些在安逸环境中接受常规训练的京城卫兵所能比拟。他们是被残酷的现实逼迫出来的“野兽”,而卫兵们则是被精心饲养的“宠物”。

张小敬的强大,在于他“不死人”的韧性和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智慧;龙波的强大,在于他作为“狼卫”统帅的冷酷、效率和对生命的漠视。这两位角色,是唐朝盛世背景下,那些被遗忘在边疆,用血泪铸就荣耀的士兵的缩影。他们身上承载的,是普通士兵所没有的、沉甸甸的战争烙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阵型很重要。第一集旅贲军突袭狼卫,旅贲军是结成了战斗队形的,先弓箭压制,然后刀盾手在前长枪手在后,手弩兵掩护,各兵种相互配合,攻防兼备,箭矛刀三重火力输出,对单兵作战的敌人来说,武功再高也是被碾压。

右骁卫第一次跟张小敬交战,大约是十人左右,在小巷,只有横刀一种武器,互相没有配合一拥而上,张小敬通过走位始终只面对一个敌人,而以右骁卫士兵的个人武艺在张晓敬面前就是一招就被捅盔甲缝的程度,所以短时间内就被各个击破。

第二次交战,右骁卫谨慎了很多,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刀盾矛弩都带齐了,并结成战斗队形,不料张小敬一桶铁水浇过来,阵型立刻溃散了,被张小敬趁乱捅死了三四个,剩下的人退出门外,重新列阵,而张小敬武功再高也不敢硬碰军阵,就这样形成对峙,直到圣旨送到。

user avatar

尸山血海中爬出的虫,是为蛊。

尸山血海中爬出的人,是为阎王。

虽然张小敬和崔器都是十年的老兵,但是从表现上可以明显看出,经历过峰燧堡战役这种长时间处于绝望中的死斗,对人的提升是极大的。张小敬有多强,可以通过跟两个人的对比明显看出来。

先看崔器:

崔旅帅的实力是上佳的,从单挑压制曹破延,到带队绞杀狼卫,可以看出他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带队都很有一套,也确实有资本瞧不起疏于训练的右骁卫。

但他在最后守卫靖安司的战斗中却首选长枪,这很耐人寻味。这场战斗他并未能创造奇迹,很快被蚍蜉压制,很明显他并不擅长以一打多,而是擅长阵战,故而选择了战场标配的长枪,军帐内的84颗敌首估计也大部分是阵斩。在脱离小队协同的情况下,崔旅帅很被动,也就是说,他的实力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而张小敬在峰燧堡的战斗,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打多,多打多,偷袭,近战,远程,样样都经过了n次战场考验,又在万年县当了九年不良帅,对付帮派,流氓,刺客,三教九流什么都经历过,他的实力可谓没有短板,六边形战士(原文为六芒星战士,经评论提醒改正哈哈哈),帝国的破坏龙(大雾)。

再看姚汝能:

权贵之后,长安公子哥,从小受的教育必然十分全面,文武双全,所以他才会在一开始自认为不输张小敬。但是他虽然接受的是最系统的武学教育,却极其缺乏经验,这点从在靖安司战斗时的怯战,和鼓起勇气后停不了手击杀陆三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新手的举动。

再看后来他保护檀棋时的战果,由于对手都是右骁卫,也都是一打多,很适合跟张小敬对比出差距。他先是偷袭打倒两名右骁卫,手法潇洒利落,在多名右骁卫围攻的一开始也能隐隐占点优势,但是他打了半天,右骁卫依旧围着他打,失误越滚越多,最终被擒。他被抓住时,和他对阵的右骁卫一个个都站起来了。

而张小敬和右骁卫打完,留下的是一地尸体,被他击倒的右骁卫,很难再站起来了。若是切磋武艺,我不怀疑姚汝能可以和张小敬打上一阵,但一旦遇到死斗,尤其是以一打多,如果不能迅速让对方减员的话,差距就是天壤之别。

虽然重甲兵对上无甲是占尽优势,但张小敬一开始嫌弃崔器重甲跑得慢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端倪:重甲会让人变慢,尤其对疏于训练、体力不足的右骁卫来说,重甲反而成为了负担。对付一通乱砍的流氓混混,重甲毫无疑问是碾压,而张小敬明显擅长一击必杀。

所以,综上所述,张小敬一人击杀十几名右骁卫是可能的,原因如下:

1.张小敬各种战斗经验都十分丰富,没有短板;

2.张小敬十分能熬,体力耐力远非常人可比;

3.张小敬了解右骁卫战斗力和作战风格,不然也不会选择一个人硬刚;

4.张小敬心理过关,潜意识也不会留手,下死手,也有能力一击必杀;

5.右骁卫疏于训练,兵源差,战力很低(高赞说得很详细,不赘述);

6.重甲影响灵活性,尤其对于力量不足的人而言;

7.右骁卫轻敌,不放箭;

8.元载跑路,将熊熊一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