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由省会周边小城市发展壮大的铁路交汇点,为什么株洲之于长沙没有达到郑州之于开封的地位?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条线索捋一捋:株洲与长沙、郑州与开封,这两组“省会+周边铁路枢纽”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这不是简单的“谁更重要”的问题,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地位”指的是什么。 在这里,我理解的“地位”大概是指:

经济上的拉动作用和辐射能力: 枢纽城市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带动有多大?它的产业是否能成功“溢出”并滋养周边?
文化和行政上的象征意义: 枢纽城市是否在省内文化、政治上有更强的代表性?它是否能形成一种“中心”的认同感?
城市发展的自主性和吸引力: 枢纽城市自身是否足够强大,能够吸引人才、资金、项目,从而摆脱对省会的过度依赖?

如果从这些维度来看,郑州之于开封,那种“卫星城”式的依附和联动,株洲与长沙之间似乎确实存在差距。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

1. 历史的底色:起点和路径的差异

郑州与开封: 开封,作为古都,历史底蕴深厚,但近代以来,其政治、经济地位逐渐衰落。郑州,最初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却因为京汉铁路(现在的京广线)的贯通而一跃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种“从无到有”的崛起,让郑州在发展初期就带有强烈的“交通驱动”属性。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涌来,国家在规划交通大动脉时,郑州作为铁路枢纽的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的定位,让郑州获得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这种“后发优势”和“政策红利”是郑州能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株洲与长沙: 株洲的崛起同样离不开铁路。特别是萍乡煤矿的煤炭外运,以及粤汉铁路(现在的京广线)的建设,让株洲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然而,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其历史地位和行政层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比株洲要高。长沙本身拥有更扎实的工业基础和更广泛的行政资源。相比于郑州依靠铁路崛起,株洲更多的是作为湖南省整体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节点,它的发展与长沙的节奏和需求紧密相连。

2. 地理的羁绊:并非完全的“背靠背”

郑州与开封: 这两个城市在地理上距离非常近(直线距离不到70公里),而且都位于中原腹地,地势平坦,非常适合交通网络的建设。这种近距离的“背靠背”关系,使得郑州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辐射和影响开封。开封作为传统的文化中心,其一些行政和商业功能,在郑州崛起后,可以相对平滑地转移或与郑州形成互补。
株洲与长沙: 尽管株洲距离长沙也不算远(直线距离约100公里),但中间隔着湘江,且两地之间的地形并非一马平川。更重要的是,长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基础不错的省会城市,它有自己的产业体系、城市规划和发展重心。株洲虽然是铁路枢纽,但它更多的是作为长沙经济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完全独立于长沙之外,独自承担辐射周边甚至与省会抗衡的责任。

3. 经济格局的演变:角色定位的不同

郑州: 郑州在成为铁路枢纽后,其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更是中原地区的核心引擎。它的发展不仅仅是拉动周边,更是在构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交通、物流中心。郑州承接了大量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型项目,吸引了大量资源,其产业结构也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如航空港经济、高端制造业等。这种“国家级”的定位,使得郑州能够形成强大的经济虹吸效应,对开封乃至整个河南都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株洲: 株洲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等特色产业展开的。它确实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对周边地区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但是,与郑州不同的是,株洲的产业发展更多的是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和湖南省的区域发展规划,它在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方面,相比于郑州,其“独当一面”的动力和空间可能相对较小。长沙作为省会,其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吸引高端要素的能力,往往要超过株洲。

4. 城市功能的互补与替代

郑州与开封: 郑州作为新生的超级枢纽,在交通、物流、商贸、金融、高端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吸纳能力。开封虽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现代经济功能上,很多方面会被郑州更强大、更集中的资源所替代或补充。因此,开封更多的是成为郑州都市圈的一部分,共享郑州的“红利”。
株洲与长沙: 长沙本身就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省会城市。它在政治、文化、教育、金融、高端服务业等领域,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株洲虽然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但它在很多方面与长沙形成的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或“超越”。例如,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强,但长沙在工程机械、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也同样出色,并且在吸引顶尖人才和科研机构方面,省会优势更为明显。

5. 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

郑州: 国家在规划“米”字形高铁网、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重大战略时,都将郑州置于核心地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战略倾斜,为郑州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株洲: 株洲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湖南省“一核三极”或“多点支撑”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虽然株洲也受益于国家交通网络建设,但其在国家层面的“核心定位”可能不如郑州那样突出。湖南省的战略重心,往往更倾向于省会长沙的带动作用。

总结一下,为什么株洲之于长沙,没有达到郑州之于开封的地位?

郑州是“从无到有”的交通驱动型超级枢纽,其崛起路径带有强烈的国家战略色彩,定位是区域核心。
株洲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工业重镇,其发展更多的是服务于湖南省的区域战略,与长沙形成的是一种更紧密的“互补”而非“竞争”或“独立发展”的关系。
地理位置上,郑州与开封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形成紧密的都市圈;株洲与长沙虽然不远,但省会长沙自身强大的经济和行政实力,使其对株洲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全面。
在经济发展维度,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辐射力和吸纳力更强,能够“拉动”周边;株洲更多是作为湖南经济版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沙共同发展,协同效应更强。

所以,株洲并不是不重要,它在湖南的经济版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与郑州之于开封那种“中心吸附”、“卫星城”式的关系相比,株洲与长沙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一体两翼”或者“双核驱动”的模式,只是长沙的“核”更加突出一些。这是一种不同发展逻辑下的产物,并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很好,高票答案不能全部赞同


两个明显因素

·首先看近代两地发展起点

株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株洲抚民府”位于现芦淞区樟树坪。

民国元年(1912年),清亡,“株洲厅”建制被取消,株洲再度纳入湘潭县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

郑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郑州改为直隶州,仍隶于开封府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将府及直隶州改为县,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京政府在各省分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郑县、中牟、密县、新郑、广武、荥阳、开封等13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郑县

翻翻老黄历会发现与株洲相比,郑州不是“小城市”,起点比株洲高


·再看各阶段铁路建设

郑州

1898年京汉铁路全线动工,至1906年全线通车

1904年陇海铁路起始段汴洛铁路开工,因为定位是京汉铁路支线,汴洛铁路以郑州为起始点向东西两个方向施工

1909年汴洛铁路通车,形成了郑州最早的小十字枢纽,1915年汴洛铁路在徐州接轨津浦铁路,郑州连通全国主要路网

株洲

1899年株萍铁路兴建,最早是为了把萍乡煤矿的煤运到汉阳铁厂及各地,类似运煤专线,1905年竣工

1911年粤汉铁路长沙至株洲段完成

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完工

1928年粤汉、株萍两条铁路接轨(粤汉铁路修到株洲时没有与株萍铁路接轨)

1936年9月粤汉铁路才全线贯通,

1937年株萍铁路与杭江铁路在萍乡接轨,至此株洲至杭州才全线贯通,株洲枢纽的形成与郑州相比曲折的多,路网完善比郑州晚了二十多年,建国前仍是丁字枢纽

直到1975年沪昆铁路株洲至贵阳段才完全通车。

而陇海铁路1932年就修到了西安,建国前已经通到甘肃天水

大十字枢纽形成株洲比郑州晚了近半个世纪


影响:

1919年,上海人穆藕初看中了郑州铁路四通八达的优势,在郑州开建民国时期设备、规模国内首屈一指的豫丰纱厂……

1920年日本人林重次郎经过数年的调查后,写了一本叫做《河南省郑州事情》的报告,摘取其中的一段:

郑州的大发展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也就是开通铁路以来,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省份的物资不约而同地在郑州集散,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心之地。商贸往来极为频繁,终至今日之兴盛。随着日后河南铁路的全部贯通,粤汉铁路的开通,山东铁路延长线的完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郑州地处中原,作为战略要地,会成为将来内陆的政治经济中心……恰恰类似于美国的芝加哥这个城市,郑州成为中国的芝加哥作为既定的事实将会是时间问题

民国初期的郑州已经累积了叫板开封的资本,民国中期被国民政府选为豫中13县公署。

建国时郑州GDP已经超过省会开封,1949~1954省会迁移之前的六年,开封GDP与郑州的差距也在逐年增大

郑州因铁路开始兴盛的时候 ,连接株洲的路网还没完善,粤汉、东沪昆通车的1937年前后,全面抗战爆发

解放前株洲铁路对株洲的影响有限,远远没有达到撼动长沙的能力。解放后长沙如日中天,株洲已经没有任何机会。

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原因就是这么粗暴简单


省情: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其他城市里许昌做过三国魏都,商丘做过春秋宋都、汉晋梁都…… 轮流做国都,没有几千年的绝对中心。解放后,河南也没有西柏坡、长沙这样影响政治格局的特殊地缘因素。而长沙在湖南上千年铁打不动,解放后又有政治提升。

京汉铁路修建时就因地质缘故避开开封,之后蒋介石炸开花园口开封变成黄泛区;52年院系调整,以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为基础的河南大学大拆后元气大伤,自此开封无牌可出,此时郑州铁路局的管辖范围已经到了长沙北站,此消彼长…… 而湘黔铁路通车的1975年,株洲只有被长沙摸头了

现代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维的,只靠交通当然不行,但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铁路是极重要的资源,政治与经济辩证相关,铁路经济产生铁路政治并循环影响,产生规模效应后发展动力自然会越来越“多维”。在时代变革之前,株洲发展的时间太少


数据来源:

株洲建制沿革郑州建制沿革

京汉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浙赣铁路株萍铁路湘黔铁路

豫丰纱厂始末豫丰纱厂

近代郑州市民物质生活变迁研究(1908—1948)

建国后行政区划多次变动,GDP数据为当前辖地范围数据

user avatar

郑州在军事上比开封价值高太多,而长沙在军事上价值,三次长沙会战已经证明了。

开封沦陷时间——1938年。

郑州沦陷时间——1944年。

郑州三面环山,花园口一扒就是四塞之地,就算花园口不扒也很难形成包围,只要背后的洛阳不丢,非常难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